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凤业 宋金明 +2 位作者 李学刚 汪亚平 齐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3,共5页
对胶州湾沉积岩心J39、J37和J94进行了210Pb的测定,绘制了岩心中210Pb的垂直分布图,岩心J37和J94的210Pb呈两段分布模式,岩心J39的210Pb呈三段分布模式。胶州湾西北部大沽河口外海域近百年来沉积速率为0 768cm/a,沉积通量为0 7716g/(cm2... 对胶州湾沉积岩心J39、J37和J94进行了210Pb的测定,绘制了岩心中210Pb的垂直分布图,岩心J37和J94的210Pb呈两段分布模式,岩心J39的210Pb呈三段分布模式。胶州湾西北部大沽河口外海域近百年来沉积速率为0 768cm/a,沉积通量为0 7716g/(cm2·a)。胶州湾中部沉积速率为0 64cm/a,沉积通量为0 65g/(cm2·a)。胶州湾口外J94站沉积速率为0 54cm/a,沉积通量为0 81g/(cm2·a)。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域210Pb活度与悬浮体含量密切相关,悬浮体含量高的区域,210Pb活度高;反之,悬浮体含量低的区域,210Pb活度低。根据210Pb的垂直分布、活度和沉积速率及悬浮体含量,结合历史资料,对胶州湾近百年来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扩散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沉积通量 胶州湾 ^210PB 岩心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的再悬浮通量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一平 逄勇 李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8-564,共7页
对太湖梅梁湾水体开展了两次野外实验,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研究了太湖悬浮物的沉降特征,计算了悬浮物的沉降通量和再悬浮通量,并建立了其与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无机颗粒沉降是悬浮物沉降的主要形式。太湖平均风速在8m/s... 对太湖梅梁湾水体开展了两次野外实验,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研究了太湖悬浮物的沉降特征,计算了悬浮物的沉降通量和再悬浮通量,并建立了其与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无机颗粒沉降是悬浮物沉降的主要形式。太湖平均风速在8m/s以内时,总悬浮物、有机物颗粒和无机物颗粒的沉降通量和再悬浮通量均呈现随风速增大而增大的特性,风速大小直接影响悬浮物在垂向的分布及垂向的沉降通量分布,并且相关性较好。该结论说明Gansith公式法适合于计算太湖再悬浮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通量 再悬浮 底泥 沉积物捕获器 太湖
下载PDF
黄海夏季水域沉降颗粒物垂直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岩松 章飞军 +1 位作者 郭学武 张曼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38,共9页
20 0 2年 8月 ,沿穿过黄海冷水团的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 4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镜检发现无机颗粒物、生物粪球以及混杂聚合体是本断面沉降颗粒物主要类型。测定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中的颗粒有机碳 (POC)、颗粒有机氮 ... 20 0 2年 8月 ,沿穿过黄海冷水团的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 4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镜检发现无机颗粒物、生物粪球以及混杂聚合体是本断面沉降颗粒物主要类型。测定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中的颗粒有机碳 (POC)、颗粒有机氮 (PON)、颗粒碳 (PC)、颗粒氮 (PN)和颗粒磷 (PP)的百分含量均呈现从表层到底层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两个改进的模型对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进行了计算 ,显示黄海海域夏季底层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为 90 %— 96%,表明底层沉降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物的再悬浮。两模型所得结果一致 ,证明用温跃层底部颗粒物沉降通量代表水体中颗粒物净沉降通量的假设是合理的。水体中颗粒物、POC及PON的净沉降通量 (±SE)分别为 ( 1 2 65± 3 5 5 )g/(m2 ·d)、( 0 2 9± 0 0 4 )g/(m2 ·d)和( 0 0 6± 0 0 1 )g/(m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颗粒物通量模型 沉降通量 再悬浮比率 温跃层 黄海
下载PDF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解淑艳 王胜杰 +2 位作者 于洋 刘丽 张凤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8,共9页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酸雨面积 酸雨频率 酸雨类型 沉降通量 全国
下载PDF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速率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瑞 潘少明 +1 位作者 汪亚平 高建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4-713,共10页
通过对长江水下三角洲采集的十个沉积物柱状样中的放射性核素210Pb分析得知,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210Pb放射性比度在2.15~4.22dpm.g-1之间,210Pb沉降通量在1.50~11.21dpm.cm-2yr-1之间,过剩210Pb总量在>48.29~>361.68dpm.cm-2之... 通过对长江水下三角洲采集的十个沉积物柱状样中的放射性核素210Pb分析得知,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210Pb放射性比度在2.15~4.22dpm.g-1之间,210Pb沉降通量在1.50~11.21dpm.cm-2yr-1之间,过剩210Pb总量在>48.29~>361.68dpm.cm-2之间;210Pb沉降通量以及过剩210Pb总量均高于理论值,这表明在沉积物中存在210Pb的净输入和聚集。由210Pb放射性比度剖面所反映的沉积速率可知长江水下三角洲泥质沉积区沉积速率介于1.36~4.11cm.yr-1之间;总体上呈现近岸沉积速率较低,沿31°N纬线向20m等深线沉积速率升高的趋势,从122°15′E到122°30′E范围为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泥质沉积物堆积中心,其平均沉积速率为3.51cm.y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沉积通量 过剩210Pb总量 长江口 水下三角洲
