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琪 张新 +3 位作者 赵燕 程玉瑛 宋耕 张骞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828-1831,1837,共5页
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均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均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角巩膜缘切口40例(68眼)为A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40例(66眼)为B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40例(70眼)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1、7、30、90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房水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⑴3组患者术后7 d房水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B、C组房水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B组术后1、7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术后1、7、30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术后30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降至术前水平(P>0.05),C组术后90 d干眼症状评分降至术前水平(P>0.05);⑶A、C组术后1、7、30 d BUT明显高于B组(P<0.05),SI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7 d SIt明显低于C组(P<0.05);A、C组术后1、7 d FL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泪膜稳定性、眼表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巩膜缘切口 糖尿病 2型 白内障
原文传递
等长度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泳瑜 谭劲光 +1 位作者 梁伟亮 关卫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4-1837,共4页
目的:探讨3. 0mm巩膜隧道切口与3. 0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 0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 目的:探讨3. 0mm巩膜隧道切口与3. 0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 0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例30眼),作3. 0mm透明角膜切口者纳入观察组(84例84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密度、角膜散光度(corneal astigmatism,C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和术后3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CEC密度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CA、TMH、E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UCVA水平(LogMAR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3mo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3. 0mm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较3. 0mm巩膜隧道切口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 透明角膜 切口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文波 裴春英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 3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30眼采用角膜缘阶梯状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变化...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 3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30眼采用角膜缘阶梯状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巩膜隧道式切口术后 5 d平均角膜散光 ( 3.1 5± 1 .5 4 ) D,术后 3个月 ( 1 .1 9± 0 .4 8) D;对照组为 ( 5 .1 2± 2 .1 3) D和 ( 3.2 5± 1 .5 8)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术后 5 d裸眼视力≥ 0 .5者 2 6眼 ,占 78.8% ;对照组 1 0眼 ,占 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散光小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隧道式切口 角膜 散光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巨大球内异物经巩膜取出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身文 秦波 +3 位作者 李柏军 陈胜 郭慧 刘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264-1266,1266,共3页
目的:探讨外路手术取出巨大球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12眼巨大球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取出异物,随访6~12(平均9)mo。8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无明... 目的:探讨外路手术取出巨大球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12眼巨大球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取出异物,随访6~12(平均9)mo。8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无明显改变,1眼并发视网膜脱离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巨大球内异物,外路取出术简单、经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内异物 巩膜切口 外路手术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项奕 邢怡桥 +2 位作者 杨安怀 艾明 喻长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1-772,共2页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同一医师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 72眼 (其中行巩膜常规切口 5 0只眼 ,巩膜隧道切口 2 2眼 )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 ,比较行玻璃体切割常规切口组...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同一医师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 72眼 (其中行巩膜常规切口 5 0只眼 ,巩膜隧道切口 2 2眼 )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 ,比较行玻璃体切割常规切口组及巩膜隧道切口组中与切口玻璃体牵引有关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结果 :行玻璃体切割常规巩膜切口的 5 0只眼中与切口牵引有关的复发视网膜脱离有 14眼 ( 2 8% ) ,而行巩膜隧道切口的 2 2眼中与切口牵引有关的复发视网膜脱离仅 1眼 ( 4 5 % )。第 2组中与切口牵引有关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远远低于第 1组 ( χ2 =5 0 96,P <0 0 2 5 )。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与切口有关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 ,且具有诸多术中优势 ,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切口 玻璃体切割术 临床应用 术后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上方与颞侧切口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文俐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 :探讨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采取不同部位切口的疗效和技术。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 76眼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行 7.0mm弦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植入光学部直径 6 .5mm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颞侧切口... 目的 :探讨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采取不同部位切口的疗效和技术。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 76眼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行 7.0mm弦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植入光学部直径 6 .5mm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颞侧切口组 37眼术后 35眼 (94 .6 % )产生循规性角膜散光变化 ,上方切口组 39眼中 34眼(87.2 % )产生逆规性角膜散光变化 ,即全部病例中 90 .8%出现逆切口的角膜散光变化。上方切口组早期角膜散光绝对值大于颞侧切口组 (P <0 .0 5 )。随术口愈合散光度数逐渐减少 ,两组间的角膜散光差异也减少 ,术后 3月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两组间的各期视力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 人工
