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椎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螺钉安全角度的CT测量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红光 吴小涛 +1 位作者 孔翔飞 张绍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T1~T10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56例正常成人的胸椎CT薄层扫描资料,其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18~54岁,平均39岁。在胸椎CT片上测量T1~T10椎弓根-肋骨的横径、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的... 目的:探讨胸椎T1~T10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56例正常成人的胸椎CT薄层扫描资料,其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18~54岁,平均39岁。在胸椎CT片上测量T1~T10椎弓根-肋骨的横径、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入的螺钉与矢状面的最小与最大安全成角及安全角度范围。结果:从T1~T4椎弓根-肋骨的横径逐渐减小,T5~T10逐渐增大;置钉安全角度范围T1与T2比较及T5~T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2与T3及T4与T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置钉安全角度范围最大,T5~T10次之,T3、T4最小;男性与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1~T10胸椎的椎弓根-肋骨横径大小不同,经此途径置钉安全角度的大小亦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肋骨途径 安全角度
下载PDF
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岩 刘会仁 +6 位作者 张艳茂 于占勇 吴学强 王力孙汝涛 刘建华 朱鹏飞 刘家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05例,112侧,直视下正中神经外膜松解14侧。结果所有切口均一期愈... 目的探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05例,112侧,直视下正中神经外膜松解14侧。结果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掌瘢痕轻微,无手术并发症。112侧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 Kelly分级评定:优93侧,良15侧,一般4侧,优良率93.1%。结论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理想的微创手术之一。术式简单、安全,能达到腕管减压,神经松解的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角 腕管综合征 微创 正中神经 神经松解
下载PDF
旋转式电子多臂开口提选综凸轮协同反求与数值实现
3
作者 邱海飞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9,共9页
针对高速电子多臂开口复杂的机械控制构成,通过旋转式多臂机的功能原理解析和数值运算,实现提综变速系统与选综控制单元驱动凸轮的协同设计。将摆线修正等速运动规律应用于滑块架回转输出,利用Matlab对提综共轭凸轮工作轮廓进行设计计算... 针对高速电子多臂开口复杂的机械控制构成,通过旋转式多臂机的功能原理解析和数值运算,实现提综变速系统与选综控制单元驱动凸轮的协同设计。将摆线修正等速运动规律应用于滑块架回转输出,利用Matlab对提综共轭凸轮工作轮廓进行设计计算,结果显示:当滑块架预设停顿角度为25°时,主、副凸轮最大压力角约为40.8°,提综摆臂行程角约为41.2°,满足旋转变速模式下的提综工艺要求。采用“二分法”对提综与选综配合参数进行迭代计算,确定大转盘安全转角约为38.79°、选综凸轮升程角与回程角约为83°。根据选综机构条件及控制要求,构建基于五次多项式的摆杆运动规律,并在Matlab环境下计算生成选综共轭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从数值分析层面验证了提选综凸轮的运动配合机制,为高精度电子多臂开口的协同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臂开口 二分法 共轭凸轮 综框 协同 安全角 MATLAB
下载PDF
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安全角度的应用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云兵 夏云祥 +3 位作者 杨庆秋 王俊波 唐桦 李跃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测量T1~T10胸椎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40岁.将标本T1~T10胸椎分别沿椎弓根-...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测量T1~T10胸椎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40岁.将标本T1~T10胸椎分别沿椎弓根-肋骨平面横切,并测量T1~T10各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的横径、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的螺钉与矢状面的最小与最大安全成角及安全角度范围.结果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的横径变化规律为T1~T4逐渐变小,T5~T10又逐渐变大;置钉安全角度范围为T1、T2最大,T5~T10次之,T3、T4最小;T1~T2及T5~T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置入螺钉时,应根据不同节段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置钉安全角度的大小相应调整螺钉置入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 应用解剖 螺钉 安全角度
下载PDF
超高硬度装甲钢研制及其抗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付克勤 方志坚 +4 位作者 梁家毅 王永彤 孙绪韫 严浩 徐鸿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24,共4页