下载PDF
Effects of hydrodynamics processes on phosphorus fluxes from sediment in large,shallow Taihu Lake 被引量:23
6
作者 YOU Ben-sheng ZHONG Ji-cheng +3 位作者 FAN Cheng-xin WANG Tong-cheng ZHANG Lu DING Shi-m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The turnover of phosphorus (P) in lake sediments, a major cause of eutrophication and subsequent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s in need of deep understanding. 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resuspension on P release ... The turnover of phosphorus (P) in lake sediments, a major cause of eutrophication and subsequent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s in need of deep understanding. 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resuspension on P release were studied in cylindrical microcosms with Yshape apparatu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ux of suspended substance across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Fss) and the wind speed, and an increasing Fss during each wind process followed by a steady state. The maximal Fss under fight, moderate, and strong wind conditions were 299.9±41.1,573.4±61.7, and 2093.8±215.7 g/m^2, respectively. However, flux of P across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Fp) did not follow a similar pattern as Fss responding to wind intensity, which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initial 120 rain for fight wi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maximal flux of 9.4±1.9 mg/m^2. A rapid increase of Fp at the first 30 rain was observed under moderate wind, with maximal flux of 11.2±0.6 mg/m^2. Surprisingly, strong wind caused less Fp than under light and moderate wind conditions with maximal flux of 3.5±0.9 mg/m^2. Fss in water column declined obviously during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after winds, but Fp varied with wind regime. No obvious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on Fp after 8 h sedimentation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value, which means little redundant P left in the water column after wi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 process RESUSPENSION sedimentation phosphorus flux Taihu Lake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悬浮颗粒物时空分布、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史鹏程 朱广伟 +9 位作者 杨文斌 许海 朱梦圆 刘明亮 虞左明 吴志旭 郑文婷 王裕成 笪文怡 胡林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7-2148,共12页
为分析降雨入流影响下水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及沉降特征,在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分别对应街口、小金山和大坝这3个水质断面)布设水体沉降物自动捕获器和水质高频自动监测浮标,结合定期水样... 为分析降雨入流影响下水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及沉降特征,在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分别对应街口、小金山和大坝这3个水质断面)布设水体沉降物自动捕获器和水质高频自动监测浮标,结合定期水样采集分析,开展了为期1 a的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水库水体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SS)、颗粒物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入库流量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浊度与SS的相关性最好(R2=0.86);在降雨较多的春夏季,SS空间差异明显(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而秋冬空间差异不大;颗粒物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分别为27.82、 4.34和0.26 g·(m^2·d)^-1],时间上春夏季>秋冬季;结合全湖60个点位四季悬浮物浓度调查估算,全库颗粒物沉降通量为2.57×10^6 t·a^-1,其中春夏季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街口、小金山和大坝捕获沉降物中颗粒态氮含量(PN)分别为6 812、 15 886和21 986 mg·kg^-1,磷含量(PP)分别为2 545、 3 269和3 077 mg·kg^-1,自上游向下递增.