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特征及三峡水库对其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朱玲玲 陈剑池 +1 位作者 袁晶 董炳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复杂,分布有中国第一、二大淡水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对防洪、生态等影响重大。通过分析反应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的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初步掌握了湖区泥沙冲淤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对... 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复杂,分布有中国第一、二大淡水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对防洪、生态等影响重大。通过分析反应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的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初步掌握了湖区泥沙冲淤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对两湖泥沙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洞庭湖和鄱阳湖湖区泥沙淤积速度明显减缓,部分年份出现冲刷,其中洞庭湖湖区泥沙沉积率下降主要由来沙减少引起,三峡水库拦沙作用的影响明显;鄱阳湖区冲刷主要集中在入江水道,采砂活动影响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淤 人类活动 三峡水库 洞庭湖 鄱阳湖
下载PDF
长江河口南汇嘴潮滩圈围工程前后水沙运动和冲淤演变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九发 戴志军 +2 位作者 刘新成 赵建春 冯凌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7,共7页
南汇嘴潮滩地处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带,是上海陆沿海岸滩淤涨速度最快的滩地,也是促淤圈围土地最频繁的地带。在1994—2003年期间实施了大规模低滩筑堤促淤圈围工程,圈围土地约15000hm。。由此,也必将对潮滩水沙过程和冲淤变化产生影... 南汇嘴潮滩地处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带,是上海陆沿海岸滩淤涨速度最快的滩地,也是促淤圈围土地最频繁的地带。在1994—2003年期间实施了大规模低滩筑堤促淤圈围工程,圈围土地约15000hm。。由此,也必将对潮滩水沙过程和冲淤变化产生影响。工程实施期间,促淤坝田淤积速率明显增大,最大淤积区年淤积厚度在1.0m以上,一般淤积区年淤积厚度在0.3~0.8m,而促淤堤外侧浅滩受坝田外泄清水影响,滩面发生不规则的冲刷,一般冲刷深度0.3m左右,最大冲刷区达到1.0m左右,在水深大于3m的浅滩区仍以淤涨为主;圈围工程完成后,由于圈围工程堤线保持了原有格局,对水流流势影响较小,在流域来沙量出现锐减,而河口区再浮悬泥沙和海域来沙量有所增大的环境下,南汇嘴潮滩水体含沙量仍较高,大潮汛实测潮周期平均含沙量为1.67kg/m^3左右,小潮汛为0.92kg/m^3左右,而且浅滩水流输沙方式有利于促使潮滩淤涨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潮滩 泥沙运动 潮流 冲淤演变 围垦工程
下载PDF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长江口南港底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巩彩兰 恽才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强大的数据输入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将长江口南港 1988年至 2 0 0 0年的海图数字化 ,通过最小距离内插得到栅格水深图 ,并且通过相邻两年海图对应位置水深值相减 ,得到河床冲淤变化图 ,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成形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强大的数据输入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将长江口南港 1988年至 2 0 0 0年的海图数字化 ,通过最小距离内插得到栅格水深图 ,并且通过相邻两年海图对应位置水深值相减 ,得到河床冲淤变化图 ,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成形沙体的特征 ,河道容积变化、河道淤积部位和底沙输移路线、预测下一年河道淤积部位、输沙率等 .研究表明GIS技术是定量研究底沙运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长江口南港近 12年内河道发生淤积 ,底沙主要来自洪水和落潮流冲刷上游河床底部 ,再在下游堆积形成新的淤积体 .长江口南港底沙输移趋势以进入下游南槽为主 ,少量进入北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口 南港 底沙运动 冲淤变化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输沙量与淤积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保生 刘可晶 +1 位作者 申红彬 周丽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基于多沙河流"多来多排"输沙基本公式,建立了考虑上站来沙量、前期累计淤积量、临界输沙水量及干支流泥沙粒径影响的输沙量一般表达式。进而根据黄河内蒙古河段1953—2010年实测水沙资料,得到了内蒙古巴彦高勒—头道拐全河段... 基于多沙河流"多来多排"输沙基本公式,建立了考虑上站来沙量、前期累计淤积量、临界输沙水量及干支流泥沙粒径影响的输沙量一般表达式。进而根据黄河内蒙古河段1953—2010年实测水沙资料,得到了内蒙古巴彦高勒—头道拐全河段及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三湖河口—头道拐分河段的年输沙量公式,并根据输沙率法采用建立的输沙量公式计算了各河段1953—2010年的逐年冲淤量。选取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在输沙基本公式基础上增加前期累计淤积量、临界输沙水量及干支流泥沙粒径参数,所得公式计算的年冲淤量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由基本公式的0.41依次提高到0.50、0.75和0.80,说明在基本公式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这些参数的必要性。此外,全河及分河段输沙公式计算所得输沙量及各河段冲淤量和累计淤积量与实测值的符合程度均较好,表明建立的输沙公式能够用于不同水沙条件下的输沙量和冲淤量计算,可为分析内蒙古河段的输沙特性和长期淤积趋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河道冲淤 累计淤积 黄河上游 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大型水库运行下内蒙古河道泥沙侵蚀淤积过程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海兵 贾晓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2,共4页
