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肩胸关节训练对卒中致偏瘫后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侃 陈伟 +2 位作者 周敬杰 翟宏伟 张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5期986-991,共6页
目的:观察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及肩关... 目的:观察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规康复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再予以8周的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运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cale,CMS)、基本概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 S)、Fugl-Meyer Motor A ssessment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 ssessment Fugl-meyer Simpl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FMA-UE)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分别是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CMS评定量表中5个方面都有好转(P<0.05),VAS疼痛得分明显降低(P<0.05),FMA-UE上肢功能评定也有显著好转(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MS 5个方面,VAS,FMA-UE都有显著好转,且与治疗4周后相比,两组各方面也都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4周后,只有VAS疼痛得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CMS评分除却力量测试上无明显区别(P>0.05)外,其他4个方面以及FMA-UE上肢功能评定、VA S疼痛得分上都存在明显区别(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及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都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然而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缓解肩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胸关节 肩肱节律 运动训练 肩关节
下载PDF
对举重拳击运动员肩带与肩关节运动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常颍 罗炯 王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49-1651,共3页
从运动学角度出发,以人体解剖学为依据,应用Qualisys红外光点测试系统获取肱骨与胸骨、锁骨与肩胛骨、胸骨与肩胛骨、胸骨与锁骨四角度的运动学数据。进一步完善了肩部各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理论及有关参数,对举重、拳击项目的训练与教... 从运动学角度出发,以人体解剖学为依据,应用Qualisys红外光点测试系统获取肱骨与胸骨、锁骨与肩胛骨、胸骨与肩胛骨、胸骨与锁骨四角度的运动学数据。进一步完善了肩部各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理论及有关参数,对举重、拳击项目的训练与教学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肩连带关系 关节运动学
原文传递
调整肩肱节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赵琛 廖涛 +3 位作者 刘太 阎俊蒲 周红 雷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对非手术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患者,探讨它们不同的肩肱节律特点,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康复锻炼。通过肩肱节律调整达到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运动功能,为肩痛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目的对非手术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患者,探讨它们不同的肩肱节律特点,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康复锻炼。通过肩肱节律调整达到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运动功能,为肩痛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康复的肩关节疼痛患者共122例,其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43例、未到手术指征的肩袖损伤组40例、对照组39例。开展为期12周的针对性的康复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肩肱节律(肩胛骨启动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surgeons’form,ASES)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的测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与肩袖损伤组其肩肱节律的启动角度不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晚于肩袖损伤组(P<0.05);经过肩肱节律调整后,两组的肩肱节律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变化。(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与肩袖损伤组,经过肩肱节律调整后,外展角度变化有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3)VAS评分与ASES评分在治疗后,三组均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的肩肱节律表现不一致,对其做肩肱节律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肩肱节律改善和康复锻炼,可显著缓解肩关节疼痛,并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肱节律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肱节律训练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阚秀丽 冀磊磊 +3 位作者 周云 王华 吴建贤 王取南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肱节律训练对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肱节律训练,研究组4例中途退出,最终16例患者入研究组,20例患者入对...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肱节律训练对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肱节律训练,研究组4例中途退出,最终16例患者入研究组,20例患者入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使用VAS评分评估肩痛、被动肩关节活动度(passive shoulder range of motion,PROM)评估肩关节运动情况、上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前下降,PROM、FMA均较前增加,两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多数达到中等效应。结论冲击波联合肩肱节律训练能够缓解患者的卒中后肩痛,改善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痛 体外冲击波 肩肱节律
下载PDF
力偶练习和肩肱节律调整对肩袖损伤保守治疗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琛 胡锐 +3 位作者 周红 王芳 胡真 文凡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对非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采取结合肩胛骨周围肌肉平衡的力偶训练,同时对肩关节活动范围、肩部疼痛等指标做相应测定与分析,以期了解治疗效果,进而规范肩痛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肩关节疼痛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 目的对非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采取结合肩胛骨周围肌肉平衡的力偶训练,同时对肩关节活动范围、肩部疼痛等指标做相应测定与分析,以期了解治疗效果,进而规范肩痛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肩关节疼痛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采取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力偶练习和调整肩胛骨节律(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12个月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肩胛骨侧方移位实验(later scapular slide test,LSST)测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2个月,其VAS评分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的ASES功能评分在治疗后,相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实验组在三个姿势下的LSST测试,相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及力偶练习和调整肩胛骨节律治疗均能显著缓解肩关节疼痛,但力偶练习和调整肩胛骨节律治疗能够更显著地改善肩关节功能,在此方面优于传统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力偶练习 肩肱节律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早期肩肱节律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杰 高攀 +1 位作者 李永红 邱晓琼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2期2142-214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早期肩肱节律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PSSP)患者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PSS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早期肩肱节律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早期肩肱节律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PSSP)患者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PSS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早期肩肱节律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关节活动度及改良Barthel(BI)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AM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指数、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早期肩肱节律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疗效确切,可以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肩肱节律训练 针刺 疼痛控制 关节活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