统计分析表明,中雨以上降雨过程与河流区浊度增量呈指数相关(R2=0.81),持续强降雨则对浊度有累加效应,但对过渡区影响不大;SS浓度自河流入库区至下游大坝随距离增加呈较好的指数下降特征(R2=0.84),降雨较多的春夏季更为明显.结果还表明,新安江水库年均库容淤损率为0.07%,与全国其它大型水库相比较低,但是坝前沉降物营养盐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内源释放风险;管理上应加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降低降雨冲刷对水质的影响;同时关注坝前高营养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沉降物捕获器 高频监测浮标 沉降通量 新安江水库
原文传递
全尾砂静动态絮凝沉降特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史采星 郭利杰 陈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全尾砂絮凝沉降技术是矿山充填工艺的核心环节。为研究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特性规律,以进料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为影响因素,以固体通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均匀试验方案,开展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试验,建立全尾砂絮凝沉降固体通量模型,获... 全尾砂絮凝沉降技术是矿山充填工艺的核心环节。为研究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特性规律,以进料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为影响因素,以固体通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均匀试验方案,开展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试验,建立全尾砂絮凝沉降固体通量模型,获得最优匹配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剪切作用和给料速率对底流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通量影响因素排序为全尾砂进料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预测进料质量分数为10.6%,絮凝剂单耗为28.5 g/t时,固体通量达到最大值,为1.498 t/(h·m^2),与实测数据误差仅为1.5%;动态絮凝沉降可大幅提高底流质量分数,最大提高幅度为16.4%,并与进料速度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絮凝沉降 固体通量 进料浓度 絮凝剂单耗 参数优化 混合均匀设计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养分累积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瑞利 柴民伟 +2 位作者 邱国玉 石福臣 Sasa Kaichiro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28-2936,共9页
研究了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垂直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的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和富聚现... 研究了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垂直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的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和富聚现象,自上而下,有机碳的含量逐渐降低;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趋势;毛果苔草沼泽全磷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分布,芦苇沼泽全磷含量逐渐降低;全硫的分布和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全磷和全硫与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碳与容重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植被类型是影响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137Cs、210Pb测定沉积年代,并结合恒定放射性通量(CRS)模式推算年龄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平均沉积速率为0.33 cm·a-1,沉积通量为0.03~0.48 g·(cm2·a)-1,平均为0.29 g·(c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垂直分布 沉积通量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原文传递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艳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7-39,共3页
通过中试,研究了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效能,并与水厂常规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虹吸方式出水,当液位恒定在2.5m时,膜通量平均维持在43.5-62.8L/(m^2·h),滤后水浊度〈0.1 NT... 通过中试,研究了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效能,并与水厂常规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虹吸方式出水,当液位恒定在2.5m时,膜通量平均维持在43.5-62.8L/(m^2·h),滤后水浊度〈0.1 NTU,膜出水CODM。为0.80~1.09mg/L,表明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可以作为处理东江水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混凝沉淀 膜通量 浊度
