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 被引量:62
1
作者 郭弘艺 唐文乔 +1 位作者 魏凯 胡雪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7,共9页
分析了205尾分布于中国的4种2龄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这4种鱼类的矢耳石都具有翼叶和基叶,但无后基叶和副基叶,中央突也不明显。背侧有脊突,叶形晶状突呈小三角形,仅限于腹侧。主凹槽明显,直管状,后端封闭。4种... 分析了205尾分布于中国的4种2龄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这4种鱼类的矢耳石都具有翼叶和基叶,但无后基叶和副基叶,中央突也不明显。背侧有脊突,叶形晶状突呈小三角形,仅限于腹侧。主凹槽明显,直管状,后端封闭。4种鱼矢耳石长轴长为体长的1.68%~2.82%,矢耳石重为体重的0.26‰~1.71‰;不论绝对重量或面积,均以七丝鲚和凤鲚的最大,刀鲚的次之,短颌鲚的最小,显现出与在海水中生活的时间呈正相关性。刀鲚和短颌鲚的矢耳石较轻薄,单位面积均重1.22~1.40mg/mm^2;七丝鲚和凤鲚的较厚重,单位面积均重约1.86mg/mm^2。矢耳石的长轴、短轴和单位重量等的变异系数,均要小于其体长特别是体重的变异系数,矢耳石形态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其身体形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矢耳石 形态特征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矢耳石形态特征的中国鲚属鱼类种类识别 被引量:44
2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2 位作者 唐文乔 吴嘉敏 陈文银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分析了中国鲚属鱼类七丝鲚、凤鲚、刀鲚和短颌鲚共4种205尾2龄鱼矢耳石的32个形态特征。对9个可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反映矢耳石体积和基叶大小的第1主成分,以及与反映翼叶大小的第2主成分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91.2%,是种类判别的主要... 分析了中国鲚属鱼类七丝鲚、凤鲚、刀鲚和短颌鲚共4种205尾2龄鱼矢耳石的32个形态特征。对9个可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反映矢耳石体积和基叶大小的第1主成分,以及与反映翼叶大小的第2主成分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91.2%,是种类判别的主要依据。对10个比例性状的逐步判别显示,4个种的平均正判率达95.6%,但交互验证结果却显示,刀鲚与短颌鲚间存在着20.1%的误判率,表现出与传统的依据外部形态分类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的相似结果。这表明,短颌鲚并非有效种,而是刀鲚的淡水生态型种群,也预示着耳石形态分析在近缘种判别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矢耳石 形态计量特征 种类识别 中国
原文传递
刀鲚、凤鲚和湖鲚矢耳石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姜涛 杨健 +1 位作者 刘洪波 沈新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1,共9页
选取凤鲚(Coilia mystus)、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以及采自崇明、黄海和瓯江口3个水域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为对象,描述了这些鱼类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使用基于12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进行了种间和种内比较和判别... 选取凤鲚(Coilia mystus)、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以及采自崇明、黄海和瓯江口3个水域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为对象,描述了这些鱼类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使用基于12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进行了种间和种内比较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的差异种间较种内更为明显。本研究中,刀鲚与凤鲚、刀鲚与湖鲚、凤鲚与湖鲚矢耳石形态间的差异极其显著,相互间的判别准确率分别可达100%、94%、100%。不同水域刀鲚间虽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判别的准确率仅为56%~83%,其中崇明和黄海刀鲚的耳石形态较为接近,瓯江口刀鲚则与前两者差异相对较大。本研究还就影响耳石形态差异可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Coilia nasus) 凤鲚(Coilia mystus) 湖鲚(Coilianasus taihuensis) 矢耳石 形态
下载PDF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麻秋云 薛莹 +4 位作者 徐宾铎 纪毓鹏 陈学刚 韩东燕 孙远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1-487,共7页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旨在为...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平均值为3.159±0.110(95%CL),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属等速生长;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P<0.05),属负异速生长;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P<0.05),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拟合效果较好;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拟合效果略差。其中,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饵料鱼类 矢耳石 体长 耳石大小
下载PDF
基于椭圆傅里叶变换的鱼类矢耳石和听沟形态识别 被引量:11
5
作者 欧利国 刘必林 方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为了解鱼类矢耳石和听沟的形态特征,根据2014年3-5月采自我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103尾圆鲹属鱼类(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泰勃圆鲹D.tabl、无斑圆鲹D.kurroides)的矢耳石,进行椭圆傅里叶变换分析。耳石整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轮廓经... 为了解鱼类矢耳石和听沟的形态特征,根据2014年3-5月采自我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103尾圆鲹属鱼类(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泰勃圆鲹D.tabl、无斑圆鲹D.kurroides)的矢耳石,进行椭圆傅里叶变换分析。耳石整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轮廓经图像处理后解析为椭圆傅里叶描述子,并对耳石整体形态轮廓和听沟形态轮廓重建得到20个谐次。从圆鲹属鱼类的耳石整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轮廓分别提取77个椭圆傅里叶描述子系数来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耳石整体形态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41.3%和12.4%;而听沟形态的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33.8%和30.1%。3种圆鲹属鱼类耳石整体形态的交互检验判别分析成功率为100%、95.7%、100%,听沟形态的交互检验判别分析成功率为96.4%、95.7%、95.8%。