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98
1
作者 杨根生 拓万全 +7 位作者 戴丰年 刘阳宣 景可 李炳元 张欧阳 吕荣 胡莉芬 涛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 11亿t,其中大于0 1mm的粗沙为15 57亿t,占总量的77 424%;小于0 1mm的泥沙约4 54亿t,占总量的22 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 0552亿t;库布齐沙漠5 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 1mm粗泥沙总量的76 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 黄河 河道泥沙淤积 暴雨 洪水 输沙平衡法 河道冲淤量
下载PDF
洞庭湖冲淤变化分析(1956-1995年) 被引量:30
2
作者 施修端 夏薇 杨彬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9-205,共7页
根据1956-1995年洞庭湖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和地形测绘等翔实资料, 运用输沙量法和地形法对洞庭湖(湖区各站)冲淤变化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来水量以四水为主,占 57. 8% ;来沙量以四口为主,占 ... 根据1956-1995年洞庭湖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和地形测绘等翔实资料, 运用输沙量法和地形法对洞庭湖(湖区各站)冲淤变化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来水量以四水为主,占 57. 8% ;来沙量以四口为主,占 79. 5%,多年平均沉积率为 74. 0%,出湖仅占26.0%;淤积量及出湖水沙量随着四口分流分沙比的减小而减少.洞庭湖年淤积量为 49. 3 × 10~8t,其中四口水系约17. 3 × 10~8t,占35.1%,天然湖泊约32.0×10~8t,占64.9%;天然湖泊年均淤积量、淤积体积、淤积厚度分别为0.8×10~8t、0.57×10~8m~3、0.018m洞庭湖水系中,松滋河的东西两支、资水尾闾、草尾河、西洞庭湖两个出口等测站河床呈冲刷趋势,其他水系湖泊呈淤积状态洞庭湖出口河道从1988年起显冲刷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冲淤变化 洞庭湖 湖泊泥沙
下载PDF
铁路挡风墙挡风效果和积沙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晓静 马高生 黄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7,共7页
对我国"百里风区"铁路沿线的已有挡风墙在受强侧风作用时避免行进列车倾覆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挡风墙沿线所存在的积沙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列车车速和挡风墙高度对导致运行列车的某一节车厢倾覆的临界倾覆风速... 对我国"百里风区"铁路沿线的已有挡风墙在受强侧风作用时避免行进列车倾覆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挡风墙沿线所存在的积沙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列车车速和挡风墙高度对导致运行列车的某一节车厢倾覆的临界倾覆风速影响的规律以及对沙粒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和挡风墙高度对车厢的临界倾覆风速有明显影响,目前在"百里风区"沿线设置的挡风墙在避免行进列车倾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设置挡风墙的沿线上,由路基背风面的回旋气流可导致路基后坡面的沙粒被卷起并被反向气流携带,然后沉积在路基铁轨附近。同时,通过挡风墙线路的列车车厢尾部的下沉气流也会引起在强沙尘天气时来流气流中所携带的沙粒沉积在路基铁轨附近。因此,对挡风墙沿线的积沙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风墙 列车运行 临界倾覆风速 沙粒沉积
原文传递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风沙沉积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建力 方小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对临夏盆地 15 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 8 Ma和 6~5 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 Ma达 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 对临夏盆地 15 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 8 Ma和 6~5 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 Ma达 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者表明 3.6~2.6 Ma以前,近源风沙作用一直存在,并在8Ma和 6~5Ma达到最盛;后者表明第四纪以来,远源风沙沉积盛行,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在 3.6~2.6Ma急剧隆起和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石英砂 大气环流 中新世 风沙沉积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风蚀作用对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连杰 赵学勇 +5 位作者 王少昆 王新源 岳祥飞 韩娟娟 云建英 黄文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9-535,共7页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奈曼旗中部的沙漠化区域(S区)和舍力虎湖盆(潜在沙漠化区域,P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0~100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土壤各级颗粒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S区内设对照点MS、风蚀发生地TS和颗粒沉降地LS,P区内相应位置...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奈曼旗中部的沙漠化区域(S区)和舍力虎湖盆(潜在沙漠化区域,P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0~100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土壤各级颗粒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S区内设对照点MS、风蚀发生地TS和颗粒沉降地LS,P区内相应位置设为MC、NC和SC。