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交影响条件下基于交通波理论的排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关桢 魏丽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5期161-166,共6页
以交通波理论为指导,以平面信号交叉口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了公交影响条件下单机动车道的排队过程.结合不同车型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特点,通过引入不同车型间的饱和车头时距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刻画信号周期内交通波的传递情况,探讨了车... 以交通波理论为指导,以平面信号交叉口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了公交影响条件下单机动车道的排队过程.结合不同车型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特点,通过引入不同车型间的饱和车头时距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刻画信号周期内交通波的传递情况,探讨了车流平均饱和车头时距和排队消散密度的变化规律,改进了传统的交通波排队模型.基于北京四道口信号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情况,结合交通调查结果和MATLAB程序计算结果,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有效性验证,得到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交通波理论在公交车-小汽车混合车流的排队问题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另外,研究饱和车头时距值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刻画排队过程中交通波的传递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波理论 排队 混合行驶 饱和车头时距
下载PDF
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2
作者 李玉萍 张金诺 《郑州师范教育》 2017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对郑州市不同等级道路对应的小区进行相关变量测量并结合相关值得出结论,高等级道路对应的小区饱和车头时距较低,平均行程车速较高。按小区模式和规模向城市规划部门、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向交通管理部门分别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道路交通流 饱和车头时距 平均行程车速
原文传递
拥堵状态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荣 郭敏 +1 位作者 陈绍宽 梁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3期58-65,共8页
车头时距分布是研究交通流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北京市若干交叉口的实测样本数据,研究分析了拥堵状态下信号交叉口的排队车辆越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第6个车辆之后达到饱和车头时距.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心城... 车头时距分布是研究交通流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北京市若干交叉口的实测样本数据,研究分析了拥堵状态下信号交叉口的排队车辆越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第6个车辆之后达到饱和车头时距.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区拥堵区域次干道以上等级的信号交叉口,提出拥堵状态下的通行能力模型.进一步地,利用实测数据作了案例计算与对比分析,直行与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27%与4.28%,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此外,该结果优于其它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表明在拥堵状态下,该方法的适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拥堵状态 通行能力 车头时距分布 饱和车头时距
下载PDF
公交停靠影响下的城市干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被引量:6
4
作者 秦丽辉 裴玉龙 汪恩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96,共7页
为了给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与服务水平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平行式公交停靠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邻近车道与间隔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随公交停靠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 为了给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与服务水平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平行式公交停靠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邻近车道与间隔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随公交停靠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与服务水平评价的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修正系数与阈值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的增加,平均行程车速与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分别降低与增加,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越多、设计速度越高,实际通行能力的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越大;在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邻近车道的修正系数小于间隔车道,说明平行式公交停靠对邻近车道交通运行的影响要大于间隔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路 平行式公交停靠 平均行程车速 饱和车头时距 实际通行能力 修正系数 服务水平
下载PDF
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被引量:6
5
作者 秦丽辉 裴玉龙 白崇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67,共7页
为给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路侧自行车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路侧自行车数量对其邻近机动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 为给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路侧自行车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路侧自行车数量对其邻近机动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的路侧自行车数量修正系数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提出了路侧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分级建议,基于服务水平分析给出了设置机非分隔设施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建议.研究表明:随着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平均行程车速降低,而饱和车头时距增加,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路侧自行车数量越多、设计速度越高、实际通行能力的路侧自行行车数量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越大;在服务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设计速度越高,对应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越小,说明设计速度高的城市道路路段交通运行受路侧自行车干扰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路 路侧自行车干扰 平均行程车速 饱和车头时距 实际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动态提取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东援 罗江邻 +1 位作者 刘翀 段征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
提出了利用感应线圈检测器动态提取饱和流率的方法,前后车辆离开线圈的时间差为车头时距,计算第4辆至最后一辆处于饱和状态车辆的平均饱和车头时距,运用指数平滑法处理历史饱和车头时距与当前周期饱和车头时距。确定了车型及饱和车头时... 提出了利用感应线圈检测器动态提取饱和流率的方法,前后车辆离开线圈的时间差为车头时距,计算第4辆至最后一辆处于饱和状态车辆的平均饱和车头时距,运用指数平滑法处理历史饱和车头时距与当前周期饱和车头时距。确定了车型及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当线圈占用时间大于小型车平均占用线圈时间2倍时,判断为大型车,小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为历史平均值加1s,大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为历史平均值加5s。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提取方法能减少饱和车头时距突变的影响,当前周期车头时距骤减31.3%,饱和流率仅增加5.6%,5个周期的饱和流率分别为1 782、1 682、1 600、1 690、1 773veh.h-1,而HCM模型的计算结果为1 680veh.h-1。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满足动态提取的需求,实施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饱和流率 动态提取 饱和车头时距 阈值
原文传递
直行自行车对信号交叉口直行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的干扰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晨静 荣建 冯星宇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4年第2期36-42,共7页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车流对机动车车流的影响机理研究,对于交通组织优化及确定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视频摄像的方法,采集到带有提前右转渠化车道的城市信号交叉口的车流运行视频;经过处理分析,得出在不同自行车释...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车流对机动车车流的影响机理研究,对于交通组织优化及确定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视频摄像的方法,采集到带有提前右转渠化车道的城市信号交叉口的车流运行视频;经过处理分析,得出在不同自行车释放流量下,直行机动车流的车头时距、饱和状态及延误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实测数据按照机动车车流饱和车头时距、饱和位置、延误、自行车释放流量等指标进行分类,分析得出受同向直行自行车流影响,直行机动车流运行状态分为3种,为进一步量化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直行机动车交通流干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车头时距 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交通流 自行车交通 机动车流 释放流量 直行 聚类分析 运行状态
下载PDF
雨天信号交叉口饱和车头时距拟合分析
8
作者 林高平 张正雄 《莆田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4-97,108,共5页
针对城市典型信号交叉口,即福州市五四路-东大路和五一路-福新西路交叉口,通过获取交叉口降雨量数据及其对应的交叉口车辆通行数据信息,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不同车型不同转向车辆通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特性。确定非饱和车头时距和饱和... 针对城市典型信号交叉口,即福州市五四路-东大路和五一路-福新西路交叉口,通过获取交叉口降雨量数据及其对应的交叉口车辆通行数据信息,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不同车型不同转向车辆通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特性。确定非饱和车头时距和饱和车头时距界定车辆的位置,通过对不同车型、转向的饱和车头时距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为不同降雨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降雨量 饱和车头时距 拟合曲线 回归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