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被引量:198
1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2,共8页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效率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原文传递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章熙春 马卫华 蒋兴华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9-83,共5页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进一...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研发资金投入渠道的差异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夏锐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174,共10页
内生增长理论表明只有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才具有可持续性。然而科技发展水平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密切相关,投入渠道的差异也会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的能力。本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了我国R&D投入渠道的差异对科技... 内生增长理论表明只有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才具有可持续性。然而科技发展水平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密切相关,投入渠道的差异也会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的能力。本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了我国R&D投入渠道的差异对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资助、企业自主筹资以及R&D的支出等均对科技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同的资金投入渠道对科技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只有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我国民间资本的优势,才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R&D投入 金融支持体系 偏最小二乘法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要件对应性构建了衡量指标,提出了1-2-3-4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为后续生产力研究奠定了基础。“1”即一个关键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2”即两个根本原则,即最大程度释放人的聪明智慧原则和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原则;“3”即三个基本要求,即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4”即四个主要内容,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现代企业群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并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主要路径:一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完善现有产业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47
5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当代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F0002,F0003,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理论、经验与实践 被引量:37
6
作者 闫瑞峰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7,共10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方面,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在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上,寻求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强度和效度的双突破,并在资源配置主体关系、科技创新目标特征、科技创新组织方...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方面,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在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上,寻求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强度和效度的双突破,并在资源配置主体关系、科技创新目标特征、科技创新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面向等方面呈现新特征。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实践应用围绕资源配置主体的公私关系理论形成三大模式,分别为以美国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为代表的国家全面主导模式,以欧洲伽利略计划为代表的公私合营模式,以及以日本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为代表的公私联盟模式。运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必需的前置性条件,即科技攻关目标具有公共性、必要性、紧迫性,既有体制机制不能有效满足科技创新任务所需的资源配置要求,并在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上符合特定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明晰科技创新的任务目标,科学运用政府与市场高效协同的复合创新机制,以及探索建立数字化科研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举国体制 体制机制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4
7
作者 侯梅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人类社会在完成两次重要的能源转型之后,当前正在进行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旨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 人类社会在完成两次重要的能源转型之后,当前正在进行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旨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如何统筹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中国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认为:1)前两次能源转型均契合传统的经济发展规律,与工业革命相伴而生,能源作为普通生产要素,其结构在技术驱动下逐渐发生变革,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核心动因不仅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还包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驱动,需要多端发力完成。2)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面临能源消费总量偏大、碳排放量偏大、能源结构偏煤、国内油气产量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偏高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偏弱等安全风险。3)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应着力“三个加快”: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化石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及综合能源智慧化3方面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煤炭、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全面能源节约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转型 能源安全 煤炭 油气 可再生能源 科技创新 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独立
下载PDF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姜鑫 余兴厚 罗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标设计、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被引量:19
9
作者 翟青 曹守新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为理解新质生产力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改造自然与社会进步协调一致的多维度突破跃升,体现生产的技术方式与组织方式协同演进的系统性变迁。在生产要素构成层面,新质生产力是指...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为理解新质生产力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改造自然与社会进步协调一致的多维度突破跃升,体现生产的技术方式与组织方式协同演进的系统性变迁。在生产要素构成层面,新质生产力是指新型生产要素出现、原有生产要素的供给质量提升,以及各要素组合的配置效率改善;在产品和产业形态层面,新质生产力是指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以及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重大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构成新质生产力的突出内核,并赋予其鲜明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当前,影响制约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难题,集中表现为重大科技创新的核心动能不足、宏观经济治理面临两难困境以及世界格局动荡变革的外部冲击。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建设数实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治理效能,作为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优先项与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重大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下载PDF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宏起 李婧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6-41,共6页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将区域双创政策分为供给推动型政策、环境影响型政策和需求牵引型政策,并分析了3类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过程;构建了区域...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将区域双创政策分为供给推动型政策、环境影响型政策和需求牵引型政策,并分析了3类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过程;构建了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实际数据为例,对3类双创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仿真,进一步对区域双创政策实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地区双创政策实施与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政策 科技创新 科技创业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德英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8-90,124,共4页
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又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结合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校产学研合作实践,讨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建设的优势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 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又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结合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校产学研合作实践,讨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建设的优势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途径。为地方高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产学研 科技创新 创新体系
下载PDF
