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国”观论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田志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宋朝士大夫主张厉行法治,倡导"以法治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统治、稳定秩序,并且在法治实践的诸多领域中自觉践履、身体力行,为宋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宋朝 士大夫 “以法治国”
下载PDF
庄子《让王篇》与中国士大夫的生命美学原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士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庄子《让王篇》提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问题,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重要,还是在"与物相刃相靡"中享受外在的荣华富贵重要?并给出了"双臂重于天下"的回答与选择。尽管《让王篇》的思想相当驳杂,叙事条理不够清... 庄子《让王篇》提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问题,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重要,还是在"与物相刃相靡"中享受外在的荣华富贵重要?并给出了"双臂重于天下"的回答与选择。尽管《让王篇》的思想相当驳杂,叙事条理不够清晰,但由于在先秦文献中尖锐地提出了个体生命自由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以"王"为中心的现实世界秩序,揭示了在个体自由与现实政治秩序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除的根本矛盾,所以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与美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王篇》 士大夫 政治 美学
下载PDF
“吏隐”与宋代士大夫文人的隐逸文化精神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玉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3,共6页
宋代的隐逸文化丰富多彩,各种隐逸文化类型至此而趋于完备。但宋代士大夫文人最崇尚的隐逸形态是居官而犹如隐的“吏隐”,并因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隐逸文化精神。他们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将传统的仕隐观念及运行机制加以重新整合、定位,... 宋代的隐逸文化丰富多彩,各种隐逸文化类型至此而趋于完备。但宋代士大夫文人最崇尚的隐逸形态是居官而犹如隐的“吏隐”,并因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隐逸文化精神。他们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将传统的仕隐观念及运行机制加以重新整合、定位,形成了一种颇为圆通的处世心态与行为方式:既与现实政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努力摆脱“政统”的羁縻、控制,游离于现实政治之外;既不放弃世俗的享乐,又能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人生中努力守护、经营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成就自己的闲适生活和诗意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文人 仕宦心态 吏隐 居士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文化心理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学信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宋代士大夫们,由于其生存的历史环境与宋前社会的不同,其文化心理自然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以德为本位的文化心理,汲汲用世的外向追求,归于自我的内敛心态,从一定意义上讲,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宋代士大夫们,由于其生存的历史环境与宋前社会的不同,其文化心理自然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以德为本位的文化心理,汲汲用世的外向追求,归于自我的内敛心态,从一定意义上讲,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梁启超为什么能推动近代小说的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袁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24-29,共6页
晚清的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繁荣与当时的城市发展市民人口的增长并不同步,而是由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推动的。梁启超的努力适应了当时小说家安身立命的需要,他们自觉响应梁启超,政治小说成为当时小说的核心。梁启超的小... 晚清的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繁荣与当时的城市发展市民人口的增长并不同步,而是由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推动的。梁启超的努力适应了当时小说家安身立命的需要,他们自觉响应梁启超,政治小说成为当时小说的核心。梁启超的小说观念适应了士大夫文学观念的需要,他们抛弃了鄙视小说的看法,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和阅读中来,他们对梁启超的认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市场,帮助小说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小说 士大夫
下载PDF
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 被引量:6
6
作者 蒋方 张忠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他却认为靡丽文章也有传名后世的价值。两人对相如的不同评价反映了两汉文人价值观念的演化。《史记·司马相如传》是第一篇以辞赋作品为主体的史传,而将司马相如视为文学家而立传者则是班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班固 司马相如 文人价值观 汉代
下载PDF
宋代祠禄制度对士大夫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永健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8-70,74,共4页
宋代祠禄制度具有多种政治功用,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保障性质。部分退处清闲的士大夫在这一制度的庇护下,潜心向学,又推动了宋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宋史 祠禄制度 士大夫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1,共6页
