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末次冰期芒硝和砂楔与古气候重建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乃昂 王涛 +2 位作者 高顺尉 史正涛 胡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59-66,共8页
芒硝和砂楔是冷干气候环境的典型标志。河西走廊砂楔主要形成在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中 ,楔体内充填的风成砂14 C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的产物 ,古砂楔所对应的年均气温为- 5 6℃左右。芒硝主要分布在内陆河终端的盐湖中 ,花海芒硝矿粘... 芒硝和砂楔是冷干气候环境的典型标志。河西走廊砂楔主要形成在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中 ,楔体内充填的风成砂14 C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的产物 ,古砂楔所对应的年均气温为- 5 6℃左右。芒硝主要分布在内陆河终端的盐湖中 ,花海芒硝矿粘土夹层中的陆生树枝残条普通14 C和AMS14 C年龄分别为 (116 0 0± 2 80 )aB .P .和 (11181± 54)aB .P .,证明芒硝层为末次盛冰期 (LGM )和新仙女木期 (YD)异常冷干气候的产物。计算表明 ,该区LGM年均气温较现在低 11~ 15℃ ,YD年均气温比现代低约 6~ 8℃。这一降温幅度与中国北方根据孢粉、砂楔、冰芯等所推测的气温下降值大体一致 ,亦与最近有关北半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楔 末次冰期 河西走廓 古气候 芒硝沉积层
下载PDF
河西走廊末次冰期砂楔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乃昂 王涛 +2 位作者 史正涛 胡刚 高顺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河西走廊砂楔主要形成在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中 ,楔体内充填的风成砂14 C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的产物 .在末次冰期 ,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 - 5~ - 7℃左右 ,较现在低 13~ 15℃ .这一估算数据与根据本区芒硝沉积层所推测的气温下降值... 河西走廊砂楔主要形成在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中 ,楔体内充填的风成砂14 C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的产物 .在末次冰期 ,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 - 5~ - 7℃左右 ,较现在低 13~ 15℃ .这一估算数据与根据本区芒硝沉积层所推测的气温下降值是一致的 ,亦与最近有关北半球高、中纬度冰期降温幅度的研究相符合 .当时 ,河西走廊西段年降水量可能达到 10 0~ 2 0 0mm ,比现在平均年降水量增加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楔 末次冰期 古气候 河西走廊 晚更新世 风成砂 碳同位素
下载PDF
Discovery of a large area of ice-wedge networks in Ordos: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permafrost in the north of China as well as for the environment in the latest 20 kaBP 被引量:12
3
作者 CUIZhijiu YANGJianqiang +2 位作者 ZHANGWei ZHAOLiang XIEYouy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1期1177-1184,共8页
The delineation of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latitudinal permafrost in the north of China in the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 i.e. the last glaciation maximum (LGM), has been hampered for two reasons. Firstly, previ... The delineation of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latitudinal permafrost in the north of China in the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 i.e. the last glaciation maximum (LGM), has been hampered for two reasons. Firstly, previous studies were limited to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of China, and,secondly, the ages of the permafrost had not been determin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high latitudinal permafrost in the north ofChina is bounded by approximately 38—40N (eastern part) and 37—39N (western part) lines of latitude based on ourinterpretation of periglacial phenomena and their implic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this southern boundary is plotted for the first time. Also, we re-construct the migration of the southern latitudinal perma-frost boundary and the environment after LGM. It is pro-posed that two cold stages occurred in the LGM at 26 kaBP and 23—13 kaBP, when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was 8—12℃ lower than at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冰期 高温气候 永久冻结带 伪冰楔 沙楔 全球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乌海盆地内末次冰期砂楔/冰楔铸型的发现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大伟 李德文 +3 位作者 沈晓明 孙昌斌 康艳蕊 张亚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砂楔/冰楔铸型等具有定量古环境意义的冰缘现象在中国北方已有多处报道,但多集中在末次冰期晚冰阶。