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滑坡发育的一种新因素 被引量:45
1
作者 吴玮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9-365,共7页
在综合分析西北季节性冻土地区滑坡发生时间规律和危险斜坡变形动态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季节性冻融作用产生的冻结滞水效应可使斜坡区地下水富集、土体软化范围扩大和静、动水压力增大,是本区滑坡发育的一种重要外动力因素,并对其作用... 在综合分析西北季节性冻土地区滑坡发生时间规律和危险斜坡变形动态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季节性冻融作用产生的冻结滞水效应可使斜坡区地下水富集、土体软化范围扩大和静、动水压力增大,是本区滑坡发育的一种重要外动力因素,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发生条件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 冻融作用 冻结滞 水效应 滑坡 冻土
下载PDF
我国东北部冻土温度和分布与气候变暖 被引量:31
2
作者 周幼吾 王银学 +1 位作者 高兴旺 岳汉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39-147,共9页
根据我国东北部71个气象台站近30a各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值,通过绘制冻结过程线,寻找出各站多年平均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值,并算出该深度处多年平均温度值(t(?))。分别建立(t(?))与多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较差的相关关系,并进行t(?)与... 根据我国东北部71个气象台站近30a各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值,通过绘制冻结过程线,寻找出各站多年平均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值,并算出该深度处多年平均温度值(t(?))。分别建立(t(?))与多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较差的相关关系,并进行t(?)与气温、较差和多年平均1月最大积雪深度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借助关系式及基于以往对冻土温度状况的认识,划出各冻土分带的地温范围,勾画出各冻土带内冻土温度和分布的复杂状况。以冻土分布与气温和地温关系为基础,探讨在气候持续变暖情况下东北各冻土分带界线及南界的可能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温度 冻土分布 季节冻结和融化 气候变暖 冻土南界变动
下载PDF
典型黑土耕作区土壤结构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44-1750,共7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耕作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季冻融交替后土壤团聚体、土壤楔入阻力、容重、孔隙度、饱和度、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季节性冻融对黑土耕作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加剧了黑土... 以东北典型黑土耕作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季冻融交替后土壤团聚体、土壤楔入阻力、容重、孔隙度、饱和度、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季节性冻融对黑土耕作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加剧了黑土耕作区土壤风干团聚体的分散,但显著降低了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P<0.05),表现出促进其团聚的作用;季节性冻融后黑土土壤楔入阻力降低了15.45%;容重趋于一致,在1.10~1.11g.cm-3之间;固相比例持续增加,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均不同程度降低;土壤饱和度总体增加了13.06%,削弱了土壤潜在贮水能力.季节性冻融改善了耕作区的土壤结构,使之更适于耕作.虽然季节性冻融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抗蚀性,却削弱了土壤的抗冲性,增加了黑土水蚀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季节性冻融 土壤饱和度 土壤团聚体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原文传递
大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季节性冻融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学军 费良军 李改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依据温度梯度理论,论述了大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机理;运用原型观测成果,建立了大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季节性冻融水热耦合二维模型,采用混合型Richards方程对冻结过程中渠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并用冻结水分运移量、气温... 依据温度梯度理论,论述了大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机理;运用原型观测成果,建立了大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季节性冻融水热耦合二维模型,采用混合型Richards方程对冻结过程中渠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并用冻结水分运移量、气温和冻深观测值分别建立了冻深、冻胀预测模型。经检验:模拟曲线和预测曲线与原型观测曲线基本吻合。该研究为大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设计、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指数 季节性冻融 大型U形渠道 水热耦合模型 冻胀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大型U型渠道渠基季节性冻融水分运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学军 费良军 任之忠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83-1387,共5页
本文论述了季节性冻融条件下大型U型混凝土衬砌渠道渠基水分运移机理。经过一个完整冻融循环季节的原型观测,获得了渠基不同部位0~40cm深度范围的水分冻结和运移变化特征,按时间序列对冻结期含水量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水分运动... 本文论述了季节性冻融条件下大型U型混凝土衬砌渠道渠基水分运移机理。经过一个完整冻融循环季节的原型观测,获得了渠基不同部位0~40cm深度范围的水分冻结和运移变化特征,按时间序列对冻结期含水量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并结合热流方程建立了冻融渠基水热耦合模型,利用差分法对冻结过程中渠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指数 季节性冻融 大型U型混凝土渠道 水热耦合模型
