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组分和裂缝对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张浩 康毅力 +4 位作者 陈一健 游利军 李前贵 邢景宝 尤欢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57,共3页
岩石组分和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气藏损害程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岩石组分和裂缝对致密砂岩气藏应力敏感性影响能够为钻井、完井作业及开发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储层保护提供基础参数。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盒 1段、山 1... 岩石组分和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气藏损害程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岩石组分和裂缝对致密砂岩气藏应力敏感性影响能够为钻井、完井作业及开发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储层保护提供基础参数。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盒 1段、山 1段及太原组三个层位为研究对象 ,选取基块及裂缝岩样进行应力敏感性实验 ,采用应力敏感性系数Ss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不同层位基块岩样对比显示岩屑含量越高其应力敏感性越强 ,同一层位基块岩样与裂缝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系数对比表明裂缝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砂岩 应力敏感性 气藏性气藏 气层 储层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矿场试验 被引量:67
2
作者 马旭 郝瑞芬 +6 位作者 来轩昂 张燕明 马占国 何明舫 肖元相 毕曼 马新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2-747,共6页
基于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情况、岩石脆性、两向应力等地质条件,分析苏里格气田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增产的可行性,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天然微裂缝较发育、裂缝复杂指数主要分布在0.3-0.5、岩石... 基于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情况、岩石脆性、两向应力等地质条件,分析苏里格气田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增产的可行性,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天然微裂缝较发育、裂缝复杂指数主要分布在0.3-0.5、岩石脆性指数分布在36-52、两向应力非均质系数为0.17,对比国外非常规气藏开发经验,苏里格气田具备开展体积压裂试验的地质条件。通过室内模拟和现场先导性试验研究,形成了"低黏度液体造缝、高黏度液体携砂、多尺度支撑剂组合、高排量大规模注入"的体积压裂工艺技术。截至2013年底,已在苏里格气田试验42口水平井,投产初期日均产气量是邻近常规压裂水平井的1.2倍,实现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产量的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体积压裂 天然裂缝 脆性 水平井 裂缝监测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定量评价及预测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为例 被引量:48
3
作者 王俊鹏 张荣虎 +4 位作者 赵继龙 王珂 王波 曾庆鲁 刘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5-1745,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段,具有埋深大、基质物性差、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的特征。利用钻井取心、FMI成像、钻完井漏失量、试采压力恢复资料,结合CT扫描定量分析、高压压汞、扫描电镜、裂...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段,具有埋深大、基质物性差、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的特征。利用钻井取心、FMI成像、钻完井漏失量、试采压力恢复资料,结合CT扫描定量分析、高压压汞、扫描电镜、裂缝充填物测年等实验分析方法,开展了低地震资料品质下的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定量评价与预测。认为克深气田区总体发育3期构造裂缝,以高角度半充填剪切缝为主,有效开启度为50-300μm,主要走向以近SN向为主,见EW走向裂缝;主要受古应力的大小及方向控制,同时受地层原始岩性组构影响;第三期构造裂缝与储层演化配置关系最好,对储层渗透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裂缝的高渗流区主要分布在背斜高部位、断裂的转折端及次级断裂附近。构造裂缝有效沟通了单砂体,可整体提高储层渗透率1-3个数量级,构造裂缝派生的微裂缝可有效沟通其周围的基质孔喉,沿裂缝网络更易发育次生溶蚀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裂缝评价 深层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体积压裂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进步 白建文 +3 位作者 朱李安 贾建鹏 祖凯 韩红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6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产量,对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天然微裂缝、岩石脆性、岩石抗张强度与三向应力和储层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体积压裂试验。结合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特点,首先确定了苏里格气田...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产量,对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天然微裂缝、岩石脆性、岩石抗张强度与三向应力和储层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体积压裂试验。结合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特点,首先确定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体积压裂的选井原则,在压裂技术措施上形成了以下工艺技术:研发大通径压裂管柱,满足大排量注入;采用低黏、低伤害液体体系造复杂缝网;组合粒径陶粒支撑主裂缝;段内多缝压裂进一步增加改造体积。同时建议排量在10m2/min以上时,压裂液体系采用滑溜水和交联胶组合方式,支撑剂以40~70目和20~40目的组合粒径陶粒为主。2012年进行了10口井的现场试验,平均天然气无阻流量达68.07×10^4m3/d,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实践证明:上述工艺技术是提高该气田天然气单井产量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改造 体积压裂 缝网 效果
