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对土壤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0
1
作者 毛志刚 王国祥 +1 位作者 刘金娥 任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7,共5页
在盐城海滨湿地不同植被带下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盐沼植物对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城海滨湿地,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介于1.71~7.92g·kg-1和0.17~0.36g·k... 在盐城海滨湿地不同植被带下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盐沼植物对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城海滨湿地,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介于1.71~7.92g·kg-1和0.17~0.36g·kg-1之间,变幅较大,不同植被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各植被带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高于光滩.垂直方向上,各植被带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的分布均呈自表向下逐渐降低的趋势,15cm以下其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但全氮与碳氮比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全氮 盐沼植被 空间分布 海滨湿地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39
2
作者 毛志刚 谷孝鸿 +2 位作者 刘金娥 任丽娟 王国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043-5049,共7页
在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4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了盐沼植被、农作物及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形成的各类农田其土壤酶活性较高... 在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4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了盐沼植被、农作物及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形成的各类农田其土壤酶活性较高,且均高于湿地盐沼植被;湿地盐沼植被下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无植被生长的光滩,且不同类型植被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4种酶的活性大小总体表现为大豆(Glycine max)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地>玉米(Zea mays)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滩>碱蓬(Suaeda salsa)滩>光滩。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盐分、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海滨湿地盐沼植被的发育扩展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提高了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盐沼植被 农田 土壤理化因子 海滨湿地
下载PDF
盐城海滨盐沼湿地及围垦农田的土壤质量演变 被引量:31
3
作者 毛志刚 谷孝鸿 +2 位作者 刘金娥 任丽娟 王国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86-1992,共7页
通过对盐城海滨盐沼湿地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各样点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探讨盐沼植被演替过程中和围垦成农田后的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沼植被的发育演替,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 通过对盐城海滨盐沼湿地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各样点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探讨盐沼植被演替过程中和围垦成农田后的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沼植被的发育演替,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机碳含量增加,氮、磷等养分得到积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不同植被类型及发育时间导致土壤性状间的差异.与盐沼湿地相比,围垦农田土壤含盐量下降到0.01%~0.04%,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均得到提高,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由低到高依次为光滩(0.194)<碱蓬滩(0.233)<白茅滩(0.278)<互花米草滩(0.446)<玉米地(0.532)<棉花地(0.674)<大豆地(0.826).自然植被的正向演替是提高盐沼湿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围垦农田 土壤质量演变 土壤质量评价 海滨湿地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盐沼植被变化对滩涂湿地促淤消浪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任璘婧 李秀珍 +2 位作者 杨世伦 闫中正 黄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50-3358,共9页
