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热解过程分析与工艺调控方法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兆辉 高士秋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93-3707,共15页
通过煤热解技术获取紧缺的油气资源是低阶煤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煤热解工艺存在焦油产率与品质难以控制以及焦油中粉尘含量高等关键技术问题,从煤的热解反应机理出发,详细探讨了热解挥发分二次反应的种类和发生条件以及影响热... 通过煤热解技术获取紧缺的油气资源是低阶煤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煤热解工艺存在焦油产率与品质难以控制以及焦油中粉尘含量高等关键技术问题,从煤的热解反应机理出发,详细探讨了热解挥发分二次反应的种类和发生条件以及影响热解过程的主要因素,结合煤热解技术应用,总结了逆向传热与传质所导致的挥发分气相二次反应是焦油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热解过程中煤颗粒破碎机理以及煤热解过程中粉尘的主要来源。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控制热解挥发分的流动方向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流动、热解耦合气化以及耦合原位的焦油提质与除尘等方法可以调控煤热解过程,抑制重质焦油生成、提高焦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以及减少焦油中的含尘量,从而实现煤的定向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二次反应 焦油提质 除尘 调控 传热 气化
下载PDF
催化裂化过程中热裂化反应与二次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刚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冯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0-444,共5页
利用连续式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热裂化反应和二次反应的特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和油气停留时间对热裂化和二次反应(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过裂化点,考... 利用连续式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热裂化反应和二次反应的特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和油气停留时间对热裂化和二次反应(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过裂化点,考察了过裂化点前后热裂化反应在催化裂化过程中所占比例及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停留时间,增加剂油比可以抑制催化裂化过程中不利的热裂化反应,有利于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的发生;在由反应温度、剂油比和停留时间引起的过裂化点前后,热裂化、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表现出各自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热裂化 二次反应 氢转移 异构化
下载PDF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of Outer and Inner Half Coil Jackets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雅侠 吴剑华 +1 位作者 战洪仁 王翠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53-261,共9页
The physical models of the outer and inner half coil jackets were simplified to two types of coiled ducts.The mathematic models of incompressible fluid at the condition of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two typ... The physical models of the outer and inner half coil jackets were simplified to two types of coiled ducts.The mathematic models of incompressible fluid at the condition of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two types of jackets for cooling process reactor were set up and solved by the 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 consistent (SIMPLEC) algorithm based on a control volume method.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s were given and the effects of Dean and Prandtl number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low in the inner half coil jacket is found to exhibit transition of secondary flow pattern from two vortices to four vortices when the Dean number increases,but that in the outer half coil jacket is not found.The critical Dean num-ber is about 96.The inner half coil jacket has stronger heat transfer ability than the outer half coil jacket and this superiority is more evident with larger Prandtl number.However,as the Dean number is greater than 105,the flow resistance enhances more severely in the inner jacket than the outer jacket.For both jackets,the centers of the heated wall are the poorest for heat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f coil jacket secondary flow temperature fiel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下载PDF
2011年深秋北疆暴雪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如琦 牟欢 +1 位作者 肉孜.阿基 唐冶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2期9-14,共6页
对北疆2011年10月末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是由欧洲脊部分衰退、乌拉尔槽转竖东移进入新疆后形成的。热力、动力强迫激发的动力锋生机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是造成降水的直接中尺度系统。暴雪发生在MPV1>... 对北疆2011年10月末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是由欧洲脊部分衰退、乌拉尔槽转竖东移进入新疆后形成的。热力、动力强迫激发的动力锋生机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是造成降水的直接中尺度系统。暴雪发生在MPV1>0且得到较大增长且MPV2绝对值较大增长、等θe线密集的区域。MPV的分布结构,促进了垂直涡度的较大增长,有利于暴雪的产生和增强。高、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次级环流的发展维持和水汽的抬升凝结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成因 次级环流 不稳定条件 水汽输送 高低空急流
