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概念辨析 被引量:292
1
作者 张小林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71,共7页
乡村地理学在我国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中发展比较薄弱,一些基本概念的模糊、理论体系的欠缺最为突出。本文试图从多重角度(职业的、生态的、社会文化的)对乡村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剖析,认为乡村界定的困难在于乡村本身的动态性、不整... 乡村地理学在我国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中发展比较薄弱,一些基本概念的模糊、理论体系的欠缺最为突出。本文试图从多重角度(职业的、生态的、社会文化的)对乡村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剖析,认为乡村界定的困难在于乡村本身的动态性、不整合性及相对性,以及城乡连续体这一背景,最后,笔者提出了以乡村性定义乡村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城乡连续体 乡村概念 乡村地理
下载PDF
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 被引量:240
2
作者 杨功焕 周脉耕 +1 位作者 黄正京 王黎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 1991~2000年伤害死亡基本维持在恒定水平,经漏报率调整后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66.56/10万,男性为81.41/10万,女性为51.17/10万。城市和农村人群的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68/10万和74.63/10万。西部农村伤害的死亡率为81.02/10万,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率之比为1:1.14:1.21。伤害是儿童和青年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意外坠落是伤害的主要死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至2000年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2132年/10万,导致的工作减寿年数为1587年/10万,分别占总死亡减寿年数的24.56%和26.51%。结论 伤害带来的疾病负担是严重的,由于“早死”,使伤害死亡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特别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上升应该引起更多重视,不同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1991-2000年 伤害死亡 流行趋势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 被引量:174
3
作者 杨翠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20,共9页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其结构严重失衡 ,功能严重扭曲。而导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失衡及功能扭曲的根源 ,在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 ,且与社会生产系统...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其结构严重失衡 ,功能严重扭曲。而导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失衡及功能扭曲的根源 ,在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 ,且与社会生产系统紧密结合 ,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但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 ,反而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 ,现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迫切需要统筹城乡改革。当前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 ,在于优化和调整社会保障项目 ,适时控制社会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差异性 统筹改革 城市 农村
下载PDF
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53
4
作者 刘黎明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 ,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开展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应继续完善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讨 ,并对一些重点区域进一步开展典型研究和实践应... 介绍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 ,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开展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应继续完善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讨 ,并对一些重点区域进一步开展典型研究和实践应用 ,以此作为今后研究发展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景观生态学 乡村景观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169
5
作者 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 王家新 +4 位作者 黄永林 吴国生 傅柴武 徐晓军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农村政治"三位一体",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基于对70个县市的农村文化实证调查,本文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技术环境变化、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综合作...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农村政治"三位一体",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基于对70个县市的农村文化实证调查,本文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技术环境变化、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农民群体的文化需求,本文提出了以保障文化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并探讨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该采取的原则、策略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产品 公共财政
下载PDF
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 被引量:107
6
作者 肖笃宁 高峻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1,共4页
介绍了农村景观的发展与变化 ,论述了农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并介绍了 5种典型的景观生态建设模式。
关键词 景观规划 景观生态学 农村 生态建设 生态规划
下载PDF
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 被引量:139
7
作者 李献云 费立鹏 +5 位作者 徐东 张亚利 杨少杰 童永胜 王志青 牛雅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0-615,共6页
目的:检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山东农村居民603例、天津城市居民548例、重庆大学学生627例(均≥18岁),用BIS中文修订版进行调查。将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的社区... 目的:检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山东农村居民603例、天津城市居民548例、重庆大学学生627例(均≥18岁),用BIS中文修订版进行调查。将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的社区受试(署名)随机分为两组:自己独立填写问卷(自评)和由调查员提问并填写问卷;大学调查均为自评,但分署名和匿名两种形式,来探索不同评估方式对问卷的影响。在初测后5~8天对完成初测的504例农村受试、252例城市受试和307例大学学生进行了重测。结果:BIS中文版包含30个条目,其总量表和3个分量表(非计划性、行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在0.77~0.89之间,重测信度ICC在0.68~0.89之间。自评或由调查员提问并填写、署名或匿名者之间BIS中文版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农村、城市和学生之间BIS中文版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受试的冲动性得分最低,学生受试的冲动性得分最高(P<0.05)。结论:修订后的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应用于国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表 冲动性 信度 效度 农村 城市 大学 现况调查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 被引量:133
8
作者 刘海洋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基本要素供给不足;产业相对单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的现实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农业不断优化升级、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基本要素供给不足;产业相对单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的现实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农业不断优化升级、三产深度融合为现实路径。应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生态保护,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优势品牌等措施提升农业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等措施加强乡村产业振兴支撑;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新时代农业的社会功能,发展乡村新型业态,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乡村 产业振兴 优化升级 三产融合
原文传递
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被引量:128
9
作者 吴国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5,共14页
近十年来,普惠金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联合国和G-20国家领导人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和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机构系统地总结了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指出:普惠金融需要各国政府在政策、软硬件基础设施上发挥主导作用,需要金融... 近十年来,普惠金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联合国和G-20国家领导人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和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机构系统地总结了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指出:普惠金融需要各国政府在政策、软硬件基础设施上发挥主导作用,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储蓄、汇兑、贷款、保险、期权等众多服务产品,在追求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保持平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至今已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中国要实现普惠金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投资软硬件基础设施,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特别是适合农村的风险管理产品,提升机构和客户的金融能力,推动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改进激励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金融 普惠
