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浑浊带的形成机理与特点 被引量:24
1
作者 潘定安 沈焕庭 茅志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9,共8页
泥沙积聚再悬浮是长江口浑浊地带形成的主要机理.促使泥沙积聚有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和盐淡水交汇混合两种机制,前者形成潮汐浑浊带,后者形成盐水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是具有两种不同机制的盐潮复合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在不同时间、不同... 泥沙积聚再悬浮是长江口浑浊地带形成的主要机理.促使泥沙积聚有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和盐淡水交汇混合两种机制,前者形成潮汐浑浊带,后者形成盐水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是具有两种不同机制的盐潮复合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浑浊带 泥沙积聚 泥沙再悬浮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大型泵站正向前池防淤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存东 王国霞 +1 位作者 刘辉 刘璐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7-588,共12页
针对从多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前池泥沙淤积问题,以甘肃省景电灌区内大型正向泵站前池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基于ICEM-CFD软件构建的原型前池结构三维模型对直边正向与曲边正向前池水流流态进行了模拟分析,探索了造成前池泥沙淤积... 针对从多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前池泥沙淤积问题,以甘肃省景电灌区内大型正向泵站前池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基于ICEM-CFD软件构建的原型前池结构三维模型对直边正向与曲边正向前池水流流态进行了模拟分析,探索了造成前池泥沙淤积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采用压水板改善流态的前池泥沙淤积防治措施,并模拟了直边正向与曲边正向前池不同压水板参数组合的防淤效果.结果表明:泵站前池水流形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平面和立面扩散较差,主流效应严重,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前池内两侧流速较低的回流区,由直边正向前池改造形成的曲边正向前池泥沙淤积有所减少,但仍存在大面积回流区;在泵站前池内设置45°压水板可增强水流横向扩散度,增大扩散速度,使得直边正向和曲边正向前池两侧回流区范围和强度减小,减少了泥沙淤积;引入流速分布均匀度指标,对压水板整流前后泵站前池内的流速分布均匀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增加合理的整流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前池流态;由于曲边前池端机组取水空间狭窄,使得水泵进水条件较差,削弱了45°压水板的整流效果.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泵站工程前池的更新改造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前池 数值模拟 泥沙淤积 进水池 防淤措施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盐沼植被变化对滩涂湿地促淤消浪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任璘婧 李秀珍 +2 位作者 杨世伦 闫中正 黄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50-3358,共9页
30年来在海平面上升、人类围垦、自然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自然与人为作用共同影响下,崇明东滩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长江口四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到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变化,结合对盐沼植被促淤消浪功能已有研究成果,量... 30年来在海平面上升、人类围垦、自然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自然与人为作用共同影响下,崇明东滩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长江口四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到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变化,结合对盐沼植被促淤消浪功能已有研究成果,量化崇明东滩盐沼植被促淤消浪功能潜力及其变化。研究表明:1980、1990、2000和2010年崇明东滩芦苇、互花米草、藨草群落面积比例分别为23∶0∶77、73∶0∶27、33∶9∶58、34∶34∶32,同期总植被覆盖面积分别为51、83、37、44 km2。30年来滩涂湿地促淤消浪能力均有下降,1990—2000年变化最大。其中,植被黏附悬浮颗粒物量分别为1976、4645、2192、4695 t;沉积量分别为960、1579、195、286万m3;常规波高情况下堤外没有足够植被保护的岸段长度分别为5、0、7、6 km;风暴潮情况下堤外没有足够植被保护的岸段长度分别为19、5、26、20 km。因此保护堤外盐沼植被对消浪促淤,特别是抵御风暴潮等恶劣气候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盐沼植被 植被黏附悬浮颗粒物 促淤 消浪
下载PDF
近五百多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沉积量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师长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5,共7页
宁蒙黄河河段主要穿行于断陷盆地中,近期淤积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抬升,洪灾和土地盐碱化问题加重。为了弄清该河段泥沙淤积长期变化过程,正确预测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趋势,以利制定合理的治河措施,本文利用河段来水来沙与河道淤积关系、气... 宁蒙黄河河段主要穿行于断陷盆地中,近期淤积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抬升,洪灾和土地盐碱化问题加重。为了弄清该河段泥沙淤积长期变化过程,正确预测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趋势,以利制定合理的治河措施,本文利用河段来水来沙与河道淤积关系、气候要素与区域产沙关系以及古气候与古径流等相关资料,重建了宁蒙河段近500多年来年沉积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9年以前505年间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达0.55×108 t/a,其中1850年至1989年间为0.52×108 t/a,高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因此黄河宁蒙河段是一个长期泥沙淤积比较强烈的河段。虽然近20多年来宁蒙河段年淤积量已高于近500多年来宁蒙河道年泥沙沉积量,但历史上也出现过连续25年河道年均淤积量接近近20多年的年均淤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蒙河段 泥沙通量 长期河床加积
