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24
1
作者 ZHENG ChongWei ZHUANG Hui +1 位作者 LI Xin LI XunQ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third-generation wave model WAVEWATCH-Ⅲ (WW3)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9, with wind input of CCMP wind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third-generation wave model WAVEWATCH-Ⅲ (WW3)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9, with wind input of CCMP wind field. Then, the wind energy density and wave energy density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imulated 22-years' wave-field data and CCMP data. By synthetically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energy density, the frequency of energy level and the stability of energy density, the resources of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and regionalized. The result can be a guide to searching location of wind & wave powe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wind energy resources wave energy resources power plant location
原文传递
1988—2010年中国海域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 被引量:43
2
作者 郑崇伟 苏勤 刘铁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CCMP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得到中国海域域1988年1月—2010年12月的海浪场。从提高波浪能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了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有效时间,综合考虑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小、资源开发... 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CCMP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得到中国海域域1988年1月—2010年12月的海浪场。从提高波浪能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了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有效时间,综合考虑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小、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的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变异系数)、SWH和能流密度的变化趋势、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等方面,对中国海域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南海北部四季皆为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各个季节基本都在8kW/m以上,秋冬两季更是高达20kW/m以上。(2)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频率较高。(3)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在1月最好,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差;南海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好于其余海域,其中又以南海北部海域的稳定性最好。(4)中国海域域大部分海域单位面积的波浪能总储量在2×104 kW.h/m以上,高值中心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基本一致。(5)我国大部分海域的SWH和波浪能流密度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SWH的递增趋势为0.5~2.5cm/a,能流密度的递增趋势为0.05~0.55kW/(m.a)。(6)我国大部分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其中南海北部、台湾以东洋面及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为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WATCH-Ⅲ 中国海域域 波浪能 有效时间 资源储量 优势区域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岩石圈结构面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忠贤 胥颐 +2 位作者 郝天珧 彭艳菊 郑月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3-662,共10页
本文通过面波层析成像得到了中国东部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图像,给出了主要构造单元的区划及其结构特征,并讨论了速度结构与现今构造活动及构造演化历史的关系.研究区内中下地壳的平均速度与地震活动存在比较显著的关系... 本文通过面波层析成像得到了中国东部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图像,给出了主要构造单元的区划及其结构特征,并讨论了速度结构与现今构造活动及构造演化历史的关系.研究区内中下地壳的平均速度与地震活动存在比较显著的关系,强震基本都发生在低速区内或高低速过渡区.太行山以东地壳内存在几条北西向低速带,其中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下方的低速带最为显著.东部海域划分成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和冲绳海槽等4个构造块体.北黄海具有较薄较高速的岩石圈,与南华北盆地类似,推测是中生代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造成岩石圈减薄的遗迹.北华北地区具有低速的地壳和较厚的岩石圈,岩石圈地幔速度偏低且上下比较均匀,可能反映中生代沿北方缝合带持续碰撞作用的特点.南黄海具有相对较厚的岩石圈,较多地保存了下扬子克拉通的特征.在下扬子与华北地块的拼合过程中,洋壳俯冲可能是北黄海和苏皖地区上地幔低速特征的成因.在125°E以东的朝鲜半岛地区未发现这一拼合过程的遗迹.有可能整个朝鲜半岛都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但也有可能是太平洋俯冲和日本海张开的作用完全改造了朝鲜半岛的岩石圈上地幔,抹去了以往构造运动的痕迹.东海地区的地壳厚度,特别是岩石圈厚度向冲绳海槽方向减小,反映出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在弧后广大地区都有影响.冲绳海槽地区可见俯冲的菲律宾海板片以及板片上方显著低速的地壳和上地幔,为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机制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海域 岩石圈 面波 层析成像
