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苜蓿种带真菌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春杰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7-36,共10页
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宁夏、山东、黑龙江、山西、河北和江苏等 11个省 (自治区 )苜蓿产区的 30个审定登记品种的 38个苜蓿种子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检测研究 ;测定了 2 1种 2 5个真菌分离物对苜蓿幼苗根组... 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宁夏、山东、黑龙江、山西、河北和江苏等 11个省 (自治区 )苜蓿产区的 30个审定登记品种的 38个苜蓿种子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检测研究 ;测定了 2 1种 2 5个真菌分离物对苜蓿幼苗根组织的入侵性及 19种真菌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样带菌率为 0 .75%~ 10 0 % ;共鉴定出 36属 4 0种种带真菌 ,检出率为 0 .0 1%~ 36 .8% ,其中青霉、细交链孢、粉红单端孢、黑曲霉、多主枝孢和黄曲霉为苜蓿常见的种带真菌 ,且对种子或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尖镰孢、燕麦镰孢、不全壳二孢、立枯丝核菌、根腐离蠕孢、色二孢、细交链孢和多主枝孢是苜蓿的种带病原真菌 ,其中尖镰孢使种子全部烂死、无一萌发 ;所有参试的 19种真菌使苜蓿幼苗腐烂的严重度显著地(P<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种带真菌 致病性测定 致病菌
下载PDF
红麻种子携带真菌与苗期病害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玉森 祁建民 +1 位作者 方树民 陶爱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8-442,共5页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菌(Rhizopus)和毛霉菌(Mucor)等,不同产地种外带菌种类有异;种子内部潜伏镰刀菌、枝束梗孢菌(Synnematium)、交链孢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葡萄孢菌(Botrytis)等5个属.红麻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茎枯病(Corynesporacass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和枯萎病(Fusariumvasinfectum).种子携带真菌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灰霉病和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立枯病来自土壤带菌,茎枯病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种子 带菌检测 苗期病害 初侵染源
下载PDF
播期对春箭筈豌豆种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小文 王彦荣 +1 位作者 南志标 聂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9-413,共5页
对春箭豌豆 (Vicia sativa) 4个品系 ,2 a共 7个播期收获的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千粒重、电导率的测定和带菌率的统计 ,并测定了主要种带真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2 0 0 0年不同播期收获的种子在千粒重、带菌率、电导率、发芽率之间存... 对春箭豌豆 (Vicia sativa) 4个品系 ,2 a共 7个播期收获的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千粒重、电导率的测定和带菌率的统计 ,并测定了主要种带真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2 0 0 0年不同播期收获的种子在千粒重、带菌率、电导率、发芽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晚播导致种子质量的下降。但在 2 0 0 1年不同播期收获的种子除个别品系表现出显著差异 (p<0 .0 5)之外 ,其他品系各播期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真菌接种试验表明 ,除细交链孢 (Alternaria alternata)外 ,青霉 (Penicillium sp.) ,大刀镰孢(F usarium culmorum) ,厚垣镰孢 (F.chlamydosporum) ,粉红单端孢 (Trichothercium rosen) 4种真菌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其中以大刀镰孢、厚垣镰孢对种子的危害最大 ,降低萌发率分别达 2 6%和 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种子质量 发芽率 千粒重 电导率 带菌率 品系 播期
下载PDF
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的3种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小林 谷安宇 +3 位作者 张馨宇 徐雨然 罗来鑫 李健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51,共9页
通过研究3种水稻种子寄藏真菌检测方法的异同和适应性,为提高水稻种子健康检测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主栽水稻品种楚粳26、滇优35和宜香9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洗涤法、PDA平板法进行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同时采用滤... 通过研究3种水稻种子寄藏真菌检测方法的异同和适应性,为提高水稻种子健康检测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主栽水稻品种楚粳26、滇优35和宜香9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洗涤法、PDA平板法进行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同时采用滤纸保湿法对此3个品种以及富优80等产地海拔高度不同的共计20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洗涤法适用于种子外部带菌检测,洗涤时间为20min,洗涤液稀释10倍涂平板可以观测记录带菌的数量,供试水稻种子外部主要携带Aspergillus、Fusarium、Penicillium、Alternaria,它们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1.4%、17.9%、16.7%和8.3%;PDA平板法可以满足整粒种子以及解剖后种子不同部位的寄藏真菌检测,结果与洗涤法基本一致,种子携带4个属真菌的分离比率分别为42.7%、25.6%、1.2%和4.9%;滤纸保湿法可较好地检测20个水稻品种整粒种子的带菌情况,共检测到24个属的真菌,主要优势菌为Aspergillus、Fusarium和Penicillium,它们分别在14、19和18个供试品种中广泛分布,出现频率最大,而在版纳10号等少数地方种水稻种子中,上述3个属的真菌未检出或者检出频率明显降低。