下载PDF
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的主控因素分析--以库车前陆盆地侏罗系-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43
5
作者 巩磊 高铭泽 +5 位作者 曾联波 付晓飞 高志勇 高昂 祖克威 姚嘉琪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系统阐明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是准确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在对裂缝精细定量表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库车地区致密砂岩中裂缝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区主要发育构造裂缝,裂缝发育程度除受岩性、岩石力学层、沉积微相... 系统阐明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是准确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在对裂缝精细定量表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库车地区致密砂岩中裂缝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区主要发育构造裂缝,裂缝发育程度除受岩性、岩石力学层、沉积微相及成岩相等内因控制以外,还受构造部位和异常高压等外因的控制。脆性矿物含量高、粒度细、孔隙度低、分选好的岩石有利于裂缝的发育;裂缝往往发育在能干性强的岩石中,其高度受岩石力学层厚度控制;单层厚度薄、累积厚度大、粒度细的沉积微相更有利于裂缝的发育;强压实强胶结致密型成岩相是裂缝发育的有利区;断裂附近及褶皱转折端是局部应力集中区,裂缝发育程度明显升高;异常高压降低了有效应力,促进岩石发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库车 裂缝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红砂岩三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苏承东 付义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164-3169,共6页
利用RMT–150B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红砂岩进行单轴、常规三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分析红砂岩的变形、强度与破坏特征,以拟合偏差的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确定5种强度准则中待定参数,比较拟合偏差及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破裂角的预... 利用RMT–150B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红砂岩进行单轴、常规三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分析红砂岩的变形、强度与破坏特征,以拟合偏差的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确定5种强度准则中待定参数,比较拟合偏差及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破裂角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线型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拟合偏差较大,高估了低围压和高围压时的岩石强度;Hoek-Brown准则、广义Hoek-Brown准则、Rocker准则和指数强度准则对单轴抗压强度的预测值与试验值(68.0 MPa)基本一致,但对抗拉强度均给出偏高的估计;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预测的抗拉强度接近于试验值,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红砂岩的破裂角为52.5°~66.6°,与围压呈负相关。Mohr-Coulomb强度准则预测破裂角为65°,与实际破裂角相差较大,其余4种强度准则预测的破裂角与围压均呈负相关,与实际破坏角的差距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红砂岩 常规三轴压缩 强度准则 破裂角
原文传递
库车前陆冲断带多尺度裂缝成因及其储集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春 张荣虎 +4 位作者 张惠良 王俊鹏 莫涛 王珂 周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为例,利用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运用工业CT、激光共聚焦、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基于裂缝开度大小对裂缝进行分级分类,系统研究库车前陆冲断带砂...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为例,利用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运用工业CT、激光共聚焦、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基于裂缝开度大小对裂缝进行分级分类,系统研究库车前陆冲断带砂岩储集层天然裂缝类型、特征、成因、期次及形成序列等,并分析不同尺度天然裂缝的储集意义。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天然裂缝可分为4级:百微米级以上宏观构造裂缝(Ⅰ级)切割单砂体,形成优势运移通道,提高储集层渗透率;十微米级—百微米级微细构造伴生缝(Ⅱ级)切割基质颗粒,连通基质大孔隙,改善渗流性能;微米级粒缘显微成岩缝(Ⅲ级)连通中小孔隙,改善孔隙连通网络,提高天然气运移充注效率;纳米级基质裂隙(Ⅳ级)沟通粒内微孔隙,扩大储集空间,增加储量规模。Ⅰ级与Ⅱ级构造成因裂缝主要发育有3期,其中早期和中期裂缝主要为半充填—充填,是油气大规模充注前的上新世早期以前形成,晚期开启裂缝与油气大规模充注同期或略晚,形成于上新世末期之后。裂缝网络对孔隙度贡献率较低,但在平行裂缝走向上,裂缝可以提高渗透率2~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集层 致密砂岩 天然裂缝 成因类型 形成序列 库车前陆冲断带
下载PDF
基于X-射线CT方法的岩石小裂纹扩展过程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仵彦卿 曹广祝 王殿武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4-490,共7页
岩石的小裂纹起裂及扩展过程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对软硬两种砂岩进行单轴加载试验,同时用高分辨率的螺旋CT扫描机进行实时扫描。通过对获得的CT图像的分析处理发现,CT差值图像中的方差值与小裂纹的扩展速率有密切的关系,建... 岩石的小裂纹起裂及扩展过程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对软硬两种砂岩进行单轴加载试验,同时用高分辨率的螺旋CT扫描机进行实时扫描。通过对获得的CT图像的分析处理发现,CT差值图像中的方差值与小裂纹的扩展速率有密切的关系,建立CT差值图像中的方差值与应力关系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1)岩石样品中小裂纹起裂门槛值:软砂岩样品小裂纹扩展的门槛值为岩石强度的55%,小裂纹的扩展强度占整个强度的73%。硬砂岩小裂纹扩展的门槛值为岩石强度的64.5%,小裂纹的疲劳强度占整个强度的79%;2)小裂纹的扩展规律,即:在加载的初期岩石中小裂纹的扩展速率缓慢增大,在小裂纹扩展的门槛值出现之前快速下降,小裂纹扩展的门槛值出现之后又快速增加,最后当裂纹长度达到一定值时与长裂纹扩展速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单轴压力 小裂纹 小裂纹扩展的门槛值 X射线CT