下载PDF
pH诱导烟草多酚氧化酶二级结构变化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肖厚荣 徐小龙 +3 位作者 解永树 盛良全 张艳鸽 刘清亮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多酚氧化酶二级结构和活性中心结构的信息 ,应用FT -IR以及去卷积技术、荧光光谱、紫外差光谱研究了溶液 pH的变化对烟草多酚氧化酶的二级结构的影响并对其活性中心的光谱跃迁进行了归属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 pH值的... 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多酚氧化酶二级结构和活性中心结构的信息 ,应用FT -IR以及去卷积技术、荧光光谱、紫外差光谱研究了溶液 pH的变化对烟草多酚氧化酶的二级结构的影响并对其活性中心的光谱跃迁进行了归属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 pH值的降低或提高 ,多酚氧化酶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浕 螺旋和反平行 β 折叠含量减少 ,无规卷曲含量有所增加 ,同时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随pH的降低 ,活性中心的Cu2 + 与配位的组氨酸咪唑基的作用加强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 多酚氧化酶 二级结构:光谱跃迁
下载PDF
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混和对流换热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峰 郭烈锦 白博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本文利用FLUENT6.0软件,数值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水在光管内作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着重考察了重力引 起的二次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管中由于浮力作用,速度曲线不再是抛物线,而成M状,并在壁面附近出现峰值;重 力作用下,物性的剧烈变化... 本文利用FLUENT6.0软件,数值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水在光管内作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着重考察了重力引 起的二次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管中由于浮力作用,速度曲线不再是抛物线,而成M状,并在壁面附近出现峰值;重 力作用下,物性的剧烈变化在水平管垂直流动方向引起了很强的二次流,从而影响了阻力特性和换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拟临界 混和对流 二次流 换热
下载PDF
CO_2水合物浆作为空调载冷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应明 谢振兴 范兴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49,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CO2水合物浆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流动特性部分,介绍了流体的五大类型(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膨胀性流体、宾翰流体和赫-巴流体)以及CO2水合物浆的表观黏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CO2水合物浆是非牛顿流体... 综述了国内外在CO2水合物浆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流动特性部分,介绍了流体的五大类型(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膨胀性流体、宾翰流体和赫-巴流体)以及CO2水合物浆的表观黏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CO2水合物浆是非牛顿流体,表观黏度较小,因而具有优秀的流动性能;在传热特性部分,介绍了水合物浆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总体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研究表明CO2水合物浆的对流换热系数高达3658W/(m2·K),因此有优秀的传热性能,而且传热性能会受到晶体直径和分布规律、流速、固体含量和管道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CO2水合物浆具有良好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在空调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简要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水合物浆 多相流 空调载冷剂 流动 传热
下载PDF
旋转环形截面弯管内流场结构及换热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章本照 陈华军 张金锁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31,共11页
环形截面弯管围绕其中心轴旋转时 ,同时受到科氏力和离心力作用 ,弯管内的对流换热更为复杂。本文对旋转环形截面弯管内的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旋转环形截面弯管内的换热特性主要由Dn数 ,F数 (科氏力和离心力之... 环形截面弯管围绕其中心轴旋转时 ,同时受到科氏力和离心力作用 ,弯管内的对流换热更为复杂。本文对旋转环形截面弯管内的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旋转环形截面弯管内的换热特性主要由Dn数 ,F数 (科氏力和离心力之比 ) ,Pr数 ,和δ值(内外径之比 )决定 ;文中给出并分析了在不同δ下流场结构与摩擦系数比随F数的变化特性和随Dn数的变化规律 ,并给出了在不同δ和Pr数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环形截面弯曲管道 对流换热 流场结构 换热特性
下载PDF
物证袋保存生物检材产生DNA转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董会 王晶 +5 位作者 秦翠娇 张涛 贾竟 叶健 李彩霞 刘超 《刑事技术》 2016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生物物证在运送至实验室检验时会保存在专用的物证袋中,物证袋转移的DNA越少越有利于检材的检验,本文研究两种物证袋在保存不同种类物证时是否发生DNA二次转移以及其转移率的差别。方法制备样本,模拟密封的塑料物证袋和纸质物证袋... 目的生物物证在运送至实验室检验时会保存在专用的物证袋中,物证袋转移的DNA越少越有利于检材的检验,本文研究两种物证袋在保存不同种类物证时是否发生DNA二次转移以及其转移率的差别。方法制备样本,模拟密封的塑料物证袋和纸质物证袋提取物证的过程,分别使用常规程序对物证袋和物证进行DNA提取、定量和扩增,并对各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中使用了3种微量接触类样本和4种非微量接触类样本,样本制备完成后由工作人员通过行走等模拟样本的运输过程,样本直接剪碎进行DNA提取,而物证袋使用两步擦拭法进行前处理后再进行DNA提取。最终使用转移率来比较DNA转移情况。结果实验观察到100%的样本发生DNA转移,其DNA转移率平均为22.06%。纸质物证袋和塑料物证袋的转移率有差别(P=0.023),纸质物证袋和塑料物证袋的转移率分别为26.27%和17.85%,结论使用物证袋保存物证的过程中,会发生DNA转移造成潜在的DNA丢失,其转移率在不同类型的物证袋和不同类型的样本之间存在差别,并最终将会对分型结果产生影响。总体上微量接触类样本的转移率高于非微量接触类样本,纸质物证袋的转移率高于塑料物证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二次转移 DNA分型
