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榛播种育苗和建园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蔡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96-97,共2页
平榛具有抗寒性强,风味、口感好等特点。野生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榛林垦复面积有限,人工播种与建园是重要途径。可通过优选单株、种子催芽处理和播种与管理繁殖苗木。经过选地、整地、栽植与管理建成平榛园。
关键词 平榛 播种 建园
下载PDF
昭通南方草地本地物种群落特征对耕耙与补播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晓莹 沈有信 +2 位作者 袁闯 陈发军 代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81-2489,共9页
为应对南方草地的退化与质量提升要求,大量的饲草物种被引入南方草地的退化改良与恢复中,与本地物种共同构成新的植物群落,但本地植物群落对饲草补播及其前期耕耙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云南昭通退化草地为对象,设置免耕补播、耕耙(... 为应对南方草地的退化与质量提升要求,大量的饲草物种被引入南方草地的退化改良与恢复中,与本地物种共同构成新的植物群落,但本地植物群落对饲草补播及其前期耕耙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云南昭通退化草地为对象,设置免耕补播、耕耙(不补播)、耕耙+补播三类处理,并利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模型,在耕耙补播处理中布设14个处理的补播量梯度与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耕耙显著降低群落多样性系数,改变了本土群落的组成,一年生物种占据优势;在耕耙后补播不同饲草组合,这种组成关系也未显著改变,且本地植物群落的多度、生物量和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内部的物种关系发生了变化,群落联结性趋向负联结;免耕补播降低本土植物群落的多度和生物量,但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可为昭通南方草地的退化恢复与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耕耙 本地物种群落
下载PDF
不同时期秋播对蒙古栎种子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军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1期68-69,共2页
为培育优质蒙古栎实生苗,提高出苗率和苗高地径生长量,开展了蒙古栎不同时期秋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秋播,蒙古栎种子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差异,10月25日和11月5日的出苗率较其他日期高,分别达到76.08%和67.26%;苗木高生长以9月2... 为培育优质蒙古栎实生苗,提高出苗率和苗高地径生长量,开展了蒙古栎不同时期秋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秋播,蒙古栎种子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差异,10月25日和11月5日的出苗率较其他日期高,分别达到76.08%和67.26%;苗木高生长以9月20日至10月15日播种较其他日期高;苗木地径以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高,分别为5.54和5.64cm。可见,晚播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砾 种子秋播 出苗率 生长量
下载PDF
连翘籽播育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定山 《山西科技》 2013年第1期154-155,共2页
从选址、整地、采种、播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连翘籽播育苗技术。
关键词 连翘 籽播 育苗技术
下载PDF
仙人掌果引种试验初报
5
作者 郭翠英 沈育芬 +2 位作者 许文江 吕玲玲 白福海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1999年从台湾引进仙人掌果蔓茎进行试种。蔓茎扦插17~20d发根,发根率100%,一年后长度达213cm左右,茎宽7~8cm;蔓茎嫁接成活率70%~90%,以幼芽接穗成活率更高;种子播种4d发芽,平均发芽率50.9%,最高达75%,一年后长达25cm,宽3cm。扦插苗... 1999年从台湾引进仙人掌果蔓茎进行试种。蔓茎扦插17~20d发根,发根率100%,一年后长度达213cm左右,茎宽7~8cm;蔓茎嫁接成活率70%~90%,以幼芽接穗成活率更高;种子播种4d发芽,平均发芽率50.9%,最高达75%,一年后长达25cm,宽3cm。扦插苗与嫁接苗次年均可开花。引进的1号品种能自交结果,果重673g,红皮红肉,口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果 扦插 嫁接 播种 引种
下载PDF
仙人掌类播种育苗技术
6
作者 王成聪 《亚热带植物通讯》 2000年第3期43-46,共4页
本文报道仙人掌类花卉播种育苗技术。初步探明,仙人掌类花卉成苗率的高低除了种子品质外,还与水、肥、光、热以及种子消毒、基质配方、病虫防治等关系密切。
关键词 仙人掌 播种育苗 观赏花卉 种子处理 苗期管理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亚麻栽培技术
7
作者 阴玉华 鲁振家 李振伟 《黑龙江纺织》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近年来,为了调整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北部地区的亚麻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要想获得亚麻优质、高产,必须采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亚麻轮作、选茬、整地、施... 近年来,为了调整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北部地区的亚麻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要想获得亚麻优质、高产,必须采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亚麻轮作、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亚麻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北部地区 轮作 整地 播种 田间管理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8