结果表明:自西北向东南由以中粗沙组分为主的土壤向以粘粉粒和极细沙组分为主的土壤过渡;粘粉粒密度每减少1kg·m-2,SOC和TN密度分别下降10和1.1g·m-2;0~20cm土壤容重平均值在1.322~1.651g·cm-3变化,表现为TS>MS>LS>NC>SC>MC,粘粉粒含量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pH表现为NC>SC>MC>S区;相对各区域的对照点,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的TS和SC处SOC和TN含量及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样以土壤可蚀性颗粒的沉降堆积作用为主,LS的SOC和TN含量及密度较TS和MS有明显的增加,而NC较SC和MC均大幅减少。S区土壤粘粉粒中的SOC和TN含量远高于P区,但风蚀引起的粘粉粒吹蚀和沙沉积对P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S区。区域自然条件下,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增大了潜在沙漠化土壤的风蚀风险,风蚀作用的持续效应导致了不同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土壤性质 碳密度 沙沉积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高速气流环境下的车顶绝缘子表面沙粒沉积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耀振 张血琴 +3 位作者 郭裕钧 吴广宁 康永强 刘毅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44-2651,共8页
研究车顶绝缘子高速气流环境下的积污特性对指导列车绝缘子运维策略减少污闪事故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气固两相流仿真模型未考虑污秽颗粒的滑移现象,不适用于模拟高速气流环境下车顶绝缘子表面积污过程。为此以环氧树脂车顶绝缘子为研究... 研究车顶绝缘子高速气流环境下的积污特性对指导列车绝缘子运维策略减少污闪事故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气固两相流仿真模型未考虑污秽颗粒的滑移现象,不适用于模拟高速气流环境下车顶绝缘子表面积污过程。为此以环氧树脂车顶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速气流下沙粒在绝缘子表面上的受力和运动,认为高速气流环境下需考虑已沉积沙粒在绝缘子表面的滑移运动并提出了相应的判据,建立高速气流环境绝缘子表面沙粒沉积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气流速度下环氧树脂绝缘子表面沙粒沉积特性,并通过风洞系统开展的绝缘子沙粒沉积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环氧树脂绝缘子迎风面沙粒沉积量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背风面沙粒沉积量随气流速度的增大先增多后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气流曳力导致迎风面已经沉积的沙粒向背风面移动或离开绝缘子表面重新回到气流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粒 车顶绝缘子 高速气流 沉积 滑移 风洞
下载PDF
大风区铁路沿线挡风墙积沙机理及优化措施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辛国伟 黄宁 张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5-644,共10页
位于兰州至新疆的兰新二线是世界上首条穿越大风区的高速铁路,途径著名的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及达坂城风区,风区段铁路里程长达462.4 km,占新疆段线路总长的65.1%,大风对铁路的运营、养护和运输造成很大危害.为了降低大风对... 位于兰州至新疆的兰新二线是世界上首条穿越大风区的高速铁路,途径著名的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及达坂城风区,风区段铁路里程长达462.4 km,占新疆段线路总长的65.1%,大风对铁路的运营、养护和运输造成很大危害.为了降低大风对通行列车的危害,兰新铁路沿线设置了大量挡风墙.挡风墙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铁路沿线的积沙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在现有挡风墙背风侧的不同位置处,设立第二道挡墙以减弱铁路积沙的治理思路,并开展了对应条件下对现有单道挡风墙、以及在现有单道挡风墙背风侧坡顶处和坡脚处设置第二道挡墙,共计3种情景的风洞模拟实验,发现设置第二道挡墙后距轨道线路高0.1 m处的沙粒水平速度、数密度、输沙通量及沉积率较无第二道挡墙时明显减少,介于8%~12%,51%~69%,20%~73%以及26%~38%,而且在现有单道挡风墙背风侧坡顶部增设第二道挡风墙的效果更好.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大风区已有铁路沿线、城镇等防沙治沙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铁路 挡风墙 积沙 风洞实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区延长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逸凡 戴胜群 +2 位作者 尹太举 毛平 董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稳定,湖盆沉降速度缓慢,古地形平坦,气候干旱,湖泊面积相对较小,物源供给充足,在下寺湾油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下寺湾油区浅水三角洲在骨架砂体类型、规模、形态等多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较大差别:平原...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稳定,湖盆沉降速度缓慢,古地形平坦,气候干旱,湖泊面积相对较小,物源供给充足,在下寺湾油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下寺湾油区浅水三角洲在骨架砂体类型、规模、形态等多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较大差别:平原相河道通过充填和频繁分叉汇合,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前缘广泛发育河道砂体,砂体呈带状分布,多个砂体垂向相互叠置,砂体厚度大,分布稳定;受可容纳空间限制和河道冲蚀作用,河口坝不发育;砂岩储层受河流控制作用明显,分叉与汇合现象普遍,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砂体等厚图上呈朵状分布,砂体连通性较正常三角洲好。综合地形、气候、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确定了下寺湾油区各类砂体的成因及特征,并总结了下寺湾油区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席状砂 沉积模式 下寺湾油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通沟污泥处置特细砂沉积问题探讨及对应措施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慧 孟飞琴 +1 位作者 朱峥 郭亚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2-35,共4页