创新引领发展和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冯华 黄晨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6,共5页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南,深入分析创新引领发展和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和重要内涵。我国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的改革经验,主要体现在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等体制上...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南,深入分析创新引领发展和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和重要内涵。我国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的改革经验,主要体现在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等体制上。新形势下创新引领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把科学技术导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软基础设施上精准发力,在创业孵化链条、技术转移链条、科技金融链条、人才服务链条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科技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下载PDF
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探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范瑜晛 姜京梅 刘畅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分析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探讨提高服务实效的系统运作模式,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中文科技期刊可以围绕信息、平台、服务3要素,合理配置资源,改进系统运作模式。建设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 分析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探讨提高服务实效的系统运作模式,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中文科技期刊可以围绕信息、平台、服务3要素,合理配置资源,改进系统运作模式。建设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稿源建设相结合,以开放、共享、融合的理念推行科学普及,落实中文科技期刊的转型保障措施,探索多元的期刊评价模式,可助力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科技期刊 科技创新 生态系统 知识服务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增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环境管理决策:需求·挑战·对策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海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牢固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在对未来环境形势和环保科技创新... 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牢固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在对未来环境形势和环保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提出了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的4个重点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绿色发展主战场,全面提升环保科技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引领环境质量改善;研发关键技术,突破环境治理技术瓶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提出了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5点建议:实施平台化、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助推现代环境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快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和补强科技创新链条;完善管理决策支撑机制,解决科研与管理脱节的问题;统筹全国环境科研力量,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人才创新活力,为环保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科技创新 管理决策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北京市科技创新系统演化协同度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许强 丁帅 安景文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文章在构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北京市2001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北京市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并通过方差分解动态检测了系...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文章在构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北京市2001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北京市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并通过方差分解动态检测了系统协同度与子系统有序度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总体一直处于协同有序的发展状态,协同度的变动依次历经低度协同、一般协同和高度协同三个阶段;北京市科技创新各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呈现震荡式上升趋势,且各子系统有序度对系统协同度的贡献力度各有差异。最后,文章从研发人员、财政支持、人文环境、金融发展、产业结构方面对北京市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系统 协同度 北京市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封云 汪木兰 +1 位作者 张仰飞 王章忠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论述了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以工科为例,介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将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活动参与、课外成果和科技竞赛获奖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及5个奖惩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并通过... 论述了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以工科为例,介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将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活动参与、课外成果和科技竞赛获奖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及5个奖惩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并通过科创分的形式进行奖励。最后分析了该评价体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匹配模型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薛昱 张文宇 +1 位作者 杨媛 刘思洋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72,共8页
在全面筛选科技创新人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匹配模型和基于ANP权重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用所构建的... 在全面筛选科技创新人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匹配模型和基于ANP权重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用所构建的匹配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科技创新人才,并准确地划分其科技创新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评价指标体系 匹配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军民融合发展中创新驱动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杜丹丽 康敏 杨栩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1,共6页
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实施创新驱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中创新驱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军民相对分离的传统体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创新主体间协同机制不完善... 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实施创新驱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中创新驱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军民相对分离的传统体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创新主体间协同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服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新驱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通过构建基于创新元素、结构体系、创新环境的创新驱动系统,鼓励军民融合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完善创新驱动运行机制,营造创新驱动实施的环境氛围,进而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驱动 国防科技工业 科技创新 系统构建
原文传递
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1
19
作者 潘建屯 陶泓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为核心动力之“新”、生产依托之“新”和目标旨意之“新”三重维度,其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生产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旨意的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是马克... 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为核心动力之“新”、生产依托之“新”和目标旨意之“新”三重维度,其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生产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旨意的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范畴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内涵特征,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新”之所在,由此规定了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动向。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重大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引,为中国在经济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团队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秉岩 朱昌平 +7 位作者 郑忠梅 范新南 单鸣雷 高远 殷明 张学武 朱陈松 张晓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团队作为载体,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总结了团队运行10年来5个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即:建设培养体系,构建交流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创新能力;实施校企合...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团队作为载体,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总结了团队运行10年来5个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即:建设培养体系,构建交流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创新能力;实施校企合作,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素养;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总结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经验,凝练成教学学术成果,与同行分享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科技创新能力 团队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