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菌制剂洁净室中沉降菌测试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英 尹献林 《河北化工》 2007年第7期42-42,46,共2页
就洁净室中沉降菌测试时间的长短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沉降菌的测试时间不得少于0.5h,但也不宜超过4h。
关键词 洁净室 沉降菌 测试时间
下载PDF
制药厂生物洁净车间浮游菌与沉降菌的关系
2
作者 张少凡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通过对制药厂几种生物洁净车间进行实测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生物洁净车间,其浮游菌与沉降菌的关系差异较大,难以给出具有一般性的公式或曲线,因而不宜单独用来反映车间的无菌状况。
关键词 生物洁净室 浮游菌 沉降菌
下载PDF
生物洁净室真菌数的检测与评价
3
作者 吴晓玲 朱铮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真菌数控制对生物洁净室洁净度评定的影响。方法:按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1996,静态下对我所百级、万级洁净室进行常规布点,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各半,放置30min后分别... 目的:探讨真菌数控制对生物洁净室洁净度评定的影响。方法:按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1996,静态下对我所百级、万级洁净室进行常规布点,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各半,放置30min后分别采样检测。结果:对5间洁净室17次检测出真菌菌落数进行分析,结果真菌的检出占被检出微生物总数的比例最高为47%,最低为21.6%,将细菌和真菌菌落数合计作为测试区域沉降菌数,百级不合格率增加50%,万级不合格率增加70%。结论:应重视真菌数对洁净室洁净度结果的影响。建议在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标准中应增加真菌数的检测,计算细菌菌落数和真菌菌落数总和作为微生物最大允许数,以控制生物洁净室的洁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度 沉降菌 真菌数 检测
下载PDF
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底泥细菌的数量动态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国才 李德尚 +1 位作者 董双林 王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8-140,共3页
1997年5~9月于山东海阳市黄海集团公司养虾场,用5个实验围隔研究了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底泥细菌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底泥细菌数量波动在4.10×108~12.36×108cells·g-1之间,平均为8.09×108±2.17×108cells... 1997年5~9月于山东海阳市黄海集团公司养虾场,用5个实验围隔研究了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底泥细菌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底泥细菌数量波动在4.10×108~12.36×108cells·g-1之间,平均为8.09×108±2.17×108cells·g-1.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底泥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底泥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1cm之内,2~3cm以下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综合养殖 实验围隔 底泥细菌 数量动态
下载PDF
洁净手术室Ⅰ类切口连台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动态监测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莉 谢倩 +3 位作者 臧桐 张倩 张迪 张月 《中国消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内实施Ⅰ类切口连台手术中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仪器法和平板沉降法,对某医院洁净手术室在实施脊柱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第一台手术与连台手术开始10 min期间空气质量变化不明显...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内实施Ⅰ类切口连台手术中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仪器法和平板沉降法,对某医院洁净手术室在实施脊柱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第一台手术与连台手术开始10 min期间空气质量变化不明显。第一台手术结束后10 min内空气中尘埃粒子数达到峰值,随着患者出手术室逐渐下降,缝皮结束后20 min即可降至初始水平。在第一台与连台手术期间,该手术室空气中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数均在规范规定的限值范围内。结论该医院洁净手术室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空气中尘埃粒子数随手术时间、物品移动等活动,空气中尘埃粒子数受到影响,但监测结果均在规定的限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空气质量 尘埃颗粒 沉降菌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安徽省部分医院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广岚 陈芳 吴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达标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仪器采样法和自然沉降法,对安徽省18所省、市、县及部队医院洁净手术部的洁净度、微小气候和生物颗粒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在洁净系统运行至规定时间后的无人情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达标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仪器采样法和自然沉降法,对安徽省18所省、市、县及部队医院洁净手术部的洁净度、微小气候和生物颗粒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在洁净系统运行至规定时间后的无人情况下,所监测的62间洁净手术室中除特别洁净手术室的截面风速、准洁净手术室的换气次数的合格率分别为77.8%、44.4%外,其它各级洁净手术室各项技术指标合格率均达到88.9%以上。152间洁净辅助用房与同等级别的洁净手术室相比较,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数、最低照度、噪声等指标的合格率明显偏低。Ⅰ、Ⅱ、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风速、换气次数合格率分别为47.4%、66.7%、63.6%、64.7%。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的洁净手术室主要洁净技术指标合格率较高;特别洁净手术室、准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的截面风速、换气次数合格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部 综合性能 沉降菌 监测
原文传递
层流手术室回风口过滤器清洁除尘时间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杜秀华 赵逢玲 +1 位作者 冯艳秋 庄茹娟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回风口滤网及过滤器清洁除尘时间的关系。方法:手术室手术间分为慢性病手术间和急症手术间。将慢性病手术间百级2个、万级2个依次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急症手术间万级4个依次编号为5号、6号、7号、...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回风口滤网及过滤器清洁除尘时间的关系。方法:手术室手术间分为慢性病手术间和急症手术间。将慢性病手术间百级2个、万级2个依次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急症手术间万级4个依次编号为5号、6号、7号、8号。首先把各手术间回风口过滤器及滤网彻底清洁除尘,然后分别累计记录每个手术间开启层流系统时间。分别在40~50h、80~90h、110~120h的时间段内,对每个手术间行尘埃和沉降菌静态采样,并做记录。在1年内分别在每个时间段,对每个手术间做10次采样,并取其均值。结果:慢性病手术间与急症手术间在40~50h时间段的尘埃与沉降菌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急症手术间累计开启层流系统80~90h的时间内手术间内的尘埃与细菌的采样值在正常范围高限。慢性病手术间则在110~120h的时间段内其尘埃与细菌的采样值在正常范围高限。结论:急症手术间、普通慢性病手术间分别在80~90h、110~120h时间段内对回风口过滤器及滤网除尘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手术室 回风口过滤器 清洁除尘 尘埃 沉降菌