原浦东新区通沟污泥处理处置站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是泵站内改造建设空间有限,以及经验不足,原处理站未考虑设置特细砂处理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发现原通沟污泥处理后污水中含有较多特细砂(粒径<200μm),且沉积后易造成管道堵塞。为... 原浦东新区通沟污泥处理处置站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是泵站内改造建设空间有限,以及经验不足,原处理站未考虑设置特细砂处理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发现原通沟污泥处理后污水中含有较多特细砂(粒径<200μm),且沉积后易造成管道堵塞。为解决这一问题,浦东新区根据其处理后污水特性,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最终选择水力旋流分离结合砂水分离的组合处理工艺将部分特细砂(粒径<200μm)分离,缓解管道沉砂压力。今后,将以该套装置作为指导,考虑足够的空间放置适合的特细砂处理装置,达到去除特细砂效果最优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沟污泥 特细砂 沉积 水力旋流分离 砂水分离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layer of sandstorms in the Minqin desert-oasis zone 被引量:9
10
作者 ZHAO Ming ZHAN KeJie +7 位作者 YANG ZiHui FANG ErTian QIU GuoYu WANG QiangQiang ZHANG YinChang GUO ShuJiang LI AiDe ZHANG JingCh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703-710,共8页
By measuring the sand-dust flux,vertical deposition,and the wind velocity throughout 19 sandstorms in the Minqin region,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variation in sandstorm charac... By measuring the sand-dust flux,vertical deposition,and the wind velocity throughout 19 sandstorms in the Minqin region,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variation in sandstorm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 conditions.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cover on mitigating sandstorms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in the surface layer ranging from 0-50 m,the intensity of sand-dust horizontal flux and concentration of sand-dus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in the desert and the edge of oasis,whereas the two physical quantities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in the oasis.The two physical quantities obey power function well under all three cover conditions.Moreover,in the desert and at the edge of oasis,the sand-dust vertical deposi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But a partial unimodal distribution at the oasis site and the maximum deposition occurred at the height of 9 m,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iddle height of farmland protection forest.The annual flux that passed through a section of 1 m in width and 50 m in height was 9169 kg in the desert,5318 kg at the edge of oasis,and 2345 kg in the oasis.And the annual fluxes at the edge of oasis and in the oasis are 42% and 74% less,respectively,than that in the desert.This implies that the wind break fores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tensity of sandst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qin the lower layer sand-dust horizontal flux vertical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冲积河流的沙洲发育模式与机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余国安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500,共12页
沙洲是分汊型河道和河口区域重要的地貌特征和组成单元.沙洲的发育对分汊河型的形成和河口演变有重要影响,沙洲的稳定决定了分汊河道和河口航道的稳定.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发现,冲积型河流的沙洲存在两种发育模式:冲积河道的沙洲是... 沙洲是分汊型河道和河口区域重要的地貌特征和组成单元.沙洲的发育对分汊河型的形成和河口演变有重要影响,沙洲的稳定决定了分汊河道和河口航道的稳定.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发现,冲积型河流的沙洲存在两种发育模式:冲积河道的沙洲是洲头淤积逆水流向上游的发育模式,河口区域的沙洲是洲尾淤积顺水流向下游的发育模式,两者的发育机理不尽相同.通过分析冲积河道沙洲的沿程水头损失,沙洲向上游发育才能实现其沿程阻力达到最小.冲积河道的沙洲洲头浅滩滞流区和阻挡效应,共同作用促使悬移质在洲头浅滩淤积.洲尾汇流区,左汊和右汊水流汇合,水流挟水沙能力变大,泥沙难以在洲尾淤积,洲尾冲刷削尖成锐三角形.河口区域的沙洲洲头经受径流和潮流的双重作用,冲刷蚀退,而洲尾水面展宽使得流速降低,悬移质落淤促使洲尾不断淤长.沙洲表面的不同植被覆盖情况可验证沙洲必定向上游发育,已为天兴洲和玉带洲的遥感图像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流 沙洲 发育模式 悬移质 淤积
下载PDF
辽东湾东部海砂开采环境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振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4,共8页
