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应为下一个人口转折点未雨绸缪吗? 被引量:27
1
作者 蔡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共11页
在老龄化这个长期人口变化趋势中,中国将先后经历两个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从供给侧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第二个转折点是以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具有抑制... 在老龄化这个长期人口变化趋势中,中国将先后经历两个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从供给侧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第二个转折点是以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具有抑制经济增长需求因素的效应,会妨碍潜在增长率的实现。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入人口负增长会因总需求减弱使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表现不佳,甚至在转变之际出现严重衰退,增长速度经常处在潜在增长能力之下。中国已迈过第一个转折点,潜在增长率已经逐年下降,并即将迎来第二个转折点,如何实现自身潜在增长率成为现实的挑战。面对未富先老国情,中国须特别警惕下一个人口转折点造成的冲击。立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未雨绸缪地进行一系列政策调整,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应对这个转折点冲击的根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折点 人口负增长 长期停滞 比较优势拓展版
下载PDF
中国经济如何置身全球“长期停滞”之外 被引量:18
2
作者 蔡昉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2,155,共20页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趋势造成相对于投资需求的储蓄过剩,不断恶化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由此产生的民粹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增长不足以填补投资减少造成的需求缺口,因而导致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长期停滞。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趋势造成相对于投资需求的储蓄过剩,不断恶化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由此产生的民粹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增长不足以填补投资减少造成的需求缺口,因而导致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长期停滞。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内顾发展倾向的明显增强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的供应链脱钩都将加剧而不是改善长期停滞趋势。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口总规模趋近峰值,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因素也将发生不利变化。因此,稳定和扩大内外需求,保障中国经济在潜在增长率水平上增长,是一项与提高潜在增长率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挑战。作者分析了全球经济长期停滞的理论依据、深层原因和现实动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揭示人口增长停滞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针对性。稳定和扩大需求的政策建议包括三点:第一,发挥比较优势与保持价值链优势相结合,稳定供应链地位和出口需求。第二,补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挖掘投资需求潜力。第三,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和实施再分配相结合,发挥超大规模消费需求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逆全球化 人口负增长 结构性需求不足
原文传递
长期性停滞与持续低利率:理论、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宏瑾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8,共26页
本文从自然利率角度出发,首先讨论了长期性停滞和持续低利率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理论分析表明,自然利率是潜在产出增速的先行指标,决定着未来潜在产出增速的变化。在对技术进步、人口及其他决定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增速因素正反两方面... 本文从自然利率角度出发,首先讨论了长期性停滞和持续低利率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理论分析表明,自然利率是潜在产出增速的先行指标,决定着未来潜在产出增速的变化。在对技术进步、人口及其他决定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增速因素正反两方面观点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有关长期性停滞的讨论本质上仍属于短期波动分析,主要讨论影响短期周期的因素是否具有长期的趋势性特征。政策偏误及其导致的结构性扭曲对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并进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经济才能够重新恢复强劲复苏并进入稳态增长路径,顺利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这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性停滞 持续低利率 自然利率 自然率假说 磁滞
原文传递
长期停滞还是金融周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铎铎 刘磊 张莹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0-63,共14页
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相似。“长期停滞说”和“金融周期说”既相互竞争,也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从结构性总需求不足的视角看,零利率下限要求财政政策充分承担责任,甚至可以通过债务货币化。从金融周期的... 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相似。“长期停滞说”和“金融周期说”既相互竞争,也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从结构性总需求不足的视角看,零利率下限要求财政政策充分承担责任,甚至可以通过债务货币化。从金融周期的视角看,决策者要特别警惕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以避免掉入债务陷阱。从我国各部门的具体情况看,既有长期停滞因素抑制总需求,也有金融周期影响的逐步扩大。短期看,由于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静制动,保持定力。在坚持金融去杠杆的大方针下,适时适度推出措施稳增长。同时,要有意识预留政策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金融周期 消费 地方政府债务 中美贸易摩擦
原文传递
经济长期停滞:现象、原因、对策及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胜邦 聂欧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7期1-18,共18页