下载PDF
医用智能配药机在PIVAS肠外营养药物调配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栋 张艳 姬闯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44-2047,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智能配药机在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肠外营养药物集中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4名PIVAS工作人员,于2023年12月1-31日采用轮岗的形式参与指定处方肠外营养药物的人工调配组或医用智... 目的探讨医用智能配药机在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肠外营养药物集中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4名PIVAS工作人员,于2023年12月1-31日采用轮岗的形式参与指定处方肠外营养药物的人工调配组或医用智能配药机组的调配工作,两组每日各调配指定处方10份。比较两组在调配指定处方肠外营养药物中的调配效率、质量及引入医用智能配药机对洁净级别产生的影响。结果医用智能配药机组共调配肠外营养液310袋,人工调配组共调配306袋;相较于人工调配组,医用智能配药机组的每袋平均调配时间、药液残留量、调配穿刺次数、成品输液进药口漏液率和西林瓶药品胶塞脱屑率均显著少于或低于人工调配组(P<0.05);医用智能配药机组引入前后,加药混合调配操作间和两组水平层流洁净台的空气沉降菌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医用智能配药机应用于PIVAS肠外营养药物的调配,可提高药物调配效率,提升成品输液质量,且不影响操作间和水平层流洁净台的洁净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智能配药机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药物 空气沉降菌 调配效率
下载PDF
空气微粒计数法对手术室空气质量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晶 崔璨 +2 位作者 周树丽 王海鹏 潘娜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空气微粒计数法用于评估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仪器计数法和自然沉降法,对某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对23间次的洁净手术室空气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超标率为9. 00%,合格率达到91. ... 目的研究空气微粒计数法用于评估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仪器计数法和自然沉降法,对某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对23间次的洁净手术室空气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超标率为9. 00%,合格率达到91. 00%;合格细菌浓度的手术室检测的微粒数值和不合格细菌浓度手术室微粒数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3μm、≥0. 5μm、≥2. 5μm、≥5. 0μm的微粒数和细菌浓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 72、0. 74、0. 73、0. 74。结论运用空气微粒计数评估手术室空气质量可行,其结果与沉降法基本一致。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不同粒径范围的微粒与细菌数的等级相关系数以及更为可靠的合格空气质量微粒预测值范围,为临床快速评估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空气质量 空气微粒 沉降菌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玲 雷毅 +3 位作者 董小峰 蒋丽娟 赵有林 李勃龙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某三甲医院洁净手术室环境各项监测指标,指导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方法采用现场检测方法,对17间洁净手术室的综合性能进行监测。结果 17间洁净手术室中,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全部合格,温度合格率为82. 35%,湿度合格率为29. 41%,... 目的观察某三甲医院洁净手术室环境各项监测指标,指导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方法采用现场检测方法,对17间洁净手术室的综合性能进行监测。结果 17间洁净手术室中,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全部合格,温度合格率为82. 35%,湿度合格率为29. 41%,照度合格率为47. 06%,换气次数合格率为83. 33%,噪声合格率为88. 24%,截面平均风速合格率为60. 00%,静压差全部合格。结论在进行常规维护,定期更换滤网后,洁净手术室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可以达到标准要求,但需要加强日常监测以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对监测仪器的使用也应加强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尘埃粒子数 沉降菌
原文传递
感染手术对共用净化系统手术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艳华 胡骁骅 +3 位作者 陆琳 郭榕晨 陈辉 张国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同一净化系统中感染手术与常规手术能否同时进行,是否会造成医院感染,为临床手术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试验对象分为预试验组和试验阶段组,预试验组设计:A手术间进行感染手术12例、B手术间为空置状态,试验阶段组设计:A手术间... 目的探讨在同一净化系统中感染手术与常规手术能否同时进行,是否会造成医院感染,为临床手术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试验对象分为预试验组和试验阶段组,预试验组设计:A手术间进行感染手术12例、B手术间为空置状态,试验阶段组设计:A手术间进行感染手术16例、B手术间进行Ⅱ类手术16例;对两组A、B手术间的空气监测采用沉降法,同时对患者感染创面进行采样。结果感染创面病原菌培养:A手术间预试验阶段主要为阴沟肠杆菌32.4%、鲍氏不动杆菌21.6%,试验阶段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7%、铜绿假单胞菌18.9%,B手术间患者术区取样培养以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56.8%;洁净手术间空气监测:A手术间沉降密度均高于B手术间(P<0.05),手术间术区及周边区空气沉降菌密度变化不明显,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气细菌分类结果表明两组A、B手术间空气细菌基本相同。结论手术室设计合理,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严格的状态下,感染手术对共用净化系统手术环境影响很小;因此在同一净化系统中感染手术能够与常规手术同时进行,不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手术 共用净化系统 沉降菌
原文传递
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媛莉 李彤彤 +3 位作者 刘新华 吕锦刚 章晋勇 毕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573,共9页