下载PDF
嵌银丝端燃装药耦合传热的内弹道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志平 韩波 +2 位作者 张亮 职世君 邢国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针对内埋金属丝端燃装药燃烧过程中出现压强峰值的问题,耦合金属丝区域的传热过程,建立了内埋金属丝端燃装药燃速计算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内埋金属丝装药传热及燃面退移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沿金属丝被加热推进... 针对内埋金属丝端燃装药燃烧过程中出现压强峰值的问题,耦合金属丝区域的传热过程,建立了内埋金属丝端燃装药燃速计算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内埋金属丝装药传热及燃面退移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沿金属丝被加热推进剂的温度、燃速、增速比受燃烧室压强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嵌单根银丝端燃装药内弹道仿真,得到了压强,燃面面积,沿金属丝燃速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有效模拟内埋金属丝端燃装药燃烧过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理论上解释了燃烧过程中出现压强峰值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金属丝装药 二次开发 内弹道 传热 燃速
下载PDF
DNA一次和二次接触转移现象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松 焦章平 +5 位作者 闫璐 孔凡翠 刘琳 李鑫 唐晖 刘鑫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手部脱落细胞DNA能否通过握手、接触等方式发生一次转移和二次转移。方法寻找6名志愿者,在其洗手之后两两之间进行握手,然后让每一名志愿者接触已清洗的玻璃杯,最后对上述每一个玻璃杯进行DNA提取检测。结果在志愿者接触过的玻... 目的研究手部脱落细胞DNA能否通过握手、接触等方式发生一次转移和二次转移。方法寻找6名志愿者,在其洗手之后两两之间进行握手,然后让每一名志愿者接触已清洗的玻璃杯,最后对上述每一个玻璃杯进行DNA提取检测。结果在志愿者接触过的玻璃杯上,能够提取到因接触而发生一次转移和二次转移的基因座;同等条件下,一次转移获得的基因座数比二次转移获得的基因座数多。结论手部脱落细胞DNA能够发生接触转移现象,而且发生二次转移甚至多次转移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在法医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因DNA二次转移甚至多次转移而带来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脱落细胞 DNA 接触转移 一次转移 二次转移
原文传递
手部脱落细胞DNA转移及二次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霍塞虎 章申峰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253-256,260,共5页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遗留者洗手时间及所接触客体类型对手部脱落细胞转移的影响,同时考察手部脱落细胞DNA是否能够发生二次转移。方法 9名志愿者在洗手后30min、2h、6h分别握持木柄螺丝刀、橡胶柄螺丝刀、胶木插头1min和佩戴粗纱手套15min...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遗留者洗手时间及所接触客体类型对手部脱落细胞转移的影响,同时考察手部脱落细胞DNA是否能够发生二次转移。方法 9名志愿者在洗手后30min、2h、6h分别握持木柄螺丝刀、橡胶柄螺丝刀、胶木插头1min和佩戴粗纱手套15min,对上述物品进行DNA提取检测,同时进行手部脱落细胞的二次转移实验。结果从志愿者接触过的物品中能够获得的STR基因座数量随着接触者洗手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洗手后30min和2h的触摸实验中,4种客体检出的基因座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从手套中检出的基因座数量多于从木柄和橡胶柄螺丝刀中检出的数量;从脱落细胞遗留状态较差者握持过的螺丝刀中,检出了与该物品没有直接接触的脱落细胞遗留状态较好者部分STR基因座。结论接触者最后一次洗手时间是影响脱落细胞DNA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接触性DNA的提取检测和结果解释过程中,对有可能发生的二次转移现象应予以高度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脱落细胞 DNA 转移 二次转移
原文传递
动压叠加效应下巷道底鼓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博 柴敬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01,共6页
动压叠加效应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对矿井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以余吾煤业公司典型二次采动影响下底鼓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动压巷道底鼓机制与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到结论:二次采... 动压叠加效应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对矿井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以余吾煤业公司典型二次采动影响下底鼓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动压巷道底鼓机制与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到结论:二次采动条件下低水平应力、低垂直应力及高剪切应力向小煤柱侧转移,底板破坏深度、极值深度分别为一次采动的1.9,3.0倍;当底板刚度小于30MN·m^(2)时,底鼓值和底板刚度相关性较强;当巷道宽度超过4m时,底鼓变形速度急剧增大。研究揭示了S2106专用回风巷道底鼓为高应力作用下的挤压流动型,并提出了“两帮补强+底板加固”的支护系统,以此保证叠加动压影响下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底鼓 二次采动 应力传递 控制技术 失稳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参数化脊线的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兴江 常海萍 +2 位作者 张镜洋 成锋娜 张靖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为提高低展弦比涡轮叶片气动与换热性能,抑制叶栅二次损失并降低端壁换热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脊线的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非轴对称端壁参数化成型基于位于叶片压力侧的脊线及周向余弦曲线构成,预先保证了端壁压力侧较高、吸力... 为提高低展弦比涡轮叶片气动与换热性能,抑制叶栅二次损失并降低端壁换热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脊线的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非轴对称端壁参数化成型基于位于叶片压力侧的脊线及周向余弦曲线构成,预先保证了端壁压力侧较高、吸力侧较低的基本形状。以涡轮叶栅出口测量截面质量平均二次动能系数最小及端壁面积平均换热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气动与换热优化,得到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结果表明:与平端壁相比,非轴对称端壁涡轮叶栅出口测量截面的质量平均二次动能系数降低了27%,端壁面积平均换热系数降低了6.9%。非轴对称端壁造型通过平衡叶片间横向压力梯度,改变了马蹄涡与通道涡位置,通道涡和壁涡强度得到抑制,有效降低了涡轮叶栅二次损失及端壁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端壁 脊线 二次损失 换热 多目标优化 马蹄涡 通道涡
