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生理学原理及其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游波 吴超 杨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5,共7页
为明确人体生理特征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联系,探讨不安全因素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完善安全生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人体生理学的分析研究,提出安全生理学原理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内容,归纳安全生理需求、安全生理感知、安全生理反馈、安全生... 为明确人体生理特征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联系,探讨不安全因素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完善安全生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人体生理学的分析研究,提出安全生理学原理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内容,归纳安全生理需求、安全生理感知、安全生理反馈、安全生理稳态、安全生理作业效能学等5条二级原理,并分析这些原理的概念、内涵和研究内容。构建安全生理学原理应用机理体系,并分析各二级原理在体系中的功能作用。最后从生理状况、生理保护和职业健康的角度,分析安全生理学原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阐述研究安全生理学原理对保障职业健康和提高安全效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 安全生理学 安全原理 安全行为 职业健康
下载PDF
逆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岩 胡文斌 +2 位作者 张兴雨 南斯睿 周文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9,共6页
为减少非机动车逆向骑行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提升道路安全水平,研究逆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生理学特性。通过高精度摄像机获取西安市3个道路断面的非机动车逆行比例,利用运动手环及手机监测骑行者逆行时的速度和心率,应用时域分析法... 为减少非机动车逆向骑行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提升道路安全水平,研究逆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生理学特性。通过高精度摄像机获取西安市3个道路断面的非机动车逆行比例,利用运动手环及手机监测骑行者逆行时的速度和心率,应用时域分析法对比分析骑行者逆行与正常骑行时的心率变异性(HRV),并提出改善管控措施和优化交通设施设计等引导骑行者健康安全骑行的建议。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逆行数量大,而自行车逆行率高;逆行时骑行者的行驶速度和HRV降低、心率升高,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不利于骑行者健康及交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理学 非机动车骑行者 逆向骑行 心率变异性(HRV) 骑行车速
下载PDF
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淑华 吴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190,共5页
为凝练安全生理学方面的具体安全科学原理,拓展安全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基于对安全科学原理体系的认识,分析了安全生理学原理之下的三级原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通过总结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内涵,给出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4个特性... 为凝练安全生理学方面的具体安全科学原理,拓展安全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基于对安全科学原理体系的认识,分析了安全生理学原理之下的三级原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通过总结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内涵,给出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4个特性,即一元性、适应性、阈限性和相对性,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证实了其科学性与严谨性;从安全法律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安全人机设计、安全管理的角度,拓展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科学性,对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充实了安全科学原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安全生理学 安全原理 感知 应用
下载PDF
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芹芹 《价值工程》 2018年第9期61-64,共4页
为研究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归纳为安全态度、安全能力、安全心理和安全生理4个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机理模型拟合修正,得到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 为研究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归纳为安全态度、安全能力、安全心理和安全生理4个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机理模型拟合修正,得到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路径关系,进而提出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预防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心理与安全态度、安全生理与安全态度、安全态度与安全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最为显著,影响强度均远大于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安全心理 安全生理 安全能力 安全态度
下载PDF
方法论层面的安全生理学
5
作者 游波 徐佳昕 +3 位作者 施式亮 刘何清 王秉 张文强 《矿业工程研究》 2019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建构安全生理学方法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理学学科理论体系,基于安全生理学的定义,提出安全生理学方法论的定义.基于此,根据安全生理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划分安全生理学的研究进路.并根据安全生理学科的特点,归纳出整体性原则... 为建构安全生理学方法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理学学科理论体系,基于安全生理学的定义,提出安全生理学方法论的定义.基于此,根据安全生理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划分安全生理学的研究进路.并根据安全生理学科的特点,归纳出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与目的性原则等6条安全生理学研究原则,及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逻辑思维法与系统科学法4种安全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构建安全生理学方法论的研究程式与多维结构体系.结果表明,安全生理学研究进路、原则与程式相互影响,可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方法论体系,安全生理学方法论研究可为安全生理学研究实践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理学 方法论 研究进路 研究原则 研究方法 研究程式 结构体系
下载PDF
PGLA降解产物对机体主要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皎 郭尚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2-1106,共5页
降解产物的生物安全性是生物降解类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通过测定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材料植入前后动物体内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降解产物对机体主要脏器——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降解产物的在体生... 降解产物的生物安全性是生物降解类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通过测定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材料植入前后动物体内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降解产物对机体主要脏器——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降解产物的在体生物可接受性。实验分别将不同大小的PGLA材料植入Wistar大白鼠和新西兰兔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在动物的相同部位进行同样的手术切口和缝合作为对照,植入前和植入后2-10周的各不同时段,分别采集兔血和大鼠的尿液,测定尿素氮和尿肌酐、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和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植入后2-3周实验组尿样中的尿素氮和尿肌酐浓度出现明显的增高,与植入前比较,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入后第2周血清谷丙转氨酶略有所下降(P〈0.05),而血尿素和血肌酐有较明显的增高(P〈0.01),但自第4周起所有变化均恢复到了植入前的水平,且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对照组手术前后的所有指标均未见明显的变化(P〉0.05)。由此提示:(1)PGLA降解产物对肾脏和肝脏组织无永久性的损伤;(2)选用自体对照法,通过检测动物血液和尿液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PGLA降解产物对生物体全身生物学的影响作用被初步证明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研究方法;(3)在活体上评价降解产物的生物可接受性具有客观、灵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可直接观察体内动态变化、能评估产物对生理功能影响等优点,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学评价提供新的检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产物 聚乙交酯丙交酯 生物安全性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人头颈部耐受高速气流吹袭限值(英文)
7
作者 张云然 吴桂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了人头颈部的气动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提出人头颈部受到高速气流吹袭时,对气动阻力的耐受限值为2.452kN,对气动升力的耐受限值为1.358kN,对气动侧力的耐受限值为0.169kN,并给出了人头颈部高速气流吹袭的... 研究了人头颈部的气动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提出人头颈部受到高速气流吹袭时,对气动阻力的耐受限值为2.452kN,对气动升力的耐受限值为1.358kN,对气动侧力的耐受限值为0.169kN,并给出了人头颈部高速气流吹袭的耐限曲线。不论乘员在何种姿势下弹射,作用在头颈部的气动力不超过以上数值才可免遭高速气流吹袭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 气流吹袭 航空安全 头颈 生理耐受限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