为调查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随着隧道施工的进程,在东湖通道沿线的3个湖区中的19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3批样品共检出细菌类... 为调查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随着隧道施工的进程,在东湖通道沿线的3个湖区中的19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3批样品共检出细菌类群分别为5门18属、6门17属、5门11属。在门水平上,底泥中的优势菌是变形菌门,但其在总量中的比例随施工进程逐渐下降,依次为86%、80.6%和43.9%。在属水平上,施工初期的优势菌是埃希氏杆菌属,施工后期却是Steroidobacter。通道施工初期,汤菱湖、郭郑湖的湖心区域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与团湖差异显著;接近施工区样点与远离施工区样点的底泥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因施工形成的临时封闭水域与敞水区除均有埃希氏杆菌属外,其他菌属类群差异显著。施工后期的汤菱湖、郭郑湖及团湖的湖心区的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相似;接近施工区样点与远离施工区样点的底泥细菌群落差异不显著;封闭区和敞水区有相似的细菌群落结构。施工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的最高点都有出现在靠近施工区的位置。各批次样点的Simpson_1-D指数、Shannon_H指数、Margalef指数,均随着施工进程而逐渐增加。因此,东湖通道修建对通道沿线近距离的底泥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暂时性还是持续性的,尚需通道完工回填后的长期评估。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通道修建等人为强干扰活动对浅水湖泊的可能环境影响和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通道工程 底泥细菌群落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影响 PCR—DGGE
下载PDF
一种水质改良保持制剂对黑臭水体底泥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慧敏 王亚坤 +1 位作者 张琛 杨存荣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10期76-81,共6页
为考察一种水质改良保持制剂对黑臭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北京大兴区南苑灌渠汇入新凤河的长约6公里的支流中采用水质改良保持制剂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间歇投加,期间对支流的两个点进行了4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 为考察一种水质改良保持制剂对黑臭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北京大兴区南苑灌渠汇入新凤河的长约6公里的支流中采用水质改良保持制剂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间歇投加,期间对支流的两个点进行了4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不同样品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水质改良保持制剂对底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底泥 水质改良保持制剂 PCR-DGGE 底泥细菌
下载PDF
对虾高位池精养和生态养殖模式下沉积物中碳、氮元素变化及对底栖细菌的影响
14
作者 张天文 包卫洋 +2 位作者 高磊 单洪伟 马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6,共6页
本文采用原位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两种较为典型的对虾养殖模式—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沉积物中碳、氮元素的变化和其对底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沉积物中碳元素含量都是呈上升趋势,高位池精养模式中C∶N值... 本文采用原位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两种较为典型的对虾养殖模式—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沉积物中碳、氮元素的变化和其对底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沉积物中碳元素含量都是呈上升趋势,高位池精养模式中C∶N值呈下降趋势,而生态养殖模式中C∶N值则呈上升趋势。(2)底栖细菌的呼吸量及其生物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单位生物量的底栖细菌代谢力变化和沉积物中C∶N值有关。在高位池精养模式中,沉积物C∶N值较高(>16.59),单位生物量底栖细菌代谢力保持恒定;在生态养殖模式中,沉积物C∶N值较低(<15.58),单位生物量底栖细菌代谢力随C∶N值的上升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池精养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 底栖细菌 C:N值
下载PDF
尿沉渣细菌计数与尿常规亚硝酸盐检测在尿路感染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傅叁君 周兴辉 胡海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75-2077,共3页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计数与尿亚硝酸盐检测在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筛查中的作用,建立尿路感染快速、准确的筛查方法,提高尿路感染的检出率。方法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集263例疑似UTI者中段尿标本,分别进行尿沉渣细...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计数与尿亚硝酸盐检测在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筛查中的作用,建立尿路感染快速、准确的筛查方法,提高尿路感染的检出率。方法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集263例疑似UTI者中段尿标本,分别进行尿沉渣细菌计数及尿亚硝酸盐检测,以尿液细菌培养为金标准,评价尿沉渣细菌计数与尿亚硝酸盐检测的诊断价值,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63份尿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68份,阳性率为25.86%,检出革兰阳性菌31株占45.59%,革兰阴性菌37株占54.41%;尿亚硝酸盐检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82%、97.43%、82.14%、80.85%。结论尿亚硝酸盐检测对UTI阳性预测结果可靠,尿沉渣细菌计数的阴性预测结果可靠,临床可联合使用两种检测结果以建立UTI快速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尿沉渣细菌计数 亚硝酸盐 筛查
原文传递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对于泌尿系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云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2010-2011,2014,共3页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对于泌尿系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0例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按筛查诊断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采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照组采用尿细菌培养。将尿细菌培养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对于泌尿系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0例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按筛查诊断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采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照组采用尿细菌培养。将尿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和阴性率,并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可靠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7%和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灵敏度为88.52%,特异度为92.31%,阳性率为94.74%,阴性率为83.72%,Kappa值为0.830,一致性强。结论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代替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尿细菌培养 泌尿感染
原文传递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对比及效能评价
17
