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肽序列及其在蛋白质表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郑斌 詹希美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5年第3期296-298,共3页
信号肽在蛋白分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泌性蛋白质合成后由信号肽引导其穿过合成所在的细胞到其他组织细胞中。可以利用因特网在线工具和信号序列捕获系统来判定基因序列中是否含有信号肽序列。外源蛋白的表达形式多为细胞内不溶性表达... 信号肽在蛋白分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泌性蛋白质合成后由信号肽引导其穿过合成所在的细胞到其他组织细胞中。可以利用因特网在线工具和信号序列捕获系统来判定基因序列中是否含有信号肽序列。外源蛋白的表达形式多为细胞内不溶性表达(包涵体),少数为细胞外分泌表达。利用信号肽来引导外源蛋白分泌可避免因包涵体复性带来的困难。研究表明,多种外源基因连接上信号肽后在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L型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中等都得到了分泌表达;信号肽也广泛应用于真核表达系统如毕赤酵母和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提高蛋白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肽 蛋白质表达 应用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 蛋白分泌 分泌表达 蛋白质合成 组织细胞 基因序列 序列捕获 表达形式 外源蛋白 大肠杆菌 外源基因 乳酸杆菌 芽孢杆菌 毕赤酵母 包涵体 因特网
下载PDF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龙建银 王会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大肠杆菌是外源基因表达的首选体系 .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可定位于胞内、周质或胞外培养基中 .按照重组蛋白的可能命运 。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外源基因
下载PDF
SDF-1/CXCR4 axis modulate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poptosis, migration and cytokine secretion 被引量:55
3
作者 Xiaolei Liu Biyan Duan +7 位作者 Zhaokang Cheng Xiaohua Jia Lina Mao Hao Fu Yongzhe Che Lailiang Ou Lin Liu Deling Kong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11年第10期845-854,共10页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r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cell source to treat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owever,over 90%of the stem cells usually die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transplantation.Survi...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r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cell source to treat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owever,over 90%of the stem cells usually die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transplantation.Survival potential,migration ability and paracrine capacity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ree factors 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ischemic cardiac treatment.We hypothesized that stromal-derived factor-1(SDF-1)/CXCR4 axi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se processes.In this study,apoptosis was induced by exposure of MSCs to H2O2 for 2 h.After re-oxygenation,the SDF-1 pretreated MSC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SDF-1 pretreatment also enhanced the migration and increased the secretion of pro-survival and angiogenic cytokines including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Western blot and RT-PCR demonstrated that SDF-1 pretreatment significantly activated the pro-survival Akt and Erk signaling pathways and up-regulated Bcl-2/Bax ratio.These protective effects were partially inhibited by AMD3100,an antagonist of CXCR4.We conclude that the SDF-1/CXCR4 axis is critical for MSC survival,migration and cytokine secr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CXCR4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rvival MIGRATION secretion
原文传递
兰花菌根菌分泌物成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吴静萍 钱吉 郑师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45-848,共4页
通过对福建密花石斛 (Dendrobiumdensiflorum )菌根进行分离、纯化并回接、鉴定得到镰孢菌属(Fusariumsp .)菌 1株 .对根菌培养液和菌丝抽提物进行分析 ,发现分泌物中含有B族维生素的B2 、B6和Bc(叶酸 ) ,菌丝内含有维生素B2 、B6,并发... 通过对福建密花石斛 (Dendrobiumdensiflorum )菌根进行分离、纯化并回接、鉴定得到镰孢菌属(Fusariumsp .)菌 1株 .对根菌培养液和菌丝抽提物进行分析 ,发现分泌物中含有B族维生素的B2 、B6和Bc(叶酸 ) ,菌丝内含有维生素B2 、B6,并发现兰花根菌菌丝内含有并向外分泌植物激素———赤霉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药 菌根菌 分泌物 抽提物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志红 张华 +3 位作者 苏磊 陈媛媛 刘敏 牛广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80例,取患者的耳道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中...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80例,取患者的耳道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中共68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85.00%,共培养出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43.24%,革兰阴性菌32株占43.24%,真菌10株占13.51%,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80%,对克林霉素与红霉素的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90%,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60%;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等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均较高;白假丝酵母菌与曲霉菌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有一定耐药性,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敏感性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临床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临床用药
原文传递
梨树主要害虫—梨木虱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翠疃 徐国良 李大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F09期127-130,共4页
综述了梨木虱及其分泌物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中国梨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其分泌物的性质、组成,产生霉变的条件、霉菌种类及其综合系统防治等,为彻底控制梨木虱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梨树 梨木虱 生物学特性 发生危害规律 分泌物 霉变 霉菌种类 综合防治
下载PDF
