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曲维政 王丽楠 +1 位作者 黄菲 刘应辰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9-335,共7页
本文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结果表明 ,北半球 10~ 2 0 km高空气候存在尺度为 2 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方差贡献率达到 2 0 %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方差... 本文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结果表明 ,北半球 10~ 2 0 km高空气候存在尺度为 2 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方差贡献率达到 2 0 %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方差贡献率超过了 2 0 % ;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 2 2年变化周期 ,分析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周期 2 2年异常变化的响应 ,其方差贡献率达到 5 % ;海温场异常是北半球 10~ 2 0 km高空气候异常变化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子 ,其影响程度达到总的异常变化的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平流层 年代际变化 火山活动 变化周期 海温场 气候异常变化 逐次滤波法 气候分析
下载PDF
基于剖分的中尺度海洋温度场三维显示技术
2
作者 刘文龙 胡兴树 +1 位作者 季民 王春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8,共5页
针对网格化和数据量庞大的中尺度海洋标量场数据在其三维可视化中表现出来的构造效率较低和表达连续性效果较差的问题,以剖分重构为核心思想,采用三线性插值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基于不同角度平面对温度场进行剖分和色彩映射,最后采... 针对网格化和数据量庞大的中尺度海洋标量场数据在其三维可视化中表现出来的构造效率较低和表达连续性效果较差的问题,以剖分重构为核心思想,采用三线性插值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基于不同角度平面对温度场进行剖分和色彩映射,最后采用OpenSceneGraph图像渲染引擎的颜色、光照、透明度和回调等渲染技术展现更为真实的、科学的动态三维温度场,提供一种简洁、高效、科学的中尺度海洋温度场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度场 剖分重构技术 重组 渲染 动态三维
下载PDF
基于Argo剖面和SST以及SLA数据重构三维网格温度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直龙 左军成 +2 位作者 纪棋严 罗凤云 庄圆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5,共10页
基于2004年1月—2017年4月的Argo剖面数据和SST数据,采用客观分析方法,构建出三维网格温度初始场,再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出海面高度异常与三维网格温度初始场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海面高度异常信息重构三维温度分析场。... 基于2004年1月—2017年4月的Argo剖面数据和SST数据,采用客观分析方法,构建出三维网格温度初始场,再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出海面高度异常与三维网格温度初始场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海面高度异常信息重构三维温度分析场。在西北太平洋区域构建了0.5°×0.5°的月平均三维温度分析场,垂向分辨率5 m(5~300 m)和10 m(300~700 m)。通过与BOA_Argo和EN4的逐月平均温度数据的时空分布对比分析表明:所构建的温度场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海洋温度场的垂向结构变化特征,能将SST信号的特征反映到混合层,并且能反映下层水团变化过程和特征。该分析场可以用于研究下层中小尺度温度变化特征,也可以作为模式初始场改进模式对海洋下层温盐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温度场 重构 Argo温度剖面 海表信息 梯度场 回归分析
下载PDF
1985年夏季长江和黄河流域降水异常成因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芳林 袁重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01-709,共9页
1985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全年为负距平,冷水范围宽广;赤道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为海温正距平区,距平值在0.5℃左右。该年盛夏我国华南、华中和江淮流域相继出现干旱高温天气,江淮地区6月份的降水不及常年的一半。本文应... 1985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全年为负距平,冷水范围宽广;赤道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为海温正距平区,距平值在0.5℃左右。该年盛夏我国华南、华中和江淮流域相继出现干旱高温天气,江淮地区6月份的降水不及常年的一半。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分别以观测得到的1985年赤道东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场为外强迫源进行了两个区域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造成1985年夏季华南、华中和江淮流域干旱,而华北多雨的原因。另外,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本文还以气候平均的海表温度场为边界强迫,分别以气候平均的大气资料和观测的1985年5月1日0点瞬时大气资料为初始场做了两个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正的海温异常和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负的海温异常是造成该年夏季江淮流域干旱的重要因子。当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海温偏高时,造成同期长江和黄河下游地区降水减少,而长江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增多。当夏季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偏低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减少,而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的降水增多(有大约一个月的滞后时间)。对于东亚地区降水异常的短期气候变化,初始场的扰动和海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降水异常 短期气候异常 长江
下载PDF