宋代是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文人士大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却处处凝聚着一股归田、退隐、出世的思想,凸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隐逸思潮。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的盛行,不仅与宋... 宋代是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文人士大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却处处凝聚着一股归田、退隐、出世的思想,凸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隐逸思潮。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的盛行,不仅与宋代冗官、闲官政治紧密相联,也与宋政权对文人士大夫的牵制以及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宋代意识形态领域中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社会思潮,则使他们能够在当世之志遭受挫折之际,退而出入佛道,用佛道出世远世和遁隐的精神解脱自己;宋代文人士大夫自省、内敛的心态和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审美意象上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和对平淡闲适生活的追求,并由此将退隐作为体验自由、寻求心灵解脱和淡泊澄静的一种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隐逸思潮
下载PDF
论唐代社会的神仙信仰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昌焕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唐人喜神仙。唐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信神仙,到处寻求丹药,以求长生不死;朝廷中的文官和读书人也信仰神仙,特别虔诚,甚至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一些宗室贵族、武将、宫人和平民百姓,也十分信仰神仙。有唐一代,神仙信仰广被社会,深... 唐人喜神仙。唐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信神仙,到处寻求丹药,以求长生不死;朝廷中的文官和读书人也信仰神仙,特别虔诚,甚至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一些宗室贵族、武将、宫人和平民百姓,也十分信仰神仙。有唐一代,神仙信仰广被社会,深入人心,成为鲜明的时代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神仙信仰 士大夫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斗成 马纳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9-35,共7页
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自任以天下的宋代士大夫努力于重建社会秩序,围绕救弊图治的政治理念,就社会控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并多付诸实践。范仲淹的吏治思想、“三苏”对礼治的推崇、王安石“大明法度”的社会思想以及朱熹“三纲五常”... 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自任以天下的宋代士大夫努力于重建社会秩序,围绕救弊图治的政治理念,就社会控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并多付诸实践。范仲淹的吏治思想、“三苏”对礼治的推崇、王安石“大明法度”的社会思想以及朱熹“三纲五常”的社会控制思想等凸显了宋代士大夫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社会控制 吏治 礼治 法治 三纲五常
下载PDF
昙阳子“升化”与晚明士大夫的宗教想像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美洁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晚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王焘贞自称灵异,号为"昙阳子",并将择期"升化"。昙阳子"升化"为当时轰动东南一带的一个宗教性狂热事件,其父王锡爵与同里的王世贞并因此事受到纠劾。而参与其中的多为当时... 晚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王焘贞自称灵异,号为"昙阳子",并将择期"升化"。昙阳子"升化"为当时轰动东南一带的一个宗教性狂热事件,其父王锡爵与同里的王世贞并因此事受到纠劾。而参与其中的多为当时与二王有交游来往的知名文人学士,他们为这一事件推波助澜,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复杂因素,有个人信仰、情感方面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失落后的宗教想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昙阳子 “升化” 士大夫 宗教想像
下载PDF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角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7-130,共4页
宋代"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略,使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取得了一致,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入仕参政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角色意识。然而由于宋代官僚机构臃... 宋代"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略,使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取得了一致,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入仕参政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角色意识。然而由于宋代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冗官闲官增多,加之有宋一代反复起落的党争,所以在宋代,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士大夫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为政的同时,又对学术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许多人是亦政亦文亦学术,人生实践与社会角色呈现出多维的态势。宋代之所以能成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繁盛时代,与宋代士大夫这种多维的社会角色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社会角色
下载PDF
“以儒立国”与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3,77,共4页
北宋建国后形成的“文德政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所谓“以儒立国”的政治构架 ,为北宋士大夫们提供了较前代更为宽松和优越的参政议政环境 ,从而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无论是在思想意识、道德人格上 ,还是行动上 ,都因受时代精神的感... 北宋建国后形成的“文德政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所谓“以儒立国”的政治构架 ,为北宋士大夫们提供了较前代更为宽松和优越的参政议政环境 ,从而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无论是在思想意识、道德人格上 ,还是行动上 ,都因受时代精神的感召而表现出一种志在经世、自任以天下之重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士大夫 精神风貌
下载PDF
眉山苏氏家族名字号与宋代士大夫社会生活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斗成 马纳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8-36,共9页
