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海华 杨顺海 +1 位作者 陈如 陈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RETI scan3.15系统对15例单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记录61个部...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RETI scan3.15系统对15例单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脱离患眼术前、术后及对侧眼P1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对侧眼组,视网膜脱离术后3个月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显著增加,但均低于对侧眼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但视功能却不能完全恢复;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吊顶灯照明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Valerio Piccirillo Michele Lanza +4 位作者 Carlo Irregolare Antonello Iovine Agostino Diplomatico Sandro Sbordone Alfonso Savastano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63-1766,共4页
目的:评估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巩膜扣带术中使用吊顶灯照明系统的优势。方法:在这一对照、回顾性研究中,72例72眼于密涅瓦医院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的RRD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吊顶灯照明下行巩膜扣带术,B组进行常规巩膜扣带术。两... 目的:评估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巩膜扣带术中使用吊顶灯照明系统的优势。方法:在这一对照、回顾性研究中,72例72眼于密涅瓦医院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的RRD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吊顶灯照明下行巩膜扣带术,B组进行常规巩膜扣带术。两组均于术前、术后1、3、7、14、30、90和180d进行随访。指标包括其它手术操作、最佳框架眼镜矫正视力(BSVA)、手术时间、视网膜裂孔再次出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6mo,两组BS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再次出现视网膜裂孔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但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结论:通过我们观察得出结果,使用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时,吊顶灯照明系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顶灯照明系统 巩膜扣带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江 许大玲 +1 位作者 刘文 霍鸣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先预置环扎带,再完成环扎、硅压预置缝线,放视网膜下液或前房穿刺放房水,视网膜冷凝、垫... 目的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先预置环扎带,再完成环扎、硅压预置缝线,放视网膜下液或前房穿刺放房水,视网膜冷凝、垫压,核实裂孔、扎紧环扎带和眼内注入膨胀气体,定期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8例,手术成功率81.82%,其余4例需二次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者3例,0.06—0.3者6例,手动~0.05者13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具有操作方便、观察直观、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裂孔性 显微手术 巩膜加压术
原文传递
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4
作者 胡向光 李秋明 +2 位作者 王梦华 董洪涛 鹿晓燕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17~40岁近视导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9例(60眼),其中17—28岁26例26眼作为A组,29... 目的探讨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17~40岁近视导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9例(60眼),其中17—28岁26例26眼作为A组,29—40岁33例34眼作为B组,根据患者眼部情况行玻璃体切割术(PPV)或巩膜扣带术(SB)。术后随访至眼部情况稳定,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结果A组视网膜裂孔以圆形孔为主,B组以马蹄形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以视网膜下方脱离为主,B组以视网膜全部脱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手术方式以sB为主,B组以PPV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两组单次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近视导致的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SB保留液化轻的玻璃体,通过PPV去除液化重的玻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近视 青少年 玻璃体液化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