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科技政策分析的理论进路:评述与比较 被引量:33
1
作者 邢怀滨 苏竣 《公共管理学报》 2005年第4期42-51,共10页
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是一个颇具多样性的领域。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政策科学4种理论进路各有特点。新古典经济学的政策分析非常清晰,可提供直接的政策工具;演化经济学给予科技发展一种系统的理解,可得到科技发... 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是一个颇具多样性的领域。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政策科学4种理论进路各有特点。新古典经济学的政策分析非常清晰,可提供直接的政策工具;演化经济学给予科技发展一种系统的理解,可得到科技发展的结构性制度安排;STS以宽阔的视野,在政策导向、科技行为的规范、政策对科技的建构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措施含义;政策科学的分析关注政策系统,为改进政策过程提供认识基础。基于对4种理论进路共性与差异的比较,提出了一个公共科技政策分析的整合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科技政策 新古典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政策科学
下载PDF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晓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2年第4期6-7,19,共3页
分析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现状 ,总结了实验室建设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 ,展望了新世纪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前景。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建设 现状 文科实验室 资源共享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科技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政 罗晖 +1 位作者 李正风 王宏伟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93-200,共8页
探讨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针对颠覆性技术的科技评价方法。运用数学建模法即尖点型突变方程构建颠覆性技术的预测模型,其新颖之处是以创新发展为评价导向,在现有企业层次微观模型基础上提出国家层次宏观模型的变量方案。研究结果是以科技... 探讨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针对颠覆性技术的科技评价方法。运用数学建模法即尖点型突变方程构建颠覆性技术的预测模型,其新颖之处是以创新发展为评价导向,在现有企业层次微观模型基础上提出国家层次宏观模型的变量方案。研究结果是以科技替代率为势函数行为变量、以科技评价引导的社会认可度和创新驱动发展力度为控制变量的新型预测模型。本文的结论是:如果以替代率为果、认可度和创新力为因的颠覆性技术演化过程具有如模型所示的量化关系,那么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便对技术发展临界状态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为科技评价和创新政策决策等领域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创新政策 尖点突变 颠覆性技术 替代率
原文传递
范式重构、人机共融与技术伴随:智能传播时代理解人机关系的路径 被引量:13
4
作者 喻国明 苏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技术与社会变革过程中存在着连续与非连续的社会变化,破坏性的革命与渐进性的进化并存,在迈向强人工智能时代之前,有必要重新梳理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智能传播时代媒介对社会生态的变革为引导,重新理解智能传播时代人与机器的对话互... 技术与社会变革过程中存在着连续与非连续的社会变化,破坏性的革命与渐进性的进化并存,在迈向强人工智能时代之前,有必要重新梳理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智能传播时代媒介对社会生态的变革为引导,重新理解智能传播时代人与机器的对话互动。人工智能带来了超越与危机,与人类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对人的理解也亟待更新。最后,借鉴STS理论,提出走向人机融合和技术伴随的思想,探索了全新的问题域,为智能传播时代重新理解媒介、理解人机交互和人本身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 智能传播 人机交互 STS ChatGPT
下载PDF
场域关联、差序嵌入与信任结构的再生产——基于华北一所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琳 桑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9,共13页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间寻找契洽共存的身份认同与行动空间的过程。虽然外源组织囿于乡土社会中内外有别、关系本位的特性,但是其反以“关系”为策略,基于“利益”与“情感”两个维度在场域关联的空间中差序性嵌入,通过高频的人情交往和利益交换在核心家族和区位格局的次级群体上建立自身的核心圈和亲近层,借助增产增量建立组织声誉来扩散村庄整体的互惠网络,将小院院所开放成半公共空间以生产着“生-熟”的信任格局,采取差序分利和模糊雇工来平衡环境依赖和组织独立,以实现从客人到帮手、从帮手到伙伴的身份转变,最终建立组织的合法性身份与行动的合情性空间,在“能否行动”的基础上推动“行动顺畅”成为可能。这种“伙伴”身份的建立过程也再生产着具有伦理性质的信任关系,此类非先赋性的多主体、多维度、层层推进的信任结构,是外源组织嵌入乡土但是不囿于乡土的切实选择。基于此,文章认为,外源组织由外而内的实现不只是一种嵌入过程,更是一种总体性信任结构的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乡土社会 差序嵌入 信任结构
下载PDF
英国科技社团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启示 被引量:12
6
作者 万兴旺 赵乐 +2 位作者 侯璟琼 王莹 姜福共 《学会》 2009年第4期12-18,26,共8页
英国科技社团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形成了成熟灵活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网络,已成为英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英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团化运作无疑将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普事业提供... 英国科技社团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形成了成熟灵活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网络,已成为英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英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团化运作无疑将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普事业提供宝贵经验,而这些成功社团也是我国科技系统开展中外科普合作的理想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科技社团 科学传播 科学教育 国际科普合作
下载PDF
科技风险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米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随着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剧,科技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型。当代科技风险具有现实和建构的双重属性并打破了传统风险的局限范围,它以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类置于某种全球风险社会中。在... 随着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剧,科技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型。当代科技风险具有现实和建构的双重属性并打破了传统风险的局限范围,它以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类置于某种全球风险社会中。在世界风险社会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矛盾重重:一方面,科技自身演化成为当今风险的主要制造者;另一方面,科技仍被视做控制风险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当代科技风险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风险 科技与社会 全球风险社会