依据辽东湾东部海砂开采区近期钻探、海流观测等实际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该区海砂开采环境容量。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海砂矿层厚度为4.0~6.0 m,海砂总资源量约3 818×104 m3,砂组分含量为84.4%~92.4%。模拟结果表明,控制... 依据辽东湾东部海砂开采区近期钻探、海流观测等实际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该区海砂开采环境容量。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海砂矿层厚度为4.0~6.0 m,海砂总资源量约3 818×104 m3,砂组分含量为84.4%~92.4%。模拟结果表明,控制采砂强度后,10mg/L的悬浮泥沙主要在辽东湾种质资源和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扩散,不会对以上两个保护区的核心区水质环境产生影响;海砂开采后,海底管线部分管段年侵蚀量减小值为0.002~0.02m,部分年侵蚀量增加0.001~0.005m,不会对管线造成影响;东侧岸滩年冲淤量变化小于0.001m。建议应采取控制开采深度、开采面积、开采量和采砂强度,加强监测等措施,减缓海砂开采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开采 环境容量 冲淤 辽东湾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 on wind-blown sand deposition on desert expressways in sandy regions 被引量:5
13
作者 WANG Cui LI Shengyu +2 位作者 LEI Jiaqiang LI Zhinong CHEN Jie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Many desert expressways are affected by the deposi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which might block the movement of vehicles or cause accidents.W-beam central guardrails,which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desert expr... Many desert expressways are affected by the deposi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which might block the movement of vehicles or cause accidents.W-beam central guardrails,which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desert expressways,are thought to influence the deposi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but this has yet not to be studied adequately.To address this issue,we conducted a wind tunnel test to simulate and explore how the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 affect the airflow,the wind-blown sand flux and the deposi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 on desert expressways in sandy regions.The subgrade model is 3.5 cm high and 80.0 cm wide,with a bank slope ratio of 1:3.The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 model is 3.7 cm high,which included a 1.4-cm-high W-beam and a 2.3-cm-high stand column.The wind velocity was measured by using pitot-static tubes placed at nine different heights(1,2,3,5,7,10,15,30 and 50 cm)above the floor of the chamber.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 flux in the wind tunnel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sand sampler,which was sectioned into 20 intervals.In addition,we measured the wind-blown sand flux in the field at K50 of the Bachu-Shache desert expressway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on 11 May 2016,by using a customized 78-cm-high gradient sand sampler for the sand flux structure test.Obstruction by the subgrade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wo weak wind zones located at the foot of the windward slope and at the leeward slope of the subgrade,and the wind velocity on the leeward side weakens significantly.The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 decrease the leeward wind velocity,whereas the velocity increases through the bottom gaps and over the top of the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 flux measured by wind tunnel follows neither a power-law nor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when affected by either the subgrade or the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At 0.0H and 0.5H(where H=3.5 cm,which is the height of the subgrade),the sand transport is less at the 3 cm height from the subgrade surface t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velocity field wind-blown sand flux W-beam central guardrails sand deposition desert expressway wind tunnel test Taklimakan Desert
