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探测能力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颖 牛燕雄 +7 位作者 杨露 牛海莎 许冰 李继扬 吕建明 李建平 刘雯文 张超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空间目标的探测与识别,而探测距离是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以空间目标反射太阳光为基础,建立了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探测距离的因素,对极限探测距离与太阳光入射方向、光学系统的有效...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空间目标的探测与识别,而探测距离是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以空间目标反射太阳光为基础,建立了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探测距离的因素,对极限探测距离与太阳光入射方向、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口径、探测器的信噪比阈值以及曝光时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口径可实现系统探测能力的显著提升;当信噪比阈值和太阳光入射角同时变化时,降低信噪比阈值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探测能力,并且此时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对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星载光电系统 探测能力 极限探测距离 建模与仿真
原文传递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的弥散与拖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建明 牛燕雄 +5 位作者 刘海霞 张颖 许冰 牛海莎 刘雯文 杨露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2,共8页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进行探测、识别时,由于受到系统衍射、像差及系统与目标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点目标成像会产生弥散与拖尾现象。以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和系统点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目标成像弥散的数学物理模型,...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对空间点目标成像进行探测、识别时,由于受到系统衍射、像差及系统与目标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点目标成像会产生弥散与拖尾现象。以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和系统点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目标成像弥散的数学物理模型,对系统的衍射、像差造成点目标成像弥散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系统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了单帧积分时间内目标在像平面上拖尾长度的表达式,定量研究了轨道高度、观测角等对拖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像差使目标成像的弥散程度增大,像斑中心强度下降;在成像系统参数及其轨道高度一定的条件下,目标的拖尾长度随着目标轨道高度的降低、观测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星载光电探测 空间点目标 弥散与拖尾 建模与仿真
原文传递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建模与性能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颖 牛燕雄 +5 位作者 吕建明 杨露 牛海莎 耿天琪 许冰 李继扬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对空间目标的有效探测,而探测距离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以太阳辐射特性和深空背景特性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几何成像因素、探测器灵敏度、信噪比和成像分辨率影响下的系统作用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推导了系统...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对空间目标的有效探测,而探测距离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以太阳辐射特性和深空背景特性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几何成像因素、探测器灵敏度、信噪比和成像分辨率影响下的系统作用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推导了系统作用距离的表达式,对作用距离与曝光时间、探测器像元尺寸、有效通光口径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效尺寸为2 m×4 m、平均反射率为0.3的平面目标,当光学系统口径为100 mm、焦距为500 mm、探测器像元尺寸为3.5μm时,系统对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为12 km,作用距离主要受成像分辨率的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星载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星载光电系统 作用距离 信噪比 电荷耦合器件灵敏度 成像分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