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场生态系统及其工程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章守宇 孙宏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47-1653,共7页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其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及其工程学研究在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结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基本实施步骤等,并以...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其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及其工程学研究在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结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基本实施步骤等,并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的海藻场生态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现状.结合我国现已开展的海藻场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我国尽快组织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以期尽快发挥海藻场生态工程对我国海洋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夏、秋季的渔业资源变化 被引量:38
2
作者 章守宇 汪振华 +1 位作者 林军 王伟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2,共8页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夏季海藻场作为幼小鱼类的索饵场所的生态功能得到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渔业资源 枸杞岛 多样性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褐菖鲉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3 位作者 汪振华 许敏 赵静 王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5,共9页
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对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4个盛衰阶段展开调查,共获得297个褐菖鲉样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以研究褐菖鲉摄食习性及其随藻场盛衰、体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菖鲉的摄食强度很低,空胃率和平均饱满指数随藻场盛衰... 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对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4个盛衰阶段展开调查,共获得297个褐菖鲉样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以研究褐菖鲉摄食习性及其随藻场盛衰、体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菖鲉的摄食强度很低,空胃率和平均饱满指数随藻场盛衰有显著变化(P<0.05),空胃率随体长的变化不显著(P>0.05),平均饱满指数在小于100.0mm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褐菖鲉是底栖生物食性鱼类,食物种类有端足类、虾类、蟹类、棘皮类、多毛类等12大类29种生物,端足类是(%IRI为97.03%)是褐菖鲉最重要的摄食种类;褐菖鲉食物种类随藻场盛衰而变化,在海藻场增长期和茂盛期两个阶段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在海藻场持续期和衰减期主要摄食端足类;食物种类随体长变化,体长<80.0mm的褐菖鲉主要摄食端足类等,体长在80.0~99.9mm的褐菖鲉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体长大于100.0mm的褐菖鲉主要摄食鱼类和端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食性 海藻场 枸杞岛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角蝾螺夏季摄食选择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曦杰 章守宇 +2 位作者 王旭 蒋日进 赵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9,共9页
于2013年夏季对枸杞岛海藻场螺类优势种角蝾螺进行了稳定同位素、摄食选择性、消化代谢物粒径等系列实验。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角蝾螺是牧食性生物,在藻场中的营养级为2.12,属初级消费者,底栖海藻是角蝾螺的主要食源,贡献率为94.5%;摄... 于2013年夏季对枸杞岛海藻场螺类优势种角蝾螺进行了稳定同位素、摄食选择性、消化代谢物粒径等系列实验。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角蝾螺是牧食性生物,在藻场中的营养级为2.12,属初级消费者,底栖海藻是角蝾螺的主要食源,贡献率为94.5%;摄食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具有较宽的摄食选择,能够摄食海带、铜藻、粗枝软骨藻等11种大型藻类,其中铜藻及蜈蚣藻是枸杞岛潮下带的重要优势种;消化代谢物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的啃食作用能为藻场碎屑提供增量,角蝾螺对海藻场碎屑的增量为(0.016-0.094)g/d,经过啃食及消化作用产生的碎屑主要粒级为1Φ(〉250μm)。稳定同位素分析—摄食选择偏好实验—螺类消化代谢物粒径分析的系列研究表明,角蝾螺在枸杞岛海藻场的群落食物网中,可以起到连接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蝾螺 碎屑 摄食选择性 同位素 海藻场
下载PDF
庙子湖岛人工藻礁修复示范区内外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祖立 毕远新 +1 位作者 陈彦 章守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967,共9页
2012年9月在庙子湖岛选择人工藻礁修复示范区及附近海域作为样地,开展了人工藻礁修复示范区内外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潜水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群落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共发现大型底栖海藻14种,大型底栖动物70种,在所... 2012年9月在庙子湖岛选择人工藻礁修复示范区及附近海域作为样地,开展了人工藻礁修复示范区内外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潜水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群落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共发现大型底栖海藻14种,大型底栖动物70种,在所有种类中,暖温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瓦氏马尾藻、铜藻、带偏顶蛤和厚壳贻贝。在水平和垂直空间尺度上,示范区内外海域间的种类组成无明显差异,而整个海域种类组成随水深的变化差异显著,种类随水深增加而减少,并随水深变化划分为A、B两群落。受潮流和波浪的影响,示范区内外海域的生物数量分布差异显著。示范区的丰富度指数为12.25、多样性指数5.726、均匀度指数0.928。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潮下带 生物多样性 水肺潜水 岩相底质
