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东湖底泥释磷特点 被引量:119
1
作者 隋少峰 罗启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了探讨东湖底泥的释磷状况 ,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的形态分布与底泥释磷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升高水温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释放 .上覆水中性时(pH =7 4 ) ,底泥释磷量最低 ;... 为了探讨东湖底泥的释磷状况 ,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的形态分布与底泥释磷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升高水温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释放 .上覆水中性时(pH =7 4 ) ,底泥释磷量最低 ;在较高或较低 pH值时 ,底泥释磷量倍增 .厌氧条件下底泥释磷量是好氧条件下的30倍 .研究还显示 ,底泥中不同形态的磷与底泥磷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其中可溶性磷和铁磷与底泥磷释放量高度相关 (r >0 90 ,P <0 0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释磷 环境因子 磷形态 武汉市 东湖 湖泊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89
2
作者 陈践发 张水昌 +1 位作者 孙省利 吴庆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7-472,共6页
我国近3×106km2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长期被认为是潜在的油气勘探区,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有了一些突破,但与广泛分布的海相碳酸盐岩区相比,取得的成果还不令人满意。其关键问题是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优质... 我国近3×106km2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长期被认为是潜在的油气勘探区,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有了一些突破,但与广泛分布的海相碳酸盐岩区相比,取得的成果还不令人满意。其关键问题是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相带不明,控制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不清。本文根据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提出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物形成时水体中生物生产率、沉积速率、沉积阶段及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的氧化还原环境、海底深部流体作用等。其中,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阶段和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保存,海底深部流体的活动是形成富集有机质沉积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沉积速率是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适当的沉积速率是海相沉积富集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海相沉积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沉积环境及物源演变特征 被引量:80
3
作者 邵磊 李昂 +3 位作者 吴国瑄 李前裕 刘传联 乔培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8-552,共5页
运用沉积地球化学、古生态学等手段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源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渐新世崖三段为淡水滨岸环境,之后海水逐步加深,由海陆过渡环境,演变到崖一段的海湾环境。盆地东部与西部在沉积物源上存在明... 运用沉积地球化学、古生态学等手段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源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渐新世崖三段为淡水滨岸环境,之后海水逐步加深,由海陆过渡环境,演变到崖一段的海湾环境。盆地东部与西部在沉积物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在盆地西部的崖城隆起地区,沉积物源区存在较多的基性岩成分,特别是自陵二段开始,基性岩成分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盆地东部的松东、宝岛和松南凹陷具有明显混合物源的特性。琼东南盆地存在3套潜在的烃源岩,即始新世湖相烃源岩、渐新世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中新世半深海—深海相烃源岩,松东、宝岛凹陷陵水—三亚期的储层物性要好于松南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渐新世—中新世 沉积环境 物源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71
4
作者 盛菊江 范德江 +2 位作者 杨东方 齐红艳 徐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05-2412,共8页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细颗粒组分(<63μm)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As10.47 mg.kg-1、Cd 0.19 mg.kg-1、Cu 37.68 mg.kg-1、Pb 36.86 mg.kg-1、Cr 97.80 mg.kg-1、Zn 98.65 mg.kg-1.空间分布上,As...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细颗粒组分(<63μm)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As10.47 mg.kg-1、Cd 0.19 mg.kg-1、Cu 37.68 mg.kg-1、Pb 36.86 mg.kg-1、Cr 97.80 mg.kg-1、Zn 98.65 mg.kg-1.空间分布上,As、Cd和Cu含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有递减的趋势,Pb、Cr和Zn含量变化不显著,调查海区南部海域的重金属含量普遍比北部海域高.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调查海域底质局部已经受到了As、Cu、Pb、Cr和Zn的中度污染,而Cd的影响较轻微.依据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对本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表明,大部分站位As、Cu和Cr 3种重金属的含量位于效应浓度低值(ERL)和效应浓度中值(ERM)之间,只是偶尔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Cd、Pb、Zn 3种重金属的含量都低于ERL或大部分站位低于ERL,几乎不会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对底质综合环境质量进行的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外和杭州湾外近海海域的综合底质环境较差,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评价
