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古海洋热水沉积作用研究概述及若干认识 被引量:37
1
作者 周永章 刘建明 陈多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 ,在沉积建造类型、沉积作用方式、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反映了热水沉积的多样性。该地区的热水沉积作用具有相对确定的演化特性 ,并与许多金属矿床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关键词 热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华南 沉积建造 多金属矿床 研究概述 用具 发育
下载PDF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传炎 王华 +3 位作者 周立宏 任培罡 刘军 白云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5-984,共10页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湖泊范围广、沉积厚度大,而勘探程度低,是大港油田未来勘探的重要突破区,精细刻画北塘凹陷沙三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构造格架及...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湖泊范围广、沉积厚度大,而勘探程度低,是大港油田未来勘探的重要突破区,精细刻画北塘凹陷沙三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构造格架及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划分物源区块,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勾绘物源在盆内进积方向,利用砂体等厚图和砂地比等值线图精细描绘物源分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北塘凹陷沙三段古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北塘凹陷物源来自北部燕山褶皱带和西部沧县隆起,具体分为西部的沧县物源、西北角的汉沽物源、北部的大神堂物源和东北角的涧南物源.在物源体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控制下,沙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沉积作用 北塘凹陷 沙三段.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沉积体系演化与赋铀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陶勇 毛永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在分析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各地层岩石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地貌、沉积环境,建立和厘定了盆地水西沟群沉积体系,进而分析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指出在这一系列演化过程中砂体发育最好的是河流相及扇三角洲平原相至前缘相.结... 在分析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各地层岩石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地貌、沉积环境,建立和厘定了盆地水西沟群沉积体系,进而分析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指出在这一系列演化过程中砂体发育最好的是河流相及扇三角洲平原相至前缘相.结合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规律,分析了盆地铀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沉积体系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铀矿化
下载PDF
构造沉降梯度对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卞从胜 汪泽成 +3 位作者 徐兆辉 徐安娜 李兆影 江青春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3期29-40,共12页
构造沉降是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沉积速率和沉积体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沉降梯度是某一地质时期盆地构造沉降横向变化的表征值,揭示了该时期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和须三段构造沉降... 构造沉降是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沉积速率和沉积体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沉降梯度是某一地质时期盆地构造沉降横向变化的表征值,揭示了该时期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和须三段构造沉降梯度分析发现,构造沉降梯度对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带展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沉降梯度高值区,可容空间变化快,水系集中发育,沉积相变化大;构造沉降梯度低值区,可容空间变化小,水系发散,沉积相稳定分布。通过对广安地区须四段解剖发现,构造沉降梯度还对储层的分布有影响,在局部构造沉降梯度高值区,由于地形坡度较大,河道水动力较强,形成砂岩储层的物性相对较好。与其他盆地的类比发现,以南堡凹陷为代表的断陷盆地构造沉降梯度变化大,基本在1~7(m/Ma)/km,导致其沉积相带窄而变化快,亚相长度只有6~13km,岩性和物性变化快,形成的有利储层规模较小,非均质性强。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为代表的前陆盆地和坳陷盆地,构造沉降梯度变化相对较小,基本在0~1.5(m/Ma)/km,导致其沉积体系规模大、沉积相分布范围广,亚相长度达50~150km,可形成大型河流三角洲和大面积有利储层的稳定分布,是发育大型岩性含油气区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梯度 沉积速率 沉积体系 相带 可容空间 坳陷盆地
下载PDF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亚段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2 位作者 颜其彬 刘树根 童崇光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23,共9页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和在岩石矿物学方面的旋回性特征,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段上亚段划分为3个陆相层序,其沉积体系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和在岩石矿物学方面的旋回性特征,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段上亚段划分为3个陆相层序,其沉积体系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空间配置关系。在这3个陆相层序中共发育小层序组13个,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50余个。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3个陆相层序发育的共同特点,在连井剖面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断陷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沉积旋回 河南 下第三系