30年来在海平面上升、人类围垦、自然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自然与人为作用共同影响下,崇明东滩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长江口四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到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变化,结合对盐沼植被促淤消浪功能已有研究成果,量... 30年来在海平面上升、人类围垦、自然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自然与人为作用共同影响下,崇明东滩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长江口四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到盐沼植被群落结构变化,结合对盐沼植被促淤消浪功能已有研究成果,量化崇明东滩盐沼植被促淤消浪功能潜力及其变化。研究表明:1980、1990、2000和2010年崇明东滩芦苇、互花米草、藨草群落面积比例分别为23∶0∶77、73∶0∶27、33∶9∶58、34∶34∶32,同期总植被覆盖面积分别为51、83、37、44 km2。30年来滩涂湿地促淤消浪能力均有下降,1990—2000年变化最大。其中,植被黏附悬浮颗粒物量分别为1976、4645、2192、4695 t;沉积量分别为960、1579、195、286万m3;常规波高情况下堤外没有足够植被保护的岸段长度分别为5、0、7、6 km;风暴潮情况下堤外没有足够植被保护的岸段长度分别为19、5、26、20 km。因此保护堤外盐沼植被对消浪促淤,特别是抵御风暴潮等恶劣气候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盐沼植被 植被黏附悬浮颗粒物 促淤 消浪
下载PDF
长江口潮间带淤泥质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华 杨世伦 +3 位作者 T. Ysebaert 王元叶 李鹏 张文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为了解淤泥质潮间带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于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进行了沉积物取样分析及相关的水动力观测和盐沼植物粘附悬沙的实验.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呈自海向陆(表层样)和自下向上(柱状样... 为了解淤泥质潮间带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于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进行了沉积物取样分析及相关的水动力观测和盐沼植物粘附悬沙的实验.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呈自海向陆(表层样)和自下向上(柱状样)变细的趋势,一般光滩沉积物粒径〉50μm,盐沼上部沉积物粒径〈25μm;沿岸方向上,茂密盐沼的沉积物较之稀疏盐沼细;盐沼中的流速和波高较之相邻光滩减少50%以上;植物粘附悬沙干重达39-369g/m^2.对上述沉积物空间变化格局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在光滩上主要是由于底床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向岸衰减,在盐沼中则是植物和底床共同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减弱以及植物茎叶对细颗粒悬沙的粘附.人类活动在改变盐沼植物特征的同时也会改变沉积物粒径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径 潮间带 水动力 盐沼植物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A雷达影像的崇明东滩芦苇盐沼植被识别提取 被引量:11
6
作者 胥为 周云轩 +2 位作者 沈芳 田波 于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2-1200,共9页
为研究芦苇盐沼植物在一个生长周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对芦苇分布信息进行提取,探究Sentinel-1A卫星数据在长江口湿地植被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以对长江河口崇明东滩南部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11个时相的Sentinel-1... 为研究芦苇盐沼植物在一个生长周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对芦苇分布信息进行提取,探究Sentinel-1A卫星数据在长江口湿地植被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以对长江河口崇明东滩南部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11个时相的Sentinel-1A雷达卫星影像VV(vertical transmit/vertical receive)+VH(vertical transmit/horizontal receive)双极化数据,分析潮滩地带芦苇、白茅、海三棱藨草、水体和光滩在植被生长周期内的雷达后向散射强度变化特征,对芦苇盐沼植被进行识别提取。结果表明:相较于VH极化方式,VV极化方式下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强度差异更为明显,芦苇的后向散射强度在枯叶期下显著高于其他地物;进行芦苇植被提取时,需要对植被枯萎期不同潮位状况下的雷达影像进行组合运算,芦苇提取精度可达到88.7%;对芦苇植被雷达后向散射强度和临近时相的光学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INDV)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盐沼植被 芦苇 海岸带
下载PDF
中国东部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藜科花粉数量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萧家仪 吕燕 祁国翔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57-2168,共12页
选取中国东部江苏盐城和辽宁盘锦两地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带,经植被调查和表土孢粉分析,讨论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数量与沿岸潮上带密布的碱蓬属(Suaeda.sp)植物群落的数量关系,论证藜科花粉含量与淤泥质岸线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 选取中国东部江苏盐城和辽宁盘锦两地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带,经植被调查和表土孢粉分析,讨论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数量与沿岸潮上带密布的碱蓬属(Suaeda.sp)植物群落的数量关系,论证藜科花粉含量与淤泥质岸线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当沿海古淤泥质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藜科花粉超过30%,可以判定为古海岸线潮上带。如果藜科花粉为20%~30%,多见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的花粉,表明为海滨盐沼植被景观,古海岸线潮上带离之不远。第四纪古岸线变化研究,验证了藜科花粉数量可以作为判定淤泥质古岸线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盐沼植被 藜科花粉 海岸线 中国东部
原文传递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典型海岸带盐沼潮滩地形反演 被引量:6
8
作者 魏伟 周云轩 +3 位作者 田波 钱伟伟 湛玉剑 黄盖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89-1897,共9页