下载PDF
沉积物粒径趋势与海洋沉积动力学 被引量:59
5
作者 高抒 Michael Collins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8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沉积物粒度数据除可用来识别沉积环境的类型或判定物质运动方式之外,还可用于海洋环境中沉积物输运方向的研究,即将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与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粒径趋势)相联系。利用粒径趋势分析,可根据粒度参数的平面分布图式定义粒径趋... 沉积物粒度数据除可用来识别沉积环境的类型或判定物质运动方式之外,还可用于海洋环境中沉积物输运方向的研究,即将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与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粒径趋势)相联系。利用粒径趋势分析,可根据粒度参数的平面分布图式定义粒径趋势矢量,进而将趋势矢量转换为沉积物净输运图像。粒径趋势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沿着净输运方向,某种粒径趋势出现的概率远高于其在别的方向上出现的概率。初步研究表明这个假设是成立的,但今后还需要从物理原理上说明粒径趋势与颗粒态物质运动的关系,从水槽实验和数学模型实验入手,进一步完善这一分析方法。以促进粒度特征研究乃至颗粒态物质动力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粒径趋势 海洋环境 海洋沉积 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52
6
作者 丘耀文 周俊良 +2 位作者 K.Maskaoui 洪华生 王肇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80,共9页
1999年8月首次采集大亚湾海域14个站位的次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平均含量为10984±8461ng·L-1,变化范围为4... 1999年8月首次采集大亚湾海域14个站位的次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平均含量为10984±8461ng·L-1,变化范围为4228—29325ng·L-1;表层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为481±316ng·g-1,变化范围为115—1134ng·g-1;大亚湾海域PAHs含量比其它近岸海区相对较高。PAHs的组成在水体中以3环为主,在沉积物中以4环为主。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成岩作用的输入。PAHs在沉积物/水中的富集系数平均值为72,变化范围为9—756。大亚湾海域水体PAHs污染严重而表层沉积物污染较轻,显示尚有较大量的PAHs输入。为保持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PAHs的监测,特别是生物体中PAHs含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海水 沉积物 生态环境 大亚湾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2
7
作者 陈践发 张水昌 +2 位作者 鲍志东 孙省利 吴庆余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期间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的有利条件;海底深部... 对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期间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的有利条件;海底深部流体的活动是造成富有机质沉积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沉积速率是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在海相盆地中最有利形成优质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有欠补偿浅水—深水盆地、台缘斜坡、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和蒸发潟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有机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8
作者 金章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4-44,77,共12页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在矿物外部微形貌、内部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成因以及共生组合等方面。因此,湖泊科学的许多关键课题都离不开矿物学,特别是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多源性、复杂性,如何有效提取和解译其中的环境信息,是一项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课题,湖泊沉积矿物学的研究往往被许多研究者所忽视,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笔者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成因在(古)环境反演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孔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矿物 黏土矿物 自生/生物矿物 环境载体 湖泊沉积物 陆地环境
下载PDF
黄河泥沙特性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胡国华 赵沛伦 肖翔群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20,共4页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成为污染物的载体,对黄河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中研究了黄河泥沙的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界面效应和电化学性质等特性,...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成为污染物的载体,对黄河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中研究了黄河泥沙的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界面效应和电化学性质等特性,分析了黄河泥沙对水环境影响的双重性,阐述了黄河泥沙对水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水污染预测与控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特性 水环境 含沙量 黄河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海洋沉积物稀土元素及物源和成岩环境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宝林 王亚平 +4 位作者 王吉中 李建萍 王银宏 程敦伍 李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3,共7页