下载PDF
眼内巨大异物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L形切口摘出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贾金辰 刘芳 +3 位作者 康焕君 杨路勇 韩少磊 韩龙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眼内巨大异物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眼)眼内巨大异物(≥5mm)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L形切口摘出手术病例资料,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摘出异物,并完成玻璃体视网...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眼内巨大异物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眼)眼内巨大异物(≥5mm)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L形切口摘出手术病例资料,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摘出异物,并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8眼行C3F8充填,14眼行硅油充填。随访3~12个月,视力提高者28眼(87.50%),视力未提高者4眼(12.05%)。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瘢痕、角膜散光及后极部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未发生因异物摘出过程中或手术切口造成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通过巩膜L形切口能够顺利摘出眼内巨大异物,手术方法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 巨大 摘出术 玻璃体切除 L形巩膜切口
原文传递
巩膜切口位置调整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弓蛔虫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敬花 李松峰 +5 位作者 邓光达 麻婧 李亮 马燕 周丹 卢海 《眼科》 CAS 2019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观察巩膜切口位置调整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弓蛔虫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眼弓蛔虫病行巩膜切口位置调整下玻璃体切除术、随诊≥5个月的患者139例(139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观察巩膜切口位置调整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弓蛔虫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眼弓蛔虫病行巩膜切口位置调整下玻璃体切除术、随诊≥5个月的患者139例(139眼)。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描述其一般情况,术前行UBM检查,根据术前UBM检查结果或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进行巩膜切口位置调整。描述手术前后视力及局部解剖变化和手术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者定为视力改善,下降≥2行为视力下降,提高或下降≤1行定为视力稳定。主要指标手术前后视力和局部解剖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39眼眼弓蛔虫患者64眼(46.0%)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平均随访(29±9)个月。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改善者70.2%(85/121),视力稳定者22.3%(27/121),视力下降者7.5%(9/121);69.1%(96/139)的患者术前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65眼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或改善;术后1周内22.3%低眼压(31/139)和1个月后13.7%高眼压(19/139)。结论巩膜切口位置调整下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改善眼弓蛔虫病患者视功能和眼局部解剖预后;术前UBM检查可明确周边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而引导巩膜切口位置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弓蛔虫病/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巩膜切口
原文传递
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
9
作者 刘杰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01-302,共2页
目的 :探讨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的简便方法。方法 :34例、34眼采用角膜缘后 1~ 1.5mm巩膜切口 ,自透明角膜穿刺口注入玻璃酸钠 ,软性分离虹膜后黏连 ,使卷缩的虹膜复位 ,分段切开前房时 ,排出前房积血和渗出物 ,虹膜根部随脱出的玻璃酸... 目的 :探讨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的简便方法。方法 :34例、34眼采用角膜缘后 1~ 1.5mm巩膜切口 ,自透明角膜穿刺口注入玻璃酸钠 ,软性分离虹膜后黏连 ,使卷缩的虹膜复位 ,分段切开前房时 ,排出前房积血和渗出物 ,虹膜根部随脱出的玻璃酸钠脱出巩膜内切口部位 ,用 10 - 0铲形针线自切口后唇巩膜面进针全层缝合 ,挂少许虹膜根部组织自前唇巩膜出针 ,结扎于巩膜面 ,虹膜根部牵挂内切口表面 ,与内切口表面组织黏连 ,术中利用玻璃酸钠使虹膜复位 ,排出积血 ,维持前房 ,保护眼内组织。结果 :34例、34眼中术后瞳孔复圆 31例 ,欠圆 3例 ,但瞳孔直径不一 ,伤后距手术时间短者效果好 ,时间长者由于虹膜广泛黏连、萎缩、复位后效果欠佳。术后无 1例发生浅前房 ,继发青光眼 ,角膜内皮损伤等。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月房角镜检查 2 9例 ,2 7例虹膜根部附着于巩膜突出部位 ,2例附着于房角隐窝处 ,无 1例与小梁和角膜黏连。结论 :此法损伤小 ,复位准确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切口 虹膜断离 全层缝合 复位
下载PDF
二例眼内猪囊尾蚴的手术治疗
10
作者 徐建敏 周颖明 陈彬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眼猪囊尾蚴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二例猪囊尾蚴分别位于视网膜下和玻璃体后段视网膜前。前者通过眼底镜用导光纤维于囊泡外缘电凝定位,从相应的巩膜面作切口;后者则通过“玻切术”的冷冻法切除。术后辅以砒喹酮... 目的 探讨治疗眼猪囊尾蚴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二例猪囊尾蚴分别位于视网膜下和玻璃体后段视网膜前。前者通过眼底镜用导光纤维于囊泡外缘电凝定位,从相应的巩膜面作切口;后者则通过“玻切术”的冷冻法切除。术后辅以砒喹酮治疗。 结果 二例标本证实为猪囊尾蚴。术后眼部反应均较小;角膜透亮,前房基本清,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仅有局部疤痕及色素沉着,少量小出血点,未见有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结论 必须根据猪囊尾蚴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药物以砒喹酮为广谱、高效;应先摘除眼内猪囊尾蚴,然后投以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病 手术治疗 眼内寄生虫病 冷冻法 眼底镜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巩膜隧道小切口在硬核白内障复明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李广涛 宋磊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硬核性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2月98例(126眼)行老年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126眼)仅6例出现后囊... 目的 探讨硬核性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2月98例(126眼)行老年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126眼)仅6例出现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其中,术后1周≥0.3者121眼,术后1个月≥0.5者119眼,脱残率为98%.结论 在硬核白内障复明手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成本,手术操作步骤简化安全,易于在基层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 小切口 硬核白内障
