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a变化趋势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石泉 王道儒 +5 位作者 吴钟解 张光星 李元超 涂志刚 姚海君 蔡泽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2004~2013年对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对近10 a来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海草种类、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常监测到的种类为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 2004~2013年对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对近10 a来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海草种类、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常监测到的种类为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分别为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莱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齿叶海神草(Cymodocea serrulata)、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针叶藻(Syringodium isoetifolium)、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海草床整体平均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58.60%下降到2013年21.12%;平均密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1756株/m2下降到2013年223株/m2;平均生物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为植株高大,个体平均生物量较高的海菖蒲分布稳定,而植株矮小,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种类随着人类活动、陆源污染、海洋工程以及台风影响分布面积逐渐减少,生境退化。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 a来海草床变化趋势探讨,掌握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基本情况,并提高公众对海草保护意识,为海南岛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东海岸 海草床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与碳交易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克 刘峥延 +3 位作者 李刚 袁国华 邓锋 鲁栋梁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年第12期37-47,共11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推动蓝碳交易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认可的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文章在分析海洋碳循环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保...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推动蓝碳交易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认可的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文章在分析海洋碳循环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现状和固碳机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蓝碳创新发展支撑体系的建议:(1)开展滨海生态系统基础调查和碳储量评估;(2)制定重要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激励政策、创新激励机制;(3)加强海洋保护地管理与制度建设;(4)建立蓝碳核算标准和认证体系;(5)构建蓝碳交易市场;(6)推动蓝碳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红树林 海草床 盐沼 碳汇交易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中国滨海蓝碳及其人为活动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鹭真 潘良浩 邱广龙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86-194,共9页
滨海蓝碳是指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CO_(2))。发展滨海蓝碳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战略之一,在海岸带保护、管理和恢复中具有潜在意义。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人为干扰,如海堤的挤迫、富营养化和城市化... 滨海蓝碳是指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CO_(2))。发展滨海蓝碳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战略之一,在海岸带保护、管理和恢复中具有潜在意义。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人为干扰,如海堤的挤迫、富营养化和城市化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限制了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由于我国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和碳汇研究缺乏系统观测,现有估算还有很大数据缺口。因此,本文对滨海蓝碳的定义和应用、我国滨海湿地的分布现状及其储碳、固碳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从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国家需求、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国家战略出发,提出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储碳和碳汇能力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盐沼 海草床 人为干扰 碳中和
下载PDF
华南沿海海草床分布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治明 杨熙 +2 位作者 余威 杨振雄 吕意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为探究华南沿海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地区差异及其与海草群落间的关系,2020年在华南沿海12个海草床区域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布设33个调查断面99个站位,在主要群落参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nMDS排序、相... 为探究华南沿海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地区差异及其与海草群落间的关系,2020年在华南沿海12个海草床区域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布设33个调查断面99个站位,在主要群落参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nMDS排序、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等群落生态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海草群落的关系。