通过对ODP184航次 114 6站位海底岩心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配分模式的研究 ,确立了其分配规律 ,即相对富集轻稀土 ,Eu亏损等 ,并且与东海大陆架及中国黄土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表明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陆源 ,是大陆岩石分化过程... 通过对ODP184航次 114 6站位海底岩心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配分模式的研究 ,确立了其分配规律 ,即相对富集轻稀土 ,Eu亏损等 ,并且与东海大陆架及中国黄土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表明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陆源 ,是大陆岩石分化过程的产物。对富集因子的研究也证明了沉积物主要来自陆源。δCe的弱负异常值与∑REE和δEu值一样 ,主要受陆源源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 ,而与海水关系不大。稀土元素与生物作用基本无关 ,可能主要是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的晶格中。通过对岩心沉积物间隙水成分的研究 ,表明成岩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6 8m(mcd)以上主要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成岩环境 海洋沉积物 气候环境变化 碎屑矿物 稀土元素 岩心 间隙水 中国黄土 富集因子
下载PDF
连云港浅层海相软土沉积环境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邓永锋 吴燕开 +1 位作者 刘松玉 洪振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海相沉积软土在连云港有3层分布,他们在各自不同年代沉积,而浅层的软土对高速公路工程中路堤的变形和稳定 性有很大影响,该土层在工程中备受关注。本文对连云港浅层软土的沉积环境,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收 集的资料表... 海相沉积软土在连云港有3层分布,他们在各自不同年代沉积,而浅层的软土对高速公路工程中路堤的变形和稳定 性有很大影响,该土层在工程中备受关注。本文对连云港浅层软土的沉积环境,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收 集的资料表明连云港浅层的软土是在全新世黄骅海进到19世纪60年代期间沉积形成的,其沉积历时漫长。统计表明该浅层 软土含水量高、原位十字板剪切强度和有效上覆应力的比值约为0.2~0.4。最后根据Burland的理论分析了该层软土的结构 性,结果表明连云港表层的海相软土为高位结构软土,土样易受到扰动,导致室内强度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土 物理力学性质 结构性 土层 土样 室内 变形 沉积环境 浅层 海相沉积
下载PDF
谢帕德和福克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编图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中波 何起祥 +2 位作者 杨守业 蓝先洪 张志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谢帕德(Shepard,1954)和福克(Folk)等(1970)的沉积物结构分类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分类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有很大的不同。Shepard分类是三端元等价的纯描述性分类,不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 谢帕德(Shepard,1954)和福克(Folk)等(1970)的沉积物结构分类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分类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有很大的不同。Shepard分类是三端元等价的纯描述性分类,不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水动力学属性,砾质沉积物未考虑在内。Folk分类虽然也是三端元分类,但三个端元是不等价,首先按砂/泥比划分基本类型,然后再按粉砂/黏土比进一步分类,砂/泥比反映动力强度的大小,粉砂/黏土比反映介质的混浊度,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鉴于粒度分异与搬运距离的成因联系,Folk分类也是分析物源区的工具。笔者用两种分类研究了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发现按照Folk分类,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分布可以分为两个沉积系列。在南黄海西部,沉积物由西向东依次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而在东部,由东向西依次为砂-泥质砂-砂质泥-泥组成。由岸及海随着沉积水动力由强变弱,沉积物粒度变细,大致与由东西两侧的强潮流作用区到中部的静水涡流作用区的动力学格局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沉积物的物源和输运方向。实践证明,Folk分类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Shepard分类,可以较好地满足海洋地质研究的需要,应当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沉积物 分类方法 沉积环境 粒度 南黄海
下载PDF
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0
13
作者 郑丽波 叶瑛 +1 位作者 周怀阳 王怀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1 998年 5月调查过程中采集的长江口外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综合运用了EDEX、ASPILA和李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磷及其磷赋存形态分析。把磷分为 5种赋存形态 :吸附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碎屑态和有机态... 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1 998年 5月调查过程中采集的长江口外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综合运用了EDEX、ASPILA和李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磷及其磷赋存形态分析。把磷分为 5种赋存形态 :吸附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碎屑态和有机态。同时 ,结合其他沉积物性质和化学组分以及海水环境特征 ,讨论了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总磷 (TP)、有机磷 (OP)和铁结合态磷 (Fe P)的含量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 ;吸附态磷 (Ad P)与Fe P和OP同属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范畴 ,其在沉积物中的循环主要与铁氧化物有关 ,钙结合态磷 (Ca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表层沉积物 赋存形态 吸附态 铁结合态 钙结合态 碎屑态 有机态 地球化学 海洋浮游生物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库改变干流磷通量、效应与修复对策 被引量:40