下载PDF
全尾砂沉降浓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鑫政 郭利杰 +1 位作者 李文臣 李宗楠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尾砂高效沉降浓缩是全尾砂高浓度充填的核心,随着选矿工艺的改进,尾砂的粒径越来越细小,导致尾砂沉降浓缩愈发困难,而在尾砂浆中加入絮凝剂能够极大地提高尾砂沉降浓缩的效率。针对国内某矿山尾砂颗粒细小、沉降浓缩困难的问题,通过开... 尾砂高效沉降浓缩是全尾砂高浓度充填的核心,随着选矿工艺的改进,尾砂的粒径越来越细小,导致尾砂沉降浓缩愈发困难,而在尾砂浆中加入絮凝剂能够极大地提高尾砂沉降浓缩的效率。针对国内某矿山尾砂颗粒细小、沉降浓缩困难的问题,通过开展沉降浓缩试验,以固体通量和底流浓度作为评价指标,得到沉降浓缩效率最佳的絮凝剂型号、给料浓度和絮凝剂添加量,并研究了给料浓度和絮凝剂添加量对尾砂沉降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絮凝剂型号为HJ70010,最佳给料浓度范围为10%~12%,最佳絮凝剂添加量范围为10~15 g/t;当给料浓度为12%、絮凝剂添加量为15 g/t时,底流浓度达到64.4%,沉降速度为26.2 m/h,固体通量为3.43 t/(h·m^2);随着给料浓度的增加,固体通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底流浓度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着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固体通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底流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沉降浓缩 固体通量 底流浓度 给料浓度 絮凝剂添加量
下载PDF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及空间差异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在水文状况、水质状况、生态类型均显著不同的三个太湖典型湖区,利用210Pb定年测定了近百年来沉积物及磷的沉积通量。结果发现,三个湖区磷的沉积通量及其变化规律相差很大。发生蓝藻水华暴发的梅梁湾近百年来沉积物和磷的沉积通量都比较... 在水文状况、水质状况、生态类型均显著不同的三个太湖典型湖区,利用210Pb定年测定了近百年来沉积物及磷的沉积通量。结果发现,三个湖区磷的沉积通量及其变化规律相差很大。发生蓝藻水华暴发的梅梁湾近百年来沉积物和磷的沉积通量都比较小,只是在近十几年来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太湖上游的夹浦沉积物沉积速率近百年来持续增加,只有表层有所下降,但表层12cm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却显著下降;处于太湖下游草型化的胥口湾湖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沉积物沉积通量呈增加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磷的沉积通量则呈振荡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磷的累积通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通量 空间异质性 铁磷比 太湖
下载PDF
青岛近海PCDD/Fs的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永亮 潘静 +4 位作者 李悦 殷效彩 石磊 李凤业 Kevin C.Jones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表层沉积物、柱状岩心及贻贝样品中的17种毒性多氯代二苯并二噁(口英)/呋喃(PCDD/Fs)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层沉积物的∑P4-8 CDD/Fs含量范围在11.6~369Pg/g dw,主要以P4-8CDFs为主.∑2,3,7,... 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表层沉积物、柱状岩心及贻贝样品中的17种毒性多氯代二苯并二噁(口英)/呋喃(PCDD/Fs)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层沉积物的∑P4-8 CDD/Fs含量范围在11.6~369Pg/g dw,主要以P4-8CDFs为主.∑2,3,7,8-PCDD/Fs含量范围4.1~232.4pg/g dw.在环流作用下沉积物中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分布格局.除河口处外,PCDD/F同系物分布基本上相同,即低氯代PCDD/Fs占主导.∑P-8CDD/Fs沉积通量从1951年起逐渐增大,∑TEQ沉积通量从1980年显著增大.青岛近海PCDD/Fs的来源相对恒定,推测为城市污水污泥和大气沉降.贝肉中∑2,3,7,8-PCDD/Fs为2.9~5.1pg/gdw.TEQ的主要来源为2,3,4,7,8-PeCDF(35%)、2,3,7,8-TCDF(30%)、2,3,7,8,-TCDD(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 沉积物 胶州湾 沉积通量 毒性当量
下载PDF
近百年来胶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凤业 李学刚 +1 位作者 齐君 宋金明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2期35-45,共11页
利用2003年9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金星二号"调查船采自胶州湾海域的6个沉积岩心样品,对其210Pb放射活度和重金属Zn、Cr、Cu、Pb、Cd、Co和Ni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其不同分布模式下的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并分析了相... 利用2003年9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金星二号"调查船采自胶州湾海域的6个沉积岩心样品,对其210Pb放射活度和重金属Zn、Cr、Cu、Pb、Cd、Co和Ni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其不同分布模式下的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并分析了相应的岩层中重金属元素累积过程,探讨了其沉积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胶州湾中部、东部沿岸与胶州湾口门外海域沉积速率有较大的差异,平均沉积速率为(0.19~3.96)cm/a。