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匠心独运——钱绍武的雕塑艺术
1
作者 曾维林 魏容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自留学归国后,钱绍武结合西方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进行艺术实践,创作出一批形神兼备的雕塑经典。《炎帝像》探索雕塑与空间的关系,通过点、线、面的组织增强雕塑的形式美与空间感;《李大钊纪念像》的创作,注重对雕塑整体与局部... 自留学归国后,钱绍武结合西方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进行艺术实践,创作出一批形神兼备的雕塑经典。《炎帝像》探索雕塑与空间的关系,通过点、线、面的组织增强雕塑的形式美与空间感;《李大钊纪念像》的创作,注重对雕塑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思考,以体块创作为基础,具有整体感;而《李白》等作品,则以中国古典美学融入西方当代雕塑,将中国传统艺术中“写意”观念与现代雕塑形式相结合,探索现代雕塑的民族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绍武 雕塑语言 苏派 雕塑民族化
原文传递
会通与重构——滑田友雕塑语言的现代性探赜
2
作者 李凤志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作为中国现代雕塑先驱之一,滑田友修习与研究雕塑的过程,正是中国雕塑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他在古与今、中与西、承与创的碰撞与交融中探寻着雕塑语言与时代发展的平衡,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质,为中国雕塑在现代转型中的早期探索开辟了... 作为中国现代雕塑先驱之一,滑田友修习与研究雕塑的过程,正是中国雕塑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他在古与今、中与西、承与创的碰撞与交融中探寻着雕塑语言与时代发展的平衡,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质,为中国雕塑在现代转型中的早期探索开辟了道路;同时通过六法论对传统文化和雕塑本体的体认与思考,为雕塑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中国现代雕塑的民族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田友 雕塑语言 民族风格 中西美术交流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雕塑语言在雕塑教学中的回归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福科 孟夏 金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3,共3页
随着西方雕塑话语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渗透,中国雕塑语言逐渐失去了本体话语的权威地位,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因此惟有将古典雕塑语言特质与当代雕... 随着西方雕塑话语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渗透,中国雕塑语言逐渐失去了本体话语的权威地位,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因此惟有将古典雕塑语言特质与当代雕塑教学、创作有效对接,才能催动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古典雕塑艺术焕发出时代华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语言 古典雕塑 雕塑创作 教学 中国
下载PDF
雕塑语言在当代具象雕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兴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雕塑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视觉感染力极强,可使得人们审美需求获得满足。而作为雕塑艺术的灵魂,雕塑语言在雕塑设计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雕塑艺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雕塑语言也在不断地扩展,其在当代具象雕塑设计中的... 雕塑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视觉感染力极强,可使得人们审美需求获得满足。而作为雕塑艺术的灵魂,雕塑语言在雕塑设计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雕塑艺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雕塑语言也在不断地扩展,其在当代具象雕塑设计中的价值日益显现。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雕塑语言进行介绍,并对当代具象雕塑艺术设计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雕塑语言在当代具象雕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语言 具象雕塑 设计
下载PDF
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之语言对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杨 《雕塑》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现代雕塑造型语汇纷杂,视觉冲击眩目,它们的创作灵感离不开传统雕塑。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回顾的雕塑发展史,从雕塑历史的进程中探讨并逐步找出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艺术概念的几个重要方面和层次,从雕塑艺术的发展史来入手,分析从初... 现代雕塑造型语汇纷杂,视觉冲击眩目,它们的创作灵感离不开传统雕塑。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回顾的雕塑发展史,从雕塑历史的进程中探讨并逐步找出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艺术概念的几个重要方面和层次,从雕塑艺术的发展史来入手,分析从初期的模仿发展到艺术再现,再至艺术表现,直至观念性艺术的出现,这个时间递进的变化过程必然有其客观的内在联系和合理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意象 具像 雕塑语言
原文传递
酒容器设计的雕塑语言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智勇 张志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0-221,共2页