报道了首次发现于乌海盆地的冰缘现象,从楔体形态特征、填充物粒度特征和光释光测年等方面对其成因和发育年代进行了深入研究。楔体和... 砂楔/冰楔铸型等具有定量古环境意义的冰缘现象在中国北方已有多处报道,但多集中在末次冰期晚冰阶。报道了首次发现于乌海盆地的冰缘现象,从楔体形态特征、填充物粒度特征和光释光测年等方面对其成因和发育年代进行了深入研究。楔体和填充物剖面穿插关系、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等指示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原生砂楔发育与楔壁近平行的充填-挤压构造;晚期冰楔铸型(包括冰楔形成、融化和填充)在砂楔之上进行叠加。冰楔切穿早期砂楔,导致楔壁物质发生强烈挤压变形,结构扰动,楔体表现为弯曲的不规则形态。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原生砂楔发育的年代主要集中在(62.69±6.81)^(66.45±7.08)ka B.P.,即末次冰期早冰阶,对应于MIS4阶段,并可能部分延续至MIS3b阶段;冰楔铸型填充物年代为(5.95±0.61)^(6.62±0.73)ka B.P.,对应于全新世中期。由于冰楔铸型的填充晚于冰楔发育年代,推测冰楔发育年代可能为末次冰期晚冰阶。基于砂楔/冰楔铸型的发育过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初步估算出砂楔和冰楔发育时期年均气温比现在低12.1℃~13.6℃,砂楔发育时期(即末次冰期早冰阶)年降水量与现在相当。乌海盆地砂楔/冰楔铸型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方末次冰期尤其是末次冰期早冰阶纬度多年冻土分布及古气候环境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现象 砂楔 冰楔铸型 古气候 末次冰期 光释光测年 粒度分析 乌海盆地
下载PDF
高尔夫不同球杆类型挥杆动作的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瑶佳 霍洪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描述高水平青年高尔夫球运动员在挥杆中肌肉激活模式,并对3种不同球杆进行比较。方法:12名高水平高尔夫球手使用一号木杆、七号铁杆和挖起杆各进行5次挥杆;表面肌电记录躯干及其周围双侧肌肉:胸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臀大肌、... 目的:描述高水平青年高尔夫球运动员在挥杆中肌肉激活模式,并对3种不同球杆进行比较。方法:12名高水平高尔夫球手使用一号木杆、七号铁杆和挖起杆各进行5次挥杆;表面肌电记录躯干及其周围双侧肌肉:胸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半腱肌;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分析方法确定高尔夫挥杆阶段。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相同球杆各肌肉激活程度显示,向前挥杆、加速击球、早期随挥阶段激活程度较高,具体表现在左侧胸大肌和半腱肌,右侧竖脊肌、臀大肌和股直肌,向后挥杆和后期随挥阶段平均肌肉激活程度较低;各球杆(七铁杆、一号木和挖起杆)之间除左侧竖脊肌外均有显著差异;球杆长度与肌肉激活水平程正相关,用一号木挥杆时,肌肉激活平均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夫 高尔夫挥杆动作 表面肌电 一号木杆 七号铁杆 挖起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中的砂楔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吉春 盛煜 +1 位作者 赵林 王生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6,共11页
冰楔假形和原生砂楔是指示古冻土发育的重要证据。两者虽然具有相似的外观形态,但形成过程不同,在反映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冻土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在利用地层中的楔形构造推测古环境时,确定其类型是正确解读其环境意义的... 冰楔假形和原生砂楔是指示古冻土发育的重要证据。两者虽然具有相似的外观形态,但形成过程不同,在反映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冻土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在利用地层中的楔形构造推测古环境时,确定其类型是正确解读其环境意义的前提。本文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发现的楔形构造,通过楔形围岩和充填物中的一些微结构判断其属于原生砂楔,进而探讨了这些砂楔代表的环境意义和多年冻土发育状况。柴达木盆地中的砂楔主要形成在末次冰消期的Heinrich1(H1)和YoungerDrays两次降温事件期间。这表明,末次冰消期,柴达木盆地地表几乎全部被风沙覆盖,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环境,年平均气温较现在降低6℃左右,多年冻土下界较现在下降了约1000m。然而,多年冻土并没有占据整个盆地,在盆地中部和南部保留着大片融区,据此推测,即使末次冰期时期,柴达木盆地仍然保留一定面积的融区。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主体和祁连山两大现代多年冻土区并没有通过柴达木盆地连成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砂楔 末次冰期 古环境 古多年冻土
原文传递
