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0
1
作者 郝芳华 陈利群 +1 位作者 刘昌明 戴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LUCC(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年径流量的影响,选用基于ArcviewGIS的SWAT模型,利用情景模拟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并重点探讨森林对产流的影响。以黄河下游支流洛河上游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 LUCC(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年径流量的影响,选用基于ArcviewGIS的SWAT模型,利用情景模拟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并重点探讨森林对产流的影响。以黄河下游支流洛河上游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992~2000年24个雨量站的雨量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土壤类型图(1∶4000000)以及设定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作为模型的输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情景模拟。模拟表明:森林的存在增加了径流量,减少了产沙量;草地也能减少产沙量;农业用地的增加将会增加产沙量;平水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量影响最小,降雨量的增大能弱化下垫面对产流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流量 产沙量 影响分析
下载PDF
近70年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2
作者 赵阳 胡春宏 +4 位作者 张晓明 王友胜 成晨 殷小琳 谢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2-119,共8页
深入剖析黄河水沙现状及成因是精准预测黄河未来水沙情势的前提与基础。为此,以黄河干流潼关断面以上4个主要干流水文站及7个主要一级支流把口站1950—2016年水沙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黄河流域... 深入剖析黄河水沙现状及成因是精准预测黄河未来水沙情势的前提与基础。为此,以黄河干流潼关断面以上4个主要干流水文站及7个主要一级支流把口站1950—2016年水沙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黄河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水沙主要源区变化特征,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要素对黄河水沙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干流兰州、头道拐、龙门及潼关水文站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其中,年径流减幅17.93%~40.79%,年输沙量减幅均在46.74%以上。受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水沙在20世纪80—90年代发生减少突变;2)兰州-潼关区间年均径流量沿程变化表现为由总体递增状态向递减趋势转变,年均输沙量递增状态虽未转变,但递增幅度平均减小90%以上;3)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由头龙区间向龙潼区间发生转移特征明显,龙潼区间水土流失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4)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锐减占据主导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90%以上。而上游兰州站年均径流量受气候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66.57%。研究结果可为深刻认识黄河水沙时空现状及成因提供依据,并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区位方向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评估 水文 黄河 干流 一级支流 水沙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特性指标与产沙统计模式 被引量:48
3
作者 尹国康 陈钦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2-46,共15页
本文从黄土高原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的野外考察基础上,收集了面积在0.193—329km^2的58个小流域(包括21个变量)的系列数据。通过分析筛选,建立了流域地表综合特性指标: I=(R_h^(0.6)·D_h^(0.2)·R_p^(-0.8)·R_s^(-3.5)及... 本文从黄土高原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的野外考察基础上,收集了面积在0.193—329km^2的58个小流域(包括21个变量)的系列数据。通过分析筛选,建立了流域地表综合特性指标: I=(R_h^(0.6)·D_h^(0.2)·R_p^(-0.8)·R_s^(-3.5)及宏观的产沙数学模型: M_(sa)/M_(?)=31.829·I^(0.83)为黄土高原的侵蚀分区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冶理提供了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黄土高原 产沙 筛选 收集 野外考察 地表 特性指标 列数据 变量
下载PDF
红壤坡面降雨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耿晓东 郑粉莉 张会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提前。对于入渗率较低的红壤坡面,径流强度主要受坡面承雨强度的影响,径流强度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随坡度增大...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提前。对于入渗率较低的红壤坡面,径流强度主要受坡面承雨强度的影响,径流强度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坡面入渗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降雨强度增大能够增加水分入渗,但这种促进作用仅在一定的降雨强度范围内起作用。坡面入渗率随坡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20°左右存在一个坡面入渗率变化的临界坡度。坡面细沟侵蚀发展状况对稳定坡面入渗率有比较大的影响。径流率和入渗率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分别可以用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描述。在75,100 mm/h降雨强度下,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50 mm/h降雨强度下,产沙量在2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出现下降,在20°附近存在一个侵蚀产沙量变化的临界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产流强度 入渗率 产沙量 临界坡度
下载PDF