下载PDF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消融期土壤水盐运移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姜世成 周道玮 靳英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松嫩盐碱化草地消融期盐碱裸地和羊草草地土壤剖面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消融过程中,冻结层双向融化,上层消融速度快于下层,盐碱裸地消融速度快于羊草草地;强烈的水分蒸发引起表层土壤(0-20cm)水分损失严重,引发深层盐... 研究了松嫩盐碱化草地消融期盐碱裸地和羊草草地土壤剖面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消融过程中,冻结层双向融化,上层消融速度快于下层,盐碱裸地消融速度快于羊草草地;强烈的水分蒸发引起表层土壤(0-20cm)水分损失严重,引发深层盐分向上迁移,在冻结期潜在积盐的基础上,形成春季表层土壤的“爆发式”积盐.与羊草草地相比,盐碱裸地表层积盐更为强烈,盐分来源于较深的土壤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消融期 盐碱裸地 水盐运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对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冉华 刘泉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0-454,共5页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与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7~9月份,凋落物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数量...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与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7~9月份,凋落物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冻融对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冻融处理使冷杉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生长季节内分别增加了25.0%、36.4%和42.0%,使白桦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9.0%、23.7%和41.7%。另外,冻融处理使生长季节内的冷杉和白桦凋落物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了12.8%和27.1%。说明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凋落物种类和分解阶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凋落物分解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 亚高山森林
下载PDF
川西高山森林林窗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殷睿 徐振锋 +5 位作者 吴福忠 苟小林 熊莉 唐仕姗 谢承瀚 杨万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83-2489,共7页
为了解高山森林林窗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川西高山冷杉原始林大、中、小林窗以及林下采集了4个关键时期(初冻期、深冻期、初融期和融化末期)的土样,测定其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结果表... 为了解高山森林林窗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川西高山冷杉原始林大、中、小林窗以及林下采集了4个关键时期(初冻期、深冻期、初融期和融化末期)的土样,测定其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结果表明:各林窗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融化末期显著高于其他3个关键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初融期最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深冻期最低,而这两者含量在初冻期均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占土壤矿质氮总量的67.26%~83.59%;冬季林窗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进而引起氮素组分的改变,林窗大小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铵态氮、硝态氮及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冻结深度与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呈显著负相关。经过季节性冻融期,小林窗和林下土壤具有更高的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为生长季内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奠定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林窗 季节性冻融 土壤氮素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形成发育规律及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剑 王育光 +2 位作者 杜春英 王萍 杨晓强 《黑龙江气象》 2003年第3期35-38,共4页
在黑龙江省均有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现象发生,多年冻土区有季节融化层,季节冻结层主要分布在多年冻土区以外的地区。按季节冻结类型可把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分为过渡型、半过渡型、长期稳定型和稳定型等类型。季节冻结和融化深度在年际间有... 在黑龙江省均有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现象发生,多年冻土区有季节融化层,季节冻结层主要分布在多年冻土区以外的地区。按季节冻结类型可把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分为过渡型、半过渡型、长期稳定型和稳定型等类型。季节冻结和融化深度在年际间有很大的差异,在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季节冻深年际间变化最大。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雪盖、植被、土壤成分及含水量、地表状况和地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季节冻土 冻融过程 冻结深度 融化深度 季节冻结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文煜 李艳红 +1 位作者 李发东 王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9-556,共8页
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3月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温室气体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裸地土壤CO2表现为汇、芦苇和柽柳土壤CO2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CH4表现为汇,而N2O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 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3月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温室气体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裸地土壤CO2表现为汇、芦苇和柽柳土壤CO2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CH4表现为汇,而N2O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温室气体最低值均出现在冻结期(11月—次年2月)且为负通量;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2在融化期(3月末)出现排放峰值,而土壤CH4和N2O在冻融交替期(3月初)出现排放峰值;在整个观测期,芦苇和柽柳土壤CO2、CH4和N2O排放峰值高于裸地;温度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CO2和N2O影响显著,均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能解释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CO2通量的77%~88%;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CH4和N2O影响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质量含水量能解释芦苇、柽柳和裸地CH4和N2O通量的25%~46%和41%~69%.表明在干旱区季节性冻融期,温度变化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2影响较大,而在冻融交替期水分变化对CH4和N2O通量影响显著.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呼吸Q10值分别为2.37,2.58和2.33,不同植被类型基于100 a尺度,土壤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由大到小依次为芦苇(569.67 kg·hm^-2)、柽柳(152.09 kg·hm^-2)、裸地(–86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季节性冻融 温室气体 不同植被类型 温度敏感性系数 GWP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季节性冻土期针叶林主要树种叶片和细根的生态生理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群英 尹春英 +2 位作者 濮晓珍 乔明锋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54,共12页