原文传递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混合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莉 马伯永 +1 位作者 李尚林 王根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7-1045,共9页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本文对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混积层系,混合层序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本文对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混积层系,混合层序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发育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溻湖、三角洲等沉积体系。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中侏罗统划分为SQ1-SQ4四个三级层序,提高了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精度;探讨了混合沉积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总体上看,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混合沉积 体系域 层序地层格架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磁流变脂离心沉降对曲轴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减振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宋寅涛 欧阳青 +2 位作者 胡红生 杨嘉斌 沈宇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39-650,共12页
为了探究磁流变脂离心沉降导致的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减振性能变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离心实验与振动仿真,研究离心沉降影响下曲轴系统经减振器减振后的振幅变化。首先,在旋转工况下对磁流变脂铁磁颗粒进行受力分析,计算铁磁颗粒离心沉降... 为了探究磁流变脂离心沉降导致的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减振性能变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离心实验与振动仿真,研究离心沉降影响下曲轴系统经减振器减振后的振幅变化。首先,在旋转工况下对磁流变脂铁磁颗粒进行受力分析,计算铁磁颗粒离心沉降的临界转速;其次,依据临界转速设计磁流变脂离心实验方案,并进行磁流变脂离心实验,对沉降后磁流变脂的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和多项式拟合;再次,建立曲轴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拟合多项式代入动力学模型,计算不同转速下的阻尼系数;最后,运用AMESim建立曲轴系统振动仿真模型,验证磁流变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并探讨离心沉降影响下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减振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可以提高磁流变脂离心沉降的临界转速,保证了磁流变脂在低转速下的稳定性;随着转速的升高,磁流变脂离心沉降逐渐加剧,磁流变脂的黏度、剪切屈服应力和相对磁导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外加磁场可以有效抑制磁流变脂的离心沉降;考虑离心沉降因素下,随着转速的升高,减振器的阻尼系数逐渐降低;通过振动仿真分析可知,在离心沉降的影响下,磁流变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明显降低,减振后曲轴一阶固有频率10谐次振幅上升了9%,8谐次振幅上升了16%,6谐次振幅上升了40%。该研究为磁流变扭振减振器结构优化与减振性能补偿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提高磁流变扭振减振器性能研究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脂 磁流变扭振减振器 离心沉降 曲轴系统 减振性能
下载PDF
自来水厂沉淀池排泥装置PLC自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善田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8年第2期60-63,66,共5页
在介绍自来水厂沉淀池排泥装置的组成、控制过程以及水泵与排泥机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对沉淀池排泥工作状态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自来水厂沉淀池排泥装置的PLC自控系统,并实现了与上位机的实时通信。该文对系统硬件电路组成及... 在介绍自来水厂沉淀池排泥装置的组成、控制过程以及水泵与排泥机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对沉淀池排泥工作状态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自来水厂沉淀池排泥装置的PLC自控系统,并实现了与上位机的实时通信。该文对系统硬件电路组成及系统设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上位机组态监控设计给予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池 排泥机 控制系统 电机控制技术 PLC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种群克隆生长对泥沙淤积的适应
9
作者 潘柏含 邹雅 +7 位作者 邓正苗 谢永宏 侯志勇 李旭 曾静 吴滔 谢洪涛 黎慧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0-1478,I0015,共10页
泥沙淤积是影响湿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克隆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型之一。在自然水文条件下,湿地克隆植物种群对不同淤积速率的响应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优势克隆植物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为对象... 泥沙淤积是影响湿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克隆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型之一。在自然水文条件下,湿地克隆植物种群对不同淤积速率的响应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优势克隆植物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为对象,通过连续3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淤积速率(0、2、4、6 cm/a,分别对应对照组,低、中和高淤积速率组)对湿地克隆植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淤积速率对短尖薹草的种群密度影响显著,淤积处理的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随着淤积速率的增加,密度下降,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增加,高淤积速率下种群的密度最低,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最高。与对照处理相比,泥沙淤积促进了更多的短根(<10 cm)、长根茎(≥1 cm)和游击型克隆分株的形成,长根茎的长度随淤积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高淤积速率下的长根茎数量较低,但其根长最长,表明其克隆生长策略由密集型向游击型转变。由此可见,短尖薹草种群可通过对密度、生物量分配、根系长度和克隆生长策略的调节,有效地应对不同泥沙淤积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速率 湿地植物 种群特征 根系 克隆生长
下载PDF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迁移沉积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10
作者 赵军 汪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19,共5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石颗粒内部的内摩擦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流动速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微生物堵塞起到关键作用:2)3种(60、80、100 cm)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在流速作用下以100和80 cm为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57.1%;以80和60 cm为对比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27.3%;3)大肠杆菌的恢复率与流体速度也成正相关作用,其堵塞原理类似沉积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多孔介质 沉积特性 迁移沉积 试验系统
