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被引量:218
1
作者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4,共6页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 盐渍化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人地关系 风沙活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25
2
作者 高尚武 王葆芳 +2 位作者 朱灵益 王君厚 张玉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T006,共11页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用,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或用数字影像在微机上用图像软件按象元水平解译遥感图像、制图。通过在三个不同气候区域的野外调查,验证利用遥感信息获取数据的可行性,证明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分类评估沙化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估──以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区内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98
3
作者 王涛 吴薇 王熙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受其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障碍,及时了解其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确定荒漠化防治的战略和措施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遥感监测和评估及其方法论的研究。结...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受其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障碍,及时了解其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确定荒漠化防治的战略和措施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遥感监测和评估及其方法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荒漠化土地程度分级和遥感监测判别指标体系确立后,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动态监测,使对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定量评价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荒漠化 遥感 监测 评估 荒漠区
下载PDF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被引量:87
4
作者 王涛 吴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5-358,共4页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 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 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 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 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 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 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 万k m2 ,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土地利用 沙漠化 中国
下载PDF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被引量:82
5
作者 乌云娜 裴浩 白美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7,T001,T002,共8页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动态、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 ,认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而其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加速了自然沙漠化的进程。还进行了...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动态、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 ,认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而其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加速了自然沙漠化的进程。还进行了沙漠化有关概念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防治
下载PDF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3.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 被引量:77
6
作者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沙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 沙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和演变的可逆性不同,要求我们在开展沙漠化基本问题的探索、确认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为国家沙漠化防治战略决策的制订和技术措施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使沙漠化防治工程在国家有限经费的投入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作者通过对近50年来野外考察和遥感动态监测成果的总结,指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半干旱地带草原区和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土地退化区,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蔓延的主要部分也是在这些区域内。所以,它们是中国北方沙漠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根据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和演化的特点,依据其自然地带原则和发展强度原则,将我国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9个亚区,应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荒漠化 防治 北方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部沙漠化的分布、动态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周欢水 申建军 +1 位作者 姜英 李谭宝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中国西部是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发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土地沙漠化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数据... 中国西部是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发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土地沙漠化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数据的分析,重点论述中国西部沙漠化的分布和动态,及其对西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为西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规划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沙漠化 分布 动态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宝林 周成虎 《遥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2,T001,共7页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勘忧。本文利用TM数据分析了区域荒漠化景观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的特征 ,从机理上认识了区域的土地荒漠化发生过程 ...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勘忧。本文利用TM数据分析了区域荒漠化景观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的特征 ,从机理上认识了区域的土地荒漠化发生过程 ;在此基础上以目前生态系统没有产生明显退化的生态状况作为基准 ,采用相对基准的办法 ,利用NOAA/AVHRR数据 ,确定了植被指数荒漠化监测指标 ;对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区域荒漠化监测应当以全球常用多种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基础 ,在认识荒漠化发生机理之后进行监测与评估 ,在资料获取、分类分级和荒漠化监测的技术路线全球应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使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的景观特征、沙质荒漠化程度、沙质荒漠化发展方式等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二十世纪 90年代沙质荒漠化发展速度很快 ,但区域差异很大 ,这种区域差异与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 沙质荒漠化 遥感监测
下载PDF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宝林 周成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5,共9页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 ,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 ,...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 ,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 ,已经超过与其相邻的西部环境条件更差的沙区。利用 RS和 GIS,根据 NOAA/ AVHRR数据建立的沙质荒漠化监测指标 ,对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沙质荒漠化现代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 ,在此基础上利用 TM数据对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方式与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沙地 沙质荒漠化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发展方式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 被引量:54
10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2 位作者 仲生年 赵明 梁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有:农业开发是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关键,巩固边塞是引起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和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战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可忽视。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在自汉代以来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为因素不断增强。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1958年红崖山水库建成以来,沙漠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游 生态环境退化 石羊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 位移 农业开发 1958年 沙漠化过程 地形特征 耕地面积 河西走廊 生态退化 历史过程 20世纪 主导地位 水资源 民勤县 汉代 上游 水库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近50a来沙质荒漠化演变规律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让会 樊自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卡拉的来水量 ,由 5 0年代的 14.80亿 m3减少到 90年代的 2 .38亿 m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衰败。同时 ,受过度放牧、开垦...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卡拉的来水量 ,由 5 0年代的 14.80亿 m3减少到 90年代的 2 .38亿 m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衰败。