川西亚高山森林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冻土现象,该地区的土壤经历着初冬冻融、深冬冻结、早春冻融等过程,同时,该区域冬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为了全面地认识亚高山森林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岷江冷杉(Abie... 川西亚高山森林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冻土现象,该地区的土壤经历着初冬冻融、深冬冻结、早春冻融等过程,同时,该区域冬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为了全面地认识亚高山森林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和云杉(Picea asperata)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及细根内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组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季节性冻土期的变化,同时还比较了冻土期和冻融期细根的比根长,比表面积,直径以及组织密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季节性冻土期,土壤温度昼夜波动幅度小于空气温度波动幅度,细根却表现出更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说明细根较叶片对季节性冻土更为敏感。与冻结期相比,冻融期土壤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昼夜波动幅度增加,促使云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两针叶树种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细根的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冻融期对两针叶树种的影响较冻结期更为强烈。岷江冷杉和云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叶片和细根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及酶活性变化并不一致,就岷江冷杉而言,细根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叶片、细根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云杉仅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发生变化,且显著降低,说明云杉更能忍耐冻融循环造成的胁迫。研究还发现细根形态在季节性冻土期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模块 叶片 膜脂过氧化 渗透调节 过氧化物酶 季节性冻融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融对苹果梨园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运江 陈旸 +2 位作者 宋涛 刘雪 许广波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2-570,共9页
季节性冻融作用(季节交替)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由于延边地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果园土壤经历着反复冻融,使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布及粒级变化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采用沙维诺夫法对季节性冻融前后苹果梨园土... 季节性冻融作用(季节交替)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由于延边地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果园土壤经历着反复冻融,使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布及粒级变化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采用沙维诺夫法对季节性冻融前后苹果梨园土壤团聚体进行机械筛分并计算其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粒径分形维数,探究季节性冻融前后各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指导苹果梨园土壤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后苹果梨园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变化明显,20~6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0~20 cm土层经冻融后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小团聚体含量减少;20~60 cm土层冻融后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含量均减少、中等大小团聚体含量增加。栽植年限40 a及以下果园冻融后变化明显,40 a以上果园不明显。季节性冻融后苹果梨园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重量直径和几何直径显著增加,分形维数有变小的趋势。荒地与苹果梨园趋势相反,季节性冻融后,大团聚体(> 7 mm)显著减少,土壤团聚体重量直径和几何直径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栽植年限 苹果梨园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融对色季拉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慧慧 陈文盛 李江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分析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性试验利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分析了0—10 cm, 10—20 cm, 20—30 cm深度土层各粒径团粒结构变化,以及土壤含水量(SWC),0.25 mm水稳性... 为分析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性试验利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分析了0—10 cm, 10—20 cm, 20—30 cm深度土层各粒径团粒结构变化,以及土壤含水量(SWC),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分形维数D、可蚀性K值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季节性冻融导致大团粒含量减少,小团粒含量增加,土壤结构失调。(2)含水量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3)季节性冻融作用整体上导致MWD,GMD变小,D值与K值变大,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4)当土壤冻融次数在一定范围内STF-One中,WSA有所增加,土壤稳定性有所增强。(5)土壤团聚体WSA,MWD和GMD均与D值和K值呈负相关。(6)在SFT-Ys类型土壤中土壤结构变化,0.5 mm粒级是重要临界点。综上,研究为季节性冻融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为冻土潜在受侵蚀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土壤团聚体 湿筛法 土壤稳定性 色季拉山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高山草甸两种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艳 杨万勤 +4 位作者 薛樵 李俊 王滨 谭波 吴福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0-306,共7页