原文传递
岛礁海藻场沉积有机物来源辨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程宏 章守宇 +2 位作者 周曦杰 王凯 陈亮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5,共10页
海藻场的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是实现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以枸杞岛北部海藻场为研究区域,围绕大型海藻周年生活史的幼苗&生长、成熟&茂盛和衰退&凋亡3个阶段,于2014年7月凋... 海藻场的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是实现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以枸杞岛北部海藻场为研究区域,围绕大型海藻周年生活史的幼苗&生长、成熟&茂盛和衰退&凋亡3个阶段,于2014年7月凋亡期、2014年10月生长期和2015年5月茂盛期对海藻场的SOM进行样品采集,并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C/N、δ^(13)C和δ^(15)N为指标分析了SOM的来源及变化。结果显示,1)7月、10月和翌年5月的SOM C/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9~6.6、6.0~6.9和5.4~6.2,可判定海藻场SOM是典型的海源性来源;2)7月不同水深的SOMδ^(13)C值空间变化明显,介于–20.3‰~–17.6‰,而10月和翌年5月都不显著,分别介于–22.3‰~–21.7‰和–21.4‰~–21.0‰;3)SOM的δ^(13)C值存在时间变化,而7月δ^(13)C值存在不同水深的空间变化;4)δ^(13)C、δ^(15)N和C/N之间的关系表明,7月SOM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和大型海藻的混合贡献,而10月和翌年5月SOM则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贡献;5)根据碳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计算得到,7月大型海藻对该海藻场SOM的平均贡献率最高可达53.71%;6)大型海藻产生的碎屑在SOM占比受波浪等海域动力环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沉积有机物 来源 贡献率
下载PDF
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7
作者 胡闪闪 邹定辉 +1 位作者 周凯 王芝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3,共10页
海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对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并依托现有的海藻场资源调查结果,以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 海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对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并依托现有的海藻场资源调查结果,以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持>去除N、P营养盐>物质生产>吸收重金属>科研服务;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年均生物量为10427.42 g·m^(-2),海藻场面积为14.55 hm^(2),海藻场大型海藻资源年产出量为3983.90 t·a^(-1);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4.91亿元·a^(-1),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71亿元·hm^(-2)·a^(-1);其中小梅沙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价值为7.14亿元·a^(-1),占年总生态价值的28.67%;七星湾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5.87亿元·a^(-1),占总价值的23.58%;杨梅坑-鹿嘴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5.53亿元·a^(-1),占总价值的22.19%;东涌-西涌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6.37亿元·a^(-1),占年总生态价值的25.56%;研究量化了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价值,有助于海藻场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为海洋牧场建设及相关经济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本研究形成的评估方法能为我国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东部海域 海藻场 大型海藻 生态服务 评估
原文传递
渔山列岛海藻场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毕远新 张亚洲 +3 位作者 丰美萍 梁君 王洋 王伟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373-378,共6页
为探明渔山列岛海域海藻场的空间分布格局,解析海藻场退化机制,提出海藻场生态修复策略,于2015年6月,采用水下样方法对北渔山岛海藻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比较分析了海藻场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北渔山岛海藻... 为探明渔山列岛海域海藻场的空间分布格局,解析海藻场退化机制,提出海藻场生态修复策略,于2015年6月,采用水下样方法对北渔山岛海藻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比较分析了海藻场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北渔山岛海藻场的支撑物种为瓦氏马尾藻和铜藻,且瓦氏马尾藻的平均密度达到了250 ind/m^2,远高于铜藻的密度,是海藻场中的优势种,反映了渔山列岛的生态保护效果较好,瓦氏马尾藻海藻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2)在水平分布上,瓦氏马尾藻在岛礁东南向分布稀少、而在西北向分布密集,这与岛礁不同方位受风浪影响的强度有关;在垂直分布上,瓦氏马尾藻垂直分布范围较宽,且最大分布水深为6.35 m,这也是在我国瓦氏马尾藻目前记录到的最大分布水深,而2~4 m的水深范围成为瓦氏马尾藻最适宜的栖息水深,但平均株高仅0.38 m,且生物量较低,说明近岸岛礁海域的瓦氏马尾藻藻场也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瓦氏马尾藻的营养繁殖方式比一年生铜藻的有性繁殖方式更能适应现今的海洋生态环境,而一旦瓦氏马尾藻资源在外界干扰下受损将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可通过人工移植多年生瓦氏马尾藻的方法修复近岸海域的海藻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瓦氏马尾藻 铜藻 分布格局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天然海藻场沿岸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健 李训猛 +3 位作者 程晓鹏 黄宏 王凯 章守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9,共9页