研究分析了种子类型、来源、产地海拔高度与种子寄藏真菌种类的关系,提出了对3种检测方法中获得的未知真菌分类地位进行进一步鉴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种子健康 寄藏真菌 检测方法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产地对燕麦种带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聂秀美 赵桂琴 +5 位作者 兰晓君 柴继宽 刘欢 金小雯 吴文斌 蔺豆豆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5-1203,共9页
为明确产地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带真菌的影响,为生产中燕麦的引种和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来自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和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的相同燕麦品种进行种带真菌的检测和鉴定。结果表... 为明确产地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带真菌的影响,为生产中燕麦的引种和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来自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和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的相同燕麦品种进行种带真菌的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甘肃华家岭的燕麦种子带菌率为13%~100%,河北张北为7%~90%。从供试燕麦种子中共鉴定出种带真菌13属30种,优势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其中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分离率8.05%)、芦竹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分离率4.02%)和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分离率4.02%)等7种真菌仅在甘肃华家岭的种样中检出;赤曲霉(Aspergillus ruber,分离率11.11%)、链格孢菌(Alternaria slovaca,分离率6.06%)和橘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分离率3.97%)等7种仅存在于河北张北的种样中。未经表面消毒处理的带菌率为85%~100%,消毒处理后为7%~19%。葱链格孢、赤曲霉和昏暗色串孢(Torula caligans)等12种仅在未消毒种子中检出;而节菱孢菌(Arthrinium rasikravindrae,分离率15.79%)和藜生链格孢(Alternaria chenopodiicola,分离率5.26%)仅在消毒种子中检出。综上,产地对燕麦种子样本的带菌率、带菌种类和分离率影响很大,种子是否经表面消毒,对真菌的检出情况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产地 种带真菌 带菌种类
下载PDF
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冬云 王龙 +1 位作者 张肖凌 王生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9-101,共3页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 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种子带菌 种子消毒处理
下载PDF
二月兰种带真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博文 于丝雨 +1 位作者 冯伟 段廷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种带真菌是植物病害的重要传播途径,本研究以重要绿肥作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分离培养、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旨在明确二月兰种带真菌种类,探讨其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获得二月兰... 种带真菌是植物病害的重要传播途径,本研究以重要绿肥作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分离培养、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旨在明确二月兰种带真菌种类,探讨其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获得二月兰种带真菌5属7种,分别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芸薹生链格孢(A.brassicicol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附球菌属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镰刀菌属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哈氏霉属顶孢哈氏霉(Harzia acremonioides),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 sp.)真菌;其中芸薹生链格孢是导致田间二月兰叶斑病的病原。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二月兰种带真菌25属30种,包括常见致病菌芸苔链格孢、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 cruciferarum)、孔状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 var.exigua)、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可见,二月兰种带真菌多为常见致病菌,应进一步开展其致病性研究,关注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据此研发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兰 绿肥 种带真菌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小麦黑胚病种子带菌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1 位作者 王锋 张牧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检测表明京双16、聊89-1、聊89-2、聊91-1、聊91B18-27-1及鲁麦126个小麦品种(品系)的黑胚病病粒率为7.6%~45.7%,病情指数为3.2%~13.5%,以聊89-1最轻,鲁麦12最重。