通过1954—2000年黄河泥沙资料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侵蚀淤积过程对上游水库运行的响应主要表现为:①盐锅峡和三盛公首先将黄河输沙能力由7.33 kg.m-3降为6.27 kg.m-3,使内蒙古河道由自然淤积状态转变为侵蚀下切状态,小于0.1 mm泥沙侵蚀... 通过1954—2000年黄河泥沙资料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侵蚀淤积过程对上游水库运行的响应主要表现为:①盐锅峡和三盛公首先将黄河输沙能力由7.33 kg.m-3降为6.27 kg.m-3,使内蒙古河道由自然淤积状态转变为侵蚀下切状态,小于0.1 mm泥沙侵蚀速率高于大于0.1 mm泥沙淤积速率,河道发生粗化现象;②)刘家峡和青铜峡水库将黄河输沙能力降为3.91 kg.m-3,促使黄河河道中大于0.01 mm泥沙淤积速率大于小于0.01mm泥沙侵蚀速率,使内蒙古河道发生粗化淤积现象;③龙羊峡水库将黄河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为3.48 kg.m-3,加剧黄河内蒙古河道淤积现象,大于0.01 mm泥沙和小于0.01 mm泥沙均呈现出淤积状态,淤积速度与黄河上游无水库运作时的自然状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泥沙 侵蚀淤积 内蒙古河道
原文传递
现行黄河口冲淤特征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彰榕 杨作升 赵晓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根据1976年10月至1988年9月连续13年的黄河口滨海区的水深测量资料,运用水文学和数学方法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计算机技术定量计算出冲淤量,给出冲淤的等厚度图。
关键词 黄河口 泥沙冲淤量 淤积中心 定量分析 泥沙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悬沙冲淤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随继 范小黎 赵晓坤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9-1888,共10页
通过对黄河宁蒙河段6个水文站1952~2003年间的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运用输沙平衡方法,对划分的5个时段和5个区段的悬沙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宁蒙河段悬沙冲淤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黄河上游无大型水库的1952~1959年间和水库建成坝下... 通过对黄河宁蒙河段6个水文站1952~2003年间的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运用输沙平衡方法,对划分的5个时段和5个区段的悬沙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宁蒙河段悬沙冲淤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黄河上游无大型水库的1952~1959年间和水库建成坝下河道充分调整后的1994~2003年间,宁蒙河段强烈淤积,年均悬沙淤积量分别为0.9588亿t/a和0.9503亿t/a;而期间的三个时段,年均悬沙分别为净侵蚀0.6127亿t/a、微淤0.0161亿t/a和较强淤积0.7475亿t/a。年均悬沙淤积量在宁蒙河段为0.345亿t/a;在宁夏河段为0.076亿t/a,其中下沿河~青铜峡区段微淤,青铜峡~石嘴山区段冲淤平衡;在内蒙古河段总和为0.269亿t/a,石嘴山~巴彦高乐、巴彦高乐~三湖河口、三湖河口~头道拐三个区段分别为0.0084亿t/a、0.113亿t/a和0.147亿t/a,沿程增大。悬沙淤积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受到区间支流来沙量变化和水库建设的双重影响,而空间变化主要受到青铜峡水库拦沙以及刘家峡、龙羊峡水库消减洪峰的影响。黄河宁蒙河段处于构造沉降区,淤积是总趋势,人类活动可以引起个别时段、区段发生侵蚀,但无法改变其沉积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冲淤量 时空变化 宁蒙河段 黄河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影响下磨刀门河口的泥沙输运沉积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娟 李春初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磨刀门河口的自然演变进程深刻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的地貌演变、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沉积、底床冲淤趋势等发生显著变化。对围垦滩涂和修建治洪导堤两个主要人为治理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整治前的磨刀门河口深槽水流散漫、泥... 磨刀门河口的自然演变进程深刻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的地貌演变、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沉积、底床冲淤趋势等发生显著变化。对围垦滩涂和修建治洪导堤两个主要人为治理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整治前的磨刀门河口深槽水流散漫、泥沙漫滩沉积的状况得到改变,治理后河口的干支水道格局明确,水沙归槽输运,其中磨刀门水道因河槽束水束沙,径流输运显著,河槽呈现冲刷、延长的趋势;洪湾水道和白龙河水道亦河槽断面窄化、深化;磨刀门河口呈现出向外海延伸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河口 人类活动 泥沙输移趋势 冲淤趋势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hesive sediment transport in Hangzhou Bay,China 被引量:11
9
作者 DU Panjun DING Pingxing HU Kel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8-106,共9页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Hangzhou Bay is extremely complicated due to its bathymetry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ECOMSED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ree-dimensional (3-D) cohesive sediment transport in Han...