海藻场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内部的沉积物有机质是支撑海藻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本研究以浙江省嵊山岛北部无人村沿岸的天然海藻场为研究对象,在大型海藻凋落期6~8月采集沉积物和端元生物样本,分析了沉积物样... 海藻场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内部的沉积物有机质是支撑海藻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本研究以浙江省嵊山岛北部无人村沿岸的天然海藻场为研究对象,在大型海藻凋落期6~8月采集沉积物和端元生物样本,分析了沉积物样本的粒径组成、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值(C/N)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评估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海藻场沿岸沉积物中粉砂占比最大,砂的占比最低,沉积物类型为黏土质粉砂;2)沉积物TOC、TN、C/N、δ^(13)C和δ^(15)N范围分别为0.70%~2.41%、0.11%~0.41%、5.53~6.48、–21.79‰~–19.60‰和1.56‰~4.26‰,在空间分布上,TOC与TN均随离岸距离增加而下降;3)沉积物粒径组成、C/N比值、δ^(13)C和δ^(15)N之间的关系显示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大型海藻和浮游植物的混合贡献;4)根据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大型海藻对沉积物有机质贡献率在2.30%~45.60%,在空间分布上,大型海藻对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率随离岸距离增加而下降;5)海藻碎屑产生量和沉积物有机碳沉积量评估结果显示,大型海藻产生的碎屑有机质中有11.98%进入海藻场及沿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本研究为评估海藻场碎屑的产生规模和时空分布,以及渔业资源养护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沉积物有机质 稳定同位素 来源 贡献率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冰玉 章守宇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提取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样品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了沉积物细菌16S rDNA文库和系统发育树,进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5个类群,分别为变形... 提取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样品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了沉积物细菌16S rDNA文库和系统发育树,进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5个类群,分别为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48.2%)、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8%)、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7%),还有一些尚未确定其分类(7.4%)。在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变形细菌门类群中,γ-变形菌占主导地位,约为46.1%,其次为α-变形菌(23.1%)、β-变形菌(15.4%)、ε-变形菌(7.7%)和δ-变形菌(7.7%)。作为海洋沉积物中的优势菌群,不同生态系统中变形细菌门类群的组成略有不同,功能类群的组成与生态系统机制密切相关。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两个分支,在枸杞岛海藻场中主要参与分解碎屑及异养营养素的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海洋沉积物 16SrDNA 细菌群落 枸杞岛
原文传递
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对铜藻藻场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铁杆 周化斌 +4 位作者 张永普 艾为明 张鹏 谢起浪 张华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间,在南麂列岛火焜岙铜藻藻场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各设1条断面,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08种,其中,底栖动物93种,底栖藻类15种;藻场与藻场外沿岸高潮... 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间,在南麂列岛火焜岙铜藻藻场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各设1条断面,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08种,其中,底栖动物93种,底栖藻类15种;藻场与藻场外沿岸高潮区和中潮区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其他动物和藻类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均无显著差异;低潮区藻场沿岸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其他类群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无显著差异。每个季节各潮区除春季低潮区藻场沿岸的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藻场沿岸潮间带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藻场外沿岸为条纹隔贻贝和棘刺牡蛎。藻场沿岸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无显著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和聚类分析表明,群落结构主要与季节有关,但在铜藻藻场生长旺盛期与藻场有关,说明铜藻生长旺盛期对其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藻场 多样性 大型底栖生物 潮间带 南麂列岛
原文传递
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亚洲 毕远新 +5 位作者 王伟定 隋宥珍 卢衎尔 丰美萍 梁君 周珊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4-1121,共8页