下载PDF
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凌 董增川 崔广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多沙河道来说,必须维持一定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用于输沙,以保证河道生态平衡. 本文以多沙河流为研究对象,以输沙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流输沙能力和水流挟沙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在... 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多沙河道来说,必须维持一定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用于输沙,以保证河道生态平衡. 本文以多沙河流为研究对象,以输沙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流输沙能力和水流挟沙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在不冲不淤的临界状态下河流最小流量的计算方法,此为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通过实际算例,本文还说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应用,以期为多沙河道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生态平衡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泥沙 淤积 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近2600年来黄河下游沉积量和上中游产沙量变化过程 被引量:11
6
作者 师长兴 徐加强 +1 位作者 郭立鹏 张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主要基于华北平原上93个钻孔中沉积物详细观测和分析数据,结合182组14C测年和埋深数据、参考前人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辽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估算出2600年以来黄河下游在602BC~11A.D.,11~1034A.D.,1034~1128A.D.,1128~1855... 主要基于华北平原上93个钻孔中沉积物详细观测和分析数据,结合182组14C测年和埋深数据、参考前人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辽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估算出2600年以来黄河下游在602BC~11A.D.,11~1034A.D.,1034~1128A.D.,1128~1855A.D.和1855~1997A.D.等5个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沉积量分别是3.89×10^8t/a,2.24×10^8t/a,6.63×10^8t/a,6.78×10^8t/a和8.47×10^8t/a。通过建立黄河下游有无堤防和决溢频率与泥沙输移比的关系,计算出5个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平均年输沙量分别是6.2×10^8t/a,6.8×10^8t/a,8.3×10^8t/a,11.5×10^8t/a和15.3×10^8t/a。进而探讨了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历史上王景治河后出现的600年安流时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泥沙沉积量 泥沙沉积比 土壤侵蚀 产沙变化
下载PDF
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靖雨 汪邦稳 +3 位作者 龙昶宇 张卫 张世杰 朱昊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2,114,共9页
[目的]探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为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资料。[方法]通过模拟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选取不同生态型的6种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株生物量、去除率、植物积累量、底泥吸附量等多项... [目的]探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为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资料。[方法]通过模拟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选取不同生态型的6种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株生物量、去除率、植物积累量、底泥吸附量等多项指标变化,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差异以及水生植物系统的脱氮除磷特征。[结果]无论单一种植组或混合种植组,水生植物系统对污水中TN,NH_(4)^(+)-N,TP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6%,93.2%和95.9%,显著高于对照组。单一种植的再力花长势最好,鸢尾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最大,混合种植的美人蕉以及单一种植的梭鱼草相对生长速率最低。挺水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作用更好,苦草对磷的吸收效果更好。植物吸收氮、磷占系统总去除量的比例在6.9%~18.3%和4.1%~13.6%之间,底泥吸附氮、磷占总去除量的比例在14.0%~31.5%和26.3%~68.4%之间。微生物及其他植物的间接作用是植物系统脱氮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再力花、鸢尾及苦草的镶嵌组合是在淮北平原区湿地植物种植的理想选择。对水生植物的组合方式、数量、时间等进行优化配置,能够有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植物组合 植物吸收 底泥吸附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区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废水氮磷去向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丽莎 李希 +2 位作者 李裕元 张满意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3-1442,共10页