下载PDF
致密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排驱规律 被引量:27
9
作者 黄兴 窦亮彬 +2 位作者 左雄娣 高辉 李天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4-935,共12页
为明确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动态渗吸特征,解决水驱采收率低下等问题,以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核磁共振T2谱、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目标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3类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对... 为明确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动态渗吸特征,解决水驱采收率低下等问题,以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核磁共振T2谱、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目标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3类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对代表性岩心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在线扫描的动态渗吸实验,模拟了水驱过程中裂缝-基质间的动态渗吸过程,从微观孔隙尺度定量表征了不同孔径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评价了8个储层物性参数对动态渗吸效率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3类,随着储层孔隙结构变差,孔隙类型逐渐单一化、储集性能和渗流能力不断降低,导致动态渗吸效率不断下降。Ⅰ类和Ⅱ类储层动态渗吸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大孔隙在驱替作用下采出程度快速上升阶段、微小孔隙在渗吸作用下采出程度缓慢上升阶段和动态渗吸平衡阶段;而Ⅲ类储层在实验中仅存在前2个阶段。随着储层孔隙结构变差,微小孔隙动用比例增大,渗吸作用明显,虽然对岩心总采收率贡献程度增加,但总采收率低下。渗透率、可动原油饱和度、孔隙半径、可动原油孔隙度、黏土矿物含量和润湿性是影响动态渗吸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渗吸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逐渐减弱。分选系数和孔隙度是影响动态渗吸效率的次要因素,对渗吸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动态渗吸 裂缝 基质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裂缝成因机制及分布方向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子良 梁春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3-85,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油田类型是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田,其储量占该地区已探明未开发总储量的75% 。预测对这类油田注水开发有影响的天然裂缝分布,直接影响油田开发部署和开发效果。分析构造裂缝形成机制,认为主要储集层( 扶余、杨大...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油田类型是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田,其储量占该地区已探明未开发总储量的75% 。预测对这类油田注水开发有影响的天然裂缝分布,直接影响油田开发部署和开发效果。分析构造裂缝形成机制,认为主要储集层( 扶余、杨大城子和高台子油层)在嫩江组沉积末期之后才成岩,裂缝的发育与登娄库组至姚家组沉积期间发育并控制沉积的生长断层没有明显关系,盆地南部中白垩统的裂缝是在大安组沉积之前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波及松辽盆地导致的强烈挤压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通过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岩心地下归位、地层倾角测井及动态资料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裂缝方向,结果表明,存在两组张裂缝和两组共轭剪裂缝:一组为近东西向横张裂缝,一组为近南北向纵张裂缝;两组剪裂缝的方位角为35°~60°和120°~150°。对油田注水开发有影响的为其中近东西向的横张裂缝。图4 参7( 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南部构造 裂缝成因 分布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不同温度影响下砂岩的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左建平 周宏伟 谢和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30,共7页
针对深部开采和核废料处置等重大工程的需求,对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的力学行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影响下小尺寸双边缺口砂岩试件的断裂特性,发现温度与断裂韧性存在非线性指数关系,具体表现为温度... 针对深部开采和核废料处置等重大工程的需求,对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的力学行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影响下小尺寸双边缺口砂岩试件的断裂特性,发现温度与断裂韧性存在非线性指数关系,具体表现为温度从25℃升到150℃时,断裂韧性随温度指数升高;而温度由150℃升高到300℃,断裂韧性随温度指数下降,150℃是断裂韧性变化的临界温度。研究认为小尺寸、粘土矿物及热开裂是造成断裂韧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解释了与多数宏观试验结果不同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温度 断裂韧性 试验研究 指数关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曾治平 刘震 +4 位作者 马骥 张春磊 李静 刘振 孙鲁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岩石可压性评价是储层压裂改造层位优选、压后产能评估的重要基础工作。准中4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亟需通过压裂改造提高工业产能。