酒容器是酒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涵渗透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在和消费者交流的过程中,酒容器和雕塑有着相似的语言特点,能产生一种从视觉、触觉的接触,到仔细欣赏,再到深入联想的思维传递过程。基于这种相通... 酒容器是酒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涵渗透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在和消费者交流的过程中,酒容器和雕塑有着相似的语言特点,能产生一种从视觉、触觉的接触,到仔细欣赏,再到深入联想的思维传递过程。基于这种相通性,从形态、文化、科技3方面来分析雕塑语言在酒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市场因素,深入探讨酒容器销售包装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容器 包装设计 雕塑语言
下载PDF
略论3D陶瓷雕塑这一语言的创新和优势
7
作者 梁天勇 《陶瓷研究》 202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艺术史上,每当科技突进式发展时,总会给艺术发展带来契机,比如解剖技术,照相技术等。本文从3D陶瓷雕塑创作给传统雕塑带来的影响入手,以景德镇陶瓷雕塑工作者的角度来看3D雕塑这项技术在陶瓷艺术作品创作上的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 3D陶瓷雕塑 雕塑语言 创新 数字雕塑的优势
下载PDF
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对材料本体语言的探索
8
作者 朱燕晖 《陶瓷》 CAS 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艺术创作者侧重于对雕塑材料本体语言的探索研究。艺术家们以陶瓷材料为基础,使用独具特色的个人艺术语言对陶瓷雕塑艺术进行实践与拓展。发现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中材料本身的艺术魅力,同时让陶瓷材料与新材料... 在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艺术创作者侧重于对雕塑材料本体语言的探索研究。艺术家们以陶瓷材料为基础,使用独具特色的个人艺术语言对陶瓷雕塑艺术进行实践与拓展。发现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中材料本身的艺术魅力,同时让陶瓷材料与新材料、新技术相融合,实现材料语言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陶瓷雕塑 材料 雕塑语言
下载PDF
连环画模式在现当代雕塑中的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至今,纵观中国现当代雕塑作品,以连环画模式出现的雕塑不胜枚举。雕塑创作借鉴连环画模式进而拓展和升华,是传统模式在不同艺术形态中被转换的典型范例。当代雕塑无论从造型语言上还是创作题材上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至今,纵观中国现当代雕塑作品,以连环画模式出现的雕塑不胜枚举。雕塑创作借鉴连环画模式进而拓展和升华,是传统模式在不同艺术形态中被转换的典型范例。当代雕塑无论从造型语言上还是创作题材上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纪念性雕塑的创作理念也有所突破,但连环画模式依然尽显其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环画模式 群雕 创作 造型语言
下载PDF
意境融彻——雕塑家曹春生作品欣赏
10
作者 吴笑非 《陶瓷》 CAS 2023年第1期61-63,67,共4页
陶瓷雕塑是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反映着雕塑家的审美创造力和人民大众的审美欣赏力。每个雕塑家都有一套独特的雕塑语言在述说着他的精神世界,用形体与空间组合出意境之美。笔者对曹春生陶瓷雕塑创作中意境进行品析,探究意境在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是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反映着雕塑家的审美创造力和人民大众的审美欣赏力。每个雕塑家都有一套独特的雕塑语言在述说着他的精神世界,用形体与空间组合出意境之美。笔者对曹春生陶瓷雕塑创作中意境进行品析,探究意境在陶瓷雕塑中的呈现,这是对雕塑创作者的考验,这一实践同时有助于青年陶瓷雕塑家完善艺术修养提供指路的明灯。笔者以曹春生的作品为例浅谈陶瓷雕塑中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雕塑 意境 雕塑语言
下载PDF
革新抑或消亡——试论材料与工艺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博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7-98,共2页
雕塑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与材料、工艺的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数时候,材料的更新、造型与成型方式的改进能够给雕塑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使雕塑艺术能够保持活跃、开放、包容的姿态。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材料的无限丰富、... 雕塑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与材料、工艺的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数时候,材料的更新、造型与成型方式的改进能够给雕塑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使雕塑艺术能够保持活跃、开放、包容的姿态。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材料的无限丰富、技术与手段的多样化,雕塑开始逐渐走向过度依赖材料与工艺的极端,材料以及材料工艺几乎是以裹挟的方式在"推动"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艺术面临着被科技手段彻底支配甚至消亡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材料 工艺 雕塑语言
下载PDF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雕塑语言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芝也 马轶晗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极具雕塑感与魅力的。在外观上给观众强烈的雕塑感,这与西扎将雕塑语言融入建筑设计中密不可分。从雕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西扎建筑强烈的雕塑感和纪念性,可以获得其在形体的深度、量感、影像... 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极具雕塑感与魅力的。在外观上给观众强烈的雕塑感,这与西扎将雕塑语言融入建筑设计中密不可分。从雕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西扎建筑强烈的雕塑感和纪念性,可以获得其在形体的深度、量感、影像方面与雕塑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以及西扎从雕塑学中在白色和光影运用上所汲取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瓦罗·西扎 雕塑语言 形体 白色 光影
下载PDF
以情塑形——吕学晶访谈
13
作者 吕学晶 《当代美术家》 2019年第5期14-15,共2页