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Hangzhou Bay is extremely complicated due to its bathymetry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ECOMSED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ree-dimensional (3-D) cohesive sediment transport in Hangzhou Bay. Dynamical factors such as Coriolis force, tides, salinity, river discharges, and waves ar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The wav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period, and direction,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SWAN model. The Grant-Madsen model is introduced for the bed shear stress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waves and currents. The formulation of bed shear stres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ink/source terms is modifie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at sufficiently validated the formulation with measurement data.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above-mentioned models is applied to simulate sediment transport in Hangzhou Bay.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gree well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sediments are remarkably suspended in Hangzhou Bay under the action of waves and curr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S CURRENTS suspended sediment deposition erosion Grant-Madsen Model
下载PDF
长江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泥沙冲淤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炯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3,共8页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沙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水沙异源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多沙区和一个少沙清水区,即金沙江下游多沙区和嘉陵江多沙区,其余地区构成少沙清水区。以有关水文站的年系列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上游不同来源区产沙量...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沙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水沙异源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多沙区和一个少沙清水区,即金沙江下游多沙区和嘉陵江多沙区,其余地区构成少沙清水区。以有关水文站的年系列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上游不同来源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泥沙淤积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与嘉陵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有很好的同步关系。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与金沙江下游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有较好的同步关系,此后则不具有同步关系。这意味着,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嘉陵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金沙江下游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小。这一事实表明,对金沙江下游的治理亟待加强。以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Sdep,Y-H作为因变量,北碚站的年输量Qs,北碚、屏山站的年输沙量Qs,屏山、宜昌站年最大流量Qmax,宜昌以及3口分沙比Rw,div为影响变量,运用1955-1997年间的资料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影响变量的变化对河段冲淤量的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Qs,屏山、Qs,北碚、Qmax,宜昌以及Rw,div的贡献率分别为18.75%,42.06%,36.53%,2.64%。由此可见,嘉陵江重点产沙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变化的贡献率要大于金沙江下游重点产沙区。研究还得到,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两个重点产沙区的年产沙量之和的临界值为2.1亿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区 河道冲淤 流域系统 侵蚀带 沉积带 长江
下载PDF
Sediment Movement in Periodic Alternating Current 被引量:11
11
作者 CAOZude KONGLingshuang LIUDef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200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the rotary ring flume for researching the fine sediment movement, the mechanism of the flume, method of eliminatin...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the rotary ring flume for researching the fine sediment movement, the mechanism of the flume, method of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ifugal force and sediment movement experiments with periodic alternating current. Also included are the experiment-based relationship among sediment concentration, bed shear stress and silt carrying capacity, a proposed erosion-deposition function and bed erosion-deposition calculation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ry ring flume periodic alternating current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erosion-deposition function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茂银 李义天 +1 位作者 朱博渊 陈莫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3,共6页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道冲淤的贡献值。