东海海域海表温度场的EOF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云芳 郭佩芳 李广云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利用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海26.5°N^33.5°N,122.5°E^129.5°E范围内自1984-2003年的年平均海表温度,结果显示出代表厄尔尼诺和黑潮、对马暖流、伸入黄海的高盐暖水舌的各种空间模态和时间演变情况。
关键词 经验正交函数 海表温度场 东海
下载PDF
基于EOF分析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的海洋环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龙 付东洋 +4 位作者 刘大召 刘贝 余果 钟雅枫 王焕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94,共14页
根据近10 a ECMWF的数值预报资料,主要分析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四季和全年的海表温度、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空间分布,利用经验正交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根据近10 a ECMWF的数值预报资料,主要分析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四季和全年的海表温度、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空间分布,利用经验正交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分析了空间和时间变化特性。研究表明:海表温度、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四季及全年时空分布有着显著的变化;海表温度的第一、第二、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59%、10.98%和6.7%,具有0.5 a、1 a和3 a的周期变化;海面风场的第一、第二、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29%、18.39%和9.36%,具有0.2~0.25 a、0.5 a和1 a的周期变化;有效波高的第一、第二、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4.17%、17.35%和10.96%,具有0.2~0.3 a、0.5~1 a和1 a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海面风场 有效波高 EOF分析 EMD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降水组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旭树 王兆礼 +3 位作者 陈柯兵 钱姝妮 王俊 陈晓宏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7,共7页
针对降水具有混沌性和随机性,准确进行长期降水预报难度高的问题,提出时变海温多极指数和因子预报意见指数,基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构建长期降水组合预报模型,以三峡水库流域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组合预报模型在三峡水库流域1961—2... 针对降水具有混沌性和随机性,准确进行长期降水预报难度高的问题,提出时变海温多极指数和因子预报意见指数,基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构建长期降水组合预报模型,以三峡水库流域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组合预报模型在三峡水库流域1961—2020年汛期的月降水预报中有较好的适用性,特别在6月和9月降水预报上表现优异;与多因子回归、随机森林数理统计模型和CFSv2、ECMWF system 4动力数值模型相比,该模型更为稳健、预报精度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降水预报 大气环流 海温场 海温多极指数 因子预报意见指数 组合预报模型 三峡水库流域
下载PDF
2018年夏季舟山海域上升流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沈萌 缪明芳 +3 位作者 王舒瑜 刘子洲 于华明 郭心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23,共6页
基于2018年夏季舟山海域水文观测资料,发现舟山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结合卫星海表温度数据,估计了上升流的影响范围.利用卫星风场数据和实测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海流数据,研究了上升流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舟山海域上升流对南风... 基于2018年夏季舟山海域水文观测资料,发现舟山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结合卫星海表温度数据,估计了上升流的影响范围.利用卫星风场数据和实测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海流数据,研究了上升流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舟山海域上升流对南风有良好的响应;基于Ekman输运理论,计算得到风场导致的上升流流速为4.8×10-5 m/s,发现潮汐是该海域上升流强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简要分析了上升流对其他生物化学要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上升流 海表温度 风场 潮汐
下载PDF
南海中西部叶绿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莹 赵辉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4,共11页
本文使用2003年1月—2019年12月MODIS遥感数据,结合海表温度、风速分析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布存在时空变化。EOF分解表明,EOF1可能反映台风等极端天气对叶绿素的影响;而EOF... 本文使用2003年1月—2019年12月MODIS遥感数据,结合海表温度、风速分析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布存在时空变化。EOF分解表明,EOF1可能反映台风等极端天气对叶绿素的影响;而EOF2和EOF3均反映了夏季沿岸上升流对叶绿素分布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南海中西部叶绿素质量浓度与海面风场呈正相关(r=0.87,p<0.01),与海表温度呈负相关(r=-0.59,p<0.05)。夏季在西南季风影响下越南东南沿海形成上升流,导致该区浮游植物旺发、叶绿素质量浓度升高;冬季受强东北季风影响,研究区海洋上层混合作用强烈,营养盐供应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生长,叶绿素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南海中西部 EOF分解 海表温度 海面风场
下载PDF
基于遥感资料的夏季广东沿岸上升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妍 胡运 任慧军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15-321,共7页