下载PDF
眼伤宁口服液对家兔巩膜切口病理改变的影响
12
作者 李翔 王毅 +1 位作者 张玲 黄秀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1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 :观察眼伤宁口服液对家兔巩膜切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67只家兔( 1 3 4只眼 )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 (羧甲基纤维素组 )、眼伤宁高剂量组、眼伤宁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消炎痛组 )。利用HE、Masson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巩膜切... 目的 :观察眼伤宁口服液对家兔巩膜切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67只家兔( 1 3 4只眼 )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 (羧甲基纤维素组 )、眼伤宁高剂量组、眼伤宁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消炎痛组 )。利用HE、Masson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巩膜切口炎症程度及纤维排序进行观察 ,并定量测量切口肉芽组织细胞数目及肉芽组织体积。结果 :眼伤宁口服液治疗组的巩膜切口炎症程度、肉芽组织细胞数目及肉芽组织体积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巩膜纤维排列有序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论 :眼伤宁口服液能明显减轻巩膜切口炎症反应 ,促进巩膜纤维有序排列 ,减轻巩膜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伤宁口服液 家兔 巩膜切口 病理 中药
下载PDF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孟克青 许衍辉 董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8例(168双眼)非干眼症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4例(84双眼)。对照组患者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8例(168双眼)非干眼症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4例(84双眼)。对照组患者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组接受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4周及术后第12周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结果术后第1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与第1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较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短期干眼症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 干眼症
下载PDF
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存 接英 +1 位作者 张建强 王艳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4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为对照组,巩膜隧道切口58例70只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1周、3个月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切口周边角膜厚度及裸眼视力。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出现散光度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观察组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切口周边的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厚度基本稳定,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口 角膜散光
下载PDF
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被引量:20
15
作者 茅彦 马成 刘文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对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 住院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57例69只眼,均施行4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视力... 目的 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对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 住院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57例69只眼,均施行4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7例(69只眼)中,术后1个月视力0.5以上者46只眼(66.67%),0.8以上者14只眼(20.29%),低于0.25者4只眼(5.8%);术前及术后1d、1周、1月测得角膜平均散光度分别为:(0.34±0.28)D、(0.41±0.32)D、(0.38±0.31)D、(0.36±0.30)D,术后各时间段角膜散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散光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破裂5只眼(7.25%),瞳孔缘撕裂6只眼(8.700/0),因损伤小而没有进行处理;术后角膜内皮水肿9只眼(13.04%)、前葡萄膜炎9只眼(13.04%)、虹膜部分粘连4只眼(5.80%)、眼压增高2只眼(2.90%),经对症治疗均7d内消失.结论 在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进行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降低成本,手术操作步骤简化安全,易于在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小切口 小瞳孔 硬核白内障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不同切口术后干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岳艳菊 吴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不同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非干眼患者146例(160只眼).按随机表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不同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非干眼患者146例(160只眼).按随机表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72例(80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74例(80只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的干眼相关指标,包括主观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结果 比较术前、术后1天、1周A、B两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增加、BUT缩短、FL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3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术后1天、1周,B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增加、BUT缩短、FL评分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3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术后A、B两组各观察时间点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比较,术后1天,A组SIt增多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SI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均引起患者术后早期干眼发生,透明角膜切口较巩膜隧道切口引起术后早期干眼程度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巩膜隧道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 干眼