2003-2006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 被引量:32
7
作者 孟冬娅 何莉 +2 位作者 万楠 褚美龄 薛文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3-2006年度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炎症患者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回...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3-2006年度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炎症患者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回顾性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4年检测疑似NGU患者4846例,支原体阳性率为47.4-52.2%;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acoplasma hominics,Mh)、混合型(Mh+Uu)检出率分别为42.1-44.0%、1.7-2.5%、2.6-6.7%。耐药监测结果表明,Uu对四环素类敏感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变化非常显著。喹诺酮类药物中,总体上Uu对其敏感性在4年中呈下降趋势。单纯Mh感染患者主要对四环素、交沙霉素敏感。结论支原体(尤其是Uu)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耐药性变异十分明显,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仍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 耐药性 分泌物
下载PDF
New insight in expression, transport, and secret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mplications in brainrelated diseases 被引量:30
8
作者 Naoki Adachi Tadahiro Numakawa +2 位作者 Misty Richards Shingo Nakajima Hiroshi Kunugi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4年第4期409-428,共20页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both research and clinical fields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 adequate amount of BDNF is critical to ...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both research and clinical fields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 adequate amount of BDNF is critical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normal neuronal circuits in the brain. Given that loss of BDNF function has beenreported in the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or psychiatric diseases, understanding basic properties of BDNF and associated intracellular processes is imperative. In this review, we revisit the gene structure, transcription, translation, transport and secretion mechanisms of BDNF. We also introduce implications of BDNF in several brain-related diseases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 Huntington's disease, depression and schizophre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cription TRANSPORT secreti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Psychiatric DISORDERS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孟冬娅 薛文成 +2 位作者 胡晓芳 孙蕾 汲淼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3—2004年度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回顾性...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3—2004年度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回顾性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阳性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2003年检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658例,支原体阳性率为47.4%,其中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43.2%,1.7%,2.6%;2004年857例,支原体阳性率52.2%,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43.1%,2.5%,6.7%。耐药监测结果表明2003—2004年度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无变化,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耐药性2004年较2003年显著增加。结论:支原体(尤其是解脲脲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耐药性变异明显,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 耐药性 分泌物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分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杜旭召 杨豪 +2 位作者 邓素玲 史栋梁 孟庆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5-1379,1385,共6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HOCs)增殖、凋亡、分泌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白芍总苷在骨关节炎治疗方面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原代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TGP处理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并培养12、24和48 h...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HOCs)增殖、凋亡、分泌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白芍总苷在骨关节炎治疗方面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原代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TGP处理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并培养12、24和48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Caspase-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GP能促进细胞增殖,并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8μmol/L TGP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最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GP可以显著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并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P<0.05);TGP可以显著降低与软骨退化相关的MMP-13/TIMP-1比值(P<0.05);TGP可以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表达(P<0.05);TGP可以抑制NF-κB的表达(P<0.05)。结论 TGP促进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降低MMP-13/TIMP-1比值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白芍总苷 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 增殖 分泌表达
下载PDF
Epididymosomes are involved in the acquisition of new sperm proteins during epididymal transit 被引量:26
11
作者 Robert Sullivan Gilles Frenette Julie Girouard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83-491,共9页