海岸带潮滩地形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在盐沼植被覆盖的潮滩区域,地面激光扫描仪(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获取地形数据受到地表植被的影响。为了研究TLS在盐沼潮滩使用的地形测量精度与盐沼植被种类、盖度的关系,本文以芦苇群落... 海岸带潮滩地形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在盐沼植被覆盖的潮滩区域,地面激光扫描仪(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获取地形数据受到地表植被的影响。为了研究TLS在盐沼潮滩使用的地形测量精度与盐沼植被种类、盖度的关系,本文以芦苇群落、白茅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4种典型海岸带盐沼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移动窗口法的基础上辅以聚类分析的植被滤除算法,分别从点云原始数据中恢复地表地形地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越高,TLS反演地形精度越低,两者负相关。2)不同植被的激光穿透能力不同:盖度大于50%时,激光无法穿透原始盖度分别为70%、65%、65%的白茅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22.0、22.0、8.6cm;盖度等于50%时,白茅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的RMSE分别为16.0、6.6、4.5、5.7cm;盖度小于50%时,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地形反演精度小幅度提高,白茅群落地形反演精度提升较为明显。3)在盐沼潮滩地区使用TLS反演地形时,增加TLS架设高度、对同一区域多方位反复扫描可能有助于提高地形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地面激光扫描仪 植被滤除 地形 长江口海岸
下载PDF
近40年盐城潮滩盐沼湿地植被前缘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趋势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文谨 胡顺秋 +1 位作者 孙国昌 谭一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4,共12页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潮滩盐沼受人为干扰和开发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海洋动力(波浪、潮流、海平面)和生物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针对核心区潮滩盐沼区域,以1984—2021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来源,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潮滩盐沼受人为干扰和开发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海洋动力(波浪、潮流、海平面)和生物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针对核心区潮滩盐沼区域,以1984—2021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来源,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阈值分割、大津算法、非监督分类等多种分类方法,分析了近40年来盐沼湿地前缘、湿地面积及研究区景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1984—2006年,盐沼前缘呈现全面向海推进的趋势;2008年盐沼前缘开始呈现“南北淤积,中部侵蚀”的变化趋势;2014—2021年,核心区盐沼前缘中部趋于稳定。②研究区景观区域主要包括互花米草、碱蓬、芦苇以及养殖池区。互花米草面积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碱蓬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芦苇面积受碱蓬和互花米草的影响,呈先减少后增加态势;受政策影响,养殖池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直至消失。③研究区湿地面积与互花米草面积变化趋势一致。1984—2021年,盐沼前缘不断向海推进,核心区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直到2014年增加速率有所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滨海湿地 遥感 盐沼植被 景观格局演变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像元级时间序列的海岸带盐沼植被分类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嘉豪 孙超 +2 位作者 林昀 李璐 刘永超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0-1413,共14页
盐沼是最具生态价值且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及时、精确地监测盐沼植被分布对于海岸带生态管理和保护尤为重要。随着多源遥感数据不断积累,时间序列方法日益成为海岸带资源监测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云雨天气频发,海岸带影像可用性较... 盐沼是最具生态价值且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及时、精确地监测盐沼植被分布对于海岸带生态管理和保护尤为重要。随着多源遥感数据不断积累,时间序列方法日益成为海岸带资源监测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云雨天气频发,海岸带影像可用性较差,如何有效构建时间序列仍存在较大挑战。本研究耦合多源Landsat影像,以长三角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区,构建像元级时间序列的XGBoost分类模型,探讨盐沼植被精细识别的可行性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相互定标耦合多源影像成效显著,不但提高了影像可用性,还减小了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光谱反射率差异。(2)基于像元级时间序列方法的盐沼植被分类效果较好,研究区内盐沼植被平均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1.50%,平均Kappa系数为0.758,对于长三角区域分布广泛的海三棱藨草和互花米草尤为优良。(3)相较于单一时相分类方法,像元级时间序列分类方法的年际绝对均值误差保持小于3.88%,稳定性较好,有望应用在盐沼植被动态变化监测中,为中国海岸带资源高效管理提供遥感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分类 盐沼植被 Landsat影像 像元级时间序列 XGBoost 长三角 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九段沙湿地 杭州湾南岸湿地