14
作者 周建军 张曼 李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5-880,共16页
磷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是水域重要营养或污染物质,是长江及河口浮游生物限制因子.在自然与人类活动作用下,磷循环规律及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实测资料、理论和模型系统分析了长江磷自然循环属性、水库作用及可能的环... 磷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是水域重要营养或污染物质,是长江及河口浮游生物限制因子.在自然与人类活动作用下,磷循环规律及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实测资料、理论和模型系统分析了长江磷自然循环属性、水库作用及可能的环境影响.长江磷以颗粒态为主,与泥沙关系密切,受水库影响大量沉积;颗粒磷的潜在生物有效磷(BAP)较高,总量超过人类排放;自然背景下磷与淡水系统关系较小,到河口及周边海域释放BAP是这里生态系统关键的营养资源;水库拦截使在底泥沉积并在缺氧环境释放的BAP成为河流上游潜在污染源.水库拦沙也破坏了下游河流泥沙的磷缓冲机制,增加环境脆弱性,降低污染承受能力,抬高水库下泄背景溶解磷浓度和河口碳、氮的相对程度,增加干流最下游大型水库污染和水华风险.另一方面,实测资料对比研究表明,我国河流地表水环境监测规范中的磷分析方法存在问题,采用"澄清样"方法使磷大量漏测,上下游、河湖库及汛枯期间磷通量监测口径不同、标准不一,很难适应流域一体化管理要求;依此监测的评估也会严重低估水库作用,忽视其拦磷和抬高背景溶解磷等机制,误导污染源解析,影响环境管理与决策.流域水库改变泥沙、磷及循环规律是当前长江干流环境条件的实质性改变,是长江保护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修复重点之一,建议在大型水库持续挖泥用以功能性修复河流物质通量和消除上游潜在污染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水库 生态环境 长江保护
下载PDF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7
15
作者 彭军 夏文杰 伊海生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2期29-37,共9页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Th比值及AlFeMn、FeMn(Ni+Co+Cu)三角图均表明岩石为热水来源沉积岩。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显示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δ30Si、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岩石的MnO/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热水沉积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晚前寒武纪 湘西
下载PDF
巢湖沉积物δ^(13)C_(org)和δ^(15)N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 被引量:32
16
作者 周志华 刘丛强 +1 位作者 李军 朱兆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38-1343,共6页
通过对巢湖2处柱状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C/N比值、TOC和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近百年来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湖泊生产力变化和富营养化过程.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水生藻类,陆生有机质... 通过对巢湖2处柱状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C/N比值、TOC和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近百年来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湖泊生产力变化和富营养化过程.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水生藻类,陆生有机质的输入量较少,但是城市污染物的输入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巢湖沉积物剖面上,δ13Corg、δ15N、TOC和TN含量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明显划分为2个阶段:①10 cm以下,H3点δ13Corg波动在-21.74‰^-19.34‰的范围内,其余数据表现相对平缓,湖泊内的生物物种是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共存,2个采样点具有不同的湖泊营养化进程;②10 cm至表层段,2个剖面的δ13Corg迅速减小,δ15N、TOC和TN则是显著增大,巢湖闸的建成使得内源营养物质快速积累,湖泊初始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富营养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沉积物 有机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有机质来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17
作者 徐东浩 李军 +3 位作者 赵京涛 胡邦琦 白凤龙 窦衍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42,共8页