根据聚集速率,近百年来胶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过程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积速率的背景水平阶段,这一阶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可视为背景值;第二阶段为重金属聚积速率快速增加阶段,与胶州湾工业革命前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相比,这一时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已达污染水平;第三阶段为重金属聚积速率降低阶段,这一时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聚集速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近百年来,胶州湾沉积岩心中210Pb和重金属Zn、Cr、Cu、Pb、Cd、Co和Ni元素的垂直分布和累积过程受到沉积物粒度、污染源的排放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分布 重金属聚集速率 沉积通量 胶州湾
下载PDF
构筑根孔湿地中金属元素的来源、分布及其累积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宇 王宝玲 王为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8-185,共18页
石臼漾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饮用水源处理湿地,成为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的典范案例,已运行超过4年,主要运用人工湿地生态根孔技术、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协同净化技术来净化微污染水源.为了探明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对源水中常规金属K... 石臼漾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饮用水源处理湿地,成为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的典范案例,已运行超过4年,主要运用人工湿地生态根孔技术、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协同净化技术来净化微污染水源.为了探明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对源水中常规金属K、Na、Ca、Mg、Al、Fe与重金属Cd、Cr、Cu、Ni、Zn、Pb的累积效应,研究了嘉兴石臼漾湿地岸边带与植物床-沟壕系统中沉积物/土壤的金属分布与累积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金属(Mg除外)均发生了富集和累积(富集系数EF∈(1.5,10.5)〉1.5).湿地内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24.7,128.9)〈150)基本处于轻微风险水平,其最高值出现在湿地前端约1/8处的预处理塘(RI=174.94〉150).总体而言,重金属风险指数随水力流程而逐步降低.在湿地前端的预处理河道、预处理塘内,重金属沉积通量(23.97-157.72 mg·m^-2·d^-1)较高,而植物床-沟壕系统的沉积通量((38.80±16.17)mg·m^-2·d^-1)相对较低.占湿地面积11.35%的预处理河道、预处理塘中沉积的重金属高达9941.65 kg,占全湿地沉积量的37.90%,是重金属沉积的关键区域.而占湿地面积57.23%的植物床-沟壕系统中截留的重金属高达10601.89 kg,占全湿地沉积量的40.41%,是重金属去除的重点区域.湿地对重金属的主要持留机制是沉积作用,在湿地中单位平均沉积通量高达32.19 mg·m^-2·d^-1.据估算石臼漾湿地可沉积重金属6558.40 kg·a^-1,植物吸收重金属约13.16 kg·a^-1.本研究证明,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协同净化机制能够有效持留微污染水源中的金属特别是重金属,从而有效降低石臼漾湿地净化后源水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漾湿地 岸边带 植物床-沟壕系统 金属元素 富集因子 沉积通量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贵州遵义地区镉大气沉降通量与表层土壤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姗姗 李占彬 +4 位作者 朱平 谭红 杨冰 何锦林 陈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4-1334,共11页
利用苔袋法(Moss Bag)研究遵义地区镉大气沉降通量;采集表层土壤样889个和土壤剖面样20个检测镉元素含量,并对土壤镉元素进行化学形态分析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域尺度表层土壤镉含量在0.099—2.656 mg·kg^(-1),土壤镉元... 利用苔袋法(Moss Bag)研究遵义地区镉大气沉降通量;采集表层土壤样889个和土壤剖面样20个检测镉元素含量,并对土壤镉元素进行化学形态分析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域尺度表层土壤镉含量在0.099—2.656 mg·kg^(-1),土壤镉元素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在16.54%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主变程为0.0488,呈非均匀分布;土壤剖面表现为0—15 cm镉含量最高且镉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镉元素大气沉降总通量最小值为0.32μg·m^(-2)·d^(-1),最大值为14.9μg·m^(-2)·d^(-1),高于全国平均值;表层土壤镉化学形态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可交换态占到土壤镉形态的18%—40%;镉|ΔGo|<20 kJ·mol^(-1)表层土壤镉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因此大气沉降与表层土壤接触后发生物理吸附,这一吸附为固液吸附且扩散速度慢,因此大气沉降中的镉一般停留在土壤表层不易向下扩散.实验结果证明该地区镉大气沉降影响耕作层土壤镉含量,为农业生产带来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沉降通量 分布特征 贵州遵义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磷负荷估算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燕 邓西海 +1 位作者 陈捷 彭补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基础上估算滇池不同区域与泥沙沉积量对应的TP沉积通量和总量.结果表明,近50年,全湖TP年均蓄积量为780t,表层15cm沉积物中TP累积量为3.89(104t.沉积物中磷蓄积已成为滇池水体磷的重要内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计年 泥沙沉积通量 磷沉积通量 磷负荷 滇池