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9大门类199种,其中,软体动物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9.7%。各区域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55.7 ind/m2,青葛—龙湾(琼海)的平均栖息密度最低,珍珠湾(防城港)的平均栖息密度最高;平均生物量为118.36 g/m2,最低值出现在义丰溪(汕头),最高值出现在珍珠湾。各区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以潮间带泥沙滩常见腹足类、双壳类和多毛类为主;底栖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2,最低值出现在唐家湾(珠海),最高值出现在铁山港(北海);各调查区域底栖动物主要群落参数大致呈现“北部湾>海南沿岸>珠江口及粤东”的规律。华南沿海海草床分布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地理位置相近的海草床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相似性程度较高。海草密度越大,总生物量越高,越有利于底栖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维持在更高水平。以大、中型海草为主的海草床,相较于面积小,以小型海草为主的海草床,其区域内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海草床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华南沿海
下载PDF
海南新村港海草床区春、秋季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
5
作者 谢福武 王少露 +2 位作者 谢海群 庞巧珠 符俊优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为探究海草床区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4月和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海草床区不同性质水域的浮游动物粒径结构和重要功能类群展开调查研究,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为探究海草床区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4月和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海草床区不同性质水域的浮游动物粒径结构和重要功能类群展开调查研究,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7科40属65种,浮游幼体20类,以小粒径的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占优势;秋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3科25属37种,浮游幼体19类,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entillans)占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物种数、丰度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物种数高于秋季,湾口外海区和海草生长区最突出,以600-1250、355-600μm的种类居多。浮游动物丰度则反之,鱼排养殖区丰度最高,以160-355、355-600μm的丰度居多。此外,春季的主要限制因子为磷酸盐、硅酸盐及悬浮物,与2000-4000、1250-2000μm的浮游动物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盐度与2000-4000μm的浮游动物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水深则为秋季主要影响因子,与600-1250、355-600、160-355μm偏小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新村港海草床区各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呈季节性变化,与环境因子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亟需对该区域的浮游动物粒径结构进行长期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海草床 海南新村港
下载PDF
海南新村潟湖海草床区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6
作者 谢福武 谢海群 +1 位作者 王少露 何书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目的】研究海草床区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海草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2月对海南新村潟湖海草床区、鱼排养殖区、虾塘养殖区、渔港码头区以及湾口外海区的浮游动物展开调... 【目的】研究海草床区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海草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2月对海南新村潟湖海草床区、鱼排养殖区、虾塘养殖区、渔港码头区以及湾口外海区的浮游动物展开调查,分析其粒径结构、类群组成和受控因子。【结果与结论】新村潟湖共鉴定浮游动物37科43属69种,物种数以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秋季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entillans)占绝对优势,其余季节均以桡足类幼体和无节幼体为主,优势种粒径偏小型化。浮游动物物种数在湾口外、海草床区较高,且均以[600,1250)、[355,600)μm的种类为主。丰度值以秋季鱼排养殖区最高,以原生动物和浮游幼体的丰度居高,其余季节以虾塘养殖区、海草床区、渔港码头区的丰度值较高,且不同季节各区域均以[355,600)、[160,355)μm的小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值居高。此外,春季盐度、磷酸盐、硅酸盐及悬浮物是偏大粒径[1250,4000)μm浮游动物的影响因子,各呈显著相关性。秋季浮游动物丰度值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冬季水温为偏大粒径浮游动物的限制因子,溶解氧、叶绿素a则与小粒径浮游动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海草床 新村潟湖
下载PDF
大连市长山群岛海草床海草、海藻和附着生物的分布特征
7
作者 智凯亭 杨军 +11 位作者 尹增强 王岩 李晓丽 陈雷 魏海峰 汪彦军 于良巨 孙谦 张凤娇 朱育波 牛轲儒 宋彦臻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海草床不仅具有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水质、固碳、气候调节的生态服务功能,也因其固碳量大、固碳效率高、储碳周期长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蓝碳”生态系统之一。为探究大连市长山群岛海草床生态特征、生物群落及地区差异,2022年8月对辽... 海草床不仅具有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水质、固碳、气候调节的生态服务功能,也因其固碳量大、固碳效率高、储碳周期长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蓝碳”生态系统之一。为探究大连市长山群岛海草床生态特征、生物群落及地区差异,2022年8月对辽宁省大连长山群岛8个海草床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共布设54个调查站位,确定了该区域海草种类、分布面积、生态特征以及大型海藻和附着生物等相关信息,同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K-均值聚类分析了附着生物群落的特点。结果显示,长山群岛海草床的分布呈现面积广和分布不均等特点;广鹿岛、大长山、獐子岛及塞里岛分布着鳗草(Zostera marina)、丛生鳗草(Z.caespitos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石城岛和哈仙岛海草床的海草种类单一,只有鳗草;小长山岛海草床面积最大,海洋岛海草床面积最小。调查区除了有海草分布,还发现了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物量在除石城岛以外的7个调查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各调查分区大型附着生物H′的平均值为0.88,J的平均值为0.27,总体上,调查区域海草床大型附着生物H′、J处于较低水平。长山群岛海草床采获大型附着生物5纲27种,其中小长山岛海草床出现的大型附着生物种类最多,其余各岛生物量和平均生物密度最大的附着生物是布纹平厣螺(Homalopoma amussitatum)。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草床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长山群岛 物种分布 生态特征