发达经济体是否陷入长期停滞是目前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本文发现经济长期停滞主要表现在潜在经济增长下移、实际利率长期趋势性下降和非就业率上升三个方面;其原因既有重大技术创新停滞、人力资本增长... 发达经济体是否陷入长期停滞是目前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本文发现经济长期停滞主要表现在潜在经济增长下移、实际利率长期趋势性下降和非就业率上升三个方面;其原因既有重大技术创新停滞、人力资本增长缓慢等供给面因素,也包括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导致的投资需求下降、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等需求面因素。在应对上,走出长期停滞根本上依靠结构性改革,包括改革教育制度提升人力资本、推迟退休年龄弥补劳动力缺口、鼓励技术创新等;在需求方面,货币政策受制于名义利率零界的约束,效力有所下降,财政政策效果可能更为显著,同时以总需求管理为重点的宏观政策必须考虑对金融稳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新旧常态过渡阶段,必须加快推进供给端改革,防止潜在增长率的进一步下滑;适度管理总需求,确保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时高度关注前几年债务过快积累带来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结构性改革 宏观经济政策 债务积压
下载PDF
万物理论:以马尔萨斯为源头的人口-经济关系理论 被引量:6
6
作者 蔡昉 《经济思想史学刊》 2021年第2期3-18,共16页
马尔萨斯以最早探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学家身份,在相关经济学演变中具有源头地位。本文揭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描述的低水平均衡状态,直接为发展经济学中贫困陷阱理论奠定了分析基础;马尔萨斯也是最早采用两部门分析的学者,为... 马尔萨斯以最早探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学家身份,在相关经济学演变中具有源头地位。本文揭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描述的低水平均衡状态,直接为发展经济学中贫困陷阱理论奠定了分析基础;马尔萨斯也是最早采用两部门分析的学者,为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流行的人口红利研究则是关于二元经济发展机制的一种假说及其经验验证;凯恩斯受马尔萨斯启发并影响后人的研究,揭示了人口停滞对有效需求的制约,成为描述世界经济状态的长期停滞假说的理论渊源。本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及其各个阶段,分别与前述以马尔萨斯为源头的理论具有对应性和相关性。本文还讨论了如何从以往的经济理论中获得借鉴,同时为经济发展理论做出新的贡献。本文设想,把理论发展脉络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完全有望发展出一个需求侧视角的长期增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陷阱 二元经济发展 人口红利 长期停滞 中国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长期停滞及其应对方案——基于“全球化深化”的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宋佳音 谭璇 范志勇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1-179,共19页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在学术研究方面,"长期停滞"理论得以复苏。在经济政策层面,各国政府推出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但是这些立足本国经济的应对政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对比了200...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在学术研究方面,"长期停滞"理论得以复苏。在经济政策层面,各国政府推出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但是这些立足本国经济的应对政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对比了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与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宏观政策协调以及技术进步四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当前应对全球经济长期停滞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三方合作",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通过提升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在扩大全球总需求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克服长期停滞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全球化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发达国家长期停滞现象的成因解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曦 陈中飞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51,共23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长期停滞问题成为热点,然而对其成因仍有颇多争议。有鉴于此,本文梳理了关于长期停滞的现有研究,发现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是理解长期停滞的关键点。然后本文区分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长期停滞问题成为热点,然而对其成因仍有颇多争议。有鉴于此,本文梳理了关于长期停滞的现有研究,发现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是理解长期停滞的关键点。然后本文区分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计量模型,使用23个发达国家1960-2014年的数据,对实际利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长期停滞的成因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长期内实际利率水平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口因素、技术因素、产出缺口均是影响实际利率的重要原因,内部债务占GDP比重也与实际利率紧密相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实际利率走高,此时即便名义利率被调控为零或负,在通货紧缩的压力下亦难以使得实际利率趋近均衡利率,从而导致长期停滞。当前中国相关因素也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我们理应有所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实际利率 供给侧因素 需求侧因素
原文传递
发达经济体“长期停滞”新常态与中国应对方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晶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指出发达经济体新常态的最重要表现是"长期停滞",并从技术、人口与收入分配方面揭示出造成长期停滞的三大因素。文章进一步从需求与供给角度总结了发达经济体的应对之策。最后指出,未来较长时期,发达经济体长期停滞新常态... 本文指出发达经济体新常态的最重要表现是"长期停滞",并从技术、人口与收入分配方面揭示出造成长期停滞的三大因素。文章进一步从需求与供给角度总结了发达经济体的应对之策。最后指出,未来较长时期,发达经济体长期停滞新常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写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妥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长期停滞 战略机遇期
下载PDF