原文传递
盐沼植被光谱特征的间接排序识别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占国 张利权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运用ASD地物光谱仪,采用12个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CASI)默认的植被波段组,以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盐沼植物群落为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群落光谱特征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PCA间接排序法能够... 运用ASD地物光谱仪,采用12个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CASI)默认的植被波段组,以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盐沼植物群落为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群落光谱特征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PCA间接排序法能够识别盐沼植被中光滩、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等光谱特征;绝大多数盐沼植物的群落组成与所选波段的光谱特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可以分别识别低盖度的海三棱藨草群落和高盖度的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对光谱反射率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因子是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而高程和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地物光潜 CASI 冠层反射光谱 间接排序法
下载PDF
大米草室内叶片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浓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霞 刘付程 田慧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10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大米草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并提取红边位置、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三个红边参数以及叶面叶绿素指数(LCI)、水分指数(WI)、三角植被指数(TVI)、结构相关色素指数(SIPI)四个高光谱植被指数,利用线性、对数、倒数、二次函数和三次... 本文通过分析大米草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并提取红边位置、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三个红边参数以及叶面叶绿素指数(LCI)、水分指数(WI)、三角植被指数(TVI)、结构相关色素指数(SIPI)四个高光谱植被指数,利用线性、对数、倒数、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曲线模拟算法得到大米草叶片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LCI、WI和TVI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基于红边斜率、红边面积、TVI三个参数,选用倒数法构建叶绿素a浓度的估算模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算法。基于LCI和WI参数,应用三次函数法构建的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检测模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算法。比较R2和模型估算误差,利用WI水分指数应用三次函数构建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检测模型精度在所有模型中最高。因此,利用叶片光谱技术可以较高精度地估算叶绿素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大米草 叶片反射光谱 叶绿素A浓度 高光谱
原文传递
黄河口盐沼湿地植被群落适宜生境模拟Ⅱ: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雨君 谢泓毅 +1 位作者 宋劼 杨志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1-408,共8页
在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黄河口三角洲天然盐沼植被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本文基于盐沼植被对土壤水盐的响应机理构建地下水动力-种群动力学生境耦合模型,模拟了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盐沼植被适宜生... 在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黄河口三角洲天然盐沼植被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本文基于盐沼植被对土壤水盐的响应机理构建地下水动力-种群动力学生境耦合模型,模拟了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盐沼植被适宜生境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以不同年份黄河利津站的水资源量为依据,模拟了最大年、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和最小年5种水文年时间序列方案,模拟不同河流径流过程对河口盐沼植被的影响。研究发现盐沼植被在研究区内的适宜生境在黄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在距离黄河较远的区域呈散点状分布;芦苇的生物量积累主要发生在较窄的条带上,而翅碱蓬和柽柳的生物量积累均匀分布在面状区域,3种盐沼植被在散点状适宜生境上均无生物量积累;丰水年情景下生长季内适宜生境月均面积最大,达研究区总面积的16.66%;而枯水年情景生长季内月均生物量最多,最大达13.86万t。研究构建了地下水动力-种群动力学生境耦合模型,能够定量化模拟不同径流情景下河口湿地地下水、土壤水盐条件及盐沼植被适宜生境与生物量分布规律,以期服务于河口三角洲盐沼植被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模拟 地下水动力 盐沼植被 河口湿地 种群增长 种间竞争
下载PDF
滨海湿地碱蓬遥感研究综述
14
作者 卢霞 张徐慧 +1 位作者 刘可可 陈彦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0-50,共11页
