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复合输导体系探讨 被引量:37
1
作者 施和生 秦成岗 +1 位作者 张忠涛 轩义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1-366,共6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地区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源供烃的烃源特征,发育包括断裂体系、输导砂体、构造脊、不整合面等在内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区油气主要输导层位为T60(23.8Ma)-T50(18.5Ma)和T40(16.5Ma)-...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地区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源供烃的烃源特征,发育包括断裂体系、输导砂体、构造脊、不整合面等在内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区油气主要输导层位为T60(23.8Ma)-T50(18.5Ma)和T40(16.5Ma)-T35(13.8Ma),其中T60-T50广泛发育连片的古珠江三角洲—滨岸沉积砂体及其上覆的巨厚泥岩,为油气的横向输导及长距离运移提供了必要条件,而T40-T35发育的三角洲、斜坡扇与低位进积复合体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和侧向输导体。广泛发育的第三系同沉积反向断层是研究区油气运移的纵向输导体系。断层、砂体、构造脊及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相互匹配,形成了"构造脊"背景下的"网络式"复合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网络式”复合输导体系 断裂体系 输导砂体 不整合面构造脊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_1亚油层组浅水型三角洲砂体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桂珍 高伟 +2 位作者 张丹丹 陈龙 李爱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其储层具有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为了更好地表征储层非均质性,预测储层甜点区的分布,基于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现代沉积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_1亚油层组的砂体...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其储层具有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为了更好地表征储层非均质性,预测储层甜点区的分布,基于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现代沉积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_1亚油层组的砂体结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_1亚油层组砂体结构类型主要有4种,即叠合箱型(包括块状叠合箱型和层状叠合箱型)、齿化钟型、孤立箱型和孤立指状,其中叠合箱型、齿化钟型均表现为多期分流河道砂体叠置,是研究区主要的含油砂体;砂体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与古构造、古地貌、基准面旋回、物源供给和古气候等相关。结合鄱阳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砂体为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交错叠置、平面连片分布的特征,该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浅水三角洲 长81亚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以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祥辉 张昌民 +4 位作者 冯文杰 徐清海 朱锐 刘帅 黄若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6-767,共12页
基于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现代沉积的详细调查以及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差异。通过分析疏勒河支流从顶点到末端不同区域坡度、河流形态、沉积特征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将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划分... 基于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现代沉积的详细调查以及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差异。通过分析疏勒河支流从顶点到末端不同区域坡度、河流形态、沉积特征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将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划分为“近端”、“中部”、“远端”3个相带。分支河流的近端坡度最大,水动力条件较强,主要表现为大型辫状河沉积,心滩以砾质为主,砾石磨圆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砾石大小为中—巨砾,砂质含量较少,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中部相比近端坡度减小,主要以高度分汊的分汊状辫状河沉积为主,受分汊和下渗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减弱,部分支流干涸,表现为暂时性河流,可见小型透镜状砂体发育,砾石粒径主要以细—中砾为主,砂质含量增高,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泛滥平原和风成沙丘等微相。远端坡度最小,地势平坦,河流开始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转变,沉积物主要以砂质为主,由于受坡降的影响,向源侵蚀减弱,侧向侵蚀加强,在活动朵体边缘,边滩沉积发育,在远端的底部河流完全曲流化,主要发育有辫状河道、曲流河道、泛滥平原、风成沙丘、湖泊和沼泽等微相。图14表3参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疏勒河 分支河流体系 河流形态 砂体展布 沉积特征 沉积构造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82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瑶 史涛 +2 位作者 王冠男 吴越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5-771,共7页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在沉积环境和水动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2小层的砂体类型、砂体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砂体结构成因模式。