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海交互作用沉积与平原地貌发育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颖 傅光翮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89,共16页
河流是搬运陆源泥沙的主要动力,对相邻的海岸海洋沉积动力有巨大影响。中国河流汇入海洋中的泥沙曾占全球入海泥沙的10%,现代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曾是海岸平原,河-海交互作用是形成海岸平原与浅海输积泥沙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 河流是搬运陆源泥沙的主要动力,对相邻的海岸海洋沉积动力有巨大影响。中国河流汇入海洋中的泥沙曾占全球入海泥沙的10%,现代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曾是海岸平原,河-海交互作用是形成海岸平原与浅海输积泥沙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5个不同类型的河流展示其不同的泥沙运动与河口沉积的特性以及对相邻陆架之影响,包括:1)强潮型动力的鸭绿江河口湾,形成从陆向海与从海向陆的双向水流交汇沉积,海岸形成潮流脊体系。2)季风波浪为主导动力的滦河口,以泥沙的横向运动为主,形成沙坝环绕的双重海岸,沉积粒径自海向陆减小;沿岸浪流携运泥沙向河口两侧分布,使沙坝具有沙咀状的复合特点。3)弱潮型、多沙的黄河口,径流于两侧堆积指状沙咀,沙咀下风侧形成粉砂粘土淤泥湾,沿岸流携运泥沙向渤海湾延伸为淤泥舌。4)径流与沿岸流组合作用的沉积模式,以长江口为代表,泥沙沿岸向南输运为主导,向海岸与向内陆架构成颗粒变细的带状沉积,外陆架出露残留砂。5)充填河口湾的三角洲,以珠江为代表,河流分汊与会潮点泥沙堆积,悬移质扩散至湾外,被沿岸流携带沿海岸向SW运移,外陆架为残留砂沉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述河流均受到人为活动的改造影响,河流自然过程与河海交互作用效应均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以滦河三角洲为例阐述河-海交互作用与平原的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海交互作用 沉积模式 黄河口 长江河口 海岸海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滨南油田砂砾岩扇体空间展布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风猛 武法东 +1 位作者 陈建渝 曹树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4-338,344,共6页
受边界断裂和滨县凸起的控制 ,滨南油田北部边缘下第三系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等不同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文中对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类型及相应的地震相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模式及地震识别模式 ,并总结了砂砾岩扇... 受边界断裂和滨县凸起的控制 ,滨南油田北部边缘下第三系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等不同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文中对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类型及相应的地震相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模式及地震识别模式 ,并总结了砂砾岩扇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以及成藏类型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滨南油田 砂砾岩扇体 空间展布 成藏规律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沉沙池水力特性与悬浮物去除率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庄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7-225,共9页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沉沙池流场与悬浮物浓度场及除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两个实际沉沙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沉沙池的悬浮物去除率常常远低于理想沉沙地模型的理论结果,表面负荷并不是影响沉沙地沉淀性能好...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沉沙池流场与悬浮物浓度场及除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两个实际沉沙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沉沙池的悬浮物去除率常常远低于理想沉沙地模型的理论结果,表面负荷并不是影响沉沙地沉淀性能好坏的唯一参数,在沉沙池水力设计中应通过池型及各种几何参数的优化,使池内回流区范围尽可能减小,并应注意避免沉淀区中回流区在下、主流位于上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悬浮物去除率 水力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4
作者 假冬冬 王远见 +2 位作者 江恩惠 邵学军 张幸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8,共9页
水库淤积形态是影响库容分布、水库排沙的一项重要因素。小浪底水库近坝段淤积泥沙粒径极细,具有流动性,针对其细颗粒泥沙淤积特点,揭示了水库细颗粒淤积物的流变特性与流型特征;通过引入水、淤积物、床面之间的界面受力分析,构建了细... 水库淤积形态是影响库容分布、水库排沙的一项重要因素。小浪底水库近坝段淤积泥沙粒径极细,具有流动性,针对其细颗粒泥沙淤积特点,揭示了水库细颗粒淤积物的流变特性与流型特征;通过引入水、淤积物、床面之间的界面受力分析,构建了细颗粒淤积物失稳流动描述模式,并与水沙输移模型相耦合,建立了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性的水库淤积形态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细颗粒淤积物为宾汉型流体,淤积平衡坡降较小,当其密度大于1.25 g/cm 3后,流动性快速减弱;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征的水库淤积形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淤积形态形成机理及其对水沙调控的响应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形态 细颗粒泥沙 数值模拟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大凌河白石水库淤积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宝琛 王立强 刘宇聪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55,共8页
本文介绍了大凌河白石水库泥沙设计中,排沙运用方式、死水位及底孔泄流规模的确定原则及方法,采用2种数模计算和物理模型比较的库区淤积量及库容变化过程。对库区纵、横向淤积形态,坝前区冲刷漏斗形态、尺寸及干、支流三角洲的关系... 本文介绍了大凌河白石水库泥沙设计中,排沙运用方式、死水位及底孔泄流规模的确定原则及方法,采用2种数模计算和物理模型比较的库区淤积量及库容变化过程。对库区纵、横向淤积形态,坝前区冲刷漏斗形态、尺寸及干、支流三角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运用方式 淤积年限 库沙比 水库 淤积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淤积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假冬冬 江恩慧 +1 位作者 王远见 邵学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5,44,共5页
