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评价及经营技术原则 被引量:46
1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2 位作者 王雁 周荣伍 李效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5,共7页
为科学经营京西山区不同季相的风景游憩林,该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分别对这一地区主要风景游憩林的春景、夏景和秋景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 为科学经营京西山区不同季相的风景游憩林,该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分别对这一地区主要风景游憩林的春景、夏景和秋景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得出春季、夏季和秋季风景游憩林经营技术原则。研究表明,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非常丰富,依据该文研究形成的森林季相景观经营技术原则可进一步提高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的景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美景度评价法 景观评价模型 经营技术
下载PDF
郁闭度对风景游憩林林下植被及林内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章志都 徐程扬 +1 位作者 董建文 连志刚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郁闭度对林下植被和林内景观的影响,探讨部分群落生态学因子与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关系,为风景游憩林经营管理提供数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林内景观美景度不高,急需进行人工干预;不同郁闭...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郁闭度对林下植被和林内景观的影响,探讨部分群落生态学因子与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关系,为风景游憩林经营管理提供数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林内景观美景度不高,急需进行人工干预;不同郁闭度类型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成分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郁闭度0.6~0.7时,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最大,生态优势度最小;尽管林内景观美景度与郁闭度的关联性不显著,但林下植被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与美景度标准化值呈显著负相关,生态优势度与美景度标准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风景游憩林的多种功能需求,本研究认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郁闭度以0.6~0.7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nic-recreational forest Platycladus orientalis-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Within-forest landscape Canopy closure
下载PDF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与美景度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俞晓凌 廖邦洪 +1 位作者 王道模 陈东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6,共7页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空间结构 美景度 龙门山
下载PDF
京郊侧柏刺槐混交林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对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建文 翟明普 +2 位作者 徐程杨 吴南生 章志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6-761,共6页
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混交林研究表明,侧柏刺槐林中,林内景观美景度差异与乔木层树种数量呈非线性相关,无其他伴生树种的林内景观美景度最高,两种以上伴生树种其次,而一种伴生树种为最低;伴生树种以黄栌为好,蒙桑和栾树其次,油... 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混交林研究表明,侧柏刺槐林中,林内景观美景度差异与乔木层树种数量呈非线性相关,无其他伴生树种的林内景观美景度最高,两种以上伴生树种其次,而一种伴生树种为最低;伴生树种以黄栌为好,蒙桑和栾树其次,油松最低;两个主要树种的比例基本以其中一种占优势时,其景观美景度值高,且以刺槐的比例高时,林内景观美景度值更大;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内景观美景度标准化绝对值成正比关系,即林下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越大,其林内景观美景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侧柏-刺槐林 混交树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林内景观 美景度
下载PDF
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牛君丽 徐程扬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7,共4页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游憩林的评价方法、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风景游憩林营建技术、风景游憩林的抚育间伐、森林群落结构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等内容,同时讨论了风景游憩林研究中存在的...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游憩林的评价方法、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风景游憩林营建技术、风景游憩林的抚育间伐、森林群落结构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等内容,同时讨论了风景游憩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质量评价 营建技术
下载PDF
北京市风景游憩林主要建设类型及其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南生 翟明普 +1 位作者 杜天真 董建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5,共4页
北京市风景游憩林分为山区型与平原型两大类,平原型又划分为经济林型、花园型、片林型、通道型等四类。本文在分析研究后提出风景游憩林的植物配置应以“美景度与可及度为中心”,要切合北京市的独有特征,要实现“结构、功能、效益相协... 北京市风景游憩林分为山区型与平原型两大类,平原型又划分为经济林型、花园型、片林型、通道型等四类。本文在分析研究后提出风景游憩林的植物配置应以“美景度与可及度为中心”,要切合北京市的独有特征,要实现“结构、功能、效益相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型 美景度 林分 游憩 平原 经济林 植物配置 风景 北京 模式研究
下载PDF
京郊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建文 翟明普 +2 位作者 徐程扬 章志都 王艳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3-17,共5页
对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表明,求米草、荆条、孩儿拳头和细叶苔草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上层林分主要树种侧柏和刺槐的林下更新苗生态位宽度比其他植物种... 对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表明,求米草、荆条、孩儿拳头和细叶苔草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上层林分主要树种侧柏和刺槐的林下更新苗生态位宽度比其他植物种林下更新苗的生态位宽度低;林下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和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小,不同种群间对资源的竞争相对不剧烈,可采取人工措施改善树种的配置,促进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侧柏-刺槐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比例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璞 王瑞辉 +3 位作者 周阳超 符伟男 钟呈 周义罡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7,共7页