借助光学... 检测表明京双16、聊89-1、聊89-2、聊91-1、聊91B18-27-1及鲁麦126个小麦品种(品系)的黑胚病病粒率为7.6%~45.7%,病情指数为3.2%~13.5%,以聊89-1最轻,鲁麦12最重。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个品种(品系)的黑胚种子和健康胚种子进行了比较观察,证实了黑胚种子胚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的存在,此外,亦观察到了黑胚种子寄藏有类似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等真菌的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种传真菌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我国牧草种带真菌的检测与防治 被引量:5
9
作者 韩瑞宏 毛凯 +1 位作者 干友民 高桂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种带真菌可影响牧草种子的生活力 ,降低发芽率及出苗率 ,在阐述牧草种带真菌所在部位。
关键词 牧草 种带真菌 防治 中国
下载PDF
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10
作者 张灿 刘詹云 +4 位作者 常郑洁 徐辰僖 王雪洋 黄中乔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32,共7页
为筛选对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内蒙古大豆种子内部分离的4个属和种子表面分离的8个属的病原菌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甾醇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咪鲜胺、戊唑醇、... 为筛选对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内蒙古大豆种子内部分离的4个属和种子表面分离的8个属的病原菌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甾醇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咪鲜胺、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对供试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氯氟醚菌唑抑菌效果最强,对所有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均小于3.73μg/mL。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部分供试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抑制剂嘧菌酯对除链格孢属Alternaria、Boeremia属外的多数供试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EC50值介于0.01~5.53μg/mL之间;解偶联抑制剂氟啶胺仅对种子内部分离的织球壳属Plectosphaella无抑菌活性,对于其他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均小于3.39μg/mL。多菌灵和咯菌腈对多数供试病原菌抑菌活性良好,但对于链格孢属和织球壳属病原菌无抑菌作用。综上,可推荐使用咪鲜胺、戊唑醇、氯氟醚菌唑等甾醇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与其他药剂科学复配来进行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引起的主要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带菌 化学防治 杀菌剂 敏感性 种传病害
下载PDF
9份内蒙古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检测分析
11
作者 张灿 徐辰僖 +5 位作者 马全贺 刘詹云 杨伊格 黄中乔 高文娜 刘西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889,共9页
为明确内蒙古大豆种子内部和表面携带的病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探究大豆种子是否携带检疫性病原菌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采用洗涤检验法和培养基培养法,分别从供试大豆种子内部获得218株真菌分离物,种子表面获得196株真菌分离物... 为明确内蒙古大豆种子内部和表面携带的病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探究大豆种子是否携带检疫性病原菌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采用洗涤检验法和培养基培养法,分别从供试大豆种子内部获得218株真菌分离物,种子表面获得196株真菌分离物,但未分离获得P.sojae。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种子内部真菌分离物分属16个属,种子表面真菌分离物分属17个属。结合文献报道从中挑选了9个属的24株疑似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其均可在大豆黄化苗上引起病斑。通过特异性引物检测法进一步确认了供试的大豆种子未携带大豆疫霉。上述结果为大豆种子带菌所引起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带菌 致病性 大豆疫霉 内蒙古 检测
原文传递
我国不同地区高粱籽粒寄藏真菌种群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兰 徐秀德 +1 位作者 姜钰 刘可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采用分离培养检验法,对采自我国13个省17市区的274份高粱籽粒寄藏真菌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分离获得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芽枝孢菌(Clados... 采用分离培养检验法,对采自我国13个省17市区的274份高粱籽粒寄藏真菌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分离获得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芽枝孢菌(Cladosporiumspp.)、蠕孢菌(Bipolaris spp.)和弯孢霉菌(Curvularia spp.)共7个不同类群真菌。在分离到的真菌中,链格孢菌、曲霉菌和镰孢菌等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3.61%、16.6%和14.98%,高粱籽粒带菌率、带菌种类及分离频率地区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籽粒寄藏真菌 分离频率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带菌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通过分离、鉴定,对宁夏枸杞主要栽培区贮存1 a和2 a的枸杞果实表面和内部带菌种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宁夏枸杞果实带真菌较为普遍,表面带菌8属11种,内部带菌6属6种,表面带菌种类较内部多;同一地区贮存1 a和2 a带菌种类差异不大;宁夏... 通过分离、鉴定,对宁夏枸杞主要栽培区贮存1 a和2 a的枸杞果实表面和内部带菌种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宁夏枸杞果实带真菌较为普遍,表面带菌8属11种,内部带菌6属6种,表面带菌种类较内部多;同一地区贮存1 a和2 a带菌种类差异不大;宁夏芦花台园林场枸杞带菌种类较中宁县和惠农区略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枸杞 带菌