研究结果表明,椭圆傅里叶变换分析对圆鲹属鱼类耳石整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识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傅里叶变换 矢耳石 听沟 圆鲹属 形态识别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质量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纪严 赵峰 +4 位作者 杨琴 马荣荣 杨刚 张涛 庄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3-960,共8页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矢耳石由边缘规则的圆润瓜子状渐变为褊窄的叶片状,边缘波浪状突起逐渐变多.矢耳石平均密度为1.52 mg·mm^(-2),平均矩形趋近率为0.68,耳石长占其体长的0.021%~0.047%,耳石宽占其体长的0.009%~0.021%,耳石质量占其体质量的0.045‰~0.731‰.鮻矢耳石长(OL)、宽(OW)、质量(OM)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宽与耳石质量函数关系式的决定系数(R^2)最高(0.928).耳石质量与体长(BL)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OM=0.0009BL1.8737(R2=0.967);耳石质量与年龄(A)以及体长与年龄的最佳拟合方程为多项式:OM=2.9262A^2+4.8437A+2.1894(R^2=0.847);BL=-3.2248A^2+102.54A+38.373(R^2=0.858),矢耳石质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用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矢耳石质量可以作为鉴定鮻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耳石 形态特征 年龄鉴定 长江口
原文传递
长江口凤鲚幼鱼的耳石微结构、日龄与生长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文平 黎雨轩 +1 位作者 李钟杰 谢松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6-501,共6页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一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22.8μm,平均为(14.3±4.8)μm(n=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峰期为2007年5月11日至6月26日。耳石半径(R)与标准体长(LS)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LS=6.68+0.065R。凤鲚幼鱼前20个生长轮宽度较窄,并有逐渐变窄的趋势,第20日轮之后,生长轮宽度逐渐变宽,至第50日轮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矢耳石 微结构 日龄 生长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矢耳石形态分析的凤鲚(Coilia mystus)群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于鑫 曹亮 +2 位作者 南鸥 赵博 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774,共7页
以长江口、胶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4个地理群体的凤鲚(Coilia mystus)矢耳石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形状指数和椭圆傅里叶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4个凤鲚群体的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形态变量存在显著的... 以长江口、胶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4个地理群体的凤鲚(Coilia mystus)矢耳石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形状指数和椭圆傅里叶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4个凤鲚群体的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形态变量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引入协变量(耳石长)之后除形状因子外这种差异依然显著。基于协方差校正的判别分析只保留了耳石重量及9个傅里叶系数用于群体识别,而非参数检验的判别分析则保留了耳石重量、分形维数、环状度、矩形趋近率、圆度和19个傅里叶系数用于群体识别。相应地,基于非参检验的凤鲚群体的总体识别成功率(68.2%)明显高于协方差校正的判别分析结果(46.2%),表明前者比后者更能提高耳石形态分析的群体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耳石 形态分析 群体识别 协方差校正与非参数检验 凤鲚
下载PDF
基于地标点法的4种鲹科鱼类矢耳石形态分类 被引量:9
9
作者 欧利国 刘必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研究地标点法在矢耳石形态信息的提取效果,根据2014年3月在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8尾鲹科鱼类矢耳石样品(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鲹Alectis ciliaris、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高体若鲹Caranx equula)... 为研究地标点法在矢耳石形态信息的提取效果,根据2014年3月在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8尾鲹科鱼类矢耳石样品(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鲹Alectis ciliaris、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高体若鲹Caranx equula)进行地标点法分析,耳石形态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识别4种鲹科鱼类的耳石形态,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对耳石形态进行网格变形可视化。结果表明: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74.55%和11.16%,可以将4种鲹科鱼类耳石形态进行区分,其中地标点5贡献率为42.655%,地标点4贡献率为35.853%,这两个地标点贡献作用较大并解释了主要的耳石形态变异;矢耳石形态质心值分析显示,4种鲹科鱼类的最大值比较中,脂眼凹肩鲹最大,短吻丝鲹最小;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显示,逐步判别和交互检验的4种鲹科鱼类耳石形态的判别成功率均达100%。研究表明,地标点法在耳石形态信息分析中识别效果显著,其耳石形态可视化可为耳石形态学自动化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标点法 矢耳石 鲹科 网格变形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3 位作者 林昱 凌建忠 刘尊雷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态指标;运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研究了象山港蓝点马鲛耳石形态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左、右耳石以及雌、雄个体间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年龄组间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P<0.05),年龄组两两之间耳石形态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以耳石形态学方法判别蓝点马鲛种群需要考虑样本的年龄因素,以同一年龄的繁殖群体为宜;造成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不同年龄组耳石形态差异的可能原因,一是同一种群或群系蓝点马鲛的耳石形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对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二是象山港是多个蓝点马鲛种群或地理群系共同的产卵场,年龄组间的差异来源于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蓝点马鲛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长湖短颌鲚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旭歌 何勇凤 +2 位作者 李昊成 颜文斌 杨德国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8,共5页