全球滞胀风险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晶 江振龙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5,共13页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为核心特征的滞胀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滞胀风险的成因发现: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结构性因素和预期共同驱动通胀高企,持续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为核心特征的滞胀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滞胀风险的成因发现: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结构性因素和预期共同驱动通胀高企,持续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核心服务价格成为美国通胀中最“顽固”的部分;在全球总供给“逆风”的时代,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短期看,全球滞胀风险会降低新兴经济体的产出,恶化其债务情况。随着金融动荡从外围国向中心国传导,滞胀风险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中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面临趋势性下移,低增长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面对全球滞胀风险的外溢效应,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防范中心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将扩内需放在首位,着力应对“滞”的风险,促进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 长期停滞 滞胀 加息 金融动荡
原文传递
世界经济会陷入长期停滞吗?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勇 杨沐纯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4-224,共21页
本文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出发就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进行了判断。结果发现虽然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世界经济会陷入增长的长期停滞,但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也是基本的事实。对此,我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本文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出发就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进行了判断。结果发现虽然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世界经济会陷入增长的长期停滞,但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也是基本的事实。对此,我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边界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而抑制作用有所增强。当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难以覆盖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成本时,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 长期停滞 经济全球化
原文传递
政府债务扩张与经济长期停滞 被引量:3
12
作者 原倩 《金融理论探索》 2022年第3期3-16,共14页
基于188个国家和地区1960—2018年的大型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政府债务率对经济长期停滞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债务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中长期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经济体陷入长期停滞概率提高0.1个百分点;从需求侧看... 基于188个国家和地区1960—2018年的大型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政府债务率对经济长期停滞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债务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中长期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经济体陷入长期停滞概率提高0.1个百分点;从需求侧看,政府债务扩张通过“凯恩斯效应”抑制投资,并受“李嘉图等价”效应制约而无力启动消费;从供给侧看,政府债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微弱,国别异质性特征明显;从金融侧看,政府债务扩张将明显提高经济体流动性和杠杆率水平,加剧金融不稳定性风险。上述结果表明,政府债务规模应当牢牢控制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必要限度之内,避免以牺牲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为代价换取短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债务扩张 经济增长 长期停滞 金融稳定
下载PDF
经济虚拟化与长期停滞的困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平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3,共10页
欧美国家正经历着实际利率的持续下降,要实现充分就业短期内已无可能,这意味着其经济增长将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运行方式中已逐步被观察到的一个新的典型化事实,即经济虚拟化。经济虚拟化的进程中,虚拟资本全球... 欧美国家正经历着实际利率的持续下降,要实现充分就业短期内已无可能,这意味着其经济增长将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运行方式中已逐步被观察到的一个新的典型化事实,即经济虚拟化。经济虚拟化的进程中,虚拟资本全球性的泛滥式膨胀,经济杠杆化过程不断泛化,推动均衡实际利率下降,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弱化,最终增长陷入长期停滞。欧美经济要想走出停滞的困境,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去虚拟化,然而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经济虚拟化 实际利率
原文传递
对发达经济体长期停滞的一个解释:流动性-信贷联结的视角
14
作者 曾志雄 龚驰原 +1 位作者 金一 周闯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1-499,共19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新货币主义的交换摩擦理论和宏观金融的信贷摩擦理论的分析框架,引入债务工具的支付流动性和生产性资产的跨部门配置。生产性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家获得贷款的抵押品,其在受信贷约束和不受信贷约束的生产者之间的配置决... 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新货币主义的交换摩擦理论和宏观金融的信贷摩擦理论的分析框架,引入债务工具的支付流动性和生产性资产的跨部门配置。生产性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家获得贷款的抵押品,其在受信贷约束和不受信贷约束的生产者之间的配置决定了总产出水平。研究发现,过低的利率水平与低效的跨部门配置、低经济总量及高私人部门债务总产出比相联系,因此本文对发达经济体近三十年“长期停滞”的典型化事实给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金融摩擦 长期停滞
原文传递
萨默斯长期停滞理论辨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彦斌 韩少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70,共10页