下载PDF
库车凹陷博孜超深凝析气藏加砂压裂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国伟 邹国庆 朱绕云 《油气井测试》 2020年第6期50-54,共5页
塔里木油田博孜凝析气藏单井酸压改造后,提产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生产过程中井口温度低于析蜡点温度,井筒结蜡现象严重。根据博孜区块储层特点,采用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工艺、纤维暂堵转向分层工艺和树脂覆膜陶粒支撑剂防砂工艺相结合的... 塔里木油田博孜凝析气藏单井酸压改造后,提产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生产过程中井口温度低于析蜡点温度,井筒结蜡现象严重。根据博孜区块储层特点,采用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工艺、纤维暂堵转向分层工艺和树脂覆膜陶粒支撑剂防砂工艺相结合的加砂压裂配套技术,实现了博孜区块超深储层改造作业。博孜X井采用该加砂压裂技术,日产气由4.68×10^4 m^3上升为51.5×10^4 m^3,是同区块3口常规酸压改造井平均气产量的3倍,日产油由0.46 m^3上升为40.97 m^3,效果显著。该技术为国内类似储层改造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凹陷 凝析气藏 酸化 加砂压裂 组合支撑剂 纤维暂堵 结蜡 防砂
下载PDF
管道砂沉积与流体携砂临界速度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凯月 何利民 +4 位作者 罗小明 静玉晓 杨东海 李清平 苏健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6,共9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管道砂沉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基于管道砂砾运动状态及分布、细颗粒表面物理化学作用及临界速度对颗粒运动状态的转变等的砂沉积机理;介绍了颗粒属性、流体介质及管道结构等因素对单相流体携砂及多相流体携砂的影响...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管道砂沉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基于管道砂砾运动状态及分布、细颗粒表面物理化学作用及临界速度对颗粒运动状态的转变等的砂沉积机理;介绍了颗粒属性、流体介质及管道结构等因素对单相流体携砂及多相流体携砂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颗粒尺寸、液相黏度及多相流流型等因素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管道流体携砂临界速度建模方法,重点分析了由单相流体携砂临界速度模型扩展至多相流的方法。最后指出未来多相流管道砂沉积问题的研究应从砂沉积机理入手,探索多相流管道砂沉积及运输的影响机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多相流动机理建立准确性高、适用性强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砂沉积 沉积机理 影响因素 流体携砂 临界速度 预测模型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兰新高速铁路开孔挡风墙周围沙粒沉积与侵蚀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张凯 邓育辉 +3 位作者 张海龙 田建锦 王涛 李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9,共7页
设置在路基上的挡风墙起到了有效防风作用,但是由于其阻碍作用,对路基造成了严重的积沙危害。因此,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高速铁路沿线既有下部开孔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挡风墙周围的流场分布... 设置在路基上的挡风墙起到了有效防风作用,但是由于其阻碍作用,对路基造成了严重的积沙危害。因此,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高速铁路沿线既有下部开孔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挡风墙周围的流场分布规律以及沙粒沉积与侵蚀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风速的增大,路堤迎风侧坡脚处的漩涡强度逐渐衰弱直至消失;路堤背风侧漩涡整体位置往背风侧方向移动,且漩涡涡量增加,导致沙粒反向侵蚀区域增加;迎风侧边坡处的沙粒沉积区域逐步减小,沙粒侵蚀区域逐步增加;北侧线路逐渐出现侵蚀区域,而风速对南侧线路沉积侵蚀区域的变化影响较小。在强风地区,布设挡风墙时应考察线路上风向的地表情况,地表松散、沙源丰富时宜同时采取防沙治沙措施,以达到减缓线路积沙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挡风墙 风沙流 沙粒沉积 风沙侵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风区高速铁路路基双侧挡风墙周围沙粒沉积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凯 赵礼明 +2 位作者 王正辉 邓育辉 谭立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兰新高速铁路横穿多个大风区,对其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为降低强风对线路的危害,在大风区修筑大量防风构筑物,其中以路基挡风墙最为常见,挡风墙降低了风害的影响,但是带来严重的线路积沙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风速下路基双侧挡... 兰新高速铁路横穿多个大风区,对其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为降低强风对线路的危害,在大风区修筑大量防风构筑物,其中以路基挡风墙最为常见,挡风墙降低了风害的影响,但是带来严重的线路积沙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风速下路基双侧挡风墙周围的流场特征,利用风产生的壁面剪切应力与沙粒剪切应力的比值确定地表沙粒沉积与侵蚀类型。研究发现,气流在两道挡风墙之间分别形成一个顺时针涡流和一个逆时针涡流,在第二道挡风墙背风侧形成一个顺时针大涡,随着来流风速增大,漩涡尺寸和涡流强度均在增大;由于涡流的存在,部分沙粒被卷走,路堤背风坡附近以及路基面上的沙粒沉积显著减少,当来流风速为24、30 m/s时,南北侧线路道床面均出现沙粒反向侵蚀;单双侧挡风墙的积沙规律对比结果表明,设置双侧挡风墙时,线路积沙显著减少。研究揭示了大风区铁路双侧挡风墙周围路基面上的沙粒沉积规律,对未来风区铁路的防护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区 高速铁路路基 挡风墙 数值模拟 沙粒沉积
下载PDF
以龟裂地植丛发生演替为例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与反馈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辉 周广胜 黄培佑 《植物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33,共5页