下载PDF
二月兰种带真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博文 冯伟 段廷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30,共10页
二月兰是重要的地被、景观和绿肥作物。通过种子、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二月兰种子的链格孢菌,芸薹生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变红镰刀菌,顶孢哈氏霉,细基格孢属等5属7种可培养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真菌... 二月兰是重要的地被、景观和绿肥作物。通过种子、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二月兰种子的链格孢菌,芸薹生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变红镰刀菌,顶孢哈氏霉,细基格孢属等5属7种可培养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真菌可致二月兰种子萌发后烂种烂芽率16.50%~68.50%,其中芸薹生链格孢、顶孢哈氏霉可引致种子发芽率降低18.18%~27.27%。7种种带真菌分别引致二月兰离体叶片出现褪绿和坏死腐烂等症状,发病率100%,病斑面积8.84%~99.38%,病情指数22.50~95.00。盆栽条件下,种带真菌均可致植物出现萎蔫褪绿和坏死叶斑等症状,病株率100%,叶片发病率41.56%~79.88%,病情指数16.22~56.93。与对照(不接种带真菌)相比,种带真菌侵染二月兰植株后第9天植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30.40%~204.1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为-1.81%~82.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8.78%~86.14%,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13.24%~37.85%。致病性试验表明,芸薹生链格孢致病性最强,顶孢哈氏霉致病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兰 绿肥 种带真菌 致病性
下载PDF
贮藏年限对裸燕麦种带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秀美 慕平 +5 位作者 赵桂琴 何海鹏 吴文斌 蔺豆豆 苏伟娟 张丽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20,共15页
为明确贮藏年限对裸燕麦种带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影响,对同一产地收获后贮藏于相同环境下1、2、3和5年的3个裸燕麦品种分别进行了带菌情况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随贮藏年限的延长,裸燕麦种子带菌量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孢子负荷量的变... 为明确贮藏年限对裸燕麦种带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影响,对同一产地收获后贮藏于相同环境下1、2、3和5年的3个裸燕麦品种分别进行了带菌情况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随贮藏年限的延长,裸燕麦种子带菌量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孢子负荷量的变化范围为0.60~8.40 cfu;带菌率介于2.75%~28.50%。不同品种的带菌情况差异很大,同一品种的带菌种类和分离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也明显不同。从3个裸燕麦品种中共检出真菌17属33种,优势属为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链格孢菌属,优势种因贮藏时间和品种不同而异。裸燕麦种子的毒素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延长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种真菌毒素中检出量最高的是细交链孢酮酸,为16.88~348.67μg·kg^(-1);桔青霉素的含量最低,变化范围为0.01~1.04μg·kg^(-1)。综上,贮藏年限对裸燕麦种子的带菌情况和真菌毒素检出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贮藏年限 种带真菌 真菌毒素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43
16
作者 刘西莉 李健强 +6 位作者 朱春雨 张国珍 张龙 罗军 李小林 朱建军 房双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7,共6页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黑龙江、云南、湖北和湖南等水稻主产区的 13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 ,研究了 5种不同杀菌剂和 2种水稻专用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水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黑龙江、云南、湖北和湖南等水稻主产区的 13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 ,研究了 5种不同杀菌剂和 2种水稻专用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水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 F usarium,Penicillium,Rhizopus,Cladosporium,Aspergillus;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 Fusarium,Alternaria,Cladosporium,其他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 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 Rhizop us等 ;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 ,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大。 2 0 %克福甲水稻种衣剂、2 0 %克多甲水稻种衣剂、甲基立枯磷和福美双对于种子带菌消毒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显著优于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带菌检测 杀菌剂 种子包衣 消毒处理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5 位作者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15,共5页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带菌检测 种衣剂 种子消毒 生物学效应 种子发芽率 苗期生长