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采取野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选取耐高氮(N)、磷(P)的绿狐尾藻为湿地植物,建立稻草基质池+6级绿狐尾藻表面流湿地系统,湿地总面积1597 m^(2),水力负荷0.06~0.14 m·d^(-1),水力停留时间31 d,研究此湿地系统... 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采取野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选取耐高氮(N)、磷(P)的绿狐尾藻为湿地植物,建立稻草基质池+6级绿狐尾藻表面流湿地系统,湿地总面积1597 m^(2),水力负荷0.06~0.14 m·d^(-1),水力停留时间31 d,研究此湿地系统对养猪废水(NH_(4)^(+)-N:535.4~591.09 mg·L^(-1)、TN:682.09~766.96 mg·L^(-1)、TP:57.73~82.29 mg·L^(-1)和COD:918.4~1940.43mg·L^(-1))的治理效果,旨在为亚热带高负荷猪废水的生态治理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NH_(4)^(+)-N、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7.4%、97.1%、91.0%和90.2%,其中以CW1累积贡献率最大(37.3%、38.4%、43.3%和27.4%).植物N、P吸收量在23.87~79.96 g·m^(-2)和5.34~18.98 g·m^(-2)之间,占湿地N、P去除量的19.1%和20.2%;底泥N、P吸附量在19.17~56.62g·m^(-2)和10.59~26.62 g·m^(-2)之间,占去除量的19.8%和61.7%.湿地N、P去除率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表明,环境因子解释了湿地N、P去除率的79.9%和70.1%.其中,DO是湿地系统N去除的主要因子,底泥P吸附是P去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植物吸收 底泥吸附 氮磷质量平衡 生态治理
原文传递
基于^(137)Cs计年法估算滇池沉积物重金属负荷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燕 邓西海 陈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1-267,共7页
根据滇池流域地貌、湖盆形态、物源供给等,用GIS方法将滇池外海分作7个区域,以137Cs计年法确定各区域上部沉积物3个沉积时段为1954~1963、1963~1986、1986~2003年,测算不同时段各区域的泥沙年均沉积通量和年均蓄积量,与当地实情及他人... 根据滇池流域地貌、湖盆形态、物源供给等,用GIS方法将滇池外海分作7个区域,以137Cs计年法确定各区域上部沉积物3个沉积时段为1954~1963、1963~1986、1986~2003年,测算不同时段各区域的泥沙年均沉积通量和年均蓄积量,与当地实情及他人用其它方法研究对照,结果可以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测量,估算各区域的Cu、Cr、Cd、Pb、Hg、Zn在各时段的年均沉积通量,得到1963~2003年期间滇池沉积物几种重金属负荷分别达到1040.8、1054.0、11.2、824.7、2.5、2465.6 t。故应十分重视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采用减少重金属和泥沙入湖量并举的措施控制沉积物重金属负荷的进一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计年 泥沙沉积 重金属负荷 滇池
下载PDF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60年回顾 被引量:8
10
作者 潘庆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22,共5页
对60 a来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历程、主要研究结论作了简要综述。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运用以来的泥沙实测资料与预测对比分析表明: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的趋势与初步设计阶段预测基本一致,但减少的进程有所提前;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量远小... 对60 a来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历程、主要研究结论作了简要综述。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运用以来的泥沙实测资料与预测对比分析表明: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的趋势与初步设计阶段预测基本一致,但减少的进程有所提前;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量远小于预测值;坝下游河床冲刷量与预测值基本一致,河床冲刷范围则大于预测;坝下游河床冲刷对防洪与航运的影响与预测基本一致;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总体上未超出论证与初步设计阶段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峡工程正常运行期泥沙问题研究的建议,其中关于排沙调度方面,应按控制水库防洪库容年损失率小于1 000万m^3/a,以及变动回水区上、中段无累积性泥沙淤积的要求制定排沙调度方案,以长期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水库运行 排沙调度 防洪 三峡工程
下载PDF
武汉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青华 张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4,共5页
利用RS与G IS技术获取了2004年武汉市水土流失状况,利用环境经济学原理选择了由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废弃、泥沙滞留、泥沙淤积、水分损失及养分损失5种实物型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采用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 利用RS与G IS技术获取了2004年武汉市水土流失状况,利用环境经济学原理选择了由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废弃、泥沙滞留、泥沙淤积、水分损失及养分损失5种实物型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采用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从侵蚀区域内损失与侵蚀区域外损失2个方面估算出武汉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化结果:2004年武汉市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为11 913.15万元,其中养分损失为2 984.85万元、水分损失为752.65万元、泥沙损失为7 169.42万元、废弃地损失为1 006.23万元。本研究中的土壤侵蚀价值损失值只能代表武汉市土壤侵蚀的最低估算值,准确的估算还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泥沙滞留 泥沙淤积 经济损失 武汉