水库淤积形态是影响水沙调节效率的一项关键因素。为优化水库调度方式,采用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性的水库淤积形态数值模型,开展了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对水沙调控响应的模拟分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形态及顶点位置随着水库的运... 水库淤积形态是影响水沙调节效率的一项关键因素。为优化水库调度方式,采用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性的水库淤积形态数值模型,开展了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对水沙调控响应的模拟分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形态及顶点位置随着水库的运行调控而发生变化,三角洲顶点附近顶坡段的冲淤调整和水库运行低水位与三角洲顶点高程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当水库低水位低于三角洲顶点高程时三角洲顶坡段出现冲刷,当水库低水位高于三角洲顶点高程时三角洲顶坡段出现淤积;淤积形态为同等淤积量的锥体时,库区上段受河道边界影响有冲有淤,中下段库区淤积明显,且淤积量较三角洲淤积形态的大;考虑人工清淤措施时,清淤量与水库淤积总量相比占比非常小,因此淤积形态总体变化与不考虑人工清淤时基本类似,仅在清淤疏浚部位及附近局部河段有一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形态 水沙调控 数值模拟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中药醇沉工艺颗粒沉降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页瑞 刘雪松 +2 位作者 王龙虎 金胤池 陈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4-666,共3页
目的对中药醇沉工艺中颗粒沉降过程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初步了解不同种类中药醇沉过程中沉降颗粒的基本特点及其关键工艺参数,掌握沉降过程的规律,为醇沉工艺设计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丹参、苦参和枳壳3种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 目的对中药醇沉工艺中颗粒沉降过程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初步了解不同种类中药醇沉过程中沉降颗粒的基本特点及其关键工艺参数,掌握沉降过程的规律,为醇沉工艺设计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丹参、苦参和枳壳3种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3种药材提取液醇沉过程中有效成分的保留量,同时测定了沉降颗粒含量、颗粒粒度和沉降速度等参数。结果不同药材有效成分保留量在醇沉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沉降颗粒含量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丹参、苦参和枳壳沉降颗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6.272,131.820和0.684μm,最小粒径分别为2.000,6.325和0.142μm,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5.04×10-4,1.95×10-4和1.63×10-7m.s-1。结论中药醇沉时,形成的杂质颗粒有两种沉降方式:一种是自由沉降,另一种是絮凝沉降。应根据不同种类中药醇沉颗粒的沉降过程及其特点进行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醇沉工艺 颗粒沉降过程 沉降方式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Madingo组海相烃源岩岩相特征和沉积模式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兴 杨香华 +4 位作者 朱红涛 康洪全 贾建忠 王波 季少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8-1182,共15页
通过薄片镜下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常微量元素测量等分析结果,根据细粒沉积物矿物组成、岩石组构、微古生物与典型矿物特征,在下刚果盆地Madingo组海相烃源岩中识别出了6种烃源岩岩相:粉砂质细粒岩相、富放射虫细粒岩相、磷质细... 通过薄片镜下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常微量元素测量等分析结果,根据细粒沉积物矿物组成、岩石组构、微古生物与典型矿物特征,在下刚果盆地Madingo组海相烃源岩中识别出了6种烃源岩岩相:粉砂质细粒岩相、富放射虫细粒岩相、磷质细粒岩相、富有孔虫细粒岩相、灰质细粒岩相(灰泥)和黏土质细粒岩相。细粒沉积物岩相、微古生物化石、微常量元素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表明Madingo组海相烃源岩中发育含生物硅的生物沉积、含磷酸岩质的上升流沉积、富含硅质碎屑颗粒的悬浮沉积和粒序层理的底流沉积。下刚果盆地Madingo组海相烃源岩的沉积背景总体上属于裂后期陆架内部低能水介质条件下的还原环境,其沉积早期在大陆架内部发育半封闭—封闭的局限海环境,堆积了富含放射虫的优质烃源岩;Campanian期以后,区域地质背景转变为开阔陆架,发育与陆架上升流相关的富含磷酸盐与有孔虫的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Madingo组 岩相特征 沉积作用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从黏土行为视角认识煤泥水沉降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明青 刘颀 宋灿灿 《选煤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黏土颗粒在煤泥水中是不稳定的,其颗粒粒度分布、表面水化膜厚度、电动电位分布等参数都会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变化,从而导致黏土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形式发生变化,黏土颗粒与煤颗粒之间相互作用也随之改变,最终表现为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变化和... 黏土颗粒在煤泥水中是不稳定的,其颗粒粒度分布、表面水化膜厚度、电动电位分布等参数都会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变化,从而导致黏土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形式发生变化,黏土颗粒与煤颗粒之间相互作用也随之改变,最终表现为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变化和差异。文章以煤泥水中有代表性的黏土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中黏土矿物在水中性质和行为的变化特征,从黏土行为视角总结了国内外对煤泥水沉降性能的认识和研究历程,并展望了煤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沉降 黏土矿物 沉降性能 膨胀抑制 罩盖形态
下载PDF
文203断块沙三中亚段浊流沉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正贵 钟建华 +1 位作者 王勇 鱼宏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9,共4页
