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39
1
作者 唐顺 董森 +1 位作者 郭卫 杨荣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8月我院共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14例,其中179例在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出血下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男性97例,女性82例,年...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8月我院共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14例,其中179例在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出血下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男性97例,女性82例,年龄21~76岁,平均55岁。脊索瘤58例,骶骨转移癌42例,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25例,骨巨细胞瘤21例,骨髓瘤6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畸胎瘤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其他良性肿瘤11例。其中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61例,入院前曾接受过放疗21例。结果:术中出血量为450~8000ml,平均2650ml。19例(10.6%)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5例)或切口皮肤缺血坏死愈合延迟(14例)进行二次手术清创缝合后愈合;2例(1.1%)术后出现动脉造影穿刺侧股动脉血栓,造成患侧下肢麻痹,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症状缓解。137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82个月,平均37个月。58例骶骨脊索瘤患者中,术中出血量≤3000ml者27例,局部复发10例(37.0%);术中出血量>3000ml者31例,局部复发18例(58.1%),术中出血量>3000ml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术中出血量≤3000ml者(P<0.05)。结论: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手术时,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从而提高骶骨肿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出血 球囊阻断 腹主动脉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晓艳 叶霞 王小芳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10月选取的23例骶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室疼痛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下由护士进行疼痛评估、医...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10月选取的23例骶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室疼痛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下由护士进行疼痛评估、医生护士共同制定疼痛管理方案,护士落实个体化疼痛护理措施、规范用药指导、综合心理护理和镇痛效果反馈等。结果经"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患者疼痛情况大为改观,20例患者疼痛评分<3分,占总例数的87.0%,由入院初期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居多转变为轻度疼痛患者占主导。结论运用医护一体化多模式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疼痛管理 围手术期 骶骨肿瘤
原文传递
术前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守强 徐微尘 +1 位作者 李妹 崔东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77-979,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行术前栓塞 ,全部病人使用明胶海绵栓塞 ,并在 2 4h内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平均( 180 0± 480 )ml,手术时间缩...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行术前栓塞 ,全部病人使用明胶海绵栓塞 ,并在 2 4h内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平均( 180 0± 480 )ml,手术时间缩短 ,平均 ( 176± 68)min ,术中切除彻底。结论 :术前动脉栓塞是骶骨肿瘤手术前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可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及有利于术中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 栓塞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国勇 镇万新 +2 位作者 窦永充 刘洪涛 徐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32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32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149.19±73.81)min,术中出血量为(826.67±509.11)ml,有2例骶神经损伤,平均住院时间(26.05±7.08)d,术后恢复时间(34.61±8,22)d,半年复发率5.5%,1年复发率11%,2年复发率16%;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1.33±45.19)min,出血量为(1652±706.99)ml,有3例骶神经损伤,4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37.93±7.63)d,术后恢复时间(46.03±9.67)d,半年复发率18%,1年复发率31%,2年复发率4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 腹主动脉 气囊扩张术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单长胜 于春鹏 +3 位作者 孙成建 李子祥 王彦华 王松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07-109,1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控制骶骨肿瘤手术中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骶骨肿瘤病人31例,其中16例行传统骨科切除术(常规手术组),15例于骨科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球囊阻断组)。记...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控制骶骨肿瘤手术中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骶骨肿瘤病人31例,其中16例行传统骨科切除术(常规手术组),15例于骨科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球囊阻断组)。记录术中球囊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球囊阻断组均成功置入球囊,操作时间20-30 min,阻断时间30--45 min,平均(32±7)min。