下载PDF
海草床食物链有机碳传递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小平 江志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0-487,共8页
海草床是重要的近海生态系统,生产力极高,可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丰富的有机碳食源;人类活动引起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可能会改变海草床有机碳源组成和性质,进而影响植食动物和次级消费者的摄食过程及其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从而... 海草床是重要的近海生态系统,生产力极高,可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丰富的有机碳食源;人类活动引起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可能会改变海草床有机碳源组成和性质,进而影响植食动物和次级消费者的摄食过程及其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从而影响海草床的生物资源产出功能。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海草床食物链碳传递过程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海草床有机碳源组成及食源贡献;②海草床初级消费者对有机碳源的摄食;③海草床食物网营养级结构及其能量传递;④富营养化对海草床有机碳源组分结构及其成分的影响;⑤海草床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对富营养化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①联合运用总有机物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法、脂肪酸标志法和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加强定量研究海草床各有机碳源的贡献、食物网营养结构图谱、关键碳流途径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探究关键消费者成体和幼体的有机碳源差异,弄清生长阶段的食性转化过程。②结合野外观测、原位围隔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深入探讨富营养化对海草床有机碳源组成(海草与附生藻类等)及其化学成分(营养质量和次生化合物)的影响,海草等初级生产者成分变化对植食动物和次级消费者摄食过程的影响,以及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的组成和碳传递效率等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食物链 有机碳 传递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红树林、陆地草原、海草床生态修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淑升 龚海洋 陈绵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8期111-115,共5页
海草床与红树林、陆地草原的生态修复有一定的可比性,但跨学科的对比研究较少。在陆海统筹、林草合并的背景下,海草床生态修复进展却滞后于木本植物为主红树林,以及同为草本植物为主的陆地草原。文章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修复技术三... 海草床与红树林、陆地草原的生态修复有一定的可比性,但跨学科的对比研究较少。在陆海统筹、林草合并的背景下,海草床生态修复进展却滞后于木本植物为主红树林,以及同为草本植物为主的陆地草原。文章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修复技术三个方面开展对比研究,分析这三种生态系统修复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生态修复项目数据,研究论文发文数量、修复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差异,提出海洋“林”“草”并重,加大资金支持,开展适宜海草生长的“宜草区”调查,加强技术攻坚和跨学科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红树林 陆地草原 生态修复 跨学科
下载PDF
海草床生态系统固氮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凌娟 董俊德 +6 位作者 张燕英 王友绍 龙丽娟 陈蕾 黄小芳 潘虎 张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62-65,共4页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其海草附着物中包括许多固氮微生物,通过生物固氮提供该生态系统"新"氮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氮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通过对近些年来固...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其海草附着物中包括许多固氮微生物,通过生物固氮提供该生态系统"新"氮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氮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通过对近些年来固氮活性的测定方法、固氮群落组成以及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较全面地分析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固氮微生物研究现状,并在次基础上对海草床固氮微生物的系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固氮生物 研究方法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黄渤海典型鳗草海草床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
11
作者 乔永亮 徐少春 +1 位作者 周毅 贾小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3-114,共12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黄渤海鳗草(Zostera marina L.)床重金属污染水平,本研究以大连林阳北海、葫芦岛兴城、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四处鳗草床为研究对象。于夏季采集鳗草、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并分析其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以此分析... 为全面了解我国黄渤海鳗草(Zostera marina L.)床重金属污染水平,本研究以大连林阳北海、葫芦岛兴城、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四处鳗草床为研究对象。于夏季采集鳗草、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并分析其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以此分析海草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并对比评估不同鳗草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夏季四处鳗草床海水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Pb>Cd,均低于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对沉积物来说,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Pb>Cu>Cd,均低于国家一级沉积物质量标准。