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过程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9,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3°-30°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的侵蚀动力及产沙特征,分析了坡面径流能耗与径流侵蚀产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流速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流速与坡度和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 通过室内模拟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3°-30°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的侵蚀动力及产沙特征,分析了坡面径流能耗与径流侵蚀产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流速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流速与坡度和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坡度对流速的影响大于流量。在3°-21°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单宽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坡度超过21°时,径流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也有类似的现象,在3°-21°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达到临界极值21°和24°后,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在整个试验坡度范围内,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流量对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和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临界单宽径流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可蚀性参数随坡度的变化在10.368~30.366的范围变化,试验的土壤可蚀性的平均值为1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冲刷 能耗 输沙率 黄土坡面 土壤侵蚀 产沙 水动力过程
下载PDF
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雪松 郝芳华 +1 位作者 程红光 杨志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9-123,128,共6页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变化幅度较小;产沙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2)存在一个亚流域划分水平,当超过此水平时亚流域数量的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几乎没有影响。根据计算流域产沙量的MUSLE方程,分析了由于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发现在研究区内其主要原因为MUSLE中径流项对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的响应,其次是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和地形因子参数值的统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集总 分布式水文模型 亚流域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变化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万忠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8,共8页
该文根据子洲团山沟3号径流场(坡度22°,面积60m×15m=300m^2)33次降雨产流产沙的过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坡面产流过程中的降雨变化及产流产沙过程变化。
关键词 坡面 产流产沙 过程变化 降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紫色土坡面壤中流形成与坡面侵蚀产沙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丁文峰 张平仓 王一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7,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在长5.0 m、宽1.5 m、6个不同坡度(10°,15°,20°,25°,30°,35°)的径流小区上,通过3个不同降雨强度(1.0,1.5,1.8 mm/min),对紫色土坡面产流形式及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在长5.0 m、宽1.5 m、6个不同坡度(10°,15°,20°,25°,30°,35°)的径流小区上,通过3个不同降雨强度(1.0,1.5,1.8 mm/min),对紫色土坡面产流形式及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总径流主要由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两种形式组成,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在总降雨量中的比例随雨强和坡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相同坡度情况下,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雨强的减小而增大,在雨强相似的条件下,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普遍存在的壤中流在土壤侵蚀尤其是重力侵蚀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发作用,甚至由壤中流促发的侵蚀量要远远高于片蚀、沟蚀等坡面侵蚀形式,这与以往研究表明的长江流域坡面侵蚀以面蚀为主的结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面 侵蚀产沙 壤中流 地表径流
下载PDF
降雨的空间不均性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不确定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郝芳华 陈利群 +1 位作者 刘昌明 张雪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6-453,共8页
在传统的水文/水质模型中,降雨被认为是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并且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目的是评价由于降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模型输出-产流量和产沙量-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卢氏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SWAT模型和流域... 在传统的水文/水质模型中,降雨被认为是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并且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目的是评价由于降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模型输出-产流量和产沙量-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卢氏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SWAT模型和流域内24个雨量站的降雨作为模型的输入。基于降雨空间分布均匀的假定下,每次用一个雨量站的点雨量来作为流域的面平均降雨量,模拟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不确定性来自于降水的不均匀性。模拟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不确定性大于降雨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运用水文/水质模型时,为了准确的模拟、预测产流量和产沙量必须掌握降雨的空间分布特性并将其应用于水文、水质模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不均匀性 产流量和产沙量 不确定性 SWAT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覆被变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元寿 王根绪 +2 位作者 王一博 王军德 贾晓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623,共8页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典型高寒草甸草地30°坡面上,退化较为严重的30%覆盖度以下的场地内,地表径流产出量明显大于覆盖度较好的95%、92%和68%场地,同时产沙量显著高于这3个场地,其平均单次降水形成的泥沙量是这三种盖度的2.4倍,由此造成地表侵蚀量平均为这3种盖度的3.10倍。通过对几次典型的降水形态的分析,在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草地的坡面上,不但降水量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水形态也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雨仍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降水形态,在降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降雪可比降雨和雨加雪增加产流量2.1.3.5倍,可比降雨减少泥沙侵蚀45.4%.80.3%。人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覆盖度为5%和30%的强度退化草地,次降水量在3.5mm时,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径流和产沙效应,当次降雨量达到7mm,降雨持续时间15min,5m^2场地内就会形成1400mL以上的径流量;在地表土壤含水量(FDR测0—5cm平均含水量为36.7%)较高的情况下,次降雨量达4min,降雨强度超过0.4mm/min,在5m^2场地内历时5min就能形成1060mL的地表径流,每100mL径流中含泥沙高达1.6g。这一试验结果在长江黄河源区3个不同的河源小流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覆盖 产流 产沙 长江黄河源区