结果表明,长82小层发育3类砂体,分别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以及滩砂;构成4类砂体结...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在沉积环境和水动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2小层的砂体类型、砂体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砂体结构成因模式。结果表明,长82小层发育3类砂体,分别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以及滩砂;构成4类砂体结构,分别为正常水道型、叠加水道型、改造水道型和孤立砂体型。平面上,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力砂体呈条带状展布,浅湖线附近主力砂体沿浅湖线一带呈坨状、片状分布。剖面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连通性整体较好,砂体结构类型以叠加水道型及正常水道型为主,浅湖线附近砂体连通性明显变差,单砂体呈现底平顶凸或者双凸透镜体状,砂体结构类型以改造河道型为主,多期次叠加呈现出平面上砂厚总和大、呈坨状分布的特点。研究后认为,陇东地区长82小层砂体结构的发育主要受物源供给、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及湖盆底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砂体类型 成因模式 长8_2小层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高玉飞 胡光义 +3 位作者 范廷恩 王晖 范洪军 张宇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4,共6页
以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为例,采用单井分析方法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了河流相复合砂体内部叠置特征,划分出多期砂体的切割叠置、边部侧切和边部叠加3种类型。阐述了表征复合砂体内部结构的意义,为井位部署及开发方案的编制... 以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为例,采用单井分析方法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了河流相复合砂体内部叠置特征,划分出多期砂体的切割叠置、边部侧切和边部叠加3种类型。阐述了表征复合砂体内部结构的意义,为井位部署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针对多期砂体的切割叠置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优化钻井顺序、设置钻井决策树、先评价后开发的建议;针对多期砂体的边部侧切和边部叠加形成的复合砂体,其内部隔夹层性质稳定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水平井开发,优化注采关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Q油田 明化镇组 复合砂体 内部结构 表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孝 李廷艳 +3 位作者 尤源 郝炳英 冯胜斌 毛振华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789-800,共12页
通过岩芯及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沉积类型的识别、依据沉积组合对砂体结构进行分类、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刻画了砂体结构平面分布,综合分析了砂体结构平面差异的成因。结果显示,合水地区长6段主要为深水重力流... 通过岩芯及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沉积类型的识别、依据沉积组合对砂体结构进行分类、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刻画了砂体结构平面分布,综合分析了砂体结构平面差异的成因。结果显示,合水地区长6段主要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两种不同的重力流沉积类型。两种重力流沉积砂体在纵向上复合叠置形成广泛分布的厚砂体,因组合关系及含油性不同,可分为3种砂体结构类型:多期砂质碎屑流叠加型、砂质碎屑流与浊流复合叠加型及多期浊流叠加型。砂体结构平面分布差异受湖盆底形、物源及供屑量和流体重复改造等因素影响,不同结构砂体平面上具有垂直物源轴线呈带状展布特征,在合水地区东北部和中部形成较为有利的砂体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延长组 长6段 砂体结构 重力流沉积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器的低渗透储层产能级别快速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南梁地区长3、4+5储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兆辉 廖建波 +3 位作者 李智勇 郑希民 邸俊 余平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62-1970,共9页
为了快速预测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南梁地区长3、4+5低渗透储层的产能级别并明确主控因素,基于42口井76层的常规测井曲线、测井解释砂体结构、试油结果及相关沉积研究成果,建立主要测井参数与产能级别的配置关系,利用相关性较高的测井参数... 为了快速预测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南梁地区长3、4+5低渗透储层的产能级别并明确主控因素,基于42口井76层的常规测井曲线、测井解释砂体结构、试油结果及相关沉积研究成果,建立主要测井参数与产能级别的配置关系,利用相关性较高的测井参数和砂体结构,通过多层感知器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低渗透储层产能级别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出各测井参数与低渗透储层产能级别相关程度的大小次序为:砂体结构>电阻率>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中子.应用确定的多层感知器模型对研究区78口井2341层的产能级别进行预测,解释出Ⅰ类储层109层、Ⅱ类储层194层、Ⅲ类储层2038层;Ⅰ类、Ⅱ类储层以块状砂岩为主,约占81%、68%,电阻率、孔隙度较高;Ⅲ类储层则以互层状为主,达到85.7%,电阻率、孔隙度相对较低.规模应用结果表明,方法预测结论与试油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正确率达到82.6%,判断失误的储层均是相邻级别,没有出现跳级现象.通过多层感知器网络分析方法,协同测井-地质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预测低渗透储层产能级别,能为有利建产目标优选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对其他盆地低渗透-超低渗透储层产能评价亦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感知器 砂体结构 低渗透储层 产能级别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in arid area: A case study of the Shule River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NW 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ZHANG Xianghui ZHANG Changmin +4 位作者 FENG Wenjie XU Qinghai ZHU Rui LIU Shuai HUANG Ruox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4期877-888,共12页