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会使干流河道增淤,1957-2010年,三口分流分沙引起的年均增淤量为0.88亿t,且随分流比的减小呈减小趋势;增淤量的减小促进了荆江河段的冲刷,1957-2010年间,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的累计冲刷贡献量为0.95亿t,贡献率为5.23%,且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冲刷的促进作用沿时程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河道冲淤 冲刷贡献量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Ⅰ)——干流河道演变规律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9,共9页
在全面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来水来沙特性及遥感地形资料的基础上,对干流河道的河床演变、输水输沙特性与河道冲淤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干流河道河型及划分标准、河道稳定性指标、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近期河势摆动范围等,建立了干... 在全面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来水来沙特性及遥感地形资料的基础上,对干流河道的河床演变、输水输沙特性与河道冲淤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干流河道河型及划分标准、河道稳定性指标、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近期河势摆动范围等,建立了干流河道的挟沙能力公式,揭示了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深入分析干流河道的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特征,考虑干流河道基础资料短缺和水量损失(洪水漫溢、引水跑水、渗漏蒸发)严重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干流河道不同形态(枯水、平滩、漫滩)河槽的输水输沙计算模式,开发了干流河道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论述了干流河道的冲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流河道 综合治理措施 河道演变 输水输沙 河道冲淤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对水沙的调控及下游河道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运启 尚红霞 +1 位作者 李勇 郑艳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2,共5页
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对水沙的调节,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调整,直至和新的水沙条件相适应。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目前水库仍处于拦沙初期的运用阶段,五年来以水库异重流排沙为主,期间进... 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对水沙的调节,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调整,直至和新的水沙条件相适应。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目前水库仍处于拦沙初期的运用阶段,五年来以水库异重流排沙为主,期间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绝大多数中粗泥沙拦在库内,进入下游的水沙量和过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下泄水流含沙量低、泥沙颗粒较细、洪峰调平、汛期(7-10月)水量减少、非汛期水量增大。在这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平滩流量增大,河槽趋于窄深、河床粗化,河势发生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水沙 调控 河道 响应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分蓄洪区水沙演进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细兵 欧治华 +1 位作者 崔占峰 孙先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79,共5页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分蓄洪区水沙演进数学模型。模型网格能很好适应分蓄洪区复杂的边界条件,应用了DEM数字模型插值技术,能快速获取计算域的地形数据,实现了洪水演进过程中泥沙输移和河床冲淤变形的同步模拟...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分蓄洪区水沙演进数学模型。模型网格能很好适应分蓄洪区复杂的边界条件,应用了DEM数字模型插值技术,能快速获取计算域的地形数据,实现了洪水演进过程中泥沙输移和河床冲淤变形的同步模拟。模型中还对网格划分、数值离散、动边界及干河床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该模型在荆江分洪区得到成功运用,较好地复演了1954年分洪过程。洪水计算成果可为分蓄洪区防洪决策与抢险提供参考,分洪闸后最大冲刷深度计算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分蓄洪区 洪水演进 泥沙冲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冲淤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萍 申红彬 +1 位作者 吴保生 曹兵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7-164,共8页