鳗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因重金属种类和海草积累部位而异,其地上组织对Cu、Zn、Cd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组织。研究区域海水中Cu、Zn、Pb和Cd潜在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水平。而对沉积物而言,葫芦岛兴城鳗草床Cd的潜在风险等级处于较高风险水平(Ei值为156.9)。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鳗草床的地质累积指数(Igeo)由大到小依次为:Cd>Pb>Zn>Cu。综合所有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葫芦岛兴城鳗草床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草 海草床 黄渤海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浅海海底植被修复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雷 张晓辉 张学雷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1期187-191,199,共6页
针对目前浅海海草床修复方法,生境恢复法投入少、代价低,但周期长;移植法成活率高,但是对海草床又破坏作用现象,研制了播深、粒距和行距根据需要可调的浅海海底植被修复播种机;本文对浅海海底植被修复播种机的排种均匀性、分布均匀性进... 针对目前浅海海草床修复方法,生境恢复法投入少、代价低,但周期长;移植法成活率高,但是对海草床又破坏作用现象,研制了播深、粒距和行距根据需要可调的浅海海底植被修复播种机;本文对浅海海底植被修复播种机的排种均匀性、分布均匀性进行试验,对浅海海底植被修复播种机的开沟性能以及覆盖性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均匀性检测最大变异系数为18.5%,小于国家要求45%,达到试验要求;开沟深度最深处为5cm,最浅处为1cm,平均深度为2.9cm,覆盖良好,覆盖率达到95%以上,技术性能参数均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海草床 修复 播种机 系统控制 试验
下载PDF
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研究综述
13
作者 叶嘉晖 邱崇玉 +3 位作者 曾文轩 史云峰 赵牧秋 韩秋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0-145,共16页
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功能,海草床“蓝碳”功能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研究全球每年海草床的碳埋藏量高达(2.7~4.4)×10^(7) MgC。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 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功能,海草床“蓝碳”功能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研究全球每年海草床的碳埋藏量高达(2.7~4.4)×10^(7) MgC。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导致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储量降低。本文综述了全球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组分、储量以及指示作用;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讨论了影响海草床碳储量的环境因素。最后提出了未来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加强海草床碳通量普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变化机制,明确海草床碳储量流失速率,研究海岸带工程对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影响。评估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储量及变化机制可以为全球海洋蓝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沉积物有机碳 来源 储量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丽荣 于红兵 +1 位作者 李翠田 孙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非常必要.回顾了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这3种典型且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者可通用的且更为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和措施,未来能将三者的修复进行综合考虑,以为其他类似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红树林 珊瑚礁 海草床
下载PDF
海草生态系统的固碳机理及贡献 被引量:30
15
作者 邱广龙 林幸助 +3 位作者 李宗善 范航清 周浩郎 刘国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5-1832,共8页
由海草、红树林、盐沼草等植被组成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中高效的碳汇热点,它们所固定的碳被称为"蓝碳".作为全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海草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是蓝碳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生产力、高效过... 由海草、红树林、盐沼草等植被组成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中高效的碳汇热点,它们所固定的碳被称为"蓝碳".作为全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海草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是蓝碳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生产力、高效过滤及高稳定性造就了海草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进而对全球碳循环具有深刻影响.然而,人为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使全球海草床加速衰退,成为地球生物圈中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当前,国内外对海草床等滨海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关注、研究深度与广度仍远远不足,对全球海草固碳的评估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了能更准确地评估全球海草床的碳埋存,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应优先考虑:1)全国和全球海草的准确分布面积;2)不同海草优势种类或不同地域的海草床碳汇能力的差异;3)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草生态系统碳捕获和碳埋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海草床 滨海湿地 气候变化 碳逃逸 碳循环
原文传递