高山草甸冻融季节强烈的冻结作用和频繁的冻融循环可促进凋落叶木质素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严酷环境下仍然活跃的土壤动物是否具有明显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 高山草甸冻融季节强烈的冻结作用和频繁的冻融循环可促进凋落叶木质素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严酷环境下仍然活跃的土壤动物是否具有明显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叶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探讨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贡献.结果显示,整个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具有明显的贡献.土壤动物作用的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Cfau)为19.41%(黄花亚菊凋落叶)和2.02%(黑褐苔草凋落叶),总贡献率(Pfau)为32.47%(黄花亚菊凋落叶)和2.33%(黑褐苔草凋落叶).然而不同时期土壤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时期,冻结初期土壤动物作用于黑褐苔草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最大(13.59%),而融化期最小(-0.27%).与黑褐苔草不同,融化期土壤动物作用于黄花亚菊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最大(17.59%),而在冻结期最小(-5.12%).土壤动物作用于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率和贡献率均与负积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凋落叶初始质量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高寒草甸土壤动物在严酷的冬季环境下仍然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凋落叶质量,温度及其相关冻融环境的改变对土壤动物作用于木质素降解过程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生态系统 木质素降解 凋落物分解 季节性冻融 土壤动物
原文传递
季冻区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边坡变形监测研究
15
作者 廉洪军 张涛 +2 位作者 严晓东 张涛 王忠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5-91,共7页
为了获得季冻区的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边坡冻胀变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正在运营的该线路利民隧道洞口边坡为工程依托,对边坡地表不同区域的水平位移、高程位移、地表温度及含水率进行监测,并分析地表温度、含水率与... 为了获得季冻区的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边坡冻胀变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正在运营的该线路利民隧道洞口边坡为工程依托,对边坡地表不同区域的水平位移、高程位移、地表温度及含水率进行监测,并分析地表温度、含水率与边坡位移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土壤冻胀和融沉是导致该隧道洞口边坡发生滑移变形的主要诱因;边坡冻胀主要包括冻胀初期、冻胀快速发展、冻胀相对平稳和融沉波动4个阶段,2号监测点水平位移最大为8.5 mm, 3号监测点高程位移最大为12.6 mm。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并结合边坡为偏压地形这一实际情况,可以推定当边坡土体发生滑移时,其滑移方向为由高山侧向低山侧隧道洞口方向。地表温度在冻胀快速发展阶段和融沉波动阶段随气温变化速率较快,而在冻胀相对平稳阶段变化速率较慢;3号监测点含水率最高,变化波动更大,冬季冻胀效果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高速铁路 边坡冻胀 监测数据 融沉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过程黄土斜坡失稳机制及稳定性趋势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磊 贾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4-1503,共10页
季节性冻融型滑坡是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地下水响应极其敏感,地下水分布和变化对黄土斜坡体内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力学性状及斜坡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冻结期滞水与融解期疏水引发的斜坡范围内地下水位变化是... 季节性冻融型滑坡是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地下水响应极其敏感,地下水分布和变化对黄土斜坡体内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力学性状及斜坡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冻结期滞水与融解期疏水引发的斜坡范围内地下水位变化是黄土斜坡稳定性变化及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在季节性冻融过程斜坡地下水变化全过程分析基础上,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条分法和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有限元数值法,对黄土斜坡稳定性与斜坡应力应变场的响应进行分析计算,探讨季节性冻融条件下黄土斜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变化趋势,认为黄土斜坡在冻融过程中的稳定性状态与冻结融解日期呈现明显滞后效应,其失稳状态将持续至融解中期,为季节性冻融型滑坡预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黄土斜坡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对机械压实黑土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倩倩 王恩姮 陈祥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采用田间模拟机械压实的方法,通过对连续两季季节性冻融后不同深度(表层0~20 cm、亚表层20~40 cm和下层40~80 cm)不同压实次数(0、3和12次)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组成(≥0.25 mm、0.25~0.05 mm、0.05~0.02 mm、0.02~0.002 mm、<0.002 m... 