利用2014年采自湖北长湖的378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去除包膜和黏液的矢耳石于55℃烘箱中烘烤24 h,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001 g),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短颌鲚左右矢耳石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分析以左右矢耳... 利用2014年采自湖北长湖的378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去除包膜和黏液的矢耳石于55℃烘箱中烘烤24 h,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001 g),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短颌鲚左右矢耳石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分析以左右矢耳石重量的平均值计为矢耳石重量;采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3种回归方程研究了其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湖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其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根据222尾耳石与鳞片年龄一致的短颌鲚样本数据,发现耳石重量与个体的年龄呈显著相关(P<0.05);按年龄组以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以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耳石重量-年龄关系函数估算得到的个体年龄,与直接读取耳石磨片获得的年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利用矢耳石重量直接推算其个体年龄,可以作为辅助短颌鲚年龄鉴定尤其快速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颌鲚 矢耳石 年龄鉴定 长湖
下载PDF
Using otolith weight to predict the age of Pennahia macrocephalus in the mouth of the Beibu Gulf 被引量:4
12
作者 颜云榕 吴艳芳 +2 位作者 卢伙胜 李忠炉 金显仕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42-349,共8页
The relation between otolith weight (OW) and the age of marine fish is studied. A total of 222 individuals of bighead white croake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ere sampled seasonally in the mouth of the Beibu Gulf, the S... The relation between otolith weight (OW) and the age of marine fish is studied. A total of 222 individuals of bighead white croake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ere sampled seasonally in the mouth of the Beibu Gul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2007. Sinc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OW between otolith in pairs (P≥0.05), the undamaged left sagittal otolith is used for age determination. The highest correlations among standard length, OW and fish ages are confirmed by linear, exponential and multinomial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sagittal OW overlaps only occasionally among age groups, and to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tandard length, the older and slower-growing fish has a heavier otolith because of the continued otolith material deposi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OW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ge (P<0.05). The age readings can be verified by plotting the sagittal OW versus the standard length for age groups, and the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tandard length but in different ages can be separated by sagittal OW frequency analysis. Mostly, the predicted ages using the regression between sagittal OW and ages are closed to the observed ages by counting annulus on scal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agittal OW analysis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validating the accuracy of age determination by annuli counts, especially for individuals of similar size. Furthermore,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fo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ith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nahia macrocephalus sagittal otolith weight-age relationship the mouth of the BeibuGulf
下载PDF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mson Sea 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in Beibu Gulf 被引量:4
13