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秋影 黄小平 +1 位作者 施平 张景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为6.29×105元/a·hm2,其中间接利用价值最大,为4.47×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70.97%;其次为非利用价值,为1.54×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24.52%;最少的是直接利用价值为2.84×104元/a·hm2,仅占总经济价值的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广西合浦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广西合浦海草床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韩秋影 黄小平 +1 位作者 施平 张景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4-548,共5页
近年来,中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例,采用1980—2005年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海草床的食物生产、调节大气、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科学研究功能作... 近年来,中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例,采用1980—2005年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海草床的食物生产、调节大气、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科学研究功能作为指标体系,对人类活动造成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从1980—2005年,合浦海草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价值损失为34657.95万元,损失率为71.97%。直接利用价值增加了4452.88万元,而间接利用价值损失为39110.83万元,损失率高达81.82%。说明人类对合浦海草床的开发利用强度增大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海草床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广西合浦
下载PDF
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钟解 陈石泉 +3 位作者 蔡泽富 张光星 王道儒 李向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通过分析2004—2009年海南岛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生物等5类18项评价指标的调查数据,并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 087—2005)的评价标准,对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 通过分析2004—2009年海南岛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生物等5类18项评价指标的调查数据,并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 087—2005)的评价标准,对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村港水质、沉积环境、生物残毒和栖息地等4个评价指标的健康状况为健康,健康指数分别为11.4、9.0、7.1、13.0,水环境健康指数临近亚健康临界值;生物评价指标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健康指数为30.0;综合以上5类指标评价,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健康指数为70.5。海水养殖、污水排放、海洋工程、渔业活动等是导致海草床退化、底栖生物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港 海草床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下载PDF
渤海曹妃甸新发现的海草床及其生态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慧 黄小平 +3 位作者 王元磊 梁洲瑞 古彬 苏纪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7-1683,共7页
2015年10月通过对渤海曹妃甸海域的现场调查,在龙岛西北侧海域发现10 km2的大面积海草床,为中国黄渤海海域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海草床,主要种类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大叶藻种群在整个海草床呈斑块状分布,覆盖度为2.8±1.1%,茎... 2015年10月通过对渤海曹妃甸海域的现场调查,在龙岛西北侧海域发现10 km2的大面积海草床,为中国黄渤海海域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海草床,主要种类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大叶藻种群在整个海草床呈斑块状分布,覆盖度为2.8±1.1%,茎枝密度为28.21±6.35~101.33±17.99 shoots·m^(-2);现存植株的叶片数量为2.00±0.00~4.70±0.64枚,株高15.20±5.84~62.10±7.34 cm,根状茎长2.67±1.70~22.20±3.92 cm,根长3.67±2.36~8.00±1.90 cm。单位面积海草的生物量为100.48±47.16 g DW·m^(-2),估算其总生物量为1.0×0~6kg(干重)。海草床内有丰富的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尤其是仔稚鱼、稚幼贝、鱼类和蟹类资源十分丰富。该海草床海草的覆盖度和茎枝密度相对较低、分枝较少,每棵植株叶片数量较少,说明海草退化现象较严重,这除了季节因素外,还可能与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本文首次报道了渤海曹妃甸附近海域海草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特征,可为进一步研究与保护该区域海草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地理分布 生态特征 生境威胁 曹妃甸 渤海
原文传递
曹妃甸海草床生态特征及限制因子研究
20
作者 刘有才 徐追 +4 位作者 董岳 马旺 胡琦 刘畅 李文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97-105,共9页
通过开展曹妃甸海草床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水环境和底质环境要素等调查研究工作,划定海草床分布区,对覆盖度进行分级,分析研究海草床生态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特征,为查明曹妃甸海草床资源环境家底、保护区划定、海洋生态修复及蓝碳... 通过开展曹妃甸海草床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水环境和底质环境要素等调查研究工作,划定海草床分布区,对覆盖度进行分级,分析研究海草床生态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特征,为查明曹妃甸海草床资源环境家底、保护区划定、海洋生态修复及蓝碳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结果显示,曹妃甸海草床主要优势种类为鳗草,平均株高75.00±6.15 cm/shoot,且不同站点之间有差异;总平均茎枝密度为261.26±48.50 shoots/m^(2),总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2.53±71.79 g DW/m^(2)和114.71±27.40 g DW/m^(2)。海草床分布区面积42.90 km^(2),其中密集区、较密集区、一般区、较稀疏区和稀疏区分别占比为13.09%、12.93%、18.82%、18.75%和36.40%,海草分布在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其中密集区与较密集区多分布在北部区域;草床区和裸沙区水环境差异不明显,底质环境差异较大;水温、营养盐、透光度、水流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曹妃甸海域海草生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海草床 生态特征 影响因子 鳗草 水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