下载PDF
五种豆科林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峻 刘西莉 +2 位作者 王慧敏 李健强 张龙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文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来自宁夏、陕西和内蒙的紫花苜蓿、拧条、沙打旺、花棒和踏郎种子的带菌情况和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 (Rhizopus)、芽枝霉属 (Cladosporium)、交链孢霉属 (A... 本文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来自宁夏、陕西和内蒙的紫花苜蓿、拧条、沙打旺、花棒和踏郎种子的带菌情况和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 (Rhizopus)、芽枝霉属 (Cladosporium)、交链孢霉属 (Alternaria)、青霉菌属 (Penicillium spp.)和镰孢霉属 (Fusarium spp.)。内部寄藏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镰孢霉属和交链孢属。其中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内部带菌率较低 ,分别为 5 %和 0 % ,花棒和踏郎种子内部带菌率较高 ,分别达2 0 %和 30 %。 10 %福美双种衣剂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林草种子 带菌检测 种子包衣剂 杀菌剂 消毒处理
下载PDF
青蒿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飞 伍晓丽 李隆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采用平皿法对Q9等18个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子样品进行了带菌检测,并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青蒿带菌种子样品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青蒿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根霉属(Rhi... 采用平皿法对Q9等18个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子样品进行了带菌检测,并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青蒿带菌种子样品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青蒿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根霉属(Rhizopus)真菌,其中又以青霉属真菌占优势。在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中,青霉属真菌的携带量在70%以上;在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中,青霉属真菌的携带量在50%以上。白方甲托对各青蒿种子样品所携带的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带菌检测 杀菌剂 消毒处理
下载PDF
离体条件下水稻种衣剂对串珠镰刀菌生长及形态毒理影响
20
作者 刘西莉 张龙 +1 位作者 李健强 房双龙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2-337,共6页
检测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 4个当地主栽品种的种子内部镰刀菌寄藏情况 ,测定了 2 0 %克福甲和 2 0 %克多甲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及对水稻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 ,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 2种... 检测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 4个当地主栽品种的种子内部镰刀菌寄藏情况 ,测定了 2 0 %克福甲和 2 0 %克多甲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及对水稻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 ,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 2种混配种衣剂对串珠镰刀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 ,种子内部镰刀菌的分离频率高达 5 6.7%~ 96.0 % ,其中串珠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为 32 .6%~4 8.2 % ,2种种衣剂对带菌种子具有显著的消毒处理效果。2 0 %克福甲和 2 0 %克多甲种衣剂对镰刀菌F.moniliforme的毒力指数分别为 4 5 7.11和 80 2 .0 4 ,增效倍数分别为 6.5 3和 0 .13。2 0 %克多甲种衣剂 (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 5∶ 5 ,W/ W)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优于 2 0 %克福甲种衣剂 (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 8∶ 6,W/ W) ,增效作用低于 2 0 %克福甲种衣剂。电镜观察表明 ,种衣剂低浓度至高浓度处理下均可引起串珠镰刀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 ,表现为主菌丝局部膨大或形成菌丝束 ,菌丝顶端异常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条件 水稻 种衣剂 串珠镰刀菌 生长 形态毒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