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长期复苏乏力的态势,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提出了长期停滞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均衡实际利率将长期为负,货币政策受到"零下限"约束难以将现实中的实际利率压低至均... 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长期复苏乏力的态势,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提出了长期停滞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均衡实际利率将长期为负,货币政策受到"零下限"约束难以将现实中的实际利率压低至均衡实际利率的水平,由此导致经济体长期复苏乏力,而应对长期停滞的有效方法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长期停滞理论提出之后,许多知名学者表示认同,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该理论的核心机理和政策主张提出了质疑。事实上,长期停滞理论即使成立,也不适用于中国。究其原因,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中国均衡实际利率稳定在3%左右,明显高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而且,中国政策利率水平仍然相对较高,通胀率和通胀预期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政策利率或者提高通胀率,将实际利率降到均衡实际利率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并未陷入长期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均衡实际利率 迟滞效应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原文传递
劳伦斯·萨默斯对于当代经济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厉克奥博 徐翔 张梦雪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0-155,共16页
劳伦斯·萨默斯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美国财政部前部长,重点研究财政税收理论、金融市场定价、劳动力市场失灵和长期增长等问题,提出了含噪声交易者的资产定价模型、包含税收政策的Q理论、效率工资理论等,对金融学、财政学和宏观... 劳伦斯·萨默斯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美国财政部前部长,重点研究财政税收理论、金融市场定价、劳动力市场失灵和长期增长等问题,提出了含噪声交易者的资产定价模型、包含税收政策的Q理论、效率工资理论等,对金融学、财政学和宏观经济学均有贡献。萨默斯的主要贡献包括:(1)系统地论述了税收政策对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和市场估值的影响,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评估资本所得税的负担率及福利效应;(2)为金融市场中的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超越随机游走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性框架,强调了噪声交易者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3)以劳动力市场失灵为基本假设,提出了效率工资理论;(4)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长期增长停滞,宏观和公共政策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发现并提出改善性政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萨默斯 金融市场 财政理论 资本所得税 长期停滞
原文传递
长期利率走势的国别差异与国际协动
17
作者 谢亚轩 高明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7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文对发达经济体利率下行趋势的成因进行了比较,对利率走势的国际协动现象进行了经验分析,归纳了全球利率长期下行的共性因素与出现趋势反弹的条件。总体而言,普遍低水平利率的长期成因主要是结构性阻滞引发的供给放缓与通胀乏力,既包... 本文对发达经济体利率下行趋势的成因进行了比较,对利率走势的国际协动现象进行了经验分析,归纳了全球利率长期下行的共性因素与出现趋势反弹的条件。总体而言,普遍低水平利率的长期成因主要是结构性阻滞引发的供给放缓与通胀乏力,既包括各国内部经济的结构性长期停滞,也包括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的结构僵化。短期成因则主要涉及宏观政策取向和避险需求变化,主要产生于周期波动乏力、冲击日渐频繁、前景预期不明三个方面。未来,利率出现"对称性"反弹的概率不高,原因如下:一是结构性因素变化导致均衡利率下移,利率可能只收敛于一个更低的新波动中枢;二是各国利率回升的前提条件都比较严格;三是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经济体之间会相互拖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利率 通货收缩 长期停滞 国际协动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美国经济长期停滞——基于垄断势力集聚视角的述评
18
作者 傅春杨 《当代美国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86-102,125,126,共19页
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一直处于历史低位,国债利率持续走低。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市场平均垄断势力升高,且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与之对应,企业的托宾Q值均值持续上升,且主要是头部企业的估值上升。本文在介绍美国经济发展典型化事实的... 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一直处于历史低位,国债利率持续走低。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市场平均垄断势力升高,且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与之对应,企业的托宾Q值均值持续上升,且主要是头部企业的估值上升。本文在介绍美国经济发展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从垄断势力加剧的视角,分析美国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旨在加深对美国经济现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济 长期停滞 垄断势力 宏观经济政策
下载PDF
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停滞
19
作者 赵静文 《未来与发展》 2016年第11期14-18,24,共6页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危机后各国政策实施的现状,实践证明目前传统与非传统政策的实施都不十分有效。梳理了目前经济长期停滞的现状及成因,技术进步率下降,劳动人口比重下降、投资需求不足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长期...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危机后各国政策实施的现状,实践证明目前传统与非传统政策的实施都不十分有效。梳理了目前经济长期停滞的现状及成因,技术进步率下降,劳动人口比重下降、投资需求不足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许多文献表明当前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实践方面都需要做出改进。理论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需要加入金融因素,以增强对现实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实践中,是否要将金融稳定纳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中仍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停滞 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