对辽东湾14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的分布格局,结合该区沉积物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探讨了两者对辽东湾海域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砂... 对辽东湾14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的分布格局,结合该区沉积物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探讨了两者对辽东湾海域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砂质泥和泥质砂为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范围较大(-0.06~7.42Φ),大多数站位集中在4~6Φ,平均粒径有两侧向中部逐渐变细的趋势。整体上,辽东湾东侧表层沉积物粒度比西侧粗,砂含量明显增加。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沿岸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而潮流和沿岸流对沉积物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根据沉积物底质类型、物源及区域水动力强弱,将研究区划分为湾顶泥质、西岸砂质、渤海泥质、辽东浅滩砂质以及残留过渡沉积等5个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物源 沉积环境 辽东湾
下载PDF
虾塘残饵腐解对养殖环境影响的研究 Ⅱ.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杨庆霄 蒋岳文 +1 位作者 张昕阳 杨屹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过量残饵的分解过程、池底硫化物的生成原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积累与扩散过程和还原条件下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实验时间内,硫化物可渗透沉积物5cm深度。静止5d即可耗尽池底溶解...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过量残饵的分解过程、池底硫化物的生成原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积累与扩散过程和还原条件下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实验时间内,硫化物可渗透沉积物5cm深度。静止5d即可耗尽池底溶解氧。在虾饵腐解还原环境中,异养细菌总数达203×106个/g,弧菌数达680×104个/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塘 残饵腐解 沉积物环境 虾病
下载PDF
洪泽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记录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何华春 许叶华 +2 位作者 杨競红 张振克 施晓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6-774,共9页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分析相结合,初步探讨了近百年来洪泽湖湖底重金属元素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洪泽湖沉积物中重金...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分析相结合,初步探讨了近百年来洪泽湖湖底重金属元素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洪泽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主要为自然沉积,元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1950-1978年,特别是1952年后各元素含量开始小幅度上升,Pb,Zn,As等元素均出现较为明显的累积峰值。原因在于1953年洪泽湖下游三河闸水利工程的修建,使部分重金属重新溶出吸附,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生波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洪泽湖已经受到流域重金属的污染;1979-1989年间,Hg元素含量开始逐渐增加上升,系自然来源、人类污染及生物累积效应的影响;1990-2001年,大规模城乡开发活动对环境污染影响加剧,所有重金属元素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表层达到最高值,此阶段Hg和Cd的上升幅度较大,Hg元素平均含量为0.21ppm,Cd元素平均含量2.36ppm,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评价三级标准。洪泽湖水体中Hg元素含量的上升,Cd元素含量的严重超标及其引起的生态效应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沉积环境 人类活动 洪泽湖
下载PDF
海南新村港潟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阳 高抒 +4 位作者 周亮 王韫玮 李高聪 汪亚平 贾培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对2013年8月在海南新村港潟湖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沉积物类型,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水动力和水深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现代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 对2013年8月在海南新村港潟湖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沉积物类型,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水动力和水深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现代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有4种类型,以粉砂和粉砂质砂为主,分别分布在潟湖中部和近岸浅水区域。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较大(0~8.0Ф),均值为4.6Ф,沉积物随水深增大而逐渐变细;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43%)和粉砂(平均含量为52%)为主,黏土含量较少,平均含量为5%。聚类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可分为两组:第一组平均粒径均大于5.5Ф,均值为6.8Ф;而第二组平均粒径均小于3.5Ф,均值为2.2Ф。此外,平均粒径与分选、偏态和峰态系数之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大潮和小潮期间的均方根流速(RMSV)均值是7.5和6.9cm/s,标准偏差分别是15.3和14.9cm/s。当RMSV大于4cm/s,RMSV与极细砂(63~125μm)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RMSV决定了潟湖沉积物中极细砂含量。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峰态和分选系数是对沉积环境最为敏感的粒度参数组合,同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水动力和水深数据,将研究区沉积环境划分为3类。这样划分充分考虑了水动力、物源、地形及其相互作用,更能有效地揭示沉积环境的差异,尤其体现了适宜的粒度参数组合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水动力数据在沉积环境划分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均方根流速 数值模拟 新村港潟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