开展了超高硬度装甲钢实验室阶段的试制工作。通过对冶炼工艺的研究,添加适量韧化合金元素,采用电炉冶炼+LF炉精炼+喂Si-Ca丝+VD真空除气工艺,严格控制了钢中的P、S及气体含量和夹杂物的数量与形态,降低了装甲钢的杂质元素,通过对热处... 开展了超高硬度装甲钢实验室阶段的试制工作。通过对冶炼工艺的研究,添加适量韧化合金元素,采用电炉冶炼+LF炉精炼+喂Si-Ca丝+VD真空除气工艺,严格控制了钢中的P、S及气体含量和夹杂物的数量与形态,降低了装甲钢的杂质元素,通过对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在温度为210℃下进行回火,可以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装甲钢,采用105模拟穿甲弹测试其抗弹性能,当弹速为1 380~1 440m/s时,此装甲钢的穿甲防护系数为1.38~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钢 硬度 力学性能 靶板 安全角
原文传递
安全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亮 朱海涛 +1 位作者 张烽 金国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31期12-14,共3页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测量T_1~T_(10)胸椎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将标本T_1—T_(10)胸椎分...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测量T_1~T_(10)胸椎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将标本T_1—T_(10)胸椎分别沿椎弓根-肋骨平面横切,并测量T_1~T_(10)各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的横径、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的螺钉与矢状面的最小与最大安全成角及安全角度范围。结果从T_1—T_4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的横径逐渐减小,T_5~T_(10)又渐增大;置钉安全角度范围T_1与T_2比较及T_5~T_(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_2与T_3及T_4与T_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_1、T_2置钉安全角度范围最大,T_5~T_(10)次之,T_3、T_4置钉安全角度范围最小;男性与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时,应根据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置钉安全角度的大小做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 应用解剖 螺钉 安全角度
下载PDF
弹丸倾斜入射高硬度靶板的抗弹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燕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1-14,共4页
采用 5 3式 7.6 2mm穿燃弹倾斜入射 10mm厚、硬度为HRC4 4~ 5 6的Cr-Ni-Mo系试验装甲钢进行了穿甲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硬度状态下 ,硬度对装甲钢板安全角的影响。依据倾斜入射的穿甲特征和靶试后对靶板损伤情况的分析认为 :弹丸在倾斜... 采用 5 3式 7.6 2mm穿燃弹倾斜入射 10mm厚、硬度为HRC4 4~ 5 6的Cr-Ni-Mo系试验装甲钢进行了穿甲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硬度状态下 ,硬度对装甲钢板安全角的影响。依据倾斜入射的穿甲特征和靶试后对靶板损伤情况的分析认为 :弹丸在倾斜入射靶板时 ,随着靶板硬度增加 ,靶板安全角减小 ,抗弹性能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高硬度靶板使弹丸产生断裂和破碎及弹丸在开坑和侵彻阶段的阻力加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钢 倾角效应 靶板 硬度 抗弹性能 安全角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双临空面岩质边坡滑动与倾倒破坏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亮清 P.H.S.W.Kulatilake +2 位作者 唐辉明 梁烨 吴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2-77,共6页
临空面的几何形状在边坡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学分析是确定边坡破坏模式与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基于运动学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与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 临空面的几何形状在边坡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学分析是确定边坡破坏模式与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基于运动学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与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本文将此项研究扩展至双临空面边坡,将其破坏模式细分为4种,分别为沿结构面发生单平面滑动、沿结构面发生楔形体滑动、沿两个结构面的交线发生楔形体滑动以及倾倒破坏。在立体投影中得出,平滑滑动与楔形体滑动的滑动区为双临空面真倾向线与摩擦圆所组成的区域,单个结构面倾角矢量与两个结构面交线矢量位于该区城内;倾倒破坏区为双临空面真倾向线、摩擦圆与基圆所组成的区域,结构面的法向矢量位于该区城内。提出了双临空面边坡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方法及边坡设计原则。最后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生基坡高边坡,研究了该双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并给出了最大安全边坡角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临空面岩质边坡 破坏模式 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 立体投影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轴向承载能力的MATLAB数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华聪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7年第6期149-151,共3页