碱蓬遥感是滨海盐沼植被遥感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为主要数据库,通过检索过去50余年滨海湿地碱蓬遥感论文成果,归纳了碱蓬遥感研究发文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探讨了碱蓬遥感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未... 碱蓬遥感是滨海盐沼植被遥感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为主要数据库,通过检索过去50余年滨海湿地碱蓬遥感论文成果,归纳了碱蓬遥感研究发文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探讨了碱蓬遥感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论文总结了发文量的年际变化情况,将碱蓬遥感研究划分为空白期、萌芽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从碱蓬光谱特征、信息提取、生物物理和化学参数反演、退化机制和碳储量估算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4点建议。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碱蓬遥感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碱蓬遥感研究前沿、深入挖掘碱蓬遥感潜在研究热点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盐沼植被 碱蓬 遥感 光谱特征 智能算法
下载PDF
结合SAM视觉分割模型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的无人机影像盐沼植被“精灵圈”提取
15
作者 周若彤 谭凯 +2 位作者 杨建儒 韩江涛 张卫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6,共11页
“精灵圈”是海岸带盐沼植被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空间自组织”结构,对盐沼湿地的生产力、稳定性和恢复力有重要影响。无人机影像是实现“精灵圈”空间位置高精度识别及解译其时空演化趋势与规律的重要数据源,但“精灵圈”像素与背景像素... “精灵圈”是海岸带盐沼植被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空间自组织”结构,对盐沼湿地的生产力、稳定性和恢复力有重要影响。无人机影像是实现“精灵圈”空间位置高精度识别及解译其时空演化趋势与规律的重要数据源,但“精灵圈”像素与背景像素在色彩信息和外形特征上差异较小,如何从二维影像中智能精准地识别“精灵圈”像素并对识别的单个像素形成个体“精灵圈”是目前的技术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分割万物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视觉分割模型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的无人机影像“精灵圈”分割及分类方法,实现了单个“精灵圈”的识别和提取。首先,通过构建索伦森-骰子系数(S?rensen-Dice coefficient,Dice)和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评价指标,从SAM中筛选预训练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实现全自动影像分割,得到无属性信息的分割掩码/分割类;然后,利用红、绿、蓝(RGB)三通道信息及空间二维坐标将分割掩码与原图像进行信息匹配,构造分割掩码的特征指标,并根据袋外数据(Out of Bag,OOB)误差减小及特征分布规律对特征进行分析和筛选;最后,利用筛选的特征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实现“精灵圈”植被、普通植被和光滩的自动识别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精灵圈”平均正确提取率96.1%,平均错误提取率为9.5%,为精准刻画“精灵圈”时空格局及海岸带无人机遥感图像处理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精灵圈 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 无人机影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长江口横沙岛不同发育年限盐沼植被生长特征及其固碳功能差异
16
作者 张晓涵 田慧敏 +4 位作者 陈雪初 杨华蕾 丁睿 赵明明 由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滨海盐沼湿地因长期淹水而具有较高的生产量和较低的分解率,储蓄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随着新恢复盐沼湿地发育年限的增加,其植被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固碳增汇功能.本文以长江口横沙岛新恢复盐沼... 滨海盐沼湿地因长期淹水而具有较高的生产量和较低的分解率,储蓄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随着新恢复盐沼湿地发育年限的增加,其植被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固碳增汇功能.本文以长江口横沙岛新恢复盐沼湿地为例,利用时空代换法,分析新恢复湿地不同发育年限与不同植被群落类型的植被生长性状及土壤有机碳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新恢复湿地固碳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新恢复盐沼湿地在0~20年内有机碳含量随发育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且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变化可有效指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新恢复湿地具有较高的土壤碳密度,发育8年的湿地0~2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密度为(21.49±3.67)tC·hm^(-2),接近自然湿地;芦苇恢复湿地植被长势和固碳能力高于海三棱藨草和芦苇–海三棱藨草交错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恢复湿地 盐沼植被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蓝碳
下载PDF
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区海三棱藨草野外恢复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群 李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63-2671,共9页