以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6个林内景观样地,采用SBE法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判,研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保留7个景观要素,并构建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保留的要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林下层统一度(30.6%)... 以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6个林内景观样地,采用SBE法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判,研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保留7个景观要素,并构建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保留的要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林下层统一度(30.6%)、枯树倒木(20.3%)、趣味性(14.2%)、枯落物(13.4%)、水平透视距离(8.7%)、草本高度(7.0%)和色彩丰富度(5.8%)。该研究构建了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体系,可为林内景观的质量评价分析和林间抚育、林下清理和地被植物培育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林内景观 景观质量 美景度评价 湘东中山区
下载PDF
广州市风景游憩林树木空间分配特征研究
9
作者 魏玉晗 胡柔璇 +1 位作者 许东先 赵庆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明确风景游憩林常见树木空间分配特征,揭示风景游憩林树种空间分配策略规律,为提高风景游憩林景观健康和生态效益提供依据,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在广州随机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样方,利用手持激光雷达扫描仪进... 为明确风景游憩林常见树木空间分配特征,揭示风景游憩林树种空间分配策略规律,为提高风景游憩林景观健康和生态效益提供依据,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在广州随机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样方,利用手持激光雷达扫描仪进行每木调查,测算三维绿量和林下游憩空间量,再进行不同区位和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的空间分配特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位和类型风景游憩林的空间分配特征相似。城郊风景游憩林根据不同观赏游憩功能需求以及不同树种的空间分配特征来配置;树冠三维绿量和林下游憩空间存在总体协同但局部矛盾的关系,三维绿量的增大能有效提高树木的生态效益,但同时也可能压缩了林下游憩空间,减少了居民享受树冠带来的降温减热等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三维绿量 遮阴降温 林下游憩空间量 空间分配
下载PDF
Explor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Forest: A Case Study of the Thousand-Island Lake National Forest Park
10
作者 XU Gaof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3期24-26,30,共4页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fores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beauty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s is the foundation of forest tourism.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tructural op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fores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beauty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s is the foundation of forest tourism.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healthy and vital, beautiful landscape, sound function,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 t, the hotspot and core task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forest is to conserve, transform and improve forest landscape. The ThousandIsland Lake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endowed with peculiar island scener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stable three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system covering "mountain, land and lake", enha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of the lake as well as the lakefront wetland, promot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loring construction of forest, protect integral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biosystem, and construct ecological urban-rural system using regional scenic spot concept, so as to build the lake into a model of the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forest LANDSCAP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he Thousand-Island Lake
下载PDF
豫南山区黄栌风景游憩林营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广梅 孙国山 马长东 《河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56-59,共4页
主要论述了黄栌风景游憩林的规划原则、树种配置方式、整地改土、栽植时间、栽植密度、叶色调节等栽培管理措施,探讨豫南山区黄栌风景游憩林的营造技术。
关键词 黄栌 风景游憩林 营造技术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树种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乔婧 彭祚登 《河北林果研究》 2010年第2期185-189,共5页
针对北京西山地区的立地条件与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景观游憩林树种选择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栾树、山杏、山桃、元宝枫、黄栌、臭椿、白蜡等落叶树种因其观赏性高且立地适应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由于抗性表... 针对北京西山地区的立地条件与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景观游憩林树种选择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栾树、山杏、山桃、元宝枫、黄栌、臭椿、白蜡等落叶树种因其观赏性高且立地适应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由于抗性表现突出且四季常青,侧柏、油松两种常绿针叶树种综合评价也较高。在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的营建中,树种选择宜采取针阔混交的方式,以花色、叶色较好的高分树种(山杏、黄栌、元宝枫、栾树、白蜡等)为基调,搭配常绿针叶树种(侧柏、油松),营建以季相美景为特色的风景游憩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树种选择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景观技术在京北山区生态保育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傅和玉 蔡宝军 胡晋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161-164,共4页
针对目前生态风景游憩林现存的景观问题,以北京延庆县凤仙谷生态试验园为例,探讨景观技术在山区生态保育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山区同类生态保育工程的景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生态保育 水土保持工程 景观 生态风景游憩林
下载PDF
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4
作者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森林抚育 景观质量 生态因子 景观评判