During epididymal transit, spermatozoa acquire new proteins. Some of these newly acquired proteins behave as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including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anchored proteins. This suggests ... During epididymal transit, spermatozoa acquire new proteins. Some of these newly acquired proteins behave as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including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anchored protein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secreted epididymal proteins are transferred to spermatozoa by an unusual mechanism. Within the epididymal lumen, spermatozoa interact with small membranous vesicles named epididymosomes. Many proteins are associated with epididymosomes and the protein composition of these vesicles varies along the excurrent duct and differs from soluble intraluminal proteins. Some epididymosome-associated prot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functions in sperm maturation hypothesized. These include P25b, a zona pellucida binding protein,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enzymes of the polyol pathway, HE5/CD52, type 5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SPAM 1 or PH-20. The electrophoretic patterns of proteins associated to epididymosomes are complex and some of these proteins are transferred to defined surface domains of epididymal spermatozoa. Epididymosom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epididymal segments interact differently with spermatozoa. This protein transfer from epididymosomes to spermatozoa is timedependent, temperature-dependent and pH-dependent, and is more efficient in the presence of zinc. Some proteins are segregated to lipid raft domains of epididymosomes and are selectively transferred to raft domains of the sperm plasma membrane. Some evidence is presented showing that epididymosomes are secreted in an apocrine manner by the epididymal epithelial cells. In conclusion, epididymosomes are small membranous vesicles secreted in an apocrine manner in the intraluminal compartment of the epididymis and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new proteins by the maturing spermatozoa. (Asian J Androl 2007 July; 9: 483-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rine secretion EPIDIDYMIS epididymosomes SPERMATOZOA sperm maturation
下载PDF
典型烤烟品种腺毛形态及分泌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艳华 张洪映 +1 位作者 魏跃伟 崔红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探讨烤烟叶面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本文以K326、红花大金元、中烟100、翠碧1号、豫烟11等代表性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超景深显微技术、GC-MS分析检测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叶面腺毛形态、叶面化学成分以及腺毛分泌物合成关键... 为探讨烤烟叶面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本文以K326、红花大金元、中烟100、翠碧1号、豫烟11等代表性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超景深显微技术、GC-MS分析检测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叶面腺毛形态、叶面化学成分以及腺毛分泌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烤烟腺毛由长柄分泌型腺毛、短柄分泌型腺毛和非分泌保护毛等不同类型组成,翠碧1号和豫烟11中分泌型腺毛含量较高,而中烟100中非分泌型腺毛相对丰富。(2)西柏烷类化合物是烤烟叶面的主要化学成分,以K326中的含量为最高;赖百当类化合物在烤烟中含量极少,但豫烟11中顺冷杉醇和赖百当二醇含量较高。(3)西柏烷类合成酶关键基因CYC和CYP71D16在K326中表达活跃,赖百当合成酶关键基因CPS2在豫烟11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烤烟品种之间叶面腺毛形态、基因表达及分泌物含量所存在的明显差异,可能与品种特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腺毛 分泌物 二萜化合物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外耳道炎患者感染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管骅 慈军 +2 位作者 王昌阳 宝庆付 周怀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37-1839,共3页
目的探讨外耳道炎患者分泌物真菌检出情况及其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诊治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外耳道炎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真菌检出率、分布及耐药性和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 目的探讨外耳道炎患者分泌物真菌检出情况及其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诊治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外耳道炎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真菌检出率、分布及耐药性和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标本50份,检出阳性44份,阳性率88.0%;分离鉴定51株真菌,以曲霉菌为主,共35株占68.6%;曲霉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桔青霉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较低,为0~25.0%;治愈2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外耳道炎患者分泌物真菌检出率高,临床应重视真菌检查,掌握外耳道真菌感染情况,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炎 分泌物 真菌 治疗
原文传递
纤维素酶E_5基因在E.coli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5
14
作者 沈雪亮 夏黎明 刘景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0-644,共5页
将含纤维素酶 E5基因的质粒 p D5 4 1用 Nco I和 Eco R I双酶切后 ,经电泳分离获取含 E5基因的小片段 ,将该片段定向插入表达质粒 p SE4 2 0的多克隆位点上 ,进一步将重组 DNA转入大肠杆菌宿主 .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检测出选择性平板上的... 将含纤维素酶 E5基因的质粒 p D5 4 1用 Nco I和 Eco R I双酶切后 ,经电泳分离获取含 E5基因的小片段 ,将该片段定向插入表达质粒 p SE4 2 0的多克隆位点上 ,进一步将重组 DNA转入大肠杆菌宿主 .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检测出选择性平板上的转化子具有羧甲基纤维素酶 (CMCase)活性 .摇瓶产酶试验进一步表明 ,基因重组后的大肠杆菌能高效表达 E5基因并将产物分泌出胞外 ,培养液中可检测到的CMCase活力达 31.6 U/ m L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构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E5基因 重组 表达 胞外分泌