下载PDF
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类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瑞菊 邓宏文 郭建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1期108-112,共5页
惠州凹陷与西江、恩平凹陷同处珠一坳陷中部,其基本结构单元均为半地堑。珠一坳陷在古近系经历了断陷、断坳和坳陷演化阶段,各凹均具有下断上坳、先陆后海的双层结构,因而其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区域构造位置、边界断裂性... 惠州凹陷与西江、恩平凹陷同处珠一坳陷中部,其基本结构单元均为半地堑。珠一坳陷在古近系经历了断陷、断坳和坳陷演化阶段,各凹均具有下断上坳、先陆后海的双层结构,因而其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区域构造位置、边界断裂性质、盆地结构与构造演化的差异也导致惠州与西江、恩平凹陷沉积中心,湖区分布、主要物源供给方向、物源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沉积体系类型与沉积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沉积体系 转换带 物源体系 层序地层构型
下载PDF
沉降法测定色料颗粒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康泰 范明锋 +2 位作者 陈龙 邓吉友 范良成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测定色釉料颗粒分布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斯托克斯定律。本研究以锆镨黄色料颗粒分析的实例为代表将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采用激光颗粒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重点讨论了分散剂含量、分散手段和操作方...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测定色釉料颗粒分布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斯托克斯定律。本研究以锆镨黄色料颗粒分析的实例为代表将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采用激光颗粒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重点讨论了分散剂含量、分散手段和操作方法等因素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色料颗粒分布 沉降法 色釉料 分散 系统误差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井利 同晓山 +1 位作者 寇三平 宛斌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在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主要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及构造油气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在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主要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及构造油气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疏导体系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地区 孔店组 沉积 油气成藏 疏导体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南缘下白垩统固阳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勇 唐大伟 《云南地质》 2013年第2期220-222,共3页
川井坳陷南缘发育四个山间盆地,面积小、碎屑物搬运距离短,形成冲积扇直接入湖的沉积模式,具有典型的快速堆积特点,相带由冲积扇相和湖相组成。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中心湖相 盆缘粗碎屑 冲积扇直接入湖 内蒙二连川井
下载PDF
某钨矿井下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后兴 赖兰萍 +1 位作者 王明 陈东英 《中国钨业》 CAS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分析了赣南某钨矿山井下废水处理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井下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沉淀工艺效果较好,其中PAC和PAM加药量分别为40 mg/L和0.4 mg/L。通过现... 分析了赣南某钨矿山井下废水处理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井下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沉淀工艺效果较好,其中PAC和PAM加药量分别为40 mg/L和0.4 mg/L。通过现场验证试验,验证了利用现有的60 m排水沟作为混凝反应装置的可行性,现场验证试验结果与实验室小试结果相符。设计阶段在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对沉淀池进行了适当改造,增加了自动加药系统和自动排泥系统。工程实施后大幅提高了废水处理能力,改善了处理效果,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改造费用及运行费用低,处理每吨废水运行成本约0.0726元,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现行国标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可为类似的矿山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山 井下废水 混凝沉淀 系统改造
下载PDF
范各庄矿选煤厂煤泥水系统改造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增田 《煤质技术》 2012年第6期61-62,65,共3页
针对范各庄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沉降离心机和压滤机联合处理工艺进行相应的改造。改造结果表明,新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可保证洗水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及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关键词 煤泥水 沉降离心机 压滤机 系统改造
下载PDF
印制电路板废水回用处理工程的设计及运行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晶 殷方亮 +2 位作者 刘锋 田永静 黄天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135,139,共4页
介绍了印制电路板废水中的含镍废水、含氰废水、无机水洗废水回用处理的工程设计及运行,采用"预处理+p H调整+混凝沉淀+物理过滤+DF系统+膜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经济可行。出水COD≤32 mg/L,SS、Cu、N... 介绍了印制电路板废水中的含镍废水、含氰废水、无机水洗废水回用处理的工程设计及运行,采用"预处理+p H调整+混凝沉淀+物理过滤+DF系统+膜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经济可行。出水COD≤32 mg/L,SS、Cu、Ni的质量浓度分别≤19、≤0.39、≤0.11 mg/L,CN-未检测出,p H为7.5,水质达到GB/T 19923-2005和GB 21900-2008)的回用及排放标准,可为目前PCB废水的回用处理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用处理 PCB 混凝沉淀 DF系统 膜处理
下载PDF