运用取心井段岩性、粒度、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组合及测井等资料,研究了文203断块油田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文203断块沙三中亚段沉积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流沉积,发育有沟... 运用取心井段岩性、粒度、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组合及测井等资料,研究了文203断块油田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文203断块沙三中亚段沉积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流沉积,发育有沟道状和扇状两种类型沉积。其中,沟道状浊积岩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深沟道微相、浅沟道微相、近漫溢微相、远漫溢微相和深湖相,扇状浊积相可细分为辫状主沟道、辫状分支沟道、沟道间、中心微相、外扇微相和深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沉积构造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微相
下载PDF
地形地貌变化对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沉积格局的影响
11
作者 毕乃双 时义睿 +3 位作者 葛春海 巴旗 吴晓 王厚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自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以来,由于入海径流、沉积物的通量和组成发生变化,黄河现行河口三角洲叶瓣不断向海淤积造陆,水下三角洲坡度变陡。地形地貌变化对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沉积格局的影响成为黄河口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Delft3... 自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以来,由于入海径流、沉积物的通量和组成发生变化,黄河现行河口三角洲叶瓣不断向海淤积造陆,水下三角洲坡度变陡。地形地貌变化对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沉积格局的影响成为黄河口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Delft3D模型系统,利用岸线、水深和河流水沙数据构建三维水沙数值模型,对2002年、2008年、2014年和2019年调水调沙期间现行河口近岸海域泥沙的输运和沉积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岸线的变化,黄河口近岸海域动力环境增强,泥沙的横向输运增强,纵向输运相应减弱;进而导致黄河入海泥沙堆积体的横向长度增加约30%,纵向长度减小约27%,厚度、形态也相应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地形地貌变化条件下,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在河口的沉积格局及动力机制,对深入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水动力-地貌耦合系统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地貌 沉积格局 调水调沙 Delft3D模型 黄河口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库淤积形态与库容分布耦合设计
12
作者 张金良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针对多沙河流水库运行过程中由于入库含沙量较高,库区往往会发生严重泥沙淤积而侵占水库有效库容,造成水库使用年限降低、损害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等问题,为保障多沙河流水库库容充足和长效运行,通过分析水库拦沙期和正常运用期内库区泥沙... 针对多沙河流水库运行过程中由于入库含沙量较高,库区往往会发生严重泥沙淤积而侵占水库有效库容,造成水库使用年限降低、损害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等问题,为保障多沙河流水库库容充足和长效运行,通过分析水库拦沙期和正常运用期内库区泥沙冲淤变化规律,发现多沙河流水库库区存在高滩深槽、高滩中槽、高滩高槽3种泥沙淤积形态,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淤积形态与库容分布耦合设计方法和“深槽调沙、中槽兴利、高槽调洪”的库容分布模式,以及以高滩高槽淤积形态为下边界的防洪高水位、校核洪水位、移民水位等特征水位设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 淤积形态 库容分布 特征水位 耦合设计 古贤水库 东庄水库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滑动及滑塌扇体特征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路智勇 吴孔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三角洲斜坡带发育大量事件性沉积体,其沉积类型和分布规律尚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岩心描述、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发育在东营三角洲前缘斜坡上的扇体细分为滑动扇体和滑塌扇体2种。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了研究区内滑动、滑塌... 三角洲斜坡带发育大量事件性沉积体,其沉积类型和分布规律尚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岩心描述、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发育在东营三角洲前缘斜坡上的扇体细分为滑动扇体和滑塌扇体2种。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了研究区内滑动、滑塌扇体的演化和分布特征;明确了距离三角洲越近,滑动、滑塌扇体发育程度越高的特点,并据此总结了三角洲前缘滑动、滑塌扇体沉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后期三角洲斜坡扇体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扇体 滑塌扇体 沉积特征 分布特征 沉积模式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含盐胶体液滴的蒸发图案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永建 刘正堂 +2 位作者 钱一梦 栗志广 臧渡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8-1266,共9页
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胶粒与NaCl混合液滴的蒸发过程及其图案形成机理.结果表明,PTFE颗粒对接触线具有强烈的钉扎作用,胶体液滴蒸发伴有显著的'咖啡环'效应.由于液滴中心液相区表面张力法向分力的作用,使得凝胶区存在辐射状应... 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胶粒与NaCl混合液滴的蒸发过程及其图案形成机理.结果表明,PTFE颗粒对接触线具有强烈的钉扎作用,胶体液滴蒸发伴有显著的'咖啡环'效应.由于液滴中心液相区表面张力法向分力的作用,使得凝胶区存在辐射状应力,进而产生从液滴边缘向中心的辐射状裂纹,裂纹数量随胶粒的体积分数增大而减少.NaCl与PTFE胶粒的混合液滴出现了复杂多样的蒸发图案.盐的加入抑制了向外的毛细补偿流,从而有利于获得宏观上厚度均匀的沉积膜.NaCl与PTFE胶粒耦合形成了凹凸不平的枝晶状形貌,这可能是释放蒸发应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环效应 毛细流 Marangoni对流 重力沉降 聚四氟乙烯 蒸发图案 胶体液滴
