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动态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少麟 方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2-28,共7页
根据对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相隔6a的两次植被调查,分析了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在保护条件下,自然演变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动态.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主要以大量幼树进入第一层成树为特点;水平结构则以密度和盖度的增长为... 根据对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相隔6a的两次植被调查,分析了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在保护条件下,自然演变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动态.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主要以大量幼树进入第一层成树为特点;水平结构则以密度和盖度的增长为特点.在种类组成方面,6a前群落中居多的阳性树种现已逐渐为耐阴性较强的种类所代替.在组织结构水平上,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标趋于增加,而生态优势度指标趋于降低,反映了群落向着组成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的方面演变,且前期变化速度较快,后期较慢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间的竞争效应与竞争反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跃西 钟章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3-335,共3页
运用邻体干扰模型及其野外工作方法 ,初步研究了缙云山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马尾松 (Pinusmas soniana)、大头茶 (Gordoniaacumenata)和白毛新木姜子 (Neoliteaauratavar .glauca) 3个种群间的竞争效应与竞争反应 .结果表明 :(1)... 运用邻体干扰模型及其野外工作方法 ,初步研究了缙云山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马尾松 (Pinusmas soniana)、大头茶 (Gordoniaacumenata)和白毛新木姜子 (Neoliteaauratavar .glauca) 3个种群间的竞争效应与竞争反应 .结果表明 :(1)种内竞争效应排序为马尾松 >大头茶 >白毛新木姜子 ;(2 )种间竞争效应排序为白毛新木姜子 >马尾松 >大头茶 ;(3)种间竞争反应排序为大头茶 >马尾松 >白毛新木姜子 ;(4)白毛新木姜子与大头茶之间的竞争强度最大 ,达到 1.0 5 ;大头茶与马尾松之间的竞争强度最小 ,仅为 0 .32 .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 竞争效应 竞争反应 邻体干扰
下载PDF
大屏障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加志 苏志尧 +1 位作者 陈北光 许月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对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大屏障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点数.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外貌以及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群落以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和黄牛木Cratoxylumcochinchinense...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对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大屏障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点数.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外貌以及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群落以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和黄牛木Cratoxylumcochinchinense为优势种.群落终年常绿,板根现象不明显,但层间植物比较丰富,体现了一定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的结构比较简单,可明显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对于该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对其的保护,促进森林的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常绿阔叶林 群落 优势种 森林公园 草本层 南亚热带 黄牛 季风常绿阔叶林 演替 灌木层
下载PDF
粤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福权 郭乐东 马旭东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2-18,共7页
对粤北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物种46科78属119种,林下植被77科141属227种。根据重要值>5%,群落的乔木优势种为木荷Schimasuperba,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刨花润楠Machi... 对粤北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物种46科78属119种,林下植被77科141属227种。根据重要值>5%,群落的乔木优势种为木荷Schimasuperba,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木荷位于林冠最上层,为群落绝对优势种;(2)更新层调查表明,虎皮楠和华润楠幼苗丰富,而木荷和刨花润楠较少,钟花樱桃缺失Ⅰ、Ⅱ幼苗;(3)以径级代龄级分析种群分布格局,荷木种群分布为"M"型、虎皮楠、刨花润楠和华润楠为"J"型,钟花樱桃为"L"型,优势种群表现出Ⅰ→Ⅴ为聚集分布,Ⅵ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随径级增加,聚集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4)粤北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乔木层优势种群具有较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和长远的演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次生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群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永泰青云山风景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鸿燊 檀庆忠 +4 位作者 王新疆 檀庄良 吴清荣 黎维英 林道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56-59,共4页
应用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分析青云山风景区国家生态公益林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青云山风景区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种类组成较复杂;物种多样性虽然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关系,但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应用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分析青云山风景区国家生态公益林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青云山风景区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种类组成较复杂;物种多样性虽然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关系,但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云山风景区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次生常绿阔叶林 永泰县
下载PDF
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水松 林光 +3 位作者 陈长发 詹有生 敖向阳 廖星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6-513,共8页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槠、丝栗栲、木荷等为主。米槠等速生树种材积定期生长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比其...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槠、丝栗栲、木荷等为主。米槠等速生树种材积定期生长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比其株数所占比例多10%以上;(2)幼龄林疏伐强度的生长效应以中—强度疏伐对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林分主要速生树种数量和材积比例可分别提高15%和5%左右。伐后保留1500株/hm2,疏伐间隔期8~10a;(3)中龄林密度管理后,槠栲类、木荷和次要树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7%、33.9%和29.1%。4a后3类树种在林分产量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7%、29.4%和16.9%,槠栲类直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2类树种,表明密度管理能较有效地提高槠栲类树种的生产力,林分保留密度以600~800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常绿阔叶林 生长类型 密度 抚育改造
下载PDF
中亚热带2种森林群落组成、结构及区系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金磊 方晰 +4 位作者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 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15 m层;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 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 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 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 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恢复阶段 次生林 群落结构 地理成分 中亚热带 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 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