作者 HOU Gang FENG Bo LU Huosheng ZHU Junf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8年第4期457-465,共9页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mson sea 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in Beibu Gulf were studied through bottom trawling and gillnet fleets fishing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07. A total number of 1155 individ...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mson sea 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in Beibu Gulf were studied through bottom trawling and gillnet fleets fishing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07. A total number of 1155 individuals, ranging from 49 to 249mm in standard length was examined. The age of the fish was determined from sagittal otoliths. One year growth was made up of one translucent and one opaque zone. A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procedure was used to fit the Von Bertalanffy, Logistic and Gompertz growth functions to the length-at-age data. ARS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between sexes in the three growth models (P〉0.05), and the Von Bertalanffy growth function Lr=292.8{1 cxp[-0.167(t+1.l16)]}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growth model according to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growth function sagittal otolith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Beibu Gulf
下载PDF
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3 位作者 刘尊雷 林昱 凌建忠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成熟个体样本,结合计算出的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状指标,运用相似性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探讨了耳石形态的群体间差异。结果显示,海州湾和吕四渔场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象山港和沙埕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渤海、黄海和东海3个海区之间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和矩形趋近率是对各个繁殖群体组内相似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面密度、形态因子和半径比则是对各繁殖群体组间相异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分歧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5个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55.26%~92.59%,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1.07%。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之间的耳石形态存在显著差异,渤海、黄海和东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存在较高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中国沿海 繁殖群体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吕四渔场黄鲫耳石形态及日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健 刘必林 +1 位作者 陈小康 彭永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2-416,共5页
根据2009年5月在吕四渔场单桩张网采集的231尾黄鲫幼鱼,对其耳石形态和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耳石全长范围为1.88~4.91 mm,平均3.75mm;耳石重量范围为0.8~13.7 mg,平均6.4 mg。黄鲫耳石全长和叉长拟合生长方程为LOA=2.6322 ln(L... 根据2009年5月在吕四渔场单桩张网采集的231尾黄鲫幼鱼,对其耳石形态和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耳石全长范围为1.88~4.91 mm,平均3.75mm;耳石重量范围为0.8~13.7 mg,平均6.4 mg。黄鲫耳石全长和叉长拟合生长方程为LOA=2.6322 ln(L)-8.2612。耳石全长与耳石重量关系式为WO=0.196×LOA-2.6186。黄鲫年龄范围为60~258 d,优势年龄组为90~150 d,占总体的69.5%;叉长与年龄拟合线性生长方程为L=0.2034×A+69.12。孵化日期为1月至3月,主要集中在2月份,占总体的83.6%。研究亮点:首次使用耳石微结构观察对春季黄海南部传统张网作业渔场的黄鲫渔获进行了耳石形态和日龄分析,结果显示渔获个体均未达到1龄,日龄范围60~258 d,平均日龄133 d,为反映目前黄鲫资源呈低龄化趋势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鲫 吕四渔场 叉长 矢耳石 年龄
原文传递
海洋酸化对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耳石形态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杰 连丞 +1 位作者 降瑞婵 吕宇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海洋酸化导致海水中碳酸钙(CaCO_3)的饱和度下降,对海洋钙化生物影响较大。某些鱼类,如海水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内耳中具有钙质的耳石,可能对海洋酸化敏感。海洋酸化对幼鱼耳石发育影响已有报道,但成鱼耳石的形态和化学组成是否... 海洋酸化导致海水中碳酸钙(CaCO_3)的饱和度下降,对海洋钙化生物影响较大。某些鱼类,如海水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内耳中具有钙质的耳石,可能对海洋酸化敏感。海洋酸化对幼鱼耳石发育影响已有报道,但成鱼耳石的形态和化学组成是否受到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模拟未来100~300 a的近岸海域可能的酸化水平,研究其对海水青鳉鱼成鱼耳石形态及主要元素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浓度CO2(980 ppm、2900 ppm和4850 ppm)的酸化水体中养殖青鳉鱼成鱼45 d,青鳉鱼体长和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内耳中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的形状,包括耳石表面积和圆趋近率,没有受到酸化的影响。然而,随着水体中CO2浓度升高,矢耳石的重量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900 ppm和4850 ppm高浓度组矢耳石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2900 ppm酸化处理组中,左右耳石不对称性趋势明显。而且,酸化处理组中,实验鱼耳石中C元素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浓度CO2酸化海水对青鳉鱼成鱼的耳石形态和成分的影响,可能干扰其听觉,并对捕食、防御敌害等听觉相关行为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耳石 表面积 圆趋近率 不对称性 重量 元素成分
原文传递