名字号富含社会生活气息,折射着特定的时代之光。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富藏诗书、文人辈出、政声卓然,其族人于名、字、号别有讲求,命名取字多出入经史,行号则多称“老”、“翁”,并向心仙佛,渗透着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展示了一个... 名字号富含社会生活气息,折射着特定的时代之光。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富藏诗书、文人辈出、政声卓然,其族人于名、字、号别有讲求,命名取字多出入经史,行号则多称“老”、“翁”,并向心仙佛,渗透着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展示了一个士大夫家族的文化分量,透示着宋代士大夫以儒为主、兼融佛道的三教合一信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眉山苏氏 名字号 士大夫 社会生活
下载PDF
明代嘉靖“大礼议”与朝鲜王朝之回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修志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2期95-106,共12页
明代嘉靖"大礼议"深刻改变了明代政治格局和国家祭祀体系,并引起朝鲜王朝君臣的高度关注。朝鲜中宗不断遣使庆贺世宗胜利,这有助于缓解其自身的内外危机和王权困境,并促成明鲜关系更为亲密。与此同时,朝鲜君臣结合本国政争对&... 明代嘉靖"大礼议"深刻改变了明代政治格局和国家祭祀体系,并引起朝鲜王朝君臣的高度关注。朝鲜中宗不断遣使庆贺世宗胜利,这有助于缓解其自身的内外危机和王权困境,并促成明鲜关系更为亲密。与此同时,朝鲜君臣结合本国政争对"大礼议"所做的评论,体现出朝鲜权力结构和士林政治的若干特点。朝鲜王朝后期,多次出现旁支继承王位的情况,"大礼议"再度成为影响朝鲜政治的历史参照,仁祖"礼讼"几乎是明"大礼议"的朝鲜翻版。其间,丁若镛等人从礼学角度对"大礼议"做了深入反思。从"大礼议"角度看,明朝对于朝鲜,既是榜样,又是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朝鲜王朝 士林 王权 礼讼
下载PDF
北宋君臣共治思想与实践
16
作者 王渤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21-124,共4页
共治天下的政治观念古已有之,唐宋之际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门阀士族在长时间的动乱之下急速衰弱,北宋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选择与士大夫们合作。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再次被唤醒,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 共治天下的政治观念古已有之,唐宋之际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门阀士族在长时间的动乱之下急速衰弱,北宋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选择与士大夫们合作。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再次被唤醒,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格局,随着士大夫在政坛上的强势崛起,他们敢于直言不讳,与皇帝辩论是非,所信仰的儒家理想得以付诸实践。这种开明的儒家思想实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的,它不仅代表着北宋士大夫的真实本色,也对后世国家认同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君臣共治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明代士大夫的民生思想及其政治实践——以《明经世文编》为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常建华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2期81-90,114,共10页
明朝官员的奏疏中,多有建议"民生"的内容,常使用"国计民生"一词,还以"吏治民生"讨论问题,反映出"民生"问题具有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性质。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以使民生顺遂为归宿,这一观念渗透到... 明朝官员的奏疏中,多有建议"民生"的内容,常使用"国计民生"一词,还以"吏治民生"讨论问题,反映出"民生"问题具有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性质。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以使民生顺遂为归宿,这一观念渗透到国家统治的模式当中,成为君德、官箴的要求。民生与国计一体两面,国家与社会为紧密相连的互动关系。吏治与民生的关系要求官员当官为民、造福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士大夫 民生思想 《明经世文编》
下载PDF
试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春霞 傅新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8-84,共7页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以“士大夫”状态存在的 ,一身二任 :既为政治负责 ,又为文化考虑。随着近代社会的专业化 ,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任务之一即是与政治分离 ,回归文化本位。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中...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以“士大夫”状态存在的 ,一身二任 :既为政治负责 ,又为文化考虑。随着近代社会的专业化 ,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任务之一即是与政治分离 ,回归文化本位。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士大夫 角色认同
下载PDF
“知识分子”与“士大夫”辨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59-761,789,共4页
学界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日趋纷繁,且呈现狭隘化趋势。其根源是对该词词源存在片面的理解。由此阐发的有着自恋之嫌的“知识分子”定义,将士大夫摈弃于这一群体之外。结合中国历史实际来看,将士大夫列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之列,并无不妥。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士大夫 辨析
下载PDF
题壁与唐宋寺院文化
20
作者 刘金柱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
题壁是唐宋时期寺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寺院文化,就必须对发生在寺院内的题壁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审视。寺院内的题壁文化,不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佛教徒对佛理的阐悟。禅宗六祖传法偈的一段公案,至今仍为人传诵,其重要意义,... 题壁是唐宋时期寺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寺院文化,就必须对发生在寺院内的题壁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审视。寺院内的题壁文化,不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佛教徒对佛理的阐悟。禅宗六祖传法偈的一段公案,至今仍为人传诵,其重要意义,恐怕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里程碑也不为过。二是文人士大夫游览寺院时的即景之作,感悟人生,反思既往。这是寺院题壁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数量大,也是寺院文化中最出彩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壁 寺院 文化 士大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