下载PDF
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金芳 刘忠 +2 位作者 顾翼炎 任帅 张国友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共11页
本文通过各要素31、85年间年限不等、层次不等的资料,按1°×1°或 0.5°×0.5°(纬度,下同)网格进行统计,进一步深入分析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月季变化规律,为船舶在海上航行、军事活动和海洋学研究... 本文通过各要素31、85年间年限不等、层次不等的资料,按1°×1°或 0.5°×0.5°(纬度,下同)网格进行统计,进一步深入分析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月季变化规律,为船舶在海上航行、军事活动和海洋学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风场和水文要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海面风 海浪 潮汐 海流 海温 密度 声速
下载PDF
深海水域钻井隔水管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中 杨进 +3 位作者 曹式敬 黄熠 郭永宾 谢仁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由于深海水域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钻井隔水管的受力状况比较复杂,只有通过分析深海水域钻井隔水管力学特性,才能准确判断其强度和稳定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海流等复杂海况作用下深水隔水管受力分析计算模型。在力学模型... 由于深海水域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钻井隔水管的受力状况比较复杂,只有通过分析深海水域钻井隔水管力学特性,才能准确判断其强度和稳定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海流等复杂海况作用下深水隔水管受力分析计算模型。在力学模型建立过程中,对海浪、海流作用方式进行了简化处理,并考虑了各种工况条件下隔水管受力状态,提出了波浪有效作用深度的确定方法,得出了波浪载荷的有效作用深度与波高、周期都有一定的关系,波高越大,周期越小,作用深度就较深,反之亦然。同时,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不同载荷作用方式下隔水管在不同水深处的应力及变形变化规律,为深水环境条件下隔水管柱强度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隔水管 波浪 海流 有限元
下载PDF
1307号台风“苏力”台风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6
作者 郑崇伟 周林 +1 位作者 宋帅 潘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以T639预报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发生在2013年7月中旬的1307号台风"苏力"所致的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来自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的浮标观测资料,验证模拟台风浪场的有效性,进而... 以T639预报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发生在2013年7月中旬的1307号台风"苏力"所致的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来自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的浮标观测资料,验证模拟台风浪场的有效性,进而对台风浪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台风浪场的数值预报、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以T639预报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模拟的台风浪场较好地刻画了台风"苏力"的结构特征;2)与浮标观测资料对比发现,模拟有效波高整体上具有较高精度,与观测值在曲线走势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在数值上稍大于观测值;3)澎湖浮标站处的模拟有效波高与观测值出现较大差异,这应该与台湾海峡的复杂地形、T639预报风场在台湾海峡的准确度有关;4)台风海浪场与海表风场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台风位于大洋时,高值中心的有效波高可达13m以上,台风逼近福建沿海时,带来了11m左右的巨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639预报风场 waveWATCH-Ⅲ 中国海 台风浪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渤海灾害性海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薇 高山 +2 位作者 訚忠辉 黄蕊 郭敬天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7,共5页
渤海是我国的北方内海,海洋捕捞、海上航运、石油平台等海洋生产活动频繁,几乎每年都有由灾害性海浪引起的海难事件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渤海周边10个波浪观测站40余年的海浪观测资料,进行了灾害性海浪特征分析和海... 渤海是我国的北方内海,海洋捕捞、海上航运、石油平台等海洋生产活动频繁,几乎每年都有由灾害性海浪引起的海难事件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渤海周边10个波浪观测站40余年的海浪观测资料,进行了灾害性海浪特征分析和海浪致灾原因分析,给出了渤海灾害性海浪的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并对海浪灾害致灾原因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渤海灾害性海浪季节和区域特征明显,冬季多发于渤海海峡和莱州湾,一般强度较强;夏季多发于辽东湾和渤海湾,强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灾害性海浪 波高 分布特征
下载PDF
ERA5风场与NCEP风场在黄海、东海波浪模拟的适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谭海燕 邵珠晓 +1 位作者 梁丙臣 高慧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4-540,共17页