原文传递
Land consolidation: An indispensable way of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被引量:110
10
作者 LONG Hualo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211-225,共15页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trategies lacks of a major hand grip and spatial supporting platform, due to long-term existed "dual-track" struc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trategies lacks of a major hand grip and spatial supporting platform, due to long-term existed "dual-track" structure of rural-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well as un- st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and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restructure rural pro- 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by carrying out land consolidation, so as to establish a new platform for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and realiz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Basing on the effects analysi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rural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the mechanism of pushing forward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by carry- ing out land consolidation is probe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models of rural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is analyzed combining with agricultural land con- solidation, hollowed villages consolidation and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consolidation. Fi- nall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a "bottom-up" restructuring strategy accompanied by a few "top-down" elements is helpful for smoothly pushing forward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 optim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rural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will rely on the innovations of reg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olicy and mechanism, and mode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rural space, the foundation base and platform for realiz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nsolidation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land use transition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ural geography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被引量:99
11
作者 蔡运龙 俞奉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3-17,共5页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征地”制度改革为“购地”和“征购”制度;重建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把耕地的社会、生态价值和对后代的价值纳入农业效益;逐步全面实行农业补贴。研究结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产权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是中国耕地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面积 土地产权制度 耕地资源价值 失地农民 征地补偿标准 土地管理
下载PDF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8
12
作者 夏杏珍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农民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随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产生,1965年毛泽东的一月指示和“六·二六”指示推动其发展,1968~1969年《人民日报》组织的大讨论带...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农民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随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产生,1965年毛泽东的一月指示和“六·二六”指示推动其发展,1968~1969年《人民日报》组织的大讨论带来大办合作医疗的热潮。“文化大革命”后,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制度化,但自80年代开始传统的合作医疗日趋萎缩。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进一步提出建立、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合作医疗不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障农民防病治病的好办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而且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 农业合作化 管理体制 医疗救助制度
原文传递
The process and driving forces of rural hollowing in China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 被引量:103
13
作者 LIU Yansui LIU Yu +1 位作者 CHEN Yangfen LONG Hualo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876-888,共13页
Rural hollowing is a recent geographic phenomenon that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China, which is experiencing rapid urbanization. It has led to the wasteful use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and imposed obstacl... Rural hollowing is a recent geographic phenomenon that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China, which is experiencing rapid urbanization. It has led to the wasteful use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and imposed obstacl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and coordin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Rural hollowing has various forms of manifestation, which refers to the neglect and vacancy of rural dwellings, both of which can lead to damage and ultimate abandonment of rural dwellings. Damaged dwelling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destruction, ranging from slight, moderate to severe. The evolutive process of rural hollowing in general has five stages, i.e., emergence, growth, flourishing, stability, and declin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s physiographic features, the types of rural hollowing can be categorised as urban fringe, plain agricultural region, hilly agricultural region, and agro-pastoral region. Especially, the plain agricultural region is the most typical one in rural hollowing, which shows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hollowing as a "poached egg" pattern with a layered hollow core and solid shape. Furthermore,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rural hollowing are identified as the pull of cities and push of rural areas.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identifies contributors to rural hollowing that include rural depopulation in relation to rapid urbanisation and economic change, land ownership and land use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hollowing hollowing villages settlement evolution rural depopulatio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China
原文传递
40-Year(1978–2017) human settlement changes in China reflected by impervious surfaces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04
14