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的雕塑作品《亮丽的风景线》,以跨时空的方式呈现了一组环卫工人群像。作者吕学晶在进行反映社会现实的主题性创作的同时,延续着自己对雕塑语言的探索。
关键词 木雕 主题性创作 雕塑语言
下载PDF
城市雕塑的风格与环境
14
作者 韩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70-74,共5页
探讨了城市雕塑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如何根据国情、民族的风格去发展本国的城市雕塑,使其更好的与建筑协调,与环境呼应。
关键词 雕塑语言 具象 写意 多元化
下载PDF
艺术设计三维领域中雕塑语言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王笑彬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雕塑语言有着鲜明的特性,其主要利用雕塑手段将艺术思想展现出来。新时代背景下,雕塑理论发展速度加快,雕塑语言中空间概念占据的地位愈发凸显,其的融入可使得雕塑有效延伸语言范畴。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赋予雕塑时代特性,无论是表现材... 雕塑语言有着鲜明的特性,其主要利用雕塑手段将艺术思想展现出来。新时代背景下,雕塑理论发展速度加快,雕塑语言中空间概念占据的地位愈发凸显,其的融入可使得雕塑有效延伸语言范畴。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赋予雕塑时代特性,无论是表现材料、形式或是手法,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使得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途径更为丰富,视觉魅力更加凸显,这也是雕塑艺术的精髓所在。雕塑艺术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要朝着多维时空延伸,突破现有的创作限制,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变更的艺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语言 三维领域 艺术设计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青铜饰牌造型语言的叙事性及特色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晓明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6-80,共5页
青铜饰牌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其造型本身体现出明显的异域艺术风格。青铜饰牌的叙事性审美特征表现为情节图像的组图方式、感知式的造型方式和生命谐美的情景意味。
关键词 青铜饰牌 叙事性 造型语言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试析“虎噬马”、“虎豕咬斗”纹饰牌的造型语言
17
作者 苏伊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其中青铜饰牌是草原青铜艺术中最为精彩的"亮点"。而"虎噬马"纹带饰和"虎豕咬斗"纹金饰牌则是比较典型的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立意、构思巧...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其中青铜饰牌是草原青铜艺术中最为精彩的"亮点"。而"虎噬马"纹带饰和"虎豕咬斗"纹金饰牌则是比较典型的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立意、构思巧妙的构图设计、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娴熟的技巧,显示出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独特的造型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噬马 纹带饰 虎豕咬斗 纹金牌饰 鄂尔多斯 青铜饰牌 造型语言
下载PDF
华塔建筑雕塑语言探析——以广惠寺华塔为例
18
作者 董小龙 唐建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155,共3页
本文以华塔建筑的雕塑入手,探究华塔雕塑造型与建筑结构的内在联系,聚焦两者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及审美意象表达,挖掘雕塑独特的造型语言对华塔建筑空间内涵的再诠释,为建筑与雕塑的融合探究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 华塔建筑 雕塑语言 互动共生 审美意象
原文传递
以生活为题——王比访谈
19
作者 王比 《当代美术家》 2019年第5期16-17,共2页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雕塑获奖提名作品《好消息》呈现了具有重庆特色的生活化场景。作品中的人物姿态自然、随意,都在阅读自己手机收到的好消息。作者王比将这一生活化的场景以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创作,使作品充满熟悉感和生活化...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雕塑获奖提名作品《好消息》呈现了具有重庆特色的生活化场景。作品中的人物姿态自然、随意,都在阅读自己手机收到的好消息。作者王比将这一生活化的场景以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创作,使作品充满熟悉感和生活化的同时,引起观者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语言 时代特质 地域特征
下载PDF
吸收、融合与再造--《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简评
20
作者 薛问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5,共6页
《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为近年来国内规模较大的一次雕塑展,汇集了青年雕塑家们在主题创作领域的成果。文章分析本次展览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美学、造型风格、雕塑语言的探索与变化,认为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更为多元的... 《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为近年来国内规模较大的一次雕塑展,汇集了青年雕塑家们在主题创作领域的成果。文章分析本次展览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美学、造型风格、雕塑语言的探索与变化,认为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更为多元的中西方雕塑语言被有机整合进了主题雕塑创作。尤为突出的是中国传统雕塑语言在多个维度上体现出了新面貌,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当代主题性雕塑创作的活力及更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当代中国雕塑 传统雕塑语言 主题性雕塑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