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已成为研究气候规律和数值模拟的重要工具,其中海面风场数据集是波浪模拟的重要资料,风场资料的准确性是影响海浪要素模拟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海面风场资料在中国各个海域的适用性具有不确定性。利用黄海、东海海域... 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已成为研究气候规律和数值模拟的重要工具,其中海面风场数据集是波浪模拟的重要资料,风场资料的准确性是影响海浪要素模拟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海面风场资料在中国各个海域的适用性具有不确定性。利用黄海、东海海域的12个观测点,选取了2006—2018年间的11场台风进行对比,验证了ERA5和NCEP风场在台风期间与常海况下的风速;模拟了中国近海海域的波浪场,与范围内15个测站的有效波高及谱峰周期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ERA5和NCEP风场在黄海、东海波浪模拟的适用性。主要结果如下:(1)风场质量是造成台风浪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区域内ERA5风场在台风期间的风速大小与实测资料具有较高一致性;长江口邻近海域内,ERA5风速相关性在0.8以上;江苏海域内,ERA5风速相关性在0.9以上;(2)分别采用ERA5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作为驱动风场输入Mike21SW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黄海、东海海域在不同海况下的波浪变化情况;在江苏海域,ERA5资料模拟波高值与浮标测站观测波高资料相关性超过0.85,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0.2 m;(3)两种风场在江苏海域、长江口及其邻海的适用性比黄海北部更好。结果表明,NCEP和ERA5在中国近海海域波浪模拟的适用性有差异,在江苏海域、长江口及其邻海,基于ERA5的数值模拟结果相对于NCEP模拟结果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再分析资料 波高模拟 适用性分析
下载PDF
海堤护坡块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毛昶熙 段祥宝 +2 位作者 毛佩郁 张士君 周骥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2-38,45,共8页
本文在对海堤不同结构形式在波浪作用下诱发渗流场的有限元计算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护坡块体和堆筑墙面块体的局部稳定性 ,并给出了护坡块体和稳定性计算公式 .然后引用波浪水槽试验资料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并与常用的赫氏公式作了... 本文在对海堤不同结构形式在波浪作用下诱发渗流场的有限元计算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护坡块体和堆筑墙面块体的局部稳定性 ,并给出了护坡块体和稳定性计算公式 .然后引用波浪水槽试验资料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并与常用的赫氏公式作了对比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 局部稳定性 抛石块体 波浪 渗流 护坡
下载PDF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0
作者 侯一筠 尹宝树 +3 位作者 管长龙 郭明克 刘桂梅 胡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9-767,共9页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灾害数值模拟预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希望给海洋防灾减灾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海浪 海冰 海啸 风险评估 危险性 脆弱性
下载PDF
2017年春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慧 杨正龙 +3 位作者 许映龙 钱传海 曹越男 吕爱民 《海洋气象学报》 2017年第3期73-84,共12页
2017年春季(3—5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中高纬西风带呈5波型分布。3月,地面冷高压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4月,环流由纬向型向经向型逐渐调整,冷空气势力减弱。5月,东北气旋明显加强,冷暖势力相当... 2017年春季(3—5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中高纬西风带呈5波型分布。3月,地面冷高压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4月,环流由纬向型向经向型逐渐调整,冷空气势力减弱。5月,东北气旋明显加强,冷暖势力相当,入海气旋增多。春季,我国近海海域主要有16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有7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有1次,入海温带气旋过程有4次,东北冷涡影响大风过程有3次,强对流导致雷暴大风过程1次;且有8次明显的浪高在2 m以上的大浪过程。春季共有6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分别为3月1次、4月2次、5月3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个台风"梅花"和1个热带低压,其他各大洋共有热带气旋15个,分别为大西洋1个、东太平洋1个、南太平洋5个、南印度洋6个、北印度洋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海雾 台风 浪高 海温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Evidence for Magma-poor Rifting from a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被引量:14
12
作者 DING Weiwei Michael SCHNABEL +2 位作者 Dieter FRANKE RUAN Aiguo WU Zhen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484 km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ie acquir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uring OBS2006 cruise. The line that runs along a previously acquired multi-channel seismic li...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484 km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ie acquir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uring OBS2006 cruise. The line that runs along a previously acquired multi-channel seismic line (SO49-18) crosses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ern margin, the Northwest Subbasin (NWSB)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Zhongsha Massif and partly the oceanic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eismic sections recorded on 13 ocean-bottom seismometers were used to identify refracted phases from the crustal layer and also reflected phases from the crust-mantle boundary (Moho). Inversion of the traveltimes using a simple start model reveals crustal imag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velocity model shows that crustal thickness below the continental slope is between 14 and 23 kin. The continental