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萃取沙棘油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
作者 银建中 毕明树 +2 位作者 孙献文 李志义 丁信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1-484,共4页
本文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建立了一套实验流程,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颗粒大小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根据萃取器单元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方程,并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 本文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建立了一套实验流程,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颗粒大小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根据萃取器单元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方程,并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萃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 沙棘油 数值模拟 植物药 提取 有效成分
下载PDF
草果果仁及果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俏明 覃洁萍 +2 位作者 黄艳 李毅然 刘雯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12-117,共6页
目的:分析草果果仁、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开发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果果仁及果壳的挥发油,并计算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结构。结果:从3个不同... 目的:分析草果果仁、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开发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果果仁及果壳的挥发油,并计算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结构。结果:从3个不同批次的草果中共鉴定出75个成分。其中从草果仁挥发油样品中分别鉴定出35,48,42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8%,95.6%,93.7%;从果壳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5,70,68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5%,91.5%,91.4%。其中果仁挥发油共有成分有33个,果壳挥发油共有成分有54个;果壳与果仁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其共有成分主要有1,8-桉油素、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橙花叔醇等29个成分,分别占果壳和果仁挥发油总成分的69.27%~77.29%,91.56%~93.88%。草果果壳挥发油的特有成分有β-桉叶醇、葑醇、反式-松香芹醇、δ-杜松烯、(-)-桃金娘烯醇等18个化合物,果仁挥发油中无此类成分。结论:草果果壳挥发油含量约为果仁的1/4,果壳及果仁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均含有较高含量的1,8-桉油素和α-松油醇,但两者成分仍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果仁挥发油 果壳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原文传递
用GC-MS分析不同采收和贮存时期的麻疯树种子油的脂肪酸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丽 吴军 +2 位作者 曾妮 陈放 唐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3-446,共4页
将采收于青果期、黄果期、黑果期及储存1a、2a的麻疯树种子提油,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利用GC-MS分析这5个不同时期的种子所提取的麻疯树种子油成分。结果表明:5个油样的水分、酸值、出油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化学成分、碘值、皂化值差异不大... 将采收于青果期、黄果期、黑果期及储存1a、2a的麻疯树种子提油,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利用GC-MS分析这5个不同时期的种子所提取的麻疯树种子油成分。结果表明:5个油样的水分、酸值、出油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化学成分、碘值、皂化值差异不大。青果的出油率为13.13%,水分为0.66%,酸值为69.2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新采成熟果实的出油率为54.64%,水分为0.36%,酸值为1.5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新采的成熟果实较为适合作生物柴油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种子油 脂肪酸 生物柴油
下载PDF
木瓜、火棘和麦冬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维生素E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克华 吴艳 +2 位作者 陈功锡 罗学兰 周国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69,共3页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软脂酸,几乎不含亚麻酸;维生素E则以火棘中含量最高,达300mg/100g(油),麦冬籽油很低,仅0.18mg/100g(种子);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不仅提油效率有明显差异,而且油中的维生素E及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尤其是软脂酸)也明显受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火棘 麦冬 籽油 脂肪酸 维生素E
下载PDF
桂花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和成分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凤 刘刚 +3 位作者 李学理 汪淑芳 张晓喻 赵甲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4-549,共6页
为开发利用桂花种子油,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脂,分别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桂花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桂花种子油对ABTS和DPPH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271. 963和286. 34... 为开发利用桂花种子油,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脂,分别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桂花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桂花种子油对ABTS和DPPH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271. 963和286. 347 mg/m L.桂花种子油的质量浓度在62. 500~500. 000 mg/m L范围,清除率在38. 460%~89. 840%,最高可达90. 000%. GC法测定桂花种子油,结果表明有8种主要成分,其中,油酸42. 600%、亚油酸40. 900%、棕榈酸11. 200%和硬脂酸3. 030%,这4种主要成分占96. 000%.桂花种子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比较接近最佳食用脂肪酸的比例.因此,桂花种子油属于高亚油酸型的植物油,具有抗氧化功能,具有开发成功能食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种子油 抗氧化活性 气相色谱 成分测定
下载PDF
芸苔属植物种子蛋白质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6
作者 何宗英 陈树群 +1 位作者 庄浔 黄远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350-354,共5页
本文对芸苔属(Brassica)19个植物种和变种的种子作了蛋白质、油脂及脂肪酸成分的系统分析。该属植物种子含蛋白质21.2—28.8%,油脂29.3—43.2%,均含有相同的至少13种脂肪酸成分,芥酸是其主要的也是特征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4.2—52.0%... 本文对芸苔属(Brassica)19个植物种和变种的种子作了蛋白质、油脂及脂肪酸成分的系统分析。该属植物种子含蛋白质21.2—28.8%,油脂29.3—43.2%,均含有相同的至少13种脂肪酸成分,芥酸是其主要的也是特征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4.2—52.0%。芥酸含量大于50%的种有紫菜苔、塌棵菜、白菜和花椰菜;笋子芥芥酸含量最低,为24.2—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芸苔属 蛋白 种子
下载PDF
大翅蓟种油成分研究
7
作者 张建逵 姜泓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67-868,共2页