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均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远端缺血性坏死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操作安全简便,能够有效地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阻断 骶骨肿瘤 靶血管栓塞 失血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鹏 蔡启卿 +7 位作者 高嵩涛 姚伟涛 王家强 王鑫 李超 赵耀 杜鑫辉 田志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8例骶骨肿瘤患者基本资料、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128例骶骨肿瘤患者中有21例(16.4%)出现术后...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8例骶骨肿瘤患者基本资料、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128例骶骨肿瘤患者中有21例(16.4%)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手术次数、放疗史、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缝合前手术视野行双氧水冲洗、切口距肛门距离和围手术期行胃肠道准备是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χ2=9.969、12.764、10.557、10.819、19.574、14.131、25.7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史和放置内固定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2.376和1.461,95%CI=1.213~2.869和1.044~2.805),缝合前手术视野行双氧水冲洗和围手术期行胃肠道准备是其保护因素(OR=0.772和0.731,95%CI=0.512~0.895和0.498~0.836)。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放置内固定要有严格的适应证。缝合前手术视野应行双氧水冲洗,围手术期应行胃肠道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斌 赵纪春 +2 位作者 马玉奎 屠重棋 段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24例骨盆和骶骨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每... 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24例骨盆和骶骨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每次阻断腹主动脉60 min,若超过60 min间隔10~15 min后再阻断,然后再行肿瘤切除。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 min(40~245 min);阻断低位腹主动脉后,手术中平均出血为310 ml(200~650 ml),手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周围的血管、神经以及盆腔器官明确,肿瘤边界容易确定,肿瘤被完整切除,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患者肾功能及盆腔器官均正常。1例患者发生穿刺侧髂动脉血栓形成,通过Fogarty取栓导管取出血栓后下肢血供恢复,术后无缺血症状,其余患者双下肢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切除骨盆和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完整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骶骨肿瘤 出血 腹主动脉 球囊阻断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骶神经根切除对男性勃起及射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黎承军 流小舟 +5 位作者 周光新 陆萌 周幸 施鑫 吴苏稼 许松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对男性勃起及射精功能的影响,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47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情况...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对男性勃起及射精功能的影响,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47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情况。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双侧S1~S3患者16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1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6例,仅保留单侧S1患者4例。随访时间12~41(27.2±10.9)个月。通过发放调查表、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至2013年8月的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情况。结果:保留双侧S1~S3神经根患者,术后3个月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1.25%(5/16),术后6个月为25.00%(4/16),术后1年为12.50%(2/16),2013年8月随访时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均恢复。保留单侧S1~S3神经根患者,术后3个月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5.7%(18/21)。术后6个月为71.43%(15/21),术后1年为52.38%(11/21)。2013年8月随访时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2.86%(9/21)。保留单侧S1~S2神经根患者,术后3个月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0%(6/6)。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均为83.33%(5/6),2013年8月随访时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6.67%(4/6)。仅保留单侧S1神经根患者,术后3个月至2013年8月随访时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均不能恢复。对不同年龄、肿瘤类型的患者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男性患者骶骨肿瘤术后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的保存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骶神经根切除术后 勃起及射精功能障碍
下载PDF
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微微 韦梅 +3 位作者 陈珍珍 刘立娟 流小舟 楼燕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骶骨肿瘤切除术的37例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或遗有轻微疼痛。有2例出现了...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骶骨肿瘤切除术的37例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或遗有轻微疼痛。有2例出现了排尿困难;1例出现大小便均困难,经过神经营养治疗后均得到改善;3例因皮瓣坏死发生伤口延迟愈合;2例出现下肢麻木;2例脊索瘤患者中1例于术后2年复发、1例于3年后复发;1例平滑肌肉瘤患者于1年后复发。结论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彻底的胃肠道准备和会阴括约肌的收缩与扩张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做好体位和疼痛的护理、加强肢体康复锻炼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围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切除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骶骨肿瘤27例供血动脉的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玮 王伟中 +3 位作者 陈莹 段克修 易敏 蒋玲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研究骶骨肿瘤DSA下供血动脉情况。