Based on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rn sedimentation of the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of Shule River and the data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aerial photography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the sedimentary... Based on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rn sedimentation of the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of Shule River and the data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aerial photography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in arid areas are analyzed.By comparing the changes in slope,river morphology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ections from the apex to the toe,the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of Shule Riv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facies belts:"proximal","middle"and"distal".The proximal belt has the largest slope and strongest hydrodynamic condition,mainly appears as large-scale braided river deposits;the fluvial bars in this belt are mainly composed of gravels,the gravels have good roundness and certain directionality,and are medium-large boulders,with low sand content;the main microfacies in this belt are braided channel and flood plain.The middle belt with slope smaller than the proximal belt,is mainly composed of braided bifurcating river deposits.Due to branching and infiltration,this belt has weaker hydrodynamic conditions,so some of the distributive rivers dry up,appearing as ephemeral rivers.This belt has small lenticular sandbodies,fine to medium gravels,higher sand content,and mainly braided channel,flood plain and aeolian dune microfacies.The distal belt has the smallest slope and flat terrain,where the river begins to transform from braided river to meandering river,the sediment is mainly sand.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lope,this belt has weaker erosion toward source and stronger lateral erosion,and point bars developing around the edge of the active lobes.In this belt,the river is completely meandering,and the main microfacies are braided channel,meandering channel,flood plain,aeolian dune,lake and sw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le River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river morphology sandbody distributi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 sedimentary structure
下载PDF
王场油田潜江组沉积相及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巩亦雪 徐吉丰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1584-1590,共7页
通过测井、录井等资料,在王场地区潜4^(3)油组识别了4种沉积亚相和8种沉积微相类型,并确定非沟道化浊积岩模式和沟道化浊积岩模式两种典型沉积特征。潜4^(3)油组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潜4^(3)_(3)时期湖平面较低,主要砂体发育范围较广... 通过测井、录井等资料,在王场地区潜4^(3)油组识别了4种沉积亚相和8种沉积微相类型,并确定非沟道化浊积岩模式和沟道化浊积岩模式两种典型沉积特征。潜4^(3)油组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潜4^(3)_(3)时期湖平面较低,主要砂体发育范围较广,砂体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和西部,其中以潜4^(3)_(3)-4砂体和潜4^(3)_(3)-3砂体最为发育,整体以沟道化浊积岩相为典型特征;潜4_(2)^(3)时期湖平面上升,该时期基本以泥岩沉积为主,王场地区基本无砂体发育,为区域性泥质隔层;潜4_(1)^(3)时期湖平面下降,砂体再次发育,但程度弱于潜433时期,砂体主要集中在西部,以潜4_(1)^(3)-2砂体最为发育,整体以非沟道化浊积岩相为典型特征。通过对砂体结构解剖,认为王场地区砂体结构样式主要有切叠式、侧叠式和孤立式3种,切叠式和侧叠式砂体主要发育在沟道、沟道侧翼及扇核处;孤立式砂体往往多发育在漫溢相和滑塌体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浊积岩 砂体结构 潜江凹陷