深沟球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对其使用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通过MATLAB软件,在安全接触角范围内对深沟球轴承轴向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行数值分析,以快速、有效地设计出符合使用需求的许用轴向载荷以及相应的深沟球轴承尺寸参数,为深沟球轴... 深沟球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对其使用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通过MATLAB软件,在安全接触角范围内对深沟球轴承轴向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行数值分析,以快速、有效地设计出符合使用需求的许用轴向载荷以及相应的深沟球轴承尺寸参数,为深沟球轴承的设计制造以及合理选用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沟球轴承 承载能力 安全接触角 轴向载荷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在安全接触角条件下轴向负载能力的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汝民 曹有莲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分析了深沟球轴承在轴向载荷作用下套圈与滚动体对压所产生的弹性变形及接触形态,以各元件相对位移时的安全接触角为依据,估算轴承的轴向负载能力,从而对选择轴承的型号提供参考[1]。
关键词 深沟球轴承 安全接触角 轴向负载能力
下载PDF
基于运动学分析的高切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烨 王亮清 唐辉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101-103,108,共4页
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桐树湾高切坡为例,根据高切坡的岩性及其倾向将高切坡分为三段,对高切坡区的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赤平投影法确定了优势结构面及结构面交线的产状,同时采用运动学分析方法在仅考虑重力作用下,对三段高切坡分别... 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桐树湾高切坡为例,根据高切坡的岩性及其倾向将高切坡分为三段,对高切坡区的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赤平投影法确定了优势结构面及结构面交线的产状,同时采用运动学分析方法在仅考虑重力作用下,对三段高切坡分别进行了平面破坏、楔形破坏与倾倒破坏3种破坏模式的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的确定,并与实际开挖切坡角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高切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段高切坡发生3种基本破坏的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大于高切坡目前的切坡角,可见在仅考虑重力作用下,三段高切坡发生3种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处于稳定状态。该研究可为高切坡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切坡 优势结构面 破坏模式 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 运动学分析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三角函数法计算套管安全活动角度在23G双通道硅油取出术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凯 丁婕 +3 位作者 杨南 闫原野 王一赛 鲁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使用UBM在术前测量巩膜前表面到硅油泡的距离,利用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23G套管的安全活动角度,最大限度避免术中取油时损伤视网膜。方法:从2017/03-2017/09,共选取15例硅油眼患者,年龄32~69岁,首次手术均为视网膜脱离,左... 目的:使用UBM在术前测量巩膜前表面到硅油泡的距离,利用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23G套管的安全活动角度,最大限度避免术中取油时损伤视网膜。方法:从2017/03-2017/09,共选取15例硅油眼患者,年龄32~69岁,首次手术均为视网膜脱离,左眼10例,右眼5例,均采用23G套管通过23G灌注管连接5 mL注射器,直接取油的方法。术前均通过UBM测量角膜缘后4 mm,2∶00和10∶00位的巩膜壁前表面到硅油泡的距离,定义为“A”;23G套管的长度为4 mm,定义为“C”;将巩膜套管最大活动角度时的巩膜内壁的宽度定义为“B”;“A”,“B”,“C”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最大活动角度时“A”和“C”的正弦值,参考三角函数表得出23G套管的安全活动角度。根据此角度指导术中硅油取出时23G套管的活动范围,同时观察取油时间和穿刺口视网膜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取出硅油,所用时间平均为4.78±0.13min。穿刺管口处视网膜未见任何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其他损伤。2∶00位巩膜壁前表面到硅油泡的距离为0.82~2.81(1.62±0.41)mm,10∶00位为0.98~2.19(1.71±0.34)mm,2∶00位巩膜套管的安全活动角度(指套管和巩膜壁的角度)不能低于11~44(24.14±6.95)°,10∶00巩膜套管的安全活动角度不能低于14~33(25.45±5.41)°。模拟图形构建,计算穿刺套管安全活动角度为不低于52°。结论:利用三角函数的方法,结合UBM测量数据,计算套管安全活动角度可以有效的指导23G硅油取出术中套管针的活动范围,本研究建议套管移动角度不要低于50°,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医源性裂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双通道 硅油取出 安全运动角度 三角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