下载PDF
基于SBE法的杉木风景游憩林的评价及经营技术 被引量:17
15
作者 梅光义 孙玉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2,共5页
采用SBE法对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风景游憩林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美景度与各林分类目之间的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模型分析出定量化的改造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定量化的针阔混交、清理枯枝、修枝、割灌和间伐等改造措施... 采用SBE法对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风景游憩林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美景度与各林分类目之间的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模型分析出定量化的改造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定量化的针阔混交、清理枯枝、修枝、割灌和间伐等改造措施提高风景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杉木林分改造成活立木上无枯枝、株数密度800株/hm2、郁闭度0.8、第一活枝高5 m、林下不统一的高质量风景游憩林。根据冠幅与胸径回归方程得出:胸径23 cm、郁闭度0.8、株数密度800株/hm2时美景度最高。据此结论,间伐胸径>23 cm的树,积极培育胸径23 cm、株数密度800株/hm2的高质量杉木风景游憩林,其美景度值超过6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风景游憩林 SBE 改造技术 林分密度
下载PDF
北京山地森林游憩中游憩者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宏伟 田甜 +2 位作者 李涛 李效文 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更好地促进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活动的开展和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民到山地森林景区游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得到游憩者在森林游憩活动中的出游次数、目的、组织形式、出游季节及时间、对北京周边森林游憩... 为更好地促进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活动的开展和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民到山地森林景区游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得到游憩者在森林游憩活动中的出游次数、目的、组织形式、出游季节及时间、对北京周边森林游憩景区和游憩项目喜好等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和收入的游憩者在游憩活动中的差异。最后,在北京森林公园总体布局、游憩区及游憩项目建设、游憩区内风景游憩林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森林游憩 风景游憩林
下载PDF
基于ANP的杉木风景游憩林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梅光义 孙玉军 +1 位作者 林方 王轶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网络分析法是使用很广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评价对象定量和定性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准确性更高。目前还没有学者利用网络分析方法(ANP)建立杉木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网络分析模型。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游憩林一致性结论... 网络分析法是使用很广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评价对象定量和定性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准确性更高。目前还没有学者利用网络分析方法(ANP)建立杉木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网络分析模型。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游憩林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分析法建立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森林美学指标在主指标中权重是最大的,其余依次是林木测树、林分空间结构、地被物层特征、森林健康;二级指标中,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坡度、平均树高、通视距离、林分平均直径、生活型组成、郁闭度、冠幅、乔木株数、树干显示度、灌木高度、针阔比、绿量、枯倒木株数、草本高度、盖度、灌草分布方式、干形、色彩多样性、乔木分布方式、枯枝落叶分布方式、活枝下高。为杉木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和改造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风景游憩林 网络分析方法(ANP) 指标 林内景观
下载PDF
基于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风景游憩林经营 被引量:6
18
作者 包战雄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缓和美学与生态可持续价值之间的冲突.通过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应用,将扩展风景游憩林的概念内涵,促进风景游憩林经营美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完善风景游憩林的美学评价体系.在今后的风景游憩林经营实践中... 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缓和美学与生态可持续价值之间的冲突.通过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应用,将扩展风景游憩林的概念内涵,促进风景游憩林经营美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完善风景游憩林的美学评价体系.在今后的风景游憩林经营实践中,应提高对森林生态美重要性的认识,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应用,通过景观设计提示、风景小道设计、不同森林景观经营模式的选择等途径来提高风景游憩林的生态美学质量,并引导森林游憩者获得良好的生态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美学 风景游憩林 森林游憩
下载PDF
西南地区风景游憩竹林林内景观评价与改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格言 王与茜 +4 位作者 黄尹姝 盛志祎 黄笑 陈其兵 江明艳 《竹子学报》 2020年第2期66-73,共8页
研究以西南地区竹林风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的风景竹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权重为林内美学指标(0.2864)>竹林健康指标(0.2442)>林分结构指标(0.1769)>林下特征指... 研究以西南地区竹林风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的风景竹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权重为林内美学指标(0.2864)>竹林健康指标(0.2442)>林分结构指标(0.1769)>林下特征指标(0.1663)>林木测树指标(0.1262);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研究了每个准则层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平均枝下高、立竹密度、倒伏度、林下层整齐度、通视性)的类目等级与竹林美景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偏爱枝下高在5.5 m以上、竹林密度适当(散生竹6000~12000株·hm^-2,丛生竹700~1100丛·hm^-2)、几乎没有倒伏(或倒伏竹株数≤2株·100m-2)、林下层整齐、通视性在20 m以上的竹林,由此提出了风景竹林林内景观改造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竹林 林内景观 景观评价体系 美景度评价 竹林景观改造策略
下载PDF
风景游憩林对人们身心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静 刘昕昕 +3 位作者 黄祥丰 高园园 贠小琴 魏松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116-12117,12126,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迫切希望进入森林开展户外游憩活动以便放松身心、强身健体。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植物挥发物等森林保健资源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风景游憩林保健功能研究现状及农村旅游发展态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