下载PDF
信息社会:概念,原理,途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钟义信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什么是信息社会?为什么信息社会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应该怎样来实现全球信息社会?本文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相结合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简要而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信息科学 信息技术 信息经济 信息社会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论技术的社会化与STS的中国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凡 陈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1,共5页
STS中国化是指将STS的基本理论和中国STS的实际相结合,并最终形成中国语境的STS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STS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学派述评与问题导向等三个基本关系。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的STS研究... STS中国化是指将STS的基本理论和中国STS的实际相结合,并最终形成中国语境的STS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STS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学派述评与问题导向等三个基本关系。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的STS研究;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STS研究;立足于中国实践情景的STS研究与聚焦于中国问题的STS研究是STS中国化理论探索的路径。实际上,从STS在中国诞生开始,我国学者就开始了STS的中国化的探索之路,其中技术社会化理论是STS中国化的有益探索,可以看作是STS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 技术社会化 中国化
原文传递
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的一本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门学科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国屏 王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6,39,共6页
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出版、传播和研究,到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自然辩证法定位为"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科学,便成为一门学科在建设和发展中。今天,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 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出版、传播和研究,到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自然辩证法定位为"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科学,便成为一门学科在建设和发展中。今天,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自然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工程产业哲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学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三十年概况--从“科学技术哲学”三种主要期刊文献计量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显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针对"科技与社会"研究栏目以及各主要专题,本文对"科技哲学"三种主要期刊在1979-2008年间所刊载的有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中国近三十年"科技与社会"研究总的概况、各专题研究概况以及各专题主题研... 针对"科技与社会"研究栏目以及各主要专题,本文对"科技哲学"三种主要期刊在1979-2008年间所刊载的有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中国近三十年"科技与社会"研究总的概况、各专题研究概况以及各专题主题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三十年 概况
原文传递
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社会哲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安维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6-39,共4页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社会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社会哲学———社会是被社会地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社会哲学
下载PDF
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田元 范文慧 +1 位作者 杨明 马萍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5281-5288,共8页
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角度论证设立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基于中国期刊网的中国博士与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我国107所211工程大学、985计划38所大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8个省(市)16所高校近10年仿真教师队伍及培... 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角度论证设立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基于中国期刊网的中国博士与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我国107所211工程大学、985计划38所大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8个省(市)16所高校近10年仿真教师队伍及培养研究生情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分析;对一批重点仿真实验室网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仿真科学与技术人才有强烈的需求,我国重点高等学校拥有一批培养仿真学科人才的队伍,已经培养出大量仿真学科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培养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的能力。基于PQDD数据库,对国外大学不同学科培养仿真硕士、博士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国外典型大学、学院、研究所的仿真科学与技术教育实体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科学与技术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学科 仿真科学与技术 人次培养 社会需求
下载PDF