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27例骶骨肿瘤患者被纳入该观察,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腰动脉造影,记录供血动脉的起源及分支。结果 27例骶骨肿瘤供血动脉:骶正中动脉20例... 目的研究骶骨肿瘤DSA下供血动脉情况。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27例骶骨肿瘤患者被纳入该观察,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腰动脉造影,记录供血动脉的起源及分支。结果 27例骶骨肿瘤供血动脉:骶正中动脉20例(20支),骶外侧动脉22例(36支),髂腰动脉18例(27支),腰动脉10例(15支)支,臀下动脉3例(3支)、臀上动脉2例(2支)。结论本组所见骶骨肿瘤血供主要来自骶正中动脉、骶外侧动脉、髂腰动脉、腰动脉,臀下、臀上动脉供血少见,少见供血动脉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骶正中动脉 骶外侧动脉 髂腰动脉 腰动脉 供血动脉
下载PDF
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怀灿 赖传善 +2 位作者 邵增务 廉凯 杜靖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9例经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经腹部和骶尾部联合入路,用"鞋带"式硅胶管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并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平均阻断1.6小时。结果 9例患者平均输血1100ml,术后症... 目的探讨9例经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经腹部和骶尾部联合入路,用"鞋带"式硅胶管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并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平均阻断1.6小时。结果 9例患者平均输血1100ml,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双下肢功能正常。结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手术方式具有视野清晰,创面渗血少,瘤体剥离完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动脉阻断 骶骨肿瘤 切除术
原文传递
混合现实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恩铎 刘斌 +2 位作者 夏铁男 张芷豪 商冠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对骶骨肿瘤患者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探讨其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对骶骨肿瘤患者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探讨其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患者术后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切口一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8.00±59.59)min]和切口长度[(16.50±4.95)cm]短于对照组[(254.50±99.91)min、(23.00±7.53)cm](P<0.05),术中出血量[(762.00±624.85)mL]少于对照组[(1 500.00±527.05)mL](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21.30±9.81)d]和切口一期愈合率(7/10)与对照组[(27.40±6.96)d、4/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应用于骶骨肿瘤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术前医患沟通、术中辅助切口设计、肿瘤边界的定位,有助于避免损伤肿瘤毗邻的重要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混合现实技术 精准手术 数字化 骨科
原文传递
风险因子预处理法在骶骨肿瘤术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芳 虞彬 +1 位作者 王建萍 颜萍 《海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8-50,53,共4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防护中应用风险因子预处理法的作用。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7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防护中应用风险因子预处理法的作用。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7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防护中应用风险因子预处理法,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防护,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骨肿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防护护理中应用风险因子预处理法后,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尽早痊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因子预处理法 骶骨肿瘤 术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腰椎骨盆重建内固定术在骶骨肿瘤切除后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纪伟 王雷 +2 位作者 董双海 赵庆华 夏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68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48例,转移癌20例,L5S127例,L5-S211例,L5-S312例,S1-38例;肿瘤切除方式:本组患者术中尽...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68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48例,转移癌20例,L5S127例,L5-S211例,L5-S312例,S1-38例;肿瘤切除方式:本组患者术中尽可能保留骶神经,低位骶骨肿瘤保留S1-3神经,原发肿瘤行植骨,转移癌行骨水泥填塞成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3 d腰骨盆固定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8-48个月,近期效果满意,3例出现排尿困难,5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5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17、20、25、23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X线检查未见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结论]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稳定性,可减轻疼痛,保留患者的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切除 重建术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概述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澍 张明华 +3 位作者 杨彤涛 范清宇 袁一方 周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7期97-101,共5页