因此,以董2井北三维区侏罗系致密砂岩为例,基于岩石三轴实验建立了致密砂岩断裂能密度—弹... 岩石可压性评价是储层压裂改造层位优选、压后产能评估的重要基础工作。准中4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亟需通过压裂改造提高工业产能。因此,以董2井北三维区侏罗系致密砂岩为例,基于岩石三轴实验建立了致密砂岩断裂能密度—弹性模量的拟合公式,采用矿物成分法和弹模-泊松比法确定了研究区不同深度岩石脆性指数,采用岩石破裂准则确定了研究区不同深度的裂缝发育指数。以断裂能密度表征致密砂岩断裂韧性,以裂缝发育指数表征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综合考虑岩石脆性、断裂韧性、地应力环境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因素权重,建立了适合深层致密砂岩的可压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可压裂性指数大于0.55时,可压性好;可压裂性指数介于0.50~0.55之间时,可压性一般;可压裂性指数小于0.50时,可压性差;研究区D7井的最佳压裂层位为4145~4160 m、4470~4480 m、5290~5330 m,D8井的最佳压裂层位为5120~5330 m、5350~5365 m,D701井的最佳压裂层位为3900~3910 m、4430~4440 m、4455~4465 m、5125~513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可压裂性 可压裂性指数 岩石脆性 断裂韧性 天然裂缝
下载PDF
川西致密砂岩气层保护技术——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22
13
作者 康毅力 罗平亚 +1 位作者 徐进 徐兴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为了解决妨碍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地层损害问题 ,以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立足于钻井完井中有效地保护天然裂缝 ,以屏蔽式暂堵技术思想作指导 ,通过建立井筒周围原地裂缝参数预测技术、裂... 为了解决妨碍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地层损害问题 ,以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立足于钻井完井中有效地保护天然裂缝 ,以屏蔽式暂堵技术思想作指导 ,通过建立井筒周围原地裂缝参数预测技术、裂缝性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和损害评价技术 ,基本形成了适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保护的钻井—完井—增产配套技术系统 ,关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开发获得了“保护与改造并举 ,二者相得益彰”的新认识。文章分析了面临的技术—经济—环境方面的严重挑战 ,提出要不断完善适应各种复杂地质对象的能力 ,在保护致密气层新技术开发中应特别注重与环境保护需求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天然气 地层损害 钻井 宪井 气层
下载PDF
弱固结砂岩气藏水力压裂裂缝延伸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邓金根 王金凤 闫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4,共3页
针对我国疏松砂岩储层出砂严重需要进行压裂充填防砂的情况,对疏松砂岩压裂裂缝启裂及延伸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重点对地应力、储层强度、射孔方式对裂缝扩展延伸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螺旋射孔方式完井在疏松砂... 针对我国疏松砂岩储层出砂严重需要进行压裂充填防砂的情况,对疏松砂岩压裂裂缝启裂及延伸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重点对地应力、储层强度、射孔方式对裂缝扩展延伸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螺旋射孔方式完井在疏松砂岩储层中难以获得大而平整的裂缝,防砂效果不理想,定向射孔可得到较为理想的人工裂缝。研究结果对疏松砂岩储层压裂充填防砂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固结砂岩 气藏 水力压裂 裂缝 延伸规律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rule and seepage effec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east Gansu Province,Ordos Basin 被引量:22
15
作者 ZENG LianBo1,GAO ChunYu2,QI JiaFu1,WANG YongKang2,LI Liang2 & QU XueFe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2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PetroChina,Xi’an 163517,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44-52,共9页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ractures on development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Ordos Basin,data on outcrops,cores,slices,well logging and ...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ractures on development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Ordos Basin,data on outcrops,cores,slices,well logging and experiments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ractures,their distribution rule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and discuss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studied area developed chiefly high-angle tectonic fractures and horizontal bedding fractures,inter-granular fractures and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 as well.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 and intragranular fractures serve as vital channels linking intragranular pores and intergranular solution pores in the reservoir matrix,thus providing a good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pores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formation of fractur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re influenced by suc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s the palaeo-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reservoir lithological character,the thickness of the rock layer and the anisotropy of a layer.