下载PDF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DEVELOPING REGION OF HELICAL SQUARE DUCTS 被引量:4
15
作者 CHENHua-jun SHENXin-rong ZHANGBen-zha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helicalsquare ducts was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written in an orthogonal helicalcoordinate system and fully parabolized in th...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helicalsquare ducts was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written in an orthogonal helicalcoordinate system and fully paraboliz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Results were found out over a widerange of the governing parameters. Two axial velocity entrie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flow, axial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or the large Dean numberwere examined in detail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overning parameters on the friction factorand- the Nusselt number were annlyzee. Many new and interesting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Thepresent results reveal the nature of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developing region ofhelical square 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flow developing flow heat transfer helical square ducts
原文传递
FePO4-coated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with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被引量:4
16
作者 Zhong Wang Hua-Quan Lu +5 位作者 Yan-Ping Yin Xue-Yi Sun Xiang-Tao Bai Xue-Ling Shen Wei-Dong Zhuang Shi-Gang Lu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Li[Li0.2Ni0.13Coo.13Mn0.54]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carbonate-bas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n, its surface was coated by thin layers of FePO4.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 Li[Li0.2Ni0.13Coo.13Mn0.54]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carbonate-bas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n, its surface was coated by thin layers of FePO4.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 scope (FESEM),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XRD and TEM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the pristine and the coated materials have a hexagonal layered structure, and the FePO4 coating layer does not make any major change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FePO4-coated sample exhibits both improved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and columbic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pristine one. More significantly, the FePO4 coating layer has a much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ycling perfor- mance. The FePO4-coated sample exhibits capacity reten- tion of 82 % after 100 cycles at 0.5℃ between 2.0 and 4.8 V, while only 28 % for the pristine one at the same charge-discharge condi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 dance spectroscopy (E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presence of FePO4 on the surface of Li[Li0.2Ni0.13Co0.13Mno.54102 par- ticle, which helps to protect the cathode from chemical attacks by HF and thus suppresses the large increase in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es Charge transfer Coated materials Coatings Crystal structure Electric batterie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lectrode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ithium Lithium alloys Lithium compounds Manganese Nickel Precipitation (chemic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condary batteri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 ray diffraction
原文传递
大断面平顶直墙地铁风道二衬施工受力转换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峰 杨威虎 李连玉 《都市快轨交通》 2009年第2期83-86,共4页
大断面双层双跨平顶直墙暗挖地铁风道施工时具有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的特点,针对某地铁车站风道双层段的工程实践,分析大断面平顶直墙结构施工时的关键技术环节,如中洞法开挖、受力转换、分块模... 大断面双层双跨平顶直墙暗挖地铁风道施工时具有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的特点,针对某地铁车站风道双层段的工程实践,分析大断面平顶直墙结构施工时的关键技术环节,如中洞法开挖、受力转换、分块模筑等。结果表明,关键工序合理,切实可行,施工过程中通过受力转换确保了原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测控制,使风道二次衬砌质量得到保证,加快了衬砌施工进度,对整个风道工期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地铁风道 二次衬砌 受力转换 平顶直墙 换撑