采用田间模拟机械压实的方法,通过对连续两季季节性冻融后不同深度(表层0~20 cm、亚表层20~40 cm和下层40~80 cm)不同压实次数(0、3和12次)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组成(≥0.25 mm、0.25~0.05 mm、0.05~0.02 mm、0.02~0.002 mm、<0.002 mm粒级)、分形维数(D)和分散系数等特征指标的测定、计算与分析,研究了两季季节性冻融对黑土区0~8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讨论了季节性冻融与机械压实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对不同深度黑土微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不同,主要表现为增加表层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亚表层和下层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且连续两季冻融对黑土微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1季冻融主要显著增加无压实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而2季冻融却显著降低无压实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两季冻融结束后,3次压实土壤微团聚体D值和分散系数均高于对照(P<0.05),尽管12次压实土壤分散系数同样高于对照(P<0.05),但土壤微团聚体D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季节性冻融与机械压实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冻融加剧少次压实土壤微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其稳定性,而对多次压实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机械压实 季节性冻融 土壤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 分散系数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对绿洲灌区农田休闲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18
作者 张新民 高雅玉 +2 位作者 李泽霞 张丽萍 祁怀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9-179,188,共12页
【目的】评价季节性冻融对休闲期农田土壤团聚体性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以常规田间管理措施和冬灌制度为代表设计不同试验处理,开展了冬季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观测了冻融... 【目的】评价季节性冻融对休闲期农田土壤团聚体性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以常规田间管理措施和冬灌制度为代表设计不同试验处理,开展了冬季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观测了冻融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组成,分析了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及灌溉条件下冻融前后不同粒径大团聚体含量和特性指标变化。【结果】冬季季节性冻融可使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各粒径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与冻结前该粒径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含量越高,降幅越大;各土层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质量直径GMD变小,分形维数D变大,变幅与冻结前各粒径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质量直径GMD受10~5mm粒径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分形维数D受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影响明显。【结论】冬季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大团聚体有破碎作用,显著降低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秋耕能增大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但影响在土壤冻结前基本消除;冬灌可促进表层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农田休闲期 水稳性团聚体 绿洲灌区
下载PDF
不同休闲期农田管理措施下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新民 高雅玉 +2 位作者 李泽霞 张丽萍 祁怀平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74,共10页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地区季节性冻融对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红崖山灌区,以小麦地、玉米地为代表,设计不同休闲期耕作措施和有无冬季储水灌溉处理,开展了冬季季节性冻融过程对土壤团粒结构影响研究,...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地区季节性冻融对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红崖山灌区,以小麦地、玉米地为代表,设计不同休闲期耕作措施和有无冬季储水灌溉处理,开展了冬季季节性冻融过程对土壤团粒结构影响研究,观测了冻融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配,分析了冻融过程中土壤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量、水稳性大团聚体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变化。【结果】由于团聚体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冻融对耕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量及MWD的作用尚不确定,但可使水稳性大团聚体量显著降低,MWD变小;秋耕能增大土壤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量及其MWD、水稳性大团聚体量和MWD,但影响在土壤冻结前基本消除,对土壤冻融过程不产生显著影响;冬灌对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量及其MWD的影响无规律可循,但可增大水稳性大团聚体量及其MWD的降幅。【结论】冬季季节性冻融对试验区土壤大团聚体有破碎作用,显著降低了水稳性大团聚体量,灌水使这种破碎作用加剧,秋耕有增加大团聚体量和增大粒径的作用,但影响随着冻融期结束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休闲期 田间管理措施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季节性冻融
下载PDF
自然冻融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状土的抗冲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柏兰峰 李占斌 +1 位作者 马波 肖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62,共8页
[目的]研究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草地和灌木地)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季节性冻融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一系列野外自然冻融、野外监测和原状土冲刷试验,以确定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冲性的... [目的]研究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草地和灌木地)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季节性冻融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一系列野外自然冻融、野外监测和原状土冲刷试验,以确定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相较于坡耕地,草地与灌木地的冻结程度更低,其中,灌木地冻结程度最低,抗冻性最好。(2)冻融作用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土壤流失,降低土体抗冲性,其中草地与灌木的抗冲系数AS(anti-scouribility)明显高于坡耕地,说明在冻融条件下植被覆盖能够有效提升土体抗冻性及土壤抗冲能力。(3)在草地和灌木地中,冻融前后草地和灌木地的泥沙总流失量增加了31%和16.5%,抗冲系数分别下降了23%和14%,草地在冻融过程中泥沙流失的增加量更高,抗冲系数下降幅度最大。[结论]在季节性冻融过程中,草地冻结程度更剧烈,抗冲性更差,草地在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可能存在更高水土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野外自然冻融 原状土冲刷 土壤抗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