下载PDF
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砂体叠置模式研究及其在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雨欣 李长洪 +3 位作者 沈文洁 叶庆丽 田旺东 姜全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为精确分析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进而提高砂体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将研究区域内煤层、灰岩及高成熟的古土壤层等标志层作为划分沉积单元的等时面,采用等时相控技术进行对比,并应用切片对比... 为精确分析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进而提高砂体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将研究区域内煤层、灰岩及高成熟的古土壤层等标志层作为划分沉积单元的等时面,采用等时相控技术进行对比,并应用切片对比法和等高程对比法划分沉积单元。研究表明,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砂体由两期或多期单期河道砂体叠加而成,河道内部隔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的回返程度与隔层厚度有关,厚度越大曲线回返程度越大,曲线回返程度划分为阶梯式、半幅式及基线式,进一步总结出单期河道砂体在侧向上、垂向上的叠置模式:侧向接触关系主要分为砂体孤立型、砂体对接接触型及砂体切叠接触型;垂向接触关系主要分为砂体间歇式叠加、砂体完整式叠加、砂体侵蚀削截式叠加。通过研究单期河道砂体叠置模式,深入分析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指导水平井轨迹控制,从而提高有效储层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沉积单元 单期砂体 叠置模式 储层钻遇率 水平井 长庆油田
下载PDF
大屯锡矿立式砂仓最佳进料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涛 乔登攀 +1 位作者 刘燕辉 王俊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为满足井下充填需求,缓解尾矿库库容压力,大屯锡矿计划投资建设立式砂仓充填系统。为提高装砂效率,保障立式砂仓核心性能工作指标,需对进料参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开展尾砂沉降试验,分析尾砂沉降速度、固体通量、处理能力等沉降特性,确... 为满足井下充填需求,缓解尾矿库库容压力,大屯锡矿计划投资建设立式砂仓充填系统。为提高装砂效率,保障立式砂仓核心性能工作指标,需对进料参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开展尾砂沉降试验,分析尾砂沉降速度、固体通量、处理能力等沉降特性,确定了大屯锡矿立式砂仓最佳进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尾砂沉降方式宜选用絮凝沉降,聚丙烯酰胺(型号:RT491)最佳添量为20 g/t,最佳进料体积浓度为9.88%(质量浓度为25%),流量为448 m^(3)/h,立式砂仓理论处理能力可达134.67 t/h。研究成果对大屯锡矿立式砂仓进料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对相似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砂仓 沉降方式 沉降特性 进料参数 大屯锡矿 地下充填系统
下载PDF
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断层活动差异性控制的转换沉积作用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艺 韩长城 +5 位作者 李志鹏 马存飞 李坚 樊佳乐 程绪辉 孙如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针对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油水分布规律复杂、砂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测井、岩心、物性和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性,对该区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沉积控制因素,建立不同时期沉积模式,明确砂岩储层空间位置。研... 针对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油水分布规律复杂、砂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测井、岩心、物性和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性,对该区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沉积控制因素,建立不同时期沉积模式,明确砂岩储层空间位置。研究表明:莫西庄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特征划分为颗粒支撑砾岩相、砂砾岩相、含砾砂岩相、块状砂岩相、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水平层理砂岩相、泥岩相等8种岩相和辫状水道、分流间湾、河道砂坝、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6种沉积微相;在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北断层活动强烈,使研究区形成坡折地貌,导致研究区南北地区出现水动力转换沉积特征;在湖平面上升和水动力减弱的背景下,上亚段沉积时期南断层活动加剧,与北断层形成的地堑构造控制了研究区东南部砂体沉积方向的转换,有利砂体的沉积方向转为了近东西向。该研究对判断莫西庄地区砂体储层的空间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断层活动性 沉积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莫西庄地区 三工河组
下载PDF
Sediment Deposition Pattern and Flow Conditio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 Physical Model Study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兴奎 邵学军 李丹勋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3年第6期708-712,共5页
Sediment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ill greatly affect future project functions, such as power generation and navigation, after 50 years of oper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 physical model study, w... Sediment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ill greatly affect future project functions, such as power generation and navigation, after 50 years of oper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 physical model study,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capacity of both the discharge tunnel and the power plant outlet could be impaired by sediment deposition in front of the dam after 50 years, affecting both the hydropower head and navigation. A flow training scheme based on the third-stage cofferdam for the dam 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to regulate the flow pattern and control deposition in the near-dam region of the reservoir. This flow training scenario can effectively reduce deposition in the phys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Project sedimentation flow pattern discharge capacities