原文传递
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对术后干眼症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及症状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秦庆 杨建芳 唐云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8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基础上联合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式对患者术后干眼的泪膜破裂、泪液分泌量等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的76例白内障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两组... 目的:观察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基础上联合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式对患者术后干眼的泪膜破裂、泪液分泌量等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的76例白内障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作透明角膜切口术式,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作巩膜隧道切口术式,比较组间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6.87±5.25)s、(7.88±1.35)s及(9.77±5.12)s,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泪液分泌量(11.87±4.74)mm/5 min、(11.45±6.35)mm/5 min及(12.38±5.66)mm/5 min,均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均对照组低(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基础作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显著减小术后干眼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干眼症
下载PDF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子畅 田耀文 马雅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6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63例患者共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干眼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32例,35眼)与透明角膜切口组(31例,3...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63例患者共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干眼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32例,35眼)与透明角膜切口组(31例,35眼),两组患者均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7、14、30、90天观察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自觉干眼感觉等。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患者自觉干眼症状明显,巩膜隧道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2.55±0.96)、(1.49±0.62)分]明显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1.18±0.72)、(0.98±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试验显示,术后第1天,巩膜隧道切口组与透明角膜切口组患者SIt分别为(19.55±2.47)、(17.62±2.51)m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巩膜隧道切口组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试验显示,术后第1、7、14天,两组BUT均较术前显著缩短,巩膜隧道切口组[(4.07±0.63)、(4.62±0.86)、(6.37±0.67)s]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3.42±0.67)、(4.06±0.90)、(5.88±0.7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对泪膜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干眼症状要重于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泪膜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小璠 陈春林 叶剑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非干眼患者54例(60眼),年龄为54~78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3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B组26例(30眼),行巩膜隧道切口。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差异...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非干眼患者54例(60眼),年龄为54~78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3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B组26例(30眼),行巩膜隧道切口。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90天对患者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①主观症状:术后第1天和第7天,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明显,B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8,-2.868;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0.832,-0.281;P>0.05)。②SIt试验:术后第1天,SIt明显增加,B组SI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4,-1.189,-0.632,-1.031;P>0.05)。③BUT: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BUT明显缩短,B组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2.442,-2.507;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0,1.227;P>0.05)。④CFS评分: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CFS评分增加,A组CFS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3.261,2.466;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C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1.227;P>0.05)。结论术后早期,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但干眼症状重于行透明角膜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对泪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口 泪膜
下载PDF
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志强 侯瑞昌 张日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白内障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6例(66双眼)非干眼症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白内障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6例(66双眼)非干眼症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3例(33双眼)。实验组患者接受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分析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情况。结果:手术后第1周,患者的干眼状况明显,对照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高于实验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短期干眼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巩膜隧道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 干眼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