【目的】研究广东沿岸夏季上升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沿岸区域气候的影响。【方法】采用Sobel梯度算法,综合MODIS海表温度和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对2003年夏季广东沿海上升流的范围、强度、持续时间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 【目的】研究广东沿岸夏季上升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沿岸区域气候的影响。【方法】采用Sobel梯度算法,综合MODIS海表温度和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对2003年夏季广东沿海上升流的范围、强度、持续时间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广东沿岸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现象,整体呈现强弱强的特征,在7月初出现具有明显上升流特征的低温表层水,至7月底低温水活动减弱至最低,于8月初又存在一个增强的过程;同时,上升流并非始终稳定存在。【结论】对比海表温度数据和风场资料可以发现,上升流的强度、持续时间等与风场的变化存在密切联系,风场是上升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沿岸水团的分布也是影响广东沿岸上升流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 上升流 卫星遥感 海表温度 风场
下载PDF
热带海温异常纬向梯度准两年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11
作者 杨松 张美玲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用我国160站1951年1月至1987年11月月降水量和1951年1月至1988的9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印度洋—西太平洋海温距平纬向梯度准两年振荡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最后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温纬向梯度和不同区域夏... 用我国160站1951年1月至1987年11月月降水量和1951年1月至1988的9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印度洋—西太平洋海温距平纬向梯度准两年振荡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最后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温纬向梯度和不同区域夏季及夏半年降水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梯度 准两年振荡 夏季 降水
下载PDF
近40 a铜仁市凝冻气候特征及其异常年成因分析
12
作者 张丹丹 严小冬 +2 位作者 张李娟 黎荣 许文亚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该文主要对1978—2019年铜仁市冬季凝冻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铜仁市强弱凝冻年,并建立近40 a铜仁市冬季凝冻事件个例库,简要分析异常凝冻年的特征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0 a铜仁市雨凇日共出现1483 d,万山站出现1088 d(占铜仁市73.4... 该文主要对1978—2019年铜仁市冬季凝冻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铜仁市强弱凝冻年,并建立近40 a铜仁市冬季凝冻事件个例库,简要分析异常凝冻年的特征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0 a铜仁市雨凇日共出现1483 d,万山站出现1088 d(占铜仁市73.4%),除万山外雨凇均出现在12月、1月、2月;②近40 a铜仁市冬季共出现164次凝冻天气过程,冬季多出现4~5 d的中级凝冻过程(占凝冻过程总数的47%);③近40 a铜仁市共有7 a为异常凝冻年,异常凝冻年出现凝冻天气过程是凝冻过程总数的1/4,2008年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特重级异常凝冻年;④铜仁市冬季凝冻在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加,时间上有不明显的递减趋势;⑤赤道太平洋Nino3.4区海温异常偏低,欧亚大陆500 hPa高度场中高纬出现北高南低的异常环流,是铜仁市发生异常凝冻年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冻 时空特征 海温 500 hPa高度场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的均方差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严华生 李 艳 +1 位作者 樊 毅 琚建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运用1951~1997年热带(20°N~20°S,50°E~80°W)海温(SST)资料求出其各月的均方差,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温变化相对印度洋海温变化要明显,特别是赤道中东太平洋附近 (165~90°W,6°N~6°S)的海温... 运用1951~1997年热带(20°N~20°S,50°E~80°W)海温(SST)资料求出其各月的均方差,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温变化相对印度洋海温变化要明显,特别是赤道中东太平洋附近 (165~90°W,6°N~6°S)的海温变化比较显著,其海温的变化范围在2~4°C左右,3~4月份海温年际变化小,11~12月海温年际变化大;“暖池”附近洋面海温年际变化也小。而印度洋海域的海温变化范围在1~2°C左右,在印度洋南半球洋面海温变化比北半球洋面海温变化相对较大。同时,根据上述海温变化特征确定了几个海温年际变化最大的关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方差 海温场 热带太平洋 年际变化 印度洋
下载PDF
印度洋春、夏季海温对西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顺武 丁锋 假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利用NCEP提供的 195 0~ 1997年全球月平均海表面温度场资料 ,首先通过EOF分解得到不同季节印度洋海温场空间分布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SVD分解等多种方法讨论了印度洋前期和同期海温异常与西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 利用NCEP提供的 195 0~ 1997年全球月平均海表面温度场资料 ,首先通过EOF分解得到不同季节印度洋海温场空间分布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SVD分解等多种方法讨论了印度洋前期和同期海温异常与西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的关系。寻找出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关键海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场 高原夏季降水 EOF SVD
下载PDF
连云港、吕泗海域的海表温度变化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青青 何佩东 +1 位作者 蒋风芝 陆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30-2937,2942,共9页