作者 Peng Gong Xuecao Li Wei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1期756-763,共8页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uman settlements. Timely, accurate, and frequent information on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in both social-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Ov...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uman settlements. Timely, accurate, and frequent information on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in both social-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in China have grown rapidly. However,annual maps of impervious areas in China with high spatial details do not exist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is paper, we made use of reliable impervious surface mapping algorithms that we published before and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 platform to address this data gap. With available data in GEE, we were able to map impervious surfaces over the entire country circa 1978, and during 1985–2017 at an annual frequency. The 1978 data were at 60-m resolution, while the 1985–2017 data were in 30-m resolution.For the 30-m resolution data, we evaluated the accuracies for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and2015. Overall accuracies reached more than 90%.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wth of impervious surface in China was not only fast but also considerably exceeding the per capita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n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Japan. The 40-year continuous and consistent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data in China would generate widespread interests in the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community. The impervious surface data can be freely downloaded from http://data.ess.tsinghua.edu.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rural development LANDSAT data LAND COVER change JAPAN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被引量:78
15
作者 刘黎明 李振鹏 张虹波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445-448,共4页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了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系统地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景观规划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 被引量:44
16
作者 何文炯 金皓 尹海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十多年的探索 ,特别是其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变化 ,引起了作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思考。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研究了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 ,认为就全国而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当有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十多年的探索 ,特别是其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变化 ,引起了作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思考。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研究了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 ,认为就全国而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当有进有退 :在发达地区应积极推进 ,在欠发达地区则暂缓推行 ;并进一步提出了“进”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 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基金 队伍建设 发展
下载PDF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 被引量:68
17
作者 张京祥 张小林 张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8,96,共5页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枝学科 ,乡村聚落的演化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中 ,乡村的意义与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 ,以形成与区域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相匹配的聚落体系 ,对城乡区...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枝学科 ,乡村聚落的演化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中 ,乡村的意义与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 ,以形成与区域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相匹配的聚落体系 ,对城乡区域空间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乡村聚落体系演化理论、规划组织理论。关于乡村聚落体系演化 ,本文提出了区域空间进程中的四个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过渡性阶段、工业化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文章还研究了国际上对乡村聚落体系组织的战略方法 ,包括职能地域一体化战略、选择性空间封闭战略、乡村城市发展战略。文章结合江苏的有关案例 ,重点论述了中心镇及中心村选建、设施配置、政策配套等内容 ,指出 :①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实现乡镇合并、重组 ;②通过中心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空间的集约化经营 ,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通过配套支撑体系来实现对乡村聚落体系优化的引导。提出了中心村选建的主要标准 :①区位优势 ;②联系合理 ;③规模经济 ;④节约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聚落体系 规划组织
下载PDF
National trend of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2003-2015):a population-based study 被引量:87
18
作者 Kun Gao Jun Wu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19年第1期228-232,共5页
Background: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s in most countries worldwide.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most recent national trend of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and examine the dispa... Background: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s in most countries worldwide.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most recent national trend of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and examine the disparity of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Methods:The crude mortality data of gastric cancer by sex,age group,and area were obtained from 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s(2003-2015)covering 10%of Chinese population.The age-standardized rates of mortality(ASRM)of gastric cancer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2010 Chinese Census population stratified by age,sex,and area.The trend of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was assessed by using Joinpoint analysis.Results:During the 13-year period,the ASRM was reduced from 31.5/100,000 in 2003 to 20.9/100,000 in 2015 in rural areas and from 18.9/100,000 in 2003 to 14.5/100,000 in 2015 in urban areas.In the male population,the annual percent changes of mortality were−2.2%in urban areas(95%confidence interval[CI]−3.8%to−0.6%;P<0.001)and−3.4%in rural areas(95%CI−5.1%to−1.8%;P<0.001).In the female population,the annual percent changes of mortality were−2.7%in urban areas(95%CI−4.2%to−1.2%;P<0.001)and−4.6%in rural areas(95%CI−5.5%to−3.7%;P<0.001).Conclusions:The declining trend of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was presented from 2003 to 2015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The decrease in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is greater in rural areas than in urban area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Age-standardized rate rural population Urban population Health service
原文传递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刘社建 徐艳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103,共11页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因素,又包括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差异与收入分配制度等因素。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因素,又包括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差异与收入分配制度等因素。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农村 收入 差距 解释
下载PDF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建议 被引量:81
20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1 位作者 夏显力 姚柳杨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8-351,共14页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本情况、分类处理实践模式及供给主体,进一步综合评价各试点村的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程度、资源化利用率、年单位成本资源化利用量、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发现: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村来说,并不能简单复制,而是要借鉴试点村的实践模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因此,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要鼓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村社区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而且要加强宣传与奖惩力度,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活垃圾 分类处理 资源化利用 实践模式 发展建议 供给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