目的:对大翅蓟种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MS联用进行分析。结果:从大翅蓟种油中分离得到23个化学组份,鉴定了其中18个。结论:大翅蓟种油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关键词 大翅蓟 种油 GC—MS
下载PDF
改良的DPPH与ABTS自由基法评价不同葡萄籽油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31
8
作者 梁红敏 任继波 +2 位作者 李彦奎 高德艳 胡文效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测定不同方...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葡萄籽油极性部分、非极性部分及全油的抗氧化能力,测定不同葡萄籽油多酚含量,研究多酚与葡萄籽油极性部分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热榨毛油与溶剂法毛油在经过精炼后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在溶剂法精炼油、热榨法精炼油、低温压榨油、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中,低温压榨油极性部分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低温压榨油的多酚含量最高,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非极性部分与低温压榨油全油的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各不同葡萄籽油总酚含量与极性部分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ABTS) 抗氧化能力 葡萄籽油
下载PDF
苹果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脂肪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继红 李元瑞 蒋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以苹果籽为原料,应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投料量、原料破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等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苹果籽油的CO2超临... 以苹果籽为原料,应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投料量、原料破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等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苹果籽油的CO2超临界流体最佳萃取条件为:投料量300 g,原料破碎度0.297 mm,萃取压力35 M Pa,萃取温度30-35℃,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萃取率可达22.85%;苹果籽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1.81%,其中油酸32.27%,亚油酸5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籽油 CO2超临界流体 萃取 脂肪酸
下载PDF
固相萃取-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油茶籽油中的矿物油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玲玲 武彦文 +4 位作者 李冰宁 汪雨 杨一帆 祖文川 王欣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19-142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SPE)离线净化,气相色谱(配备大体积进样系统(LVI))定量分析油茶籽油中矿物油污染物(MOSH)的方法。SPE柱采用Ag NO3渍活化硅胶为填料,同时比较了添加活化氧化铝前后的效果,确定SPE柱填料为10 g银渍活化硅胶-1...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SPE)离线净化,气相色谱(配备大体积进样系统(LVI))定量分析油茶籽油中矿物油污染物(MOSH)的方法。SPE柱采用Ag NO3渍活化硅胶为填料,同时比较了添加活化氧化铝前后的效果,确定SPE柱填料为10 g银渍活化硅胶-10 g活化氧化铝;LVI的程序升温(PTV)参数优化为初始温度75℃保持1 min(分流比200∶1),以250℃/min升温至370℃(关闭分流阀1 min);切换分流比为50∶1;进样量40μL。结果表明:MOSH标准液体石蜡在5~500 mg/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6 mg/kg和0.80 mg/kg,加标回收率93.3%~11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5.2%,日间和日内重复性(RSD)均小于2.6%。本方法用于市售11个油茶籽油中MOSH含量测定,其结果为6.8~76.7 mg/L。本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重现性好且成本低廉,适用于食用油中MOSH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矿物油 固相萃取 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仪 氧化铝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芝麻油的挥发性气味成分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平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49,共3页
应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芝麻油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讨论了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参数。经质谱数据检索可知,芝麻油的挥发性气味成分主要分为含氧、含氮和含硫3类化合物。
关键词 芝麻油 挥发性气味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索氏法萃取黄瓜籽油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子耕 李丽华 张金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7-29,共3页
以干燥黄瓜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溶剂萃取法提取黄瓜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黄瓜籽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索氏提取法萃取黄瓜籽油的工艺研究,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黄瓜籽质量浓度对油收率的影响。索氏提取法最优... 以干燥黄瓜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溶剂萃取法提取黄瓜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黄瓜籽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索氏提取法萃取黄瓜籽油的工艺研究,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黄瓜籽质量浓度对油收率的影响。索氏提取法最优化工艺条件:萃取溶剂为正己烷,萃取温度是68.5℃,萃取时间8 h,黄瓜籽质量浓度为0.071 g/mL,油收率达4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提取法 黄瓜籽油 油收率
下载PDF
沙棘籽油在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10
13
作者 银建中 刘润杰 +1 位作者 魏炜 徐琴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对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重点就Chrastil和delValle-Aguilera所提出的半经验关联式作了深入分析和比较。认为delValle-Aguilera公式源于Chrastil公式,但比Chrastil公式在关联实验数据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物... 对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重点就Chrastil和delValle-Aguilera所提出的半经验关联式作了深入分析和比较。认为delValle-Aguilera公式源于Chrastil公式,但比Chrastil公式在关联实验数据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物理含义和适用性。特别对于植物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计算就是成功的例证。最后,采用连续式测量方法,在10-30MPa和303-323K条件下,实测了沙棘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数据。用delValle-Aguilera公式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给出了计算参数。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在上述实验条件范围内,最大相对误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溶解度数据 沙棘籽油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及特征指标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学芳 张继光 +1 位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7-223,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对密度范围为0.9188~0.9215;折光指数为1.4560~1.4669;碘值为108.4~116.2 g/100 g;皂化值为188.9~192.4 mg/g;共检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在44.7%~55.5%,油酸含量在23.8%~33.1%,10个南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78.2%;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10~4446 mg/kg),与橄榄油相当,明显高于茶叶籽油、澳洲坚果油、核桃油、牛油果油等。