原文传递
悬浮泥沙荷载下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及流型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帆 池苗苗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4期24-29,23,共7页
本文通过试验以准连续方式测量河床水位变化、悬浮泥沙浓度和流速,并利用多种测量技术研究矩形浅水库中湍流结构、悬浮颗粒、河床形态和其他不稳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与清水流相比,随着泥沙添加到水流中,湍流减小,混合长... 本文通过试验以准连续方式测量河床水位变化、悬浮泥沙浓度和流速,并利用多种测量技术研究矩形浅水库中湍流结构、悬浮颗粒、河床形态和其他不稳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与清水流相比,随着泥沙添加到水流中,湍流减小,混合长度减小,粗糙度增加,从而导致速度梯度增加;悬浮泥沙和波纹稳定了水流,并将流型从与清水不对称改变为与泥沙对称;厚度达到水深的15%的沉积物和波纹是水流结构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4.5h后已达到稳定的河床形态,但想要达到完全形态平衡需要18h以上;试验18h后,泥沙淤积体积达到水库总体积的50%,此时水库达到平衡,悬移泥沙流入和流出的速率大致相等。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泥沙的流动机制和泥沙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水流特性 河床形态 浅水库 流型
下载PDF
Combined influence of sedimentation and vegetation on the soil carbon stocks of a coastal wetlan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天雨 陈怀璞 +2 位作者 曹浩冰 葛振鸣 张利权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33-843,共11页
Coastal wetla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Large quantities of sediment deposited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by the Changjiang River promote the propag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the... Coastal wetla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Large quantities of sediment deposited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by the Changjiang River promote the propag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the expansion of saltmarsh veget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Chongming Dongtan Wetlan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s the study are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cks and the influences of sedimentation and vegetation on the SOC stocks of the coastal wetland were examined in 2013. There was sediment accretion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areas of the wetland and in the Phragmites australis marsh in the southern area, and sediment erosion in the Scirpus mariqueter marsh and the bare mudflat in the southem area. More SOC accumulated in sediments of the vegetated marsh than in the bare mudflat.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stocks increased i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from spring to autumn and decreased in winter; in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they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spring to winter. The TOC stocks were higher in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than i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in the P. australis and Spartina alterniflora marshes, but were lower in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in S. mariqueter marsh. Stocks of SOC showed temporal variation and increased gradually in all transects from spring to winter. The SOC stocks tended to decrease from the high marsh down to the bare mudflat along the three transects in the order: P. australis marsh 〉 S. alterniflora marsh 〉 S. mariqueter marsh 〉 bare mudflat. The SOC stocks of the same vegetation type were higher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transects than in the southern transec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imentation and vegetation regulate the SOC stocks in the coastal wetlan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wetland sediment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