山西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冰楔、砂楔群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崔之久 赵亮 +1 位作者 Vandenberghe J 张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8-716,共9页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期 :33kaBP ,30~ 2 6kaBP ,2 0~ 1 6kaBP和 8kaBP左右 ,当时的温度比今天分别降低 8.4℃ ,1 2~ 1 3℃ ,1 0℃和 7~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内蒙古 冰楔假型 砂楔 冰卷泥 晚更新世 冰土
下载PDF
西昆仑山甜水海北湖砂楔的形成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晓丽 金会军 何瑞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冰缘最发育的区域,其中西昆仑山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着砂楔群等冰缘现象。砂楔是寒冷气候条件的产物,对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甜水海北湖砂楔矿物特征发现,砂楔填充物基本属于近...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冰缘最发育的区域,其中西昆仑山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着砂楔群等冰缘现象。砂楔是寒冷气候条件的产物,对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甜水海北湖砂楔矿物特征发现,砂楔填充物基本属于近源堆积;^(14)C测年结果以及粒度再结合砂楔形态分析得出,该砂楔的形成经历了13.9kaB.P.,11.9kaB.P.和11.5kaB.P.这3个时期,这3个时期均属于气候小波动中的降温过程,但在甜水海地区它们所对应的降温幅度都不是特别大,大约分别为1.8℃,1℃和4℃。总的来说砂楔可以作为气候由暖湿转为冷干的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水海 砂楔 围岩 环境演变
下载PDF
Possible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asonal sand wedges on the Ordos Plateau,North China
9
作者 Hugh MFrenchψ Jef Vandenberghe +1 位作者 HuiJun Jin RuiXia He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1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Wedge-like structures filled with silty sand penetrate Quaternary fluvial and aeolian sediments and, in places, Tertiary bedrock on the Ordos Plateau, North China. The wedges reflect thermal contraction cracking of ei... Wedge-like structures filled with silty sand penetrate Quaternary fluvial and aeolian sediments and, in places, Tertiary bedrock on the Ordos Plateau, North China. The wedges reflect thermal contraction cracking of either permafrost or seasonal frost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early Holocene. Wedges of about 1 m in depth form polygonal nets of 2-3 m in diameter(type B). They contrast with wedges of 3-4 m in depth that form polygons of 10-15 m in diameter(type A).This review focuses upon the highly variable size of the inferred polygon net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easonally and perennially frozen ground, or between seasonal frost and permafr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zen ground sand-wedge casts frost fissures thermal contraction cracking seasonal frost cracking desiccation cracking
下载PDF
青海湖鸟岛北原生砂楔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涛 王超群 +3 位作者 戚帮申 张耀玲 赵希涛 胡道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6-1252,共7页
青海湖鸟岛北中更新世冲洪积砂砾石层中发育7个原生砂楔。原生砂楔中的细粒砂ESR测年结果表明,该地区至少经历两次冰期:砂楔剖面南侧3个楔体发育时代分别为228±2ka、228±22ka和143±14ka,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剖面北... 青海湖鸟岛北中更新世冲洪积砂砾石层中发育7个原生砂楔。原生砂楔中的细粒砂ESR测年结果表明,该地区至少经历两次冰期:砂楔剖面南侧3个楔体发育时代分别为228±2ka、228±22ka和143±14ka,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剖面北侧3个楔体发育时代分别为17±1ka、59±10ka和60±6ka,形成于末次冰期。估算青海湖盆地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时的年平均气温不高于-9.5^-11.0℃,降温幅度较大,比现今年均气温低11.2~12.7℃;末次冰期的年平均气温不高于-7.5^-9.0℃,较现在低9.2~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原生砂楔 倒数第二次冰期 末次冰期 青海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