论风险社会中的科技风险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利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从风险、风险社会、科技、科技风险等几个基本概念入手,探讨风险社会和科技风险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联等诸多问题,继而进行哲学反思,最后分别从政府、科学家和公众等三个层面进行对科技风险的社会控制分析。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科技风险 哲学反思 社会控制
下载PDF
打通科技治理与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中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制度逻辑与反思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超 胡志刚 +2 位作者 焦健 林慧 杜鹏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5-1115,共11页
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事务中,涉及生物安全的相关议题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结,围绕生物安全治理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将科学技术本身作为一个复杂变量考虑进来。文章以生物安全治理为基准点,将围绕生物安全议题的科技治理问... 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事务中,涉及生物安全的相关议题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结,围绕生物安全治理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将科学技术本身作为一个复杂变量考虑进来。文章以生物安全治理为基准点,将围绕生物安全议题的科技治理问题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新的亟待聚焦的主题。通过对当前生物安全议题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制度层面探讨将科学研究纳入生物安全治理体系、整合科技治理与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存在的限制性制度条件;同时,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生物安全议题相关研究融入包括生物安全治理在内的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科技治理 制度视角 科学与社会
原文传递
试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三者关系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6
16
作者 盛国荣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61-165,178,共6页
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路径的考察,分析了科学和技术各自不同的历史形态,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分别经历了技术主要影响社会的阶段、技术与社会互动的阶段、科学技术与社会双向互动的阶段以及三者关系进一... 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路径的考察,分析了科学和技术各自不同的历史形态,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分别经历了技术主要影响社会的阶段、技术与社会互动的阶段、科学技术与社会双向互动的阶段以及三者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逐渐演进的历史过程;并提出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将人和自然这两个因素纳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中来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才能深入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及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社会 STS
下载PDF
中国民生科技发展:必要、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孔凡瑜 周柏春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共4页
民生科技是民生系统的重要基点,其发展的程度与质量直接关涉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处理好科技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则是民之幸。当前,我国民生科技发展... 民生科技是民生系统的重要基点,其发展的程度与质量直接关涉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处理好科技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则是民之幸。当前,我国民生科技发展才刚刚起步,在理论支撑、保障措施、依托力量、评价机制上还多有不足,这也阻碍了民生科技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为此,必须给以充分重视和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科技 政府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自然与社会之间:STS学术“核场”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国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2,共6页
通过考察三版《STS指南》第一版:《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种跨学科视野》(1977);第二版:《科学技术论手册》(1995);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指南》(2008),讨论STS学术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探析STS的学术"核场"。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论 科学技术学 社会自然 学术核场
原文传递
STS教育: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昭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科技的进步使社会呈现出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旧的工业化的模式和专业化的教育则倾向于将社会视为彼此分离的部分。STS教育致力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 STS教育 科学 技术 社会 发展 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
下载PDF
科技与社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来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1,共7页
"科技与社会"的定名是近几年的事,但就其内容而言,它原本属于科技哲学科学观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特色的部分。科技与社会的研究属于哲学性质是毫无疑义、不能动摇的。这是因为,除了科技哲学的内在要求外,这是... "科技与社会"的定名是近几年的事,但就其内容而言,它原本属于科技哲学科学观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特色的部分。科技与社会的研究属于哲学性质是毫无疑义、不能动摇的。这是因为,除了科技哲学的内在要求外,这是与科学社会学和STS相区别从而保持其特点的需要,也是保障自身理论研究深度的需要。和科技观大致相同,科技与社会的研究主题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当前,科技与社会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澄清基本认识;(2)深化科技知识发展研究;(3)实现科技发展综合研究的突破;(4)加强中国科技发展道路及其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社会 学科归属 哲学定位 研究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