作者 冯烨 郭峰 +3 位作者 李宝龙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8-2237,共10页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粒精播S1处理在开花后50~70 d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明显改善,耕层根系长度、体积和吸收面积在0.05水平上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DMA)和积累速率(DMAR)也明显提高;S1和S2处理开花后40~70 d根冠比明显提高,并保证冠层和荚果较高的DMA和DMAR,通过提高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增产,其中S1处理为佳,可在节种35%的前提下,增产7.98%~8.38%,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相对较强的生长优势,协调根冠比,壮个体,强群体,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花生 根系 根冠比 产量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杨佃卿 孟静静 杨莎 王兴语 陶寿祥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757-3766,共10页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是增产的原因,其中单粒精播每公顷果数(幼果除外)最高达到592.5万个。(2)生育前期单粒精播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利于提早封垄,能有效增加光合面积。(3)成熟期单粒精播花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效光合时间得到了延长。(4)单粒精播条件下各试验点花生饱果期的单株果重与主茎高和侧枝长成负相关,与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5)单产水平最高的莒南试验点,其单粒精播花生成熟期的单株果重与叶面积系数和经济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条件下花生存在地上部冗余现象,单粒精播方式对合理优化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效果显著,分枝数是影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果重的重要因素,而增加结果数提高经济系数则是其进一步增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超高产 个体发育 群体结构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0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孟静静 李林 万书波 李新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00-3706,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材料,研究了22.5万株·hm^(-2)(S_1)、19.5万株·hm^(-2)(S_2)、16.5万株·hm^(-2)(S_3)3个密度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穴...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材料,研究了22.5万株·hm^(-2)(S_1)、19.5万株·hm^(-2)(S_2)、16.5万株·hm^(-2)(S_3)3个密度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穴播15万穴·hm^(-2)相比3个密度的单粒精播模式均提高了花生生育期内的冠层透光率、冠层温度、CO_2浓度,降低了冠层相对湿度,改善了生育中后期的冠层微环境;单粒精播模式下花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均高于传统双粒穴播,其中,S_2和S_3处理的效果显著.综合冠层微环境特征、光合特性及产量等因素分析,单粒精播模式S_2(19.5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大小适宜介体分布均匀一致,不仅缓解了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而且优化了冠层微环境提高了花生不同层次叶片的光合特性增加了后期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实现了产量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花生 冠层微环境 光合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李林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3-901,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养分吸收与分配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花生种植技术的重大变革——单粒精播 被引量:31
12
作者 万书波 张佳蕾 张智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7-933,F0002,共8页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发展历程 理论与技术 前景
下载PDF
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曹子龙 郑翠玲 +1 位作者 赵廷宁 孙保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2,97,共4页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严重沙化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人工补播试验,以及对飞播9a后沙化草地各植被群落特征的调查,研究了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飞播措施和人工补播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均具有显著作用...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严重沙化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人工补播试验,以及对飞播9a后沙化草地各植被群落特征的调查,研究了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飞播措施和人工补播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均具有显著作用。飞播9a后的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草群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样地提高了2.71倍、1.91倍、1.54倍和3.85倍。人工补播措施对改善沙化草地群落特征具有持久性,其中条播方式优于穴播和撒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飞播 人工补播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的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郑亚萍 许婷婷 +2 位作者 郑永美 孙奎香 王才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第2期82-84,共3页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水稻基质育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金军 赖清云 +2 位作者 李伟海 李宇光 曹雪林 《中国稻米》 2014年第6期59-61,65,共4页