part of the line is characterized by gentle landward mantle uplift and an abrupt oeeanward one. The velocities in the lower crust do not exceed 6.9 km/s. With the new data we can exclude a high-velocity lower crustal body (velocities above 7.0 kin/s) at the location of the line. We conclude that this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argin developed by a magma-poor rifting. Both, the NWSB and the Southwest Sub-basin (SWSB) reveal velocities typical for oceanic crust with crustal thickness between 5 and 7 kin. The Zhongsha Massif in between is extremely stretched with only 6-10 km continental crust left. Crustal velocity is below 6.5 kin/s; possibly indicating the absence of the lower crust.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 shows that the Yitongansha Uplift in the slope area and the Zhongsha Massif are only mildly deformed. We considered them as rigid continent blocks which acted as rift shoulders of the main rift subsequently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 The extension was mainly accommodated by a ductile lower crustal flows, which might have been extremely attenuated and flow into the oceanic basin during the spreading stage. We compared the crustal structures along the no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ave velocity model magma-poor rifting lower crust flow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台风浪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希 李妍 +1 位作者 沙文钰 闵景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 ,结合南海硇洲岛海区近30年的台风及台风浪资料 ,经预报因子的选择并作对比试验 ,建立了本海区较为理想的台风浪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台风浪的预报上 ,有较好的拟合历史台风...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 ,结合南海硇洲岛海区近30年的台风及台风浪资料 ,经预报因子的选择并作对比试验 ,建立了本海区较为理想的台风浪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台风浪的预报上 ,有较好的拟合历史台风浪高的能力 ,利用该模型对台风浪高的预报也达到了一定的精度。为实际台风海浪的预报增加了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台风浪预报 应用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海浪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希 沙文钰 +1 位作者 李妍 张韧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算法,建立了南海硇洲岛海区风浪的预报方案。结果表明,人工神经 BP 网络方法在海浪的定性及定量预报上,均有较好的拟合历史风浪浪高的能力。该方案对风浪浪高的预报也达到了一定的精度。文中还针对网络容易产生振荡...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算法,建立了南海硇洲岛海区风浪的预报方案。结果表明,人工神经 BP 网络方法在海浪的定性及定量预报上,均有较好的拟合历史风浪浪高的能力。该方案对风浪浪高的预报也达到了一定的精度。文中还针对网络容易产生振荡,易发生不收敛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的预报方案并 BP 进行了对比分析,达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预报 BP算法 南海 风浪浪高 预报效果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2017年夏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海平 王慧 +2 位作者 杨正龙 尹尽勇 高栓柱 《海洋气象学报》 2017年第4期75-84,共10页
2017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仍呈单极型位于北极上空,但强度较春季明显减弱。6月,我国近海北部有弱冷空气活动。7—8月,中高纬度槽脊活动进一步减弱,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我国近海海域主要有15次8级... 2017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仍呈单极型位于北极上空,但强度较春季明显减弱。6月,我国近海北部有弱冷空气活动。7—8月,中高纬度槽脊活动进一步减弱,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我国近海海域主要有15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有8次,入海温带气旋过程有5次,强对流导致雷暴大风过程2次。有11次范围较大的2 m以上的大浪过程。仅出现1次范围较大的海雾过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5个台风,其他各大洋共有热带气旋18个,分别为:大西洋7个、东太平洋11个。海表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海雾 台风 浪高 海温
下载PDF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系统中的光束扩散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文革 卢益民 黄铁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本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用于探测水下目标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中光束的扩散,得到了各种水质条件下不同深度处水下光斑的半径,结果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果相吻合;我们还首次计算了水面上目标返回光斑的半径以及其中的亮度分布,... 本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用于探测水下目标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中光束的扩散,得到了各种水质条件下不同深度处水下光斑的半径,结果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果相吻合;我们还首次计算了水面上目标返回光斑的半径以及其中的亮度分布,并研究了海浪和泡沫对光束扩散的影响,这些结果对于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水下目标探测 光束扩展 光散射