作者 马超 杨正南 江培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诊断中运用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效果差异。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3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接受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并以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诊断中运用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效果差异。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3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接受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并以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对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通过kappa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157例、阴性43例,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提示阳性155例、阴性45例。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的阳性检出率与细菌培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为98.73%(155/157)、特异度为100.00%(43/43)、准确度为98.50%(197/2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155/155)、阴性预测值为95.56%(43/45),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7)。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鲍氏不动杆菌、链球菌、真菌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5.00%。结论 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在临床尿路感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 细菌培养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明江 陈逢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123-124,145,共3页
目的:观察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准确率,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174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 目的:观察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准确率,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174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174份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检测价值。结果174例尿液样本尿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呈现阳性的有20例,阳性率为11.49%;呈现阴性的有154例,阴性率为88.51%。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显示,呈现阳性的有21例,阳性率为12.07%;呈现阴性的有153例,阴性率为87.93%。两组阳性率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8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可以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测方法,阴性预见性较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尿液细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泌尿感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外科术后泌尿系感染诊断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波 潘虹霞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在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外科术后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69例。对照组采用尿细菌培养方法检测,观察组采用尿沉渣细...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在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外科术后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69例。对照组采用尿细菌培养方法检测,观察组采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方法检测。比较这两种方法所得泌尿系感染率,并以尿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泌尿系感染率分别为56.52%和6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 P=0.604);相对尿细菌培养,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4.87%,阴性符合率为83.33%,灵敏度为88.10%,特异度为92.59%。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834,一致性最强。结论对外科术后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能快速、可靠地得到检测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淀细菌定量计数 泌尿系感染 尿细菌培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敏 甘禧霖 +3 位作者 黄小峰 王洋 吴昊 孙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5-31,83,共8页
红树林沉积物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红树林细菌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解红树林细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分布,采用稀释涂布培养法对三亚市青梅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分离得到47株菌株,... 红树林沉积物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红树林细菌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解红树林细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分布,采用稀释涂布培养法对三亚市青梅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分离得到47株菌株,分属于4门7纲16目18科29属沉积物。在门水平上,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1.06%)、厚壁菌门(Firmicutes)(21.2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9.1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8.51%)。丰度前10的属主要有弧形菌属Vibrio(12.77%)、Salipiger(10.64%)、Novosphingobium(6.38%)、Qipengyuania(6.38%)、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4.26%)、Rossellomorea(4.26%)、微泡菌属Microbulbifer(4.26%)、Muricauda(4.26%)、芽孢杆菌属Bacillus(4.26%)及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13%)。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有5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与其模式菌株的最大相似性在96.00%~97.00%之间,它们是潜在的新种资源。以上结果表明,三亚市青梅港红树林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港 红树林 沉积物可培养细菌 16S r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