下载PDF
新形势下水库清淤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志晶 吴华莉 +2 位作者 金中武 郭超 周银军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9期92-95,共4页
为优化新形势下水库清淤的实施与管理,在分析全国水库淤积及清淤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水库清淤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决策方法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水库清淤实施对策,从管理办法、审批制度、规程规范等方... 为优化新形势下水库清淤的实施与管理,在分析全国水库淤积及清淤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水库清淤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决策方法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水库清淤实施对策,从管理办法、审批制度、规程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水库清淤管理建议,如制定相关行业技术规范,加强处置利用技术研发等。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清淤实施管理提供参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清淤 泥沙淤积 管理制度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中下游泥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年第7期44-46,共3页
叶尔羌河在卡群站以下修建各级引水枢纽后,其工程引水时大多采取了排沙措施,使得在引水的同时,将大量泥沙排于河道,使下泄水中的挟沙量相对增大,改变了河流天然形态,受人为因素影响,大量泥沙在闸前、闸后河段淤积。艾里克他木水利枢纽... 叶尔羌河在卡群站以下修建各级引水枢纽后,其工程引水时大多采取了排沙措施,使得在引水的同时,将大量泥沙排于河道,使下泄水中的挟沙量相对增大,改变了河流天然形态,受人为因素影响,大量泥沙在闸前、闸后河段淤积。艾里克他木水利枢纽地处平原灌区,地势平缓,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槽,主槽不稳定,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复杂,治理难度逐年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 引水枢纽 闸前闸后 泥沙淤积 工程治理
下载PDF
舟山岱山岛燕窝山码头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玉婷 宋志尧 +2 位作者 李瑞杰 彭国强 陈鹏 《水道港口》 2019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岱山岛位于舟山群岛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为满足舟山北向的水路客运需求,拟在岱山岛北侧建设燕窝山码头工程,包括码头和防波堤。文章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舟山岱山岛燕窝山码头工程及其附近海域潮流泥沙... 岱山岛位于舟山群岛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为满足舟山北向的水路客运需求,拟在岱山岛北侧建设燕窝山码头工程,包括码头和防波堤。文章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舟山岱山岛燕窝山码头工程及其附近海域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防波堤布置方案下码头工程及其附近的流场和泥沙淤积情况,对现有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对水流和泥沙输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选出合理解决方案。从水流、泥沙计算结果看,燕窝山和东垦山的北海域流速较大,超过2.0 m/s,5 m等深线以内水流流速较小,在0.6 m/s以内,故码头工程对岱山海域整体流态影响不大,其是可行的。但根据航道横流流速变化特征,应增大航道设计宽度,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泥沙淤积 防波堤 码头工程
下载PDF
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淤积成因及防淤减淤措施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松 周珺 +1 位作者 车金玲 童晔 《中国水利》 2015年第20期20-22,24,共4页
泰州引江河是一条以引水为主,兼顾排涝、通航等综合利用的河道,其口门自1997年与长江相连后出现拦门沙,影响正常引水和通航。长江上游的来水来沙是造成口门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和泥沙来源。5种泥沙淤积河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 泰州引江河是一条以引水为主,兼顾排涝、通航等综合利用的河道,其口门自1997年与长江相连后出现拦门沙,影响正常引水和通航。长江上游的来水来沙是造成口门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和泥沙来源。5种泥沙淤积河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变动泰州引江河与长江轴线交角的情况下,仅采取工程措施是不能达到防淤减淤预期效果的。结合枢纽运行反向抽排时,口门区泥沙淤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建议结合汛期反向抽排这一有利条件,利用拖耙清淤机械,扰动口门内淤积物,并在反向水流作用下输送至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引江河 口门区 回流 泥沙淤积 防淤减淤
下载PDF
高山峡谷区山洪沟口泥沙堆积特征数值试验
16
作者 聂一品 兰玲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4,共8页