下载PDF
基于智能试验装置的磷尾砂絮凝沉降特性试验
18
作者 韩刚强 王莹莹 刘伟涛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为提高絮凝沉降试验的智能化水平和分析精准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尾砂智能浓密试验装置,进行了磷尾砂絮凝沉降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砂浆进料浓度与固体通量之间呈倒对勾状的函数关系,在进料浓度10%~18%时对应的固体通量维持在高位;随... 为提高絮凝沉降试验的智能化水平和分析精准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尾砂智能浓密试验装置,进行了磷尾砂絮凝沉降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砂浆进料浓度与固体通量之间呈倒对勾状的函数关系,在进料浓度10%~18%时对应的固体通量维持在高位;随着尾砂浆进料浓度增大,底流浓度和溢流水浊度均升高,最佳的尾砂浆进料浓度为15%,底流浓度超过72.7%;该尾砂智能浓密试验装置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分析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准度,可为矿山选择适当的絮凝沉降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降 进料浓度 固体通量 底流浓度
下载PDF
台湾海峡的海洋沉积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毅 陈坚 许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5-600,共6页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南海与东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区域内地震、台风等灾害多发,潮流作用较强,同时受黑潮分支、南海暖流和东海环流等多种水系的影响,众多的山溪性中小型河流从海峡两侧流入海洋,为海洋沉积环境...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南海与东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区域内地震、台风等灾害多发,潮流作用较强,同时受黑潮分支、南海暖流和东海环流等多种水系的影响,众多的山溪性中小型河流从海峡两侧流入海洋,为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场。基于台湾海峡的沉积环境分区、台湾海峡潮成沙脊的沉积环境、山溪性河流入海沉积通量等方面进行综述,较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在台湾海峡沉积环境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并为今后更好地研究该区域物质通量的输移过程、途径与归宿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沉积环境 沉积通量 潮成沙脊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of modern sedimentation rate of Qinghai Lake and a preliminary estimate of the sediment flux 被引量:6
20
作者 XU Hai LIU XiaoYan +3 位作者 AN ZhiSheng HOU ZhaoHua DONG JiBao LIU B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7期621-627,共7页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1 37Cs radioactivity in surface sediment of Qinghai Lake,and develop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edimentation rate.The1 37Cs inventory is higher near the estuary/bank ar...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1 37Cs radioactivity in surface sediment of Qinghai Lake,and develop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edimentation rate.The1 37Cs inventory is higher near the estuary/bank area,but lower at the central lake.On the other hand,the average1 37Cs activity is lower near the estuary/bank area,but higher at the central lake.The mass accumulation rate(MAR) and the fluxes and contents of the terrestrial detritus(e.g.SiO2,Fe2O3,and Ti) are higher near the estuary/bank area,but lower at the central lake.The chemical/biogenic deposits(e.g.the autogenic carbonates) take up higher fractions at the central lake.These suggest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cent sedimentation rate is dominated by the deposition of terrestrial detritus.The average MAR(0.0337 g cm-2a-1) was estimated based on those of different cores of Qinghai Lake and was verified by a Ca mass-balance method.The fluxes of total lake sediments,terrestrial detritus,and direct atmospheric deposits were also 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沉积速率 沉积物通量 空间格局 青海湖 陆源碎屑沉积 137Cs 估算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