豫西下冶地区上、下石盒子组三角洲旋回沉积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斌 吴海东 +2 位作者 刘顺喜 宋慧波 郑德顺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豫西下冶地区发育了多旋回海退型河控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纵向上沉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从建设相开始到破坏相结束的识别标志以及旋回沉积规模,可将本区的三角洲旋回沉积划分为2个大旋回和8个中型旋回。纵... 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豫西下冶地区发育了多旋回海退型河控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纵向上沉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从建设相开始到破坏相结束的识别标志以及旋回沉积规模,可将本区的三角洲旋回沉积划分为2个大旋回和8个中型旋回。纵向上旋回沉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该地区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的发展过程。在豫西下冶地区的三角洲旋回沉积中,厚煤层不发育,在各个煤段仅可见少量的薄煤层或煤线,这与本区在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的古地理面貌(中条山和岱嵋寨隆起)及周期性分流河道的迂回变迁而造成较强的河流冲刷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体系 旋回沉积 沉积环境 二叠系 豫西地区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THE PERMIAN SYSTEM IN SOUTHERN GUIZHOU
19
作者 张正华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4期309-311,共3页
For a long time the Permian System in Southern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units, and the triple division suggestion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abroad and at home.Southern Guizhou is a favourable area for research in... For a long time the Permian System in Southern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units, and the triple division suggestion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abroad and at home.Southern Guizhou is a favourable area for research in the Permian division. Here, the Permian strata are fully developed. They are of various sedimentary types and are abundant in fossils. In 1984, Guizhou Petroleum Prospecting and Locating Command Department of PIM have launched a research in the Permian System of so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tion FOSSILS micro ELEMENT PERMIAN system SOUTHERN Guizhou.
原文传递
Sedimentation Management of Man-Made Water for Restoring the Quality of the River Resource
20
作者 Oleksiy Nazarenko Oleksandr Ryabenko +2 位作者 Valeriy Bakhtin Iryna Nazarenko Iryna Ovchinnykov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8期327-337,共11页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restoration of natural Dnieper river and man-made nature was carried out. The studies of water quality at working and peak operating modes of production cooling equipment were carried out. ...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restoration of natural Dnieper river and man-made nature was carried out. The studies of water quality at working and peak operating modes of production cooling equipment were carried out.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upersaturation of poorly soluble salts of the basin ( = 72.34;= 12.54) and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s of the reservoir are determined. The gravity tool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proposed. A criterion equation for recharge the circulating system at peak mode was obtained. The granulometric potential of waste sediments at environmental feasibility is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volved supercritical temperature mode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cipitation hyperthermia.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a hydrological study, an evolutionary equation sediment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technological flow capacity limits by of 125 W/m2 due to turbidity (750 mg/l) and hardness (up to 12 mg ekv per liter) of water resources are obtained. Mechanical sedimentation of the water stream increasing the energy potential up to 275 W/m2 was determined. Th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ozone) as a combined treatment increasing the flow potential up to 650 W/m2 is achieve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way to natural water improving power to 975 W/m2 is received. Eros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basin reduces the hydrological potential due to the unfinished state of biodegradation of sediments.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am at a distance of 3000 m with characteristic technogenic inclusions were obtaine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natural Dnieper river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 with chemical catalyst and mechanical activ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BASIN Precipitation HYPERTHERMIA sedimentation CIRCULATING system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