下载PDF
坳陷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结构类型及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10
作者 李元昊 李建雄 +1 位作者 王高虎 吴大全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根据砂地比及砂体垂向接触关系,将砂体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单层型和薄互层型,每类又细分为2~3个亚类。从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到前三角洲,砂体结构由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单层型过渡到多期互层型;其结... 根据砂地比及砂体垂向接触关系,将砂体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单层型和薄互层型,每类又细分为2~3个亚类。从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到前三角洲,砂体结构由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单层型过渡到多期互层型;其结构类型受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共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三角洲沉积 储层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江桥地区河道砂体有利成藏模式
11
作者 柯钦 于志龙 +5 位作者 刘剑伦 朱绪峰 郭继茹 杨淑华 张梦林 崔雪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3期16-22,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江桥地区J93井区构造上为东倾斜坡,划分为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鼻状构造带。东部鼻状构造带发育三个北东向鼻状构造,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聚集在此。研究区上白垩统萨尔图油层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道砂岩储层与微幅度... 松辽盆地北部江桥地区J93井区构造上为东倾斜坡,划分为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鼻状构造带。东部鼻状构造带发育三个北东向鼻状构造,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聚集在此。研究区上白垩统萨尔图油层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道砂岩储层与微幅度构造圈闭合理配置,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这种配置类型为第一层次井位部署。目前区域内构造圈闭落实程度高,第一层次构造圈闭基本都进行了钻探,为了寻找有利井位目标,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河道砂体展布特点,探索另外三种河道砂体成藏类型:河道砂体和鼻状构造背景合理配置、河道砂体和断层合理配置、河道砂体上倾尖灭,作为第二层次井位部署,为进一步勘探开发的优选有利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成藏模式 鼻状构造 萨尔图油层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对WZ油田相邻砂体隐蔽性分离的地质认识
12
作者 易娟子 戴家才 张晓岗 《石油仪器》 2009年第1期52-53,103,共2页
隐蔽性储集层分离是个很难识别的问题,地震和地质资料在此类识别上,由于分辨率不高的问题而存在缺陷。文章从Z408和Z411砂体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入手,证实了两个砂体的存在,然后根据物性差异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依据不同... 隐蔽性储集层分离是个很难识别的问题,地震和地质资料在此类识别上,由于分辨率不高的问题而存在缺陷。文章从Z408和Z411砂体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入手,证实了两个砂体的存在,然后根据物性差异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依据不同的孔隙度模式指示隐蔽性储集层分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模式 隐蔽性储集层分离 砂体 孔隙结构 物源分析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断裂-砂体控藏分析——以垦利3-2构造为例 被引量:23
13
作者 于海波 牛成民 +2 位作者 彭文绪 王德英 郑江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9-154,共6页
以垦利3-2构造为例,通过断层断距统计半定量分析了该构造区新近系断层活动规律,系统研究了断层活动、砂体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断层活动时间与储盖组合"耦合"控制了油气垂向聚集层位,断层活动强度与砂体发育展布"... 以垦利3-2构造为例,通过断层断距统计半定量分析了该构造区新近系断层活动规律,系统研究了断层活动、砂体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断层活动时间与储盖组合"耦合"控制了油气垂向聚集层位,断层活动强度与砂体发育展布"耦合"控制了油气平面分布,边界断层应力调节带是油气聚集的优势区带。在断裂-砂体的控制下,新近系主要含油层段明下段形成了油气富集程度高的岩性-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断裂-砂体 油气成藏 垦利3-2构造
下载PDF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储集空间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田美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3,共3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压汞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2种类型,其中,原生孔隙主要为压实残余孔隙和胶...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压汞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2种类型,其中,原生孔隙主要为压实残余孔隙和胶结残余孔隙,次生孔隙主要为粒间溶解孔隙,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孔隙结构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埋深小于2700m、处于早成岩阶段的滩坝砂体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孔隙结构主要为高孔高渗透粗喉型和中高孔中高渗透中喉型;埋深为2700~3500m、处于中成岩A期的滩坝砂体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解孔隙,孔隙结构以中高孔中高渗透中喉型和中低孔中低渗透中细喉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体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沙四段上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河口坝储层结构单元划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清华 周宇成 +4 位作者 孙珂 王晶 王玺 刘岩 孙克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6,共7页