山洪泥石流是高山峡谷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运动过程通常伴随剧烈的沟道侵蚀,并在沟口形成显著的泥沙堆积体。由于高山峡谷地区山高谷深,难以通过实地调查及模型实验等传统的研究手段追踪沟床泥沙受山洪泥石流冲刷的运动过程,无法揭... 山洪泥石流是高山峡谷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运动过程通常伴随剧烈的沟道侵蚀,并在沟口形成显著的泥沙堆积体。由于高山峡谷地区山高谷深,难以通过实地调查及模型实验等传统的研究手段追踪沟床泥沙受山洪泥石流冲刷的运动过程,无法揭示山洪泥石流挟带泥沙的堆积形态及堆积体中泥沙粒径分布特征,易产生对灾害影响范围估计不足导致的区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探究山洪沟口泥沙堆积形态和粒度特征,以概化的高山峡谷区山洪沟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数学模型,模拟了受到不同流变特性山洪泥石流冲刷的泥沙颗粒在沟口的堆积过程,重点分析了山洪泥石流体积浓度对堆积区中不同粒径泥沙颗粒堆积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堆积体的发展速度随着山洪泥石流体积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高的体积浓度促使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泥沙平均堆积距离随时间变化可以分为高速增加、初次减速、增速恢复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随着粒径的增大,泥沙与堆积体中心的平均距离也增大但堆积分散程度减小。泥沙颗粒的分散程度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泥沙粒径和体积浓度密切相关,可以使用具有3个参数的幂函数对这个过程进行预测。泥沙颗粒粒径的增大加快其在堆积体中的分散速度而山洪泥石流体积浓度的增大使泥沙颗粒的分散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山洪泥石流堆积致灾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山洪沟 泥沙堆积 堆积形态 CFD–DEM
下载PDF
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新 李梅 +2 位作者 庞金成 张雯怡 黄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6-132,共7页
为减缓三门峡库区生态、环境、社会灾害而实施了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对其进行的后评价认为: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基本达到了工程规划的目标,改善了当地环境,减缓了灾害的发生,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基本条件。通过工程... 为减缓三门峡库区生态、环境、社会灾害而实施了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对其进行的后评价认为: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基本达到了工程规划的目标,改善了当地环境,减缓了灾害的发生,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基本条件。通过工程的前期工作评价、经济评价、影响评价和目标评价分析,认为该工程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财务效益较差;工程是因险因急而设的治标项目,需不断投入才能持续缓解当地灾害的发生。本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建立的防洪工程效益和河道减淤效益量化计算方法,可为以防洪效益、生态效益为主的工程效益计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洛河 工程后评价 经济效益 泥沙淤积 防洪效益
下载PDF
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泥沙淤积特征及成因分析
18
作者 樊锦川 杨校礼 +4 位作者 侯煜 周琪慧 张天琪 张楚楚 黄蔚 《江苏水利》 2024年第7期61-65,共5页
泰州引江河是江苏省重要的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其口门区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一直是研究解决的重点。基于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和地形数据,针对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泥沙淤积状况,结合工程所在江段的水沙特性、引江河... 泰州引江河是江苏省重要的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其口门区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一直是研究解决的重点。基于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和地形数据,针对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泥沙淤积状况,结合工程所在江段的水沙特性、引江河床面形态,讨论了该区域的泥沙淤积特征,并对该口门区泥沙累积淤积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泰州引江河工程口门区受河段河势特征、潮流、引排水调度影响,动力来源多样,易出现特殊水流结构,口门区泥沙多年累积淤积,随着泥沙向引江河道内发展,逐渐呈现区域淤积与区域冲刷并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引江河 口门区 泥沙淤积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巴家咀水库清淤方案探讨
19
作者 赵建珍 侯丽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4期36-39,共4页
黄土高原地区水流含沙量大,水库运行过程中,上游支流及流域的泥沙不断汇入水库,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水库泥沙淤积逐渐增加,影响水库调蓄能力,需开展水库清淤,恢复水库库容,保障水库效益正常发挥。以黄土高原地区巴家咀水库为例,对... 黄土高原地区水流含沙量大,水库运行过程中,上游支流及流域的泥沙不断汇入水库,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水库泥沙淤积逐渐增加,影响水库调蓄能力,需开展水库清淤,恢复水库库容,保障水库效益正常发挥。以黄土高原地区巴家咀水库为例,对近年来的入库泥沙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库区泥沙淤积严重,须进行水库清淤。因此,结合水库周边环境、城市防护要求、施工条件、工期、清淤费用等多种影响因素拟定了三种清淤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选取在工期、经济等方面最优的清淤方案进行水库清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泥沙淤积 清淤 方案比选
下载PDF
水流倒灌下支流尾闾泥沙淤积计算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小香 张小峰 谢作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6,共3页
  建立了水流倒灌下支流尾闾河段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长江支流沮漳河尾闾河段的河床冲淤变形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复杂水沙条件下支流尾闾河段的冲淤变形,计算结果可以为引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流倒灌 泥沙淤积 冲淤变形 水沙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