综合考虑油脂色泽、角鲨烯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猜测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和油脂的制取工艺有关,部分南瓜籽油在深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角鲨烯。南瓜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挖掘南瓜籽开发应用前景,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特征指标 角鲨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原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3-155,203,共4页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大豆异黄酮、葡萄籽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大豆异黄酮、葡萄籽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差于BHT;0.2 g/kg(以底油质量计,下同)迷迭香提取物+0.2 g/kg生育酚的协同抗氧化效果较接近于BHT;柠檬酸对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均有抗氧化增效作用,其中0.2 g/kg柠檬酸+0.4g/kg迷迭香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要好于0.2 g/kg的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天然抗氧化剂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植物籽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响 刘光敏 高彦祥 《粮油食品科技》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重点论述了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植物籽油的不同因素以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植物籽油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植物籽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快速鉴别茶籽油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芳 田孜敬 +2 位作者 王耀耀 刘欣 王建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1-217,共7页
以不同产地、不同类型、不同工艺和不同质量的茶籽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技术获取茶籽油的风味信息,结合Loading负载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对电子鼻传感器数据进行解读。通过欧氏距离(ED)、马氏距离(MD)和判别... 以不同产地、不同类型、不同工艺和不同质量的茶籽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技术获取茶籽油的风味信息,结合Loading负载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对电子鼻传感器数据进行解读。通过欧氏距离(ED)、马氏距离(MD)和判别函数法(DFA)对未知样品进行鉴别,以期建立不同茶籽油的快速、准确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加工工艺极大地影响了茶籽油的气味差异,电子鼻响应值雷达图及Loading负载分析均表明W1S、W1W、W2S、W2W传感器对茶籽油样品具有较好的响应值,通过ED、MD、DFA可以识别不同类型和不同质量的茶籽油。基于PCA的LDA可以有效鉴别不同类型的茶籽油,模型准确性高,其确定性大于99%。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快速、有效鉴别不同的茶籽油并为茶籽油掺伪的快速鉴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电子鼻 化学计量学 快速鉴别
下载PDF
MPT-AES法测定黄瓜籽油中的Cu和Fe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永艳 李丽华 +1 位作者 张金生 李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微波等离子体(MPT)为激发光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用气动雾化进样,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黄瓜籽油中铜和铁的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硝酸和高氯酸的浓度等实验参数... 以微波等离子体(MPT)为激发光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用气动雾化进样,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黄瓜籽油中铜和铁的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硝酸和高氯酸的浓度等实验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共存元素对Cu、Fe发射强度的影响。测定Cu、Fe质量浓度的检出限分别为5.3、22.1μg/L,RSD(n=6)<5%,并且测得它们的回收率分别为97.4%和102.8%,并通过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PT—AES测定黄瓜籽油中的Cu、Fe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运转费用低,准确快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法 黄瓜籽油
下载PDF
蕹菜精油对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鑫沛 董颖 +2 位作者 杨浩铎 王东营 汪学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2,共4页
蕹菜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而蕹菜精油的研究尚少。该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蕹菜精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其精油组成成分,得到主要成分有长叶薄荷酮(48.16%)、薄荷酮(23.41%)与柠檬烯(12.18%)。将蕹菜精油与合成... 蕹菜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而蕹菜精油的研究尚少。该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蕹菜精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其精油组成成分,得到主要成分有长叶薄荷酮(48.16%)、薄荷酮(23.41%)与柠檬烯(12.18%)。将蕹菜精油与合成抗氧化剂分别加入到葵花籽油中进行为期30 d的储藏试验,每隔6 d取样并检测油样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与极性组分,结果显示不同添加物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大小排序为:0.02%TBHQ>0.08%蕹菜精油>0.04%蕹菜精油>0.02%蕹菜精油。其中,0.08%浓度的蕹菜精油在第30天时对4种指标的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对抑制葵花籽油的氧化酸败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蕹菜精油具有成为合成抗氧化剂替代产品的潜力,可为蕹菜的多样化利用与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精油 GC-MS分析 葵花籽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制备生物柴油的负载型催化剂KF/CaO/陶土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文利柏 王运 +2 位作者 关燕萍 胡圣扬 韩鹤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46-1950,共5页
以共混/浸渍法制备复合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F/CaO/陶土,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SEM、TEM、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4h,陶土与CaO质量比为3:7,浸渍剂KF占陶土与CaO总质量的20... 以共混/浸渍法制备复合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F/CaO/陶土,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SEM、TEM、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4h,陶土与CaO质量比为3:7,浸渍剂KF占陶土与CaO总质量的20%时,催化乌桕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收率可达96%以上。催化剂结构表征显示,该催化剂呈多孔网状结构,粒径主要分布在30~100nm,平均孔径分布为43nm,表面积为113.9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土 固体碱催化剂 乌桕籽油 生物柴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