介绍了骶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选择和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骶骨肿瘤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 介绍了骶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选择和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骶骨肿瘤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骶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脊索瘤 手术分区 并发症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振东 叶琼玉 +3 位作者 陈卫国 秦耿耿 程勇 贾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1期4-6,16,共4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58例行X线检查,32例行CT检查,47例行MRI检查。结果 69例骶骨肿瘤中,转移瘤23例,脊索瘤22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58例行X线检查,32例行CT检查,47例行MRI检查。结果 69例骶骨肿瘤中,转移瘤23例,脊索瘤22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骨髓瘤6例,淋巴瘤及骨巨细胞瘤各3例,甲状腺滤泡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韧带状纤维瘤各1例。骶骨恶性肿瘤表现为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骶髂关节受侵犯易见。脊索瘤表现为中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多为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转移瘤、骨髓瘤及淋巴瘤为多骨多发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多伴有骶孔扩大、破坏。结论骶骨肿瘤的种类繁多、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帅 杨操 +2 位作者 杨述华 邵增务 郑启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估骶骨脊索瘤的手术风险和效果。方法回顾15例骶骨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术前术后作临床及影像学评价。结果平均随访49个月,术后5年内死亡共5例,另有1例术后2 h死亡。术后3年复发6例。术后... 目的评估骶骨脊索瘤的手术风险和效果。方法回顾15例骶骨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术前术后作临床及影像学评价。结果平均随访49个月,术后5年内死亡共5例,另有1例术后2 h死亡。术后3年复发6例。术后发生膀胱功能异常4例,无直肠损伤病例。13例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全身状况较好的原发骶骨脊索瘤及复发者均为手术适应证,术后复发与手术局部切除不彻底有关。手术治疗满意,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和症状,并为其他辅助治疗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脊索瘤 血管栓塞 重建
原文传递
多阶段控制性降压复合低温用于骶骨肿瘤切除 被引量:3
18
作者 安小虎 张磊 +1 位作者 李中 宋建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多阶段控制性降压复合低温麻醉对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 12月至2 0 0 1年 7月 2 3例骶骨肿瘤切除手术麻醉的处理对术中出血量、心电图、尿量、肝肾功能的影响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患者全部顺利度过手术... 目的 探讨多阶段控制性降压复合低温麻醉对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 12月至2 0 0 1年 7月 2 3例骶骨肿瘤切除手术麻醉的处理对术中出血量、心电图、尿量、肝肾功能的影响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患者全部顺利度过手术期 ,术中出血量少 ,心电图ST T监测无明显变化 ,术后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采用多阶段控制性降压复合低温的麻醉方法 ,术中加强监护 ,可有效减少骶骨肿瘤切除手术的出血量和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低温麻醉 骨肿瘤 骶骨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姬涛 郭卫 +1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0月共12例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病例,均接受翻修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3.4±15.6岁(18~62岁)... 目的: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0月共12例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病例,均接受翻修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3.4±15.6岁(18~62岁)。记录与内固定断裂可能相关数据:肿瘤累及范围,内置物断裂部位,金属连接棒直径,植骨愈合情况,固定节段及患者体重指数(BMI)。结果:肿瘤累及S1~S5 7例,S2~S5 5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于L2、L3节段1例,L3、L4节段4例,L4、L5节段7例。内置物断裂出现在术后17.1±4.7个月(8~24个月)。金属连接棒断裂10例,其中单侧金属连接棒断裂8例,双侧金属连接棒断裂2例;髂骨固定螺钉断裂2例。髂骨螺钉松动4例。4例患者采用直径5.5mm金属连接棒,其中2例为双侧金属连接棒断裂。6例患者出现植骨未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治疗。BMI〉25的患者共5例。翻修手术:5例患者仅行内固定取出;7例患者行内固定取出,再次固定+植骨,其中2例行自体腓骨移植重建。2例患者分别在初次翻修后12个月和21个月再次出现单侧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均再次接受翻修手术,二次翻修手术后分别随访10个月和8个月未再出现断裂。结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中最常见为一侧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内固定失败可能与金属连接棒过细、植骨不愈合、患者体重指数过大及固定节段不合理有关;通过合理的翻修手术可较好地解决内固定断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骶骨肿瘤 腰骶部重建 内固定断裂 翻修手术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后病人膀胱及直肠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峥 管晓敏 张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6-1229,共4页
综述了膀胱和直肠功能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认识和选择合适的膀胱和直肠功能评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详细评估骶骨肿瘤术后病人膀胱及直肠功能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措施。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治疗 神经功能损伤 膀胱功能 直肠功能 评估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