中国滨海盐沼湿地受损严重,人工修复策略已成为保护滨海生境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长江口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项目内空白生境的本土盐沼植物高效恢复技术。通过野外小试和中试... 中国滨海盐沼湿地受损严重,人工修复策略已成为保护滨海生境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长江口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项目内空白生境的本土盐沼植物高效恢复技术。通过野外小试和中试试验,分析了长江口盐沼湿地建群种海三棱藨草恢复过程中繁殖体种类和移植方式对恢复效率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恢复策略的恢复成本和效率。结果表明:1)海三棱藨草球茎苗耐淹性较强,适用于环境异质性较高的优化区;2)在4种恢复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处理中,最经济高效的处理为无泥低密度球茎苗的移植方式,其每公顷的投入成本约为10100元。相较之下,无泥高密度、带泥低密度及带泥高密度的处理每公顷所需成本分别为41100、30000和120100元;3)经过近5年的努力,海三棱藨草群落在崇明东滩优化区C3区域覆盖度已超过60%,是相对成功的大规模野外恢复示范。本研究可为大规模滨海盐沼植物的恢复工程提供依据及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种群恢复 繁殖体 恢复效率 崇明东滩
原文传递
升温及淹水条件下土著与外来盐沼植物的生长和光合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诗华 解丽娜 +3 位作者 陈威 费蓓莉 袁琳 葛振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针对我国海岸带典型土著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研究了其在升温(约升高3℃)和淹水(浅淹水和深淹水)条件下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结果显示,升温处理增加了不淹水和浅淹水条件下的芦苇株... 针对我国海岸带典型土著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研究了其在升温(约升高3℃)和淹水(浅淹水和深淹水)条件下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结果显示,升温处理增加了不淹水和浅淹水条件下的芦苇株高、叶面积、最大光合速率与表观量子效率,而对深淹水条件下的芦苇影响较小.深淹水处理下芦苇株高最高,但叶面积最小,体现了其形态适应性.深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生长季中期与后期的芦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升温和淹水处理均提高了互花米草的生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且升温条件下的增加程度较芦苇高,各生长阶段不同淹水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表明,升温和淹水处理对芦苇生理生态参数的影响显著程度具有季节差异性,淹水处理的影响更为显著,并存在因子交互作用.升温处理对互花米草光合参数有显著影响,而淹水处理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外来物种可能比土著物种更能适应未来气温升高和海平面上升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盐沼植物 生物量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潮滩围垦对杭州湾北岸越浪影响及其防洪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迪文 张敏 +2 位作者 米婕 温家洪 朱琴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65-3181,共17页
潮滩围垦对海岸带洪涝灾害风险增加影响显著,尤其在未来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背景下,对新围低地越浪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杭州湾北岸为例,通过建立近岸波浪传播-水动力耦合的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海堤高度、遥感解译的潮滩面积... 潮滩围垦对海岸带洪涝灾害风险增加影响显著,尤其在未来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背景下,对新围低地越浪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杭州湾北岸为例,通过建立近岸波浪传播-水动力耦合的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海堤高度、遥感解译的潮滩面积和植被变化及未来预测的海平面上升和堤坝沉降,设置多重现期情景,评估现在及未来杭州湾北岸发生越浪的范围和强度变化。结果表明:潮间带及上覆盐沼作为重要的风浪缓冲带,对降低越浪具有积极作用;近35年来杭州湾北岸潮滩围垦增加了目前及未来发生越浪的范围,例如在200年重现期风暴潮影响下,2020年几乎不发生大规模越浪灾害,但到2050年上海金山滨海公园岸段越浪高度可达0.12 m,到2100年接近30%的岸段存在严重越浪灾害,其中金山滨海公园和奉贤岸段最大越浪高度接近1 m。基于近岸波浪高度小于本地堤顶高度的原则,采用潮滩修复和种植盐沼植被的软措施提高设防能力。结果表明到2050年需重点修复金山滨海公园附近约13.5 km长岸线,平均拓宽(抬升)潮滩约0.7 km(1.3 m);到2100年需整体修复杭州湾岸线,修复长度约100 km,平均拓宽0.5~1 km,抬升潮滩1.3 m,且需在重点越浪区种植海三棱藨草增加底摩擦阻力,但在金山滨海公园和奉贤岸段总水位仍十分接近堤顶高度,需同时加高、加固本地硬质海堤,构建潮滩-植被-海堤一体化复合型防洪综合体降低本地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堤防 生态修复 水动力数值模拟 潮滩围垦 盐藻植被
原文传递
盐沼植被作用下的辽河口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柴崇顼 赵梓宇 +2 位作者 弓耘 赵学凯 张明亮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辽河口潮滩湿地生长大量盐沼植被,这些水生植物对该区域水动力变化和泥沙冲淤有较大影响。为量化潮滩盐沼植被对水动力的影响程度,该文基于Delft3D-Flow水动力模型,在考虑径流与潮汐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辽河口湿地海域的水动力特征进行... 辽河口潮滩湿地生长大量盐沼植被,这些水生植物对该区域水动力变化和泥沙冲淤有较大影响。为量化潮滩盐沼植被对水动力的影响程度,该文基于Delft3D-Flow水动力模型,在考虑径流与潮汐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辽河口湿地海域的水动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辽河口的Landsat TM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遥感技术提取和解译辽河口潮滩盐沼植被(盐地碱蓬和芦苇)的空间分布,并将其结果耦合到水动力模型中的植被模块。研究结果表明:(1)Delft3D-Flow中的植被模块能够精准地处理水流-植物相互作用;(2)在辽河口潮滩湿地的水动力模拟中,采用三层嵌套方法,在保证河口潮滩处水动力模拟精度的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3)盐沼植被对河口潮汐涨落过程影响较小,但对水流流速影响较大,其中芦苇对流速衰减较盐地碱蓬更大。在潮滩区域,盐沼植被对该区域的流速与流场结构影响明显。该研究结果为掌握盐沼植被的护岸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潮滩湿地 盐沼植被 Delft3D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