下载PDF
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流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浩腾 崔凯路 +3 位作者 张子涛 吴越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2,共11页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流动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对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和相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但引入微肋结构会产生节流效应并诱发漩涡结构,导致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增大3~10倍;在传热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能够强化换热,在二次通道结构基础上增加微肋结构能进一步增强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相比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复合微通道换热器的基底温度最高下降13.52 K,相对努塞尔数最高增大35.36%;在综合性能方面,对于所研究的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前三角肋复合微通道具有最优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并具有高流速、低泵功率、低热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复合微通道 二次通道 微肋 流动 传热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目标识别
19
作者 李慧 王艳娥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11期257-263,共7页
为提高车辆识别的准确率及识别的实时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结合并做进一步优化,提高车辆识别的准确率,并减少模型训练时间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该方法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 为提高车辆识别的准确率及识别的实时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结合并做进一步优化,提高车辆识别的准确率,并减少模型训练时间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该方法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在CIFAR-10数据集上训练好网络;然后结合残差优化的思想,使用更深的预训练网络结构提取细粒度特征;在模型网络的参数迁移过程中,只迁移预训练的卷积层参数,并添加全连接层在车辆数据集上进行微调;最后将提取的特征直接放入支持向量机中进行分类.通过详细的模型实验与结果分析,本方法能够最终达到的最高识别正确率为97.56%,单张图片识别时间260 ms,识别时间和正确率均得到了较好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识别 迁移学习 残差优化 二次迁移
下载PDF
Genome-wide interrogation of transfer RNA-derived small RNAs in a mouse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4
20
作者 Xiao-Jian Xu Meng-Shi Yang +5 位作者 Bin Zhang Qian-Qian Ge Fei Niu Jin-Qian Dong Yuan Zhuang Bai-Yun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86-394,共9页
Transfer RNA(t RNA)-derived small RNAs(ts RNAs) are a recently established family of regulatory small non-coding RNAs that modulate diverse biological processes. Grow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s RNAs are involved in... Transfer RNA(t RNA)-derived small RNAs(ts RNAs) are a recently established family of regulatory small non-coding RNAs that modulate diverse biological processes. Grow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s RNAs are involved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However, whether ts RNAs are involved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secondary injury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a mouse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established, and integrated ts RNA and messenger RNA(m RNA)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ere us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03 ts RNA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mouse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t 72 hours, of which 56 ts RNAs were upregulated and 47 ts RNAs were downregulated. Based on micro RNA-like seed matching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57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ts RNA-m RNA interaction pair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29 ts RNAs and 26 m RNAs. Moreover, Gene Ontology annotation of target genes revealed that th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terms wer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and synaptic function.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s RNA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secondary brain injury, and are thu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approval No. 20190411) on April 11, 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INFLAMMATION integrated analysi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econdary injury synaptic function transfer RNA-derived small RNAs transfer RNA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