同时 ,受过度放牧、开垦、樵采等原因的影响 ,下游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十分严峻 ,宏观格局上表现为绿色走廊由上段至下段 ,由中间至两侧沙漠化程度趋于加强。通过 195 9、1983、1992及 1996年遥感信息制图定量研究表明 ,5 0年代至 90年代沙漠化年均增长率达 0 .2 4% ,其面积扩大的同时 ,程度也在加剧 ,自然景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应用GM(1,1)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趋势分析表明 ,以土地沙质荒漠化为主的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科学规划 ,整治上、中游河道 ,合理利用水资源 ,以解决下游生态及生产、生活用水。应用 RS、GIS监测沙漠化变化 ,通过增加生态用水 ,恢复铁干里克—阿拉干段的天然植被 ,遏制沙漠化扩展 ,同时利用工程措施 ,保护阿拉干以下绿洲走廊及 2 18国道安全畅道 ,防止脆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沙质荒漠化 演变规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封建民 王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 ,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近一个世纪以来区内生态环境退化加剧 ,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 ,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近一个世纪以来区内生态环境退化加剧 ,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GIS和遥感技术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 ,通过基于知识的多重判据复合分类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 ,对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沙地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面积已达 2 0 893.5 7km2 ,占总土地面积的 2 5 %。沙漠化总体特征表现为局部地段逆转 ,而总体仍在发展。近一个世纪以来 ,区内沙漠化的强烈发展是由于毁林、滥垦和过度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沙漠化 牧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沙漠化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涛 朱震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国沙漠化研究伴随着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近50年的艰苦探索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我国沙漠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重点阐述了中国沙漠化研究领域在有关沙漠化的环境背景研究、沙漠化的物理学... 中国沙漠化研究伴随着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近50年的艰苦探索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我国沙漠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重点阐述了中国沙漠化研究领域在有关沙漠化的环境背景研究、沙漠化的物理学和生物学过程研究、沙漠化监测与评价、沙漠化景观生态学研究、沙漠化的植物逆境生理学研究、沙漠化地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整治模式和技术体系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及成就。并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沙漠科学 荒漠化 动态监测 基础研究 景观生态学 植物逆境生理学
下载PDF
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孙武 李森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对 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 ,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价思想 ;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 ,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 ,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 在对 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 ,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价思想 ;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 ,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 ,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种技术监测路线。最后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以沙质荒漠化为例提出了在绝对退化思想指导下 ,通过确定土地退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 ,建立监测区内典型土地退化类型与程度的标准信息资源库 ,GIS数据与RS数据相融合的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的技术路线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评价 监测 技术路线
下载PDF
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清河 孙保平 孙立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7-73,共7页
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明确荒漠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荒漠化指征、动态监测、评价及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上的应用前... 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明确荒漠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荒漠化指征、动态监测、评价及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上的应用前景,指出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是一项新兴研究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沙漠化 动态监测 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1)——形态、分类、研究意义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德平 王效科 +4 位作者 哈斯 孙宏伟 赵家明 刘秀 冯宗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902,I0002-I0008,共16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测量、航片判读、室内制图、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典型地带的风蚀坑及坑后风沙沉积进行了研究。发现:①风蚀坑是由一个沙坑和坑后沙丘共同组成,两者具有一一对应关系;②风蚀坑和坑后沙丘可以根据形态特征、... 采用野外调查和测量、航片判读、室内制图、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典型地带的风蚀坑及坑后风沙沉积进行了研究。发现:①风蚀坑是由一个沙坑和坑后沙丘共同组成,两者具有一一对应关系;②风蚀坑和坑后沙丘可以根据形态特征、发展阶段、诱发原因进行分类;③呼伦贝尔三大沙带均由风蚀坑洼地及其坑后沙丘和背景沙质草原组成;④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为气候干旱化与人类大范围强度活动干扰土层相耦合的环境事件所造成。该研究对沙质草原沙漠发生学,沙质草原地貌演化和沙漠化监测研究具有科学意义,对草原合理利用和沙漠化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分类系统 人类世 环境事件 沙漠化 风沙地貌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被引量:38
17
作者 徐海量 陈亚宁 雷加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320km河道断流、大面积湿地消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程度加重。作者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和近3a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输水前后...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320km河道断流、大面积湿地消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程度加重。作者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和近3a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地区沙漠化程度的变化,并就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逆转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度抬升,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部分地区沙漠化得到逆转。从实现逆转的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看,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在纵向上表现为上游土地沙漠化逆转的强度和范围较下游大;在横向上,表现为距输水河道越近变化越明显的特点。考虑到输水影响范围较小,建议对现行的输水方式和输水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沙漠化防治 地下水 塔里木河
下载PDF
毛乌素地区沙漠化与土地利用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郝成元 吴绍洪 杨勤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9,共7页
依据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对毛乌素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轻度以上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5 98%和86 07%,沙漠化土地的总面积略有增加,总... 依据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对毛乌素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轻度以上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5 98%和86 07%,沙漠化土地的总面积略有增加,总体趋于稳定;但沙漠化程度加重,重度以上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在总土地面积中增加了3 6%;沙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最后,根据毛乌素地区沙漠化过程与土地利用之关系,提出了研究区防治土地沙漠化应调整农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增加 发展 调整农业结构 土地面积 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程度 沙漠化过程 防治 野外调查
下载PDF
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 被引量:32
19
作者 吴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2,共8页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 :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农牧交错带 绿洲 现状 动态 成因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8
20
作者 董玉祥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385-391,共7页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藏北高原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三大分布区之一———青藏高原分布区的代表性地域 ,是研究现代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 ,定...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藏北高原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三大分布区之一———青藏高原分布区的代表性地域 ,是研究现代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藏北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 ,沙漠化土地面积大、类型多、程度重、分布广、危害重 ,其形成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过程与人为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沙漠化 驱动机制 气候变化 降水量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