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 influences the preservative state of fractures and their seepage flow effect. Under the tec-tonic effect of both the Yanshan and Himalayan periods,in this region four sets of fractures are distributed,respectively assuming the NE-SW,NW-SE,nearly E-W and nearly S-N orientations,but,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rock anisotropy of the rock formation,in some part of it two groups of nearly orthogonal fractures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the fractures that assume the NE-SW direction have a good connectivity,big apertures,a high permeability and a minimum starting pressure,all of which ar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seepage fractures in this reg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fields,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ractures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will have a dynamic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genetic typ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SEEPAGE flow effect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RDOS Basin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薄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建坤 蒋廷学 +2 位作者 万有余 吴春方 刘世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2,共8页
针对致密砂岩薄层压裂面临缝高难控、改造体积小、裂缝支撑效率低及导流能力保持较差等难题,从压裂工程角度出发,通过压裂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黏度压裂液在不同的压裂施工参数下对裂缝延伸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薄层体积压裂存... 针对致密砂岩薄层压裂面临缝高难控、改造体积小、裂缝支撑效率低及导流能力保持较差等难题,从压裂工程角度出发,通过压裂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黏度压裂液在不同的压裂施工参数下对裂缝延伸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薄层体积压裂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得出了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薄层压裂控缝高措施及提高裂缝支撑效率工艺方法。研究表明:压裂液黏度是影响裂缝扩展、延伸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排量、液量;薄层压裂应以控缝高为前提,充分利用天然裂缝的作用,提高改造体积及裂缝支撑效率;低黏度压裂液能兼顾薄层压裂控缝高及造缝长的作用,有利于开启及扩展天然裂缝,进一步降低储层伤害,适宜作为薄层体积压裂的前置液;施工不同泵注阶段采用多黏度组合的压裂液体系,既可以扩大有效造缝体积及形成多尺度的裂缝系统,又能兼顾前置液阶段控缝高及携砂液阶段加砂的要求;采取变密度支撑剂结合多尺度组合加砂方式可实现不同粒径支撑剂与不同尺度裂缝系统的匹配,提高多尺度裂缝系统及远井地带裂缝的支撑效率。研究成果在龙凤山薄层气藏及江陵凹陷薄层油藏的多口井进行了试验,压裂后增产及稳产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改造工艺,且稳产有效期明显增长,提高了该类储层压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薄层压裂 裂缝参数 正交模拟 裂缝缝高 多尺度裂缝 支撑效率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behavior in tight sandstone–coal interbedded formations: an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被引量:21
17
作者 Peng Tan Yan Jin +4 位作者 Liang Yuan Zhen-Yu Xiong Bing Hou Mian Chen Li-Ming W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Whether hydraulic fractures could connect multiple gas zones in the vertical plane is the key to fracturing treatment to jointly exploit coalbed methane and tight sandstone gas through integrative hydraulic fracturing... Whether hydraulic fractures could connect multiple gas zones in the vertical plane is the key to fracturing treatment to jointly exploit coalbed methane and tight sandstone gas through integrative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ight sandstone–coal interbedded formations. Laboratory true triaxial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layered specimens with di erent combination types of natural sandstone and coal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hydraulic fractures. The effects of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position, 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 erent fracture morphologies could be found. When initiating from coal seams, three patterns of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were obtained:(1) The main hydraulic fracture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along the natural fractures and then diverged due to the effects of in situ stress and formed secondary fractures.