通过对连云港海域(1976-2008)、吕泗海域(1960-1990)30年左右的海表温度(SST)资料进行随机动态分析;并计算了SST与Nio3.4指数、海表热通量和海面风场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1976-2008年连云港的SST呈现长期升高的趋势,32年间约上... 通过对连云港海域(1976-2008)、吕泗海域(1960-1990)30年左右的海表温度(SST)资料进行随机动态分析;并计算了SST与Nio3.4指数、海表热通量和海面风场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1976-2008年连云港的SST呈现长期升高的趋势,32年间约上升0.9℃;从1960-1990年吕泗的SST呈现下降的趋势,30年间共下降约0.22℃。月均的SST最大熵谱分析揭示了两站的SST具有12个月和6个月的显著变化周期,此外还有准2 a的振荡周期。东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对连云港、吕泗海域的SST有一定的影响,热通量是影响连云港海域SST变化的部分因素,仅通过海面热通量的变化无法解释连云港海域海表温度升高的现象,海洋动力过程对SST的贡献不能忽略。连云港、吕泗海域的SST变化与风场的变化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水温度(Secwater Surface Temperefure SST) 厄尔尼诺 海表热通量 风场
下载PDF
江苏省褐飞虱迁入量的中长期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云轩 薛周华 +4 位作者 刘垚 蒋蓉 谢晓金 杨荣明 朱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10,共13页
根据1983-2010年江苏省褐飞虱灯诱资料及1982-2010年全球海温场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稻区代表站高邮、通州和宜兴的褐飞虱迁入量与前一年1月-当年6月太平洋海温场、前一年12月-当年6月中南半岛近地表... 根据1983-2010年江苏省褐飞虱灯诱资料及1982-2010年全球海温场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稻区代表站高邮、通州和宜兴的褐飞虱迁入量与前一年1月-当年6月太平洋海温场、前一年12月-当年6月中南半岛近地表气温场和前一年7月-当年6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一系列褐飞虱年总迁入量的预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高邮、通州和宜兴3站的褐飞虱迁入量在不同时空阈限内与太平洋海温场、中南半岛气温场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与前一年海温场呈负相关,其中与通州和宜兴站褐飞虱迁入量对数值相关显著的海温区主要分布在北、中太平洋,高邮站则在南太平洋;高邮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与前一年12月和当年4月中南半岛西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正相关,通州站与前一年12月和当年2、3月中南半岛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负相关,宜兴站与当年1、3月中南半岛西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正相关、与当年4月中南半岛大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负相关;3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主要与前一年7月-当年6月的各副高指数、各极涡指数、大西洋欧洲环流型、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东亚槽强度、冷空气强度、西太平洋编号台风强度、南方涛动指数等相关显著。(2)从上述海温场、气温场和环流特征量中筛选出显著相关(P<0.05)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建立褐飞虱年迁入量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回检正确率70%以上、预检正确率66.7%以上模型17个,适用性评估表明,各模型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模型可应用于单站褐飞虱年迁入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迁入量 海平面温度距平 中南半岛气温场 大气环流特征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的海面红外温度场迭代建模方法
17
作者 李敏 徐中外 +1 位作者 解鸿文 邢宇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2-797,804,共7页
海面温度场建模与求解是海面红外仿真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海面换热复杂、海水传热迟滞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差分的海面红外温度场迭代建模方法。该方法在详细分析海面温度成因的基础上,从环境温湿度入手,对太阳辐射、大气辐射、... 海面温度场建模与求解是海面红外仿真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海面换热复杂、海水传热迟滞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差分的海面红外温度场迭代建模方法。该方法在详细分析海面温度成因的基础上,从环境温湿度入手,对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传导换热、蒸发潜热等项和海水各层之间的传热计算,建立热平衡与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建模,仿真计算一天24 h范围内的海水温度曲线,并通过多次迭代计算解决了海水初始温度设定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充分考虑了海水传热的迟滞效应,仿真生成一天范围内的海面温度稳定曲线,通过多次迭代解决初始温度获取困难、算法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最后与实测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较符合实际,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温度场建模 有限差分 热平衡方程 热传导方程 迭代求解
下载PDF
海温气候振动和北半球对流层高度场变化
18
作者 陈兴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3-7,共5页
近40年赤道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距平场分布存在着短期气候振动,分析表明,它对大气环流有一定的影响。在海温气候振动的前期位相时期,对流层平均高度有降低趋势,相反在海温气候振动的后期位相时期,对流层平均高度为增高趋势。这... 近40年赤道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距平场分布存在着短期气候振动,分析表明,它对大气环流有一定的影响。在海温气候振动的前期位相时期,对流层平均高度有降低趋势,相反在海温气候振动的后期位相时期,对流层平均高度为增高趋势。这种相关关系高层比低层要好,低纬度较中高纬度稳定,夏季较冬季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高度场 气候振动 对流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