下载PDF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琪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及鼓室内药物注射治疗后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6个月,治愈47耳,治愈率60...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及鼓室内药物注射治疗后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6个月,治愈47耳,治愈率60.26%,好转24耳,总有效率91.03%,41耳(52.56%)咽鼓管功能好转。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分泌性 鼓膜穿刺 鼓室注药
下载PDF
间作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利 肖靖秀 郑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
通过水培试验,收集了不同生育期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大豆分隔间作(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及玉米大豆间作(根系不分隔)下的根系分泌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结... 通过水培试验,收集了不同生育期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大豆分隔间作(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及玉米大豆间作(根系不分隔)下的根系分泌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有机酸分泌种类上,分隔间作玉米苗期增加苹果酸,减少顺丁烯二酸;喇叭口期无变化;孕穗期减少苹果酸。间作玉米苗期增加苹果酸,喇叭口期减少酒石酸和苹果酸,孕穗期减少乳酸和顺丁烯二酸;分隔间作大豆苗期增加柠檬酸,花期减少酒石酸和乳酸、增加乙酸,鼓粒期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间作大豆苗期增加柠檬酸,花期减少酒石酸和苹果酸、增加乙酸,鼓粒期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减少乳酸和顺丁烯二酸。在分泌速率上,分隔间作玉米喇叭口期增加了284.80%,间作玉米在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增加了159.24%、88.01%;间作大豆在鼓粒期增加了149.59%,分隔间作大豆在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别增加了114.65%、24.24%、389.38%。间作和分隔间作改变了有机酸分泌种类,间作能更长时期提高玉米有机酸分泌速率,分隔间作能更长时期提高大豆根系的有机酸分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根系 有机酸 分泌物
下载PDF
薄荷盾状腺毛分泌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阎先喜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电镜观察表明,刚形成的薄荷盾状腺毛的头部细胞,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其中具一些小液泡,质体和线粒体丰富。分泌前期,质体和线粒体数量增加,体积扩大,质体内出现黑色嗜锇物质。以后,嗜锇物质从质体转移到细胞质中,通过小液泡... 电镜观察表明,刚形成的薄荷盾状腺毛的头部细胞,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其中具一些小液泡,质体和线粒体丰富。分泌前期,质体和线粒体数量增加,体积扩大,质体内出现黑色嗜锇物质。以后,嗜锇物质从质体转移到细胞质中,通过小液泡加工形成的灰色小滴形式进入液泡内,并在液泡内积累直至充满整个液泡。液泡中的灰色嗜锇物质与分泌到角质层下间隙内的分泌物的电子致密度一致,从而认为质体可能是挥发油的最初合成场所。以后,角质层下形成间隙,液泡内的分泌物通过细胞壁分泌到角质层下间隙内,并在此积聚,这些分泌物可能通过角质层破损分泌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盾状腺毛 分泌 超微结构 唇形科
下载PD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ischemic strok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reatmen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被引量:23
18
作者 Guihong Li Fengbo Yu +5 位作者 Ting Lei Haijun Gao Peiwen Li Yuxue Sun Haiyan Huang Qingchun M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15-1024,共10页
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cerebral ischemia, but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summarize the transplanta... 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cerebral ischemia, but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summarize the transplantation approaches, directional migration, differentiation, replacement, neural circuit reconstruction,angiogenesis, neurotrophic factor secretion, apoptosis, immunomodulation, multiple mechanisms of action,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We also explore the safety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conclude th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futur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iming and dose for the transplantation are important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trophic understood infarct poorly neurological secretion angiogenesis migration directional intravenous
下载PDF
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伯让 杨喆 +2 位作者 王丹丹 赵俊桃 陈武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笔者采集1 3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导致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1)每个患者第1天取2次标本,第1次入院清创前;第2次清创后(或手术后)8小时;(2)在入院后的第...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笔者采集1 3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导致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1)每个患者第1天取2次标本,第1次入院清创前;第2次清创后(或手术后)8小时;(2)在入院后的第2~5天,视患者具体病情再采集标本1~2次;(3)将送检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有氧条件下37°C培养24小时,经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鉴定,确定细菌种属;(4)收集、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如患者临床资料、实验数据等)。结果 1 3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鉴定出G-菌(占56.6%),G+菌(占43.4%);在需氧条件下培养出细菌生长的标本1 016例,"无细菌生长"的标本304例;刚入院、清创前和清创后8小时两组菌株数样本均数比较,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其P<0.05,差异有显著性;入院清创后8小时留取的标本感染率最低,第3天感染率最高,住院时间的长短与感染率并非正相关;开放性骨折损伤程度越高,感染率越高。结论 G-杆菌成为骨伤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临床上应对伤口进行厌氧菌培养与其他微生物检测并及时行清创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分泌物 细菌培养 感染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先成 周忠良 +3 位作者 赵云龙 王艳 李嘉尧 林凌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8,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的外表面,HGCs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大约900-1200个,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在HE染色中呈粉红色。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分泌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有的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有的粘结成团。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使胚胎破膜而出。孵化后2d,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孵化腺 发生 孵化酶 分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