匙吻鲟的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志英 肖俊 +3 位作者 阳刚 文春根 张飞 涂国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利用洪门水库黎川钟贤水产养殖场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样本,获得鲟的矢耳石。t检验表明匙吻鲟左右矢耳石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3种回归方程研究了其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匙吻鲟的... 利用洪门水库黎川钟贤水产养殖场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样本,获得鲟的矢耳石。t检验表明匙吻鲟左右矢耳石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3种回归方程研究了其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匙吻鲟的耳石与年龄的吻合度达到90.12%。根据81尾鲟的耳石样本数据,发现耳石重量与个体的年龄呈显著相关(P<0.05),根据鲟的耳石重量与相应的全长关系图,可以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利用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函数估算的个体年龄与直接读取耳石磨片获得的年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这个结果表明利用鲟的矢耳石重量直接推算其个体年龄,可以作为辅助匙吻鲟年龄鉴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矢耳石 年龄
下载PDF
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7种鲹科鱼类矢耳石形态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利国 力清影 刘必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2,共8页
对采自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的135尾鲹科鱼类(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泰勃圆鲹D.tabl、无斑圆鲹D.kurroides、竹䇲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鲹Alectis ciliaris、高体若鲹Caranx equula、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 对采自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的135尾鲹科鱼类(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泰勃圆鲹D.tabl、无斑圆鲹D.kurroides、竹䇲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鲹Alectis ciliaris、高体若鲹Caranx equula、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的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研究。7种鲹科鱼类矢耳石整体形态呈长椭圆形、四边形、半圆弯钩形等多种形态,耳石周围存在脊突,均有基叶和听沟发育,听沟从耳石前部的主间沟部分一直延伸至耳石后部。研究结果表明,7种鲹科鱼类耳石形态特征种间差异明显,通过耳石形态建立的系统分类检索,以及应用聚类分析识别耳石形态效果显著。这将为鲹科鱼类鱼种识别及系统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鲹科 矢耳石 形态特征 分类检索 聚类分析 南海
原文传递
我国近海不同地理群体龙头鱼耳石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泽豪 杨天燕 +3 位作者 王莹莹 钟家伟 邓强强 孙伟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0-388,共9页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龙头鱼左、右矢耳石的5个测量指标的显著性水平P>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_(1)~A_(5)、矢耳石长轴长(L)和短轴长(H)共7个测量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3.114%,椭圆率(X_(1))和辐形比(X_(2))2个形态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95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椭圆率可作为区别舟山群体与其他几个群体的主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南部和南海群体聚为一支,随后与三门和舟山群体聚类;海口群体位于聚类树的最外层,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7个群体的平均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0.63%,其中,舟山群体判别正确率最高(89.29%),宁德群体最低(71.43%)。上述结果说明,耳石形态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作为龙头鱼群体鉴别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鱼 矢耳石 形态特征 群体鉴别
下载PDF
长江口刀鲚矢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年龄鉴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44
20
作者 郭弘艺 唐文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352,共6页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江苏靖江市的长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刀鲚261尾。清洗后的矢耳石在60℃烤箱中烘烤24h,干燥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01mg。成对t检验显示,左右矢耳石间的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选用左矢耳石为研究对象...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江苏靖江市的长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刀鲚261尾。清洗后的矢耳石在60℃烤箱中烘烤24h,干燥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01mg。成对t检验显示,左右矢耳石间的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选用左矢耳石为研究对象。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等确定各类参数间的最佳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长江口刀鲚的耳石重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重叠相对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即生长慢的比年龄小即生长快的耳石重量大,不同龄组间耳石重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按年龄组以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耳石重量的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但年龄不同的个体,其结果与依据耳石年轮观测的基本一致,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5)。用该相关性估算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并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矢耳石重量可以作为直接确定长江口刀鲚年龄或作为验证依据钙化组织判断年龄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矢耳石重量 年龄鉴定 长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