准葛尔盆地荒漠龟裂地植丛发生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龟裂地发生演替的初始阶段,环境因子对植物发生具有极大的限制作用。但是,一旦有先锋植物侵入,植物就会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为新植物的进入创造条件,新... 准葛尔盆地荒漠龟裂地植丛发生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龟裂地发生演替的初始阶段,环境因子对植物发生具有极大的限制作用。但是,一旦有先锋植物侵入,植物就会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为新植物的进入创造条件,新植物的定居又会反作用于环境,使其生存条件进一步改善,如此往复,推动整个微生态系统由简单至繁杂呈顺序性、方向性发展。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过程对环境的反应和对于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导致生态系统顺向发展的根本动力。该研究将为如何改善生境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对植被恢复及受损生态系统的重建,特别是对加深全球变化环境下气候与植被关系的理解,提高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地 积沙 土壤含水量 植物 种类 植物 环境
下载PDF
沉积方向对珊瑚砂动剪切模量及阻尼比的影响
19
作者 徐子皓 秦悠 +1 位作者 马维嘉 陈国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543,共9页
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珊瑚砂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颗粒的沉积方向显著影响其动力特性。对南沙岛礁珊瑚砂开展均等固结的共振柱试验,探究了珊瑚砂颗粒的沉积方向角φ(沉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初始有效固结围压σ0’对其动剪切模量G和阻... 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珊瑚砂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颗粒的沉积方向显著影响其动力特性。对南沙岛礁珊瑚砂开展均等固结的共振柱试验,探究了珊瑚砂颗粒的沉积方向角φ(沉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初始有效固结围压σ0’对其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λ的影响。在给定φ下,G随剪应变幅值γ_(a)增大而减小的速率随σ0’的增大而增加;给定σ0’下,G随γ_(a)增大而减小的速率随φ增大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φ=60°时G—γ_(a)曲线位于最下方。最大动剪切模量G_(0)随φ的增大表现出先减后增的现象,且φ对G_(0)的影响随σ0’的增大而降低。建立了考虑φ和σ0’影响的修正Hardin模型,预测和量测的G_(0)值偏差小于10%。动剪切模量比G/G_(0)—γ_(a)曲线对φ不敏感,结合修正Hardin模型和Davidenkov骨架曲线预测和量测的G值偏差小于15%。在陈国兴等(2006)提出的阻尼比经验模型中引入φ影响的修正项,预测和量测的λ值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原生各向异性 沉积角度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substrate on properties of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s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松盛 周克崧 +6 位作者 代明江 胡芳 石倩 侯惠君 韦春贝 李福球 佟鑫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451-456,共6页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Cr_17Ni_2 steel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es by vacuum cathodic arc deposition method. Microstructure, micro-hardness, adhesion strength and cross-s...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Cr_17Ni_2 steel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es by vacuum cathodic arc deposition method. Microstructure, micro-hardness, adhesion strength and cross-sectional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multilayer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ckers hardness of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 with a film thickness of 11.37 μm, is 29.36 GPa. The erosion and salt spray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Cr_17Ni_2 steel substrates can be evidently improved by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Cr_17Ni_2 steel substrat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mechanical and erosion performances of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s. Overall, a low value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substrates corresponds to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erosion and salt spray resistance of multilayer coatings. The optimized performance of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s can be achieved provided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Cr_17Ni_2 steel substrates is lower than 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iN/Zr/ZrN multilayer coatings surface roughness sand erosion resistance corrosion resistance vacuum cathodicarc deposition TIN ZR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