根据冲积河流的自动调整原理,结合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建立了输沙率与输沙系数的滞后调整概化理论模型,并基于输沙系数的滞后响应特点,建立了输沙系数的计算模式,包括单步解析与多步递推两种模式。在输沙系计算模式的基础上,提... 根据冲积河流的自动调整原理,结合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建立了输沙率与输沙系数的滞后调整概化理论模型,并基于输沙系数的滞后响应特点,建立了输沙系数的计算模式,包括单步解析与多步递推两种模式。在输沙系计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槽冲淤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与艾山-利津河段1950—2004年实测输沙与冲淤量资料,分别对其输沙系数与河槽累计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泥沙冲淤 输沙系数 滞后响应 黄河下游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2 位作者 李正最 谭子芳 冯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5,192,共7页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水沙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洞庭湖流域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三口分流分沙的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的状态,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1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3 411万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 水沙变异 冲淤变化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河道型水库泥沙冲淤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维东 李晓丽 +1 位作者 胡艳 李东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9-804,共6页
采用MIKE21软件中的水动力模块与泥沙模块进行库区泥沙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结果分析。通过将中国大Ⅰ型水库依地形、地貌概化为河道型、湖泊型、分支型、混合型,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的泥沙冲淤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河道型水库,分析不同... 采用MIKE21软件中的水动力模块与泥沙模块进行库区泥沙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结果分析。通过将中国大Ⅰ型水库依地形、地貌概化为河道型、湖泊型、分支型、混合型,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的泥沙冲淤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河道型水库,分析不同控制水位及不同泥沙粒径对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粒径是库区输沙率、冲刷强度、淤积厚度的影响因素,水库下游控制水位与洪峰流量、沙峰、悬移质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淤 数值模拟 水库库型
下载PDF
鄱阳湖入江水道输沙能力与出湖沙量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春明 关见朝 史红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7-1004,共8页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水位下降、枯水时间提前呈常态化和趋势性变化引起了广泛研究。鄱阳湖入江水道作为江湖联系的纽带,在江湖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2001年以来,入江水道演变和出湖沙量...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水位下降、枯水时间提前呈常态化和趋势性变化引起了广泛研究。鄱阳湖入江水道作为江湖联系的纽带,在江湖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2001年以来,入江水道演变和出湖沙量出现了显著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其原因存在明显争议。本文采用水文泥沙观测资料结合机理研究,分析阐明了鄱阳湖入、出湖水沙变化与入江水道挟沙能力变化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入江水道代表断面月流速与湖口月出湖含沙量成正比,鄱阳湖出湖沙量与入江水道输沙能力直接相关;入湖泥沙对入江水道演变的影响是缓慢的,入湖沙量集中的4—6月,1985年前后各月出湖沙量减少量和减小比率都小于入湖沙量减少量和减小比率,都大于输沙能力减小比率;1998—2010年与1955—1998年比,月出湖含沙量变化比率与入江水道月挟沙能力变化比率具有较好关系;从出湖含沙量与代表断面流速关系看,1999—2010年出湖含沙量在不考虑断面变化情况下总体低于1955—1998年相关线,考虑断面扩大后则高于1955—1998年相关系,说明1999—2010年出湖含沙量增大和入湖水道断面扩大是冲刷和采砂共同影响的结果;入江水道下段代表断面2011—2020年同流速下顺出湖含沙量与1955—1998年关系线基本一致,而上段代表断面则明显低于1955—1998年关系线,说明入江水道下段已趋于稳定,上段仍可能会有一定的冲刷调整,引起湖区枯水位继续有所下降。本文研究结果对明晰鄱阳湖入江水道冲淤变化、长江与鄱阳湖相互影响复杂关系和指导鄱阳湖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入江水道 入湖沙量 输沙能力 出湖沙量 冲淤调整
下载PDF
三峡大坝—葛洲坝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史常乐 牛兰花 +1 位作者 赵国龙 杜林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5-884,共10页
掌握三峡和葛洲坝枢纽间河段水沙及冲淤特性的变化规律,是河段诸多工程问题研究的前提。对大量水沙地形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泥沙起动理论在冲刷预测中的应用。长江上游水库建设及两大枢纽相继运行,河段年径流量微减,月均流量发生"削... 掌握三峡和葛洲坝枢纽间河段水沙及冲淤特性的变化规律,是河段诸多工程问题研究的前提。对大量水沙地形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泥沙起动理论在冲刷预测中的应用。长江上游水库建设及两大枢纽相继运行,河段年径流量微减,月均流量发生"削峰填谷"重分配,年输沙量大幅降低,河段水沙关系显著改变;河段累积冲淤量受极端水文条件和枢纽调度的短期和长期控制,时间上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空间上则表现为部分子河段的活跃性;床沙组成随枢纽运行先后发生细化和粗化;基于沙玉清起动流速公式绘制了起动临界条件曲线图,通过推算断面最大可动床沙粒径或临界流量,可为河床冲刷可能性的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冲淤演变 起动流速 冲刷预测 三峡大坝—葛洲坝河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