为探明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的空间分布格局,于2016年5月底至6月初,分别采用走航观察和水下样方法,对按离岸距离远近的3条岛礁带上12个岛礁瓦氏马尾藻成藻时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不同空间尺度比... 为探明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的空间分布格局,于2016年5月底至6月初,分别采用走航观察和水下样方法,对按离岸距离远近的3条岛礁带上12个岛礁瓦氏马尾藻成藻时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不同空间尺度比较分析了3条岛礁带上瓦氏马尾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地区尺度上,高浊度和高波浪能的水域环境限制了瓦氏马尾藻的分布与生长,导致浙北近岸的瓦氏马尾藻仅分布在第二条岛礁带这一狭窄的分布带上。依据瓦氏马尾藻最低适宜生长水温要高于10℃的特性,我们可以推断出舟山群岛的绿华岛可能是我国特有种瓦氏马尾藻分布的最北部端线。(2)在站点尺度上,岛礁东南向瓦氏马尾藻定生密度明显低于西北向,这与调查站位所受风浪影响的方位和强度相一致。在第二岛礁带上的4个岛礁北向瓦氏马尾藻的平均株高仅为26.3 cm,说明瓦氏马尾藻不适宜在高波浪能生境中生存。(3)在站点尺度内,第二岛礁带上浊度最低的北渔山岛瓦氏马尾藻有较大的垂直分布范围,且定生深度达到了6.4 m,而浊度高的近岸岛礁瓦氏马尾藻垂直分布范围较小。瓦氏马尾藻株高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此推测,瓦氏马尾藻虽不能耐受强光,但光照对瓦氏马尾藻的分布生长起重要作用。与同海区铜藻的垂直分布格局相比,瓦氏马尾藻具有一定适应高浊度、高沉积物环境的能力。因此,在浙北近岸海域瓦氏马尾藻是较适合进行生态移植修复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瓦氏马尾藻 尺度 分布格局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大型底栖海藻种群生态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祖立 崔雪森 +1 位作者 唐峰华 熊敏思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年第1期36-44,共9页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大型底栖海藻场生境加速丧失和破碎化。为了解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学状况,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型底栖海藻与环境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型底栖海藻的...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大型底栖海藻场生境加速丧失和破碎化。为了解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学状况,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型底栖海藻与环境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型底栖海藻的自然分布、种群生长繁殖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大型底栖海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环境因子对海藻影响的研究,为今后海藻场修复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海藻 环境因子 种群生态学 藻场
下载PDF
枸杞岛瓦氏马尾藻藻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柴召阳 霍元子 +4 位作者 于克锋 何青 韩芳 何培民 丁德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6-389,共4页
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枸杞岛瓦氏马尾藻藻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从藻场生态系统压力、藻场水质状态、藻场生物群落结构和藻场生态系统功能4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值,建立海藻场生态... 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枸杞岛瓦氏马尾藻藻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从藻场生态系统压力、藻场水质状态、藻场生物群落结构和藻场生态系统功能4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值,建立海藻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多指标综合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瓦氏马尾藻藻场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为0.58,属中度退化、Ⅲ类退化级别,藻场附近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值为5.47,富营养化压力对该藻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影响最大。本研究同时还对藻场退化原因做了分析,为该藻场修复方法的选择和修复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海藻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定性网络模型评价生态调控情景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獐子岛海洋牧场为例
15
作者 孙国庆 张合烨 +7 位作者 董世淇 李磊 王兆国 孙旭 李明 高东奎 田涛 吴忠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61-5772,共12页
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生态调控方式实施后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影响通常难以预测,这对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定性网络模型(Qualitative network model,QNM)的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模拟评价方... 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生态调控方式实施后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影响通常难以预测,这对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定性网络模型(Qualitative network model,QNM)的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模拟评价方法,并以獐子岛海洋牧场近岸增殖海域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以增殖目标种为核心的定性网络模型,模拟评估海洋牧场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调控情景(增殖目标种、移除捕食者、海藻场修复)及其复合条件下,牧场群落范围内的响应,分析海洋牧场生态调控策略与生物功能群变化之间潜在关系。结果显示:目标种增殖(仿刺参和虾夷扇贝)产生的上行效应导致其捕食者呈现积极响应,产生的下行效应导致其它底栖动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功能群呈现消极响应,移除捕食者海星产生的下行效应导致虾夷扇贝呈现积极响应,表明在增殖区清除敌害生物的重要性,海藻场修复对整个群落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海藻场在养护近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意义。研究表明:QNM可有效识别生态系统潜在的营养级联效应,评估生物功能群的响应,基于QNM的海洋牧场生态调控模拟评价方法,突破了定量食物网模型在数据有限系统中使用的局限性,可为海洋牧场建设的生态调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定性网络模型 相互作用 增殖 移除捕食者 海藻场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