下载PDF
巡航导弹海上生存能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秦志强 王明海 湛必胜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3,共3页
首先,深入研究了海上阵风、海浪以及巡航导弹垂直平面内飞行和高度控制等数学模型,给出了阵风、海浪的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巡航导弹生存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画出了计算流程图。此外,上述模型对于巡航导弹飞行仿真也是适用的,能... 首先,深入研究了海上阵风、海浪以及巡航导弹垂直平面内飞行和高度控制等数学模型,给出了阵风、海浪的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巡航导弹生存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画出了计算流程图。此外,上述模型对于巡航导弹飞行仿真也是适用的,能够为巡航导弹海上飞行的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航导弹 生存能力 海浪 阵风 击水概率 高度控制
下载PDF
1988—2009年中国海波候、风候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训强 郑崇伟 +1 位作者 苏勤 何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9,共9页
利用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得到中国海1988年1月~2009年12月的海浪场。对中国海的波候(风候)进行精细化的统计分析,分析了海... 利用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得到中国海1988年1月~2009年12月的海浪场。对中国海的波候(风候)进行精细化的统计分析,分析了海表风场和浪场的季节特征、极值风速与极值波高、风力等级频率和浪级频率、海表风速和波高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中国海的海浪场与海表风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在DJF(December,January,February)期间;海表风速和波高在MAM(March,April,May)期间为全年最低,在DJF期间达到全年最大;MAM和JJA(June,July,August)期间,中国海大部分海域的波周期在3~5.5s,SON(September,October,November)和DJF期间为4.5~6.5s。(2)中国海极值风速、极值波高的大值区分布于渤海中部海域、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和台湾以东广阔洋面、台湾海峡、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北部湾海域、中沙群岛南部海域。(3)吕宋海峡在MAM、SON、DJF期间均为6级以上大风和4m以上大浪的相对高频海域,JJA期间,6级以上大风的高频海域位于中国南半岛东南部海域,4m以上大浪主要出现在10°N以北。(4)在近22a期间,中国海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有效波高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风速递增趋势约0.06~0.15m.s-1.a-1,波高递增趋势约0.005~0.03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风场 waveWATCH-Ⅲ 中国海 波候 风候
下载PDF
2019年夏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柳龙生 黄彬 +2 位作者 吕爱民 曹越男 聂高臻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4期97-107,共11页
2019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欧亚大陆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6月,我国北方海域多入海气旋和海雾,7—8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我国近海有10... 2019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欧亚大陆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6月,我国北方海域多入海气旋和海雾,7—8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我国近海有10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过程大风有6次,2次由入海温带气旋造成,另外2次过程主要由雷暴大风引起;出现了14次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6月出现7次,7月出现4次,8月出现3次;发生13次2 m以上的大浪过程,6月出现4次,7月出现5次,8月出现4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个热带气旋命名,比常年平均偏少1个;其他各大洋共有14个命名热带气旋生成,分别为:北大西洋4个、东太平洋9个、北印度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海雾 热带气旋 浪高 海面温度
下载PDF
2017年冬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曹越男 刘涛 +2 位作者 王慧 杨正龙 柳龙生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2期76-86,共11页
2017年冬季(2017年12月—2018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呈4波型。12月,亚洲中东部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较大,有利于冷空气南下。2018年1月,西伯利亚冷高压较12月更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近海。2月,冷空... 2017年冬季(2017年12月—2018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呈4波型。12月,亚洲中东部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较大,有利于冷空气南下。2018年1月,西伯利亚冷高压较12月更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近海。2月,冷空气活动减弱,有温带气旋入海并发展。我国近海出现了1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14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2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热带气旋大风过程2次。2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9次,未出现2 m以上大浪的天数仅有10 d。我国近海出现6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出雾区域在北部湾附近海域,出雾时间在夜间—早晨时段。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4个台风。海面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海雾 温带气旋 浪高 海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