为探索有机基质料培育标准化壮秧技术,以武运粳23号和"科杰"牌基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量水平对水稻秧苗地上部与地下部性状、大田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差异... 为探索有机基质料培育标准化壮秧技术,以武运粳23号和"科杰"牌基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量水平对水稻秧苗地上部与地下部性状、大田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差异较大,在播种量为120-210 g/盘范围内,叶绿素含量、盘结力和根系活力则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为150-180 g/盘时基质料育出的秧苗更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机插秧苗,具体表现为增穗、增粒作用,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种量 基质 育秧 秧苗素质
下载PDF
强制夹持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设计 被引量:24
16
作者 付威 李树峰 +2 位作者 孙嘉忆 杨红英 坎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42,共5页
新疆玉米种植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膜上点播的栽培技术,针对玉米膜上精量点播的技术要求,根据强制夹持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机械强制夹持玉米精量排种的方法,通过对3种玉米种子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测定,以及对取种、投种过程进行深入的... 新疆玉米种植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膜上点播的栽培技术,针对玉米膜上精量点播的技术要求,根据强制夹持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机械强制夹持玉米精量排种的方法,通过对3种玉米种子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测定,以及对取种、投种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为排种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在JPS-12计算机视觉技术排种器试验台上对试制排种器进行台架试验,验证了强制夹持式排种器在对玉米形状为小圆、小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工作速度3.5km/h时,单粒率>85%,满足玉米精量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装置 设计 强制夹持式 玉米 精量排种器 取种器
下载PDF
适宜密度单粒精播提高花生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 被引量:24
17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孟静静 李林 万书波 李新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3,共8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碳氮代谢水平。其中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高密度单粒精播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大粒品种HY22和小粒品种HY23,荚果产量均以中密度单粒精播处理(22.5万粒·hm-2和25.5万粒·hm-2)的最高,分别增产8.1%、7.3%。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中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荚果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结果数、荚果饱满率及果重的提高。另外,大粒品种的中、低密度单粒精播处理同时改善了花生籽仁品质,而小粒品种各处理间籽仁品质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植密度 单粒精播 碳氮代谢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杨莎 耿耘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单株干物质重和单株荚果重平均分别比弱势株高1.07个、2.25条、11.64g和7.47g。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缓解了株间竞争,成熟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低2.53cm和2.34cm,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产量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14个、0.64条、28.61%、13.65%和12.81%。根据单粒精播相关性状,测算出高产条件下单粒精播适宜主茎高≈平均行距×0.95,或适宜主茎高≈株距×3.65,因此高产花生若株行距较小、密度较大,应提早控制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株间竞争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精密播种机排种自动控制装置 被引量:18
19
作者 娄秀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为提高精密播种机的播种均匀性 ,解决地轮打滑和手动调换链轮或调整排种器排种量的问题 ,研究了一种用于精密播种机的排种自动控制装置。系统由五轮仪、智能控制单元、人机接口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 ,可以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和排种器转... 为提高精密播种机的播种均匀性 ,解决地轮打滑和手动调换链轮或调整排种器排种量的问题 ,研究了一种用于精密播种机的排种自动控制装置。系统由五轮仪、智能控制单元、人机接口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 ,可以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和排种器转速的控制。作业时系统采用五轮仪测量播种机的作业速度 ,用步进电机代替地轮作为执行机构带动排种器转动 ,减小了地轮打滑对播种均匀性的影响。该控制装置可以直接对五轮仪直径、排种器孔数和播种量等参数进行设置 ,使用方便。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运行稳定 ,可保证排种器与五轮仪转速同步 ,提高了播种机的播量均匀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播种机 排种自动控制装置 五轮仪 智能控制单元 人机接口单元 执行单元 步进电机
下载PDF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亚梁 朱德峰 +4 位作者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徐一成 张义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播种量 精量播种 机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