(2) The hydraulic fracture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3) Multiple fractures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ame 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the hydraulic fractures initiating in sandstones had greater chances than those in coal seams to penetrate interfaces and enter neighboring layers. Excessively small or large 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would do harm to the vertical extension height of the induced fractur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Compared with operation parameters(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the natural weak planes in coals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key factor that a ected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pa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ould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coal interbedded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ture propagation sandstone-coal interbed LAYERED formation
下载PDF
川西致密含气砂岩钻井完井地层损害控制战略 被引量:16
18
作者 康毅力 罗平亚 +4 位作者 焦棣 孟英峰 刘映金 徐进 何仿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52,共7页
储层特征和损害机理研究表明,先天不足和极大的损害潜力在川西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中得到集中体现。经过十几年不懈探索,川西致密气层保护与改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过平衡水基工作液体系的配套工艺技术系列。实践进一步明确了... 储层特征和损害机理研究表明,先天不足和极大的损害潜力在川西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中得到集中体现。经过十几年不懈探索,川西致密气层保护与改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过平衡水基工作液体系的配套工艺技术系列。实践进一步明确了致密气地层损害控制的三个原则:①气层保护与气层改造并举;②气层保护以裂缝为重点,兼顾基块;③以效益为中心,实现三个有利于。为适应川西致密气藏立体勘探开发形势,提出要逐步形成适合于不同压力系统、不同井眼轨迹、不同流体体系的配套技术系列。指出现阶段要在完善过平衡水基工作液体系基础上,发展“火攻气层”技术,与现行过平衡水基体系相结合。气体类工作流体及配套工艺技术将成为下一世纪致密气开发的主导技术,应不失时机地做好技术储备。强调必须用非常规的地质和工程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钻井 完井 地层损害 含气砂岩
下载PDF
砂岩储层增产新技术——酸压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永华 胡丹 黄禹忠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酸压增产措施一般用在碳酸盐岩储层,砂岩储层几乎不进行酸压,但近年来一些油田在砂岩储层进行酸压尝试获得成功。分析了砂岩储层一般情况下不能进行酸压的原因,提出了砂岩储层要获得成功酸压需具备的条件,并在室内对油田岩样进行了酸蚀... 酸压增产措施一般用在碳酸盐岩储层,砂岩储层几乎不进行酸压,但近年来一些油田在砂岩储层进行酸压尝试获得成功。分析了砂岩储层一般情况下不能进行酸压的原因,提出了砂岩储层要获得成功酸压需具备的条件,并在室内对油田岩样进行了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酸蚀后岩样不但结构完整,而且还获得了良好的导流能力,从而说明砂岩储层可以进行酸压尝试。结合现场成功酸压实例井,综合分析了获得有效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途径,初步得出了砂岩储层酸压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为砂岩储层增产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砂岩 酸化 增产措施 导流能力
下载PDF
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压裂充填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晓诚 王晓鹏 +2 位作者 李进 韩耀图 张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72,共7页
为了满足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高效开发的需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实现防砂、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以S油田为例,研究了压裂充填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对液压锁定器、顶... 为了满足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高效开发的需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实现防砂、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以S油田为例,研究了压裂充填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对液压锁定器、顶部封隔器总成、充填短节旁通孔及反循环流道等进行了优化,形成了适用于φ244.5和φ177.8 mm套管的一趟多层压裂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交联类型的压裂液滤失量小、压裂液效率高、易形成平整的短宽缝,有利于进行压裂充填作业;压裂充填完井与常规砾石充填完井相比,压裂充填完井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达到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一趟多层压裂防砂工艺技术可满足4层压裂充填防砂完井作业要求。所得结论可为渤海油田疏松砂岩的高效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压裂充填 裂缝 起裂机理 防砂完井 一趟多层 渤海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