根据结构单元分析法,以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亚段6砂层组61小层为例,对河口坝增生体不同级别的沉积界面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河口坝增生体沉积演化特点、增生体的顶面构造特征以及增生体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3断... 根据结构单元分析法,以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亚段6砂层组61小层为例,对河口坝增生体不同级别的沉积界面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河口坝增生体沉积演化特点、增生体的顶面构造特征以及增生体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3断块沙二下6砂层组61小层划分为6期增生体;永3断块61小层可分6期演化,6期增生体具有由西向东退积的特点;不同河口坝增生体的发育位置、范围及其顶面构造特征对增生体油(气)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型三角洲河口坝增生体可作为独立的油气分布单元,其油气储量可以相当可观,以增生体为单元进行油(气)水分布规律研究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单元 划分 增生体 顶面构造 油水分布
下载PDF
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判别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宁 刘丽丽 +3 位作者 李文科 付广 吕延防 刘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完善"下生上储式"源储组合中油气沿断裂的运移规律,在断砂配置中不同方向油气运移所需条件研究基础上,针对改进前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判别方法中未考虑油气成藏期地质条件的不足,通过比较油气成藏期泥岩盖层内断裂填充... 为完善"下生上储式"源储组合中油气沿断裂的运移规律,在断砂配置中不同方向油气运移所需条件研究基础上,针对改进前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判别方法中未考虑油气成藏期地质条件的不足,通过比较油气成藏期泥岩盖层内断裂填充物和下伏砂体古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改进了油气在断砂配置中运移方向的判别方法,并将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判别方法分别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F2断裂与东二段砂体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结果表明:改进后方法认为,F2断裂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填充物古排替压力均大于其下的砂体古排替压力,F2断裂与东二段砂体配置中油气侧向运移,有利于油气在东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而改进前方法认为,F2断裂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填充物古排替压力小于其下的砂体古排替压力,F2断裂与东二段砂体配置中油气垂向运移,不利于油气在东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改进后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模拟真实地质条件,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客观实际,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对于"下生上储式"含油气盆地断层圈闭油气钻探风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油气运移 判别方法 南堡5号构造 南堡凹陷
下载PDF
致密气有效砂体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智 冀光 +2 位作者 姬鹏程 庞强 马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2期71-80,共10页
明确有效砂体规模及分布频率、搭建有效砂体结构模型,对于致密气井网优化调整及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中区二叠系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段、2段为研究对象,按照先搭建整体框架、再丰富层段细节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储层结... 明确有效砂体规模及分布频率、搭建有效砂体结构模型,对于致密气井网优化调整及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中区二叠系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段、2段为研究对象,按照先搭建整体框架、再丰富层段细节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储层结构模型的4步构建方法和流程:①通过野外露头观测、沉积物理模拟等多手段拟合有效单砂体的长宽比和宽厚比等参数,测算有效单砂体平均规模;②充分利用开发中的海量数据,结合地质统计学、概率论等方法,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做一定的抽提和简化,判断多层叠合后每平方千米发育的有效单砂体个数;③基于不同砂组有效砂体发育频率、储量比例及单砂体厚度差异,明确各砂组有效单砂体规模及发育个数;④结合各小层有效砂体累计厚度及钻遇率,建立精确到开发小层的有效砂体结构模型。研究表明:①有效单砂体平均规模0.186 km^(2),平均储量0.0559×10^(8) m^(3);②在储量丰度约1.5×10^(8) m^(3)/km^(2)条件下,1 km^(2)发育25~30个有效单砂体;③在井距600 m、500 m、400 m、300 m下可分别控制38%、47%、57%、69%的有效砂体及53%、66%、76%、84%的储量;④随着井密度的增加,井网对有效砂体控制程度的增幅变大,对储量控制程度的增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二叠纪 透镜状 致密砂岩气 有效砂体 储层结构模型 井网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