下载PDF
土壤表面特性与坡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程琴娟 蔡强国 廖义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1,15,共4页
通过不同坡度下,前期有、无发育土壤结皮及前期打破土壤结皮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土壤表面特性与坡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结皮与坡度对产流均有影响,土壤结皮与坡度均通过降低入渗而增加产流;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结皮的贡献率降... 通过不同坡度下,前期有、无发育土壤结皮及前期打破土壤结皮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土壤表面特性与坡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结皮与坡度对产流均有影响,土壤结皮与坡度均通过降低入渗而增加产流;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结皮的贡献率降低,坡度的贡献率增加;不同坡度下,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土壤结皮的影响在降低。产生土壤结皮后,侵蚀力的增大远远大于抗蚀力的增大,导致产沙量增大。打破土壤结皮下产流量与产沙量仍旧很高,说明仅在表层扰动并不能彻底消除土壤结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皮 坡度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黄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及其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占礼 靳雪艳 +1 位作者 马春艳 谭贞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8,共5页
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开展黄土区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可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研发奠定基础,为该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该文基于收集分析子洲径流试验站天然非恒定降雨、产流、产沙过程... 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开展黄土区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可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研发奠定基础,为该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该文基于收集分析子洲径流试验站天然非恒定降雨、产流、产沙过程观测资料,应用非线性模拟技术,对黄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动态变化过程及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累积降雨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累积径流深随产流历时的变化过程、累积侵蚀产沙模数随产沙历时的变化过程、累积径流深变化过程对累积降雨量变化过程的响应、累积侵蚀产沙模数变化过程对累积径流深变化过程的响应均呈现为非线性关系,可分别划分为两种类型,并分别可用扩展S型曲线模型和扩展幂函数模型进行数学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降雨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降雨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艾宁 魏天兴 朱清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0,35,共6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吴起县退耕地5个不同植被类型径流小区降雨对径流产沙影响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流状况从大到小为油松>草...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吴起县退耕地5个不同植被类型径流小区降雨对径流产沙影响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流状况从大到小为油松>草地>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沙棘;随着植被生长,产流从大到小为草地>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沙棘+油松(Ⅰ)。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降雨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在减少。(2)径流量与雨强对产沙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沙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油松>沙棘+油松(Ⅱ)>草地>沙棘>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产沙量从大到小为草地>油松>沙棘>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产沙量基本趋于稳定。(3)坡度对径流产沙的影响显著。同一场降雨,植被类型相同,坡度大的径流量大、产沙量也大;坡度相近的小区,小区建立初期径流产沙量从大到小为油松>沙棘+油松(Ⅱ)>草地>沙棘>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径流产沙从大到小为草地>油松>沙棘>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因此,退耕还林后,林草植被恢复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在造林初期,沙棘纯林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显著,随着植被生长,(沙棘+油松)混合林地的水土保持效应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降雨量 降雨强度 径流量 产沙量
下载PDF
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庞靖鹏 刘昌明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9,共10页
密云水库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在流域内点源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面源污染上升为密云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将可表征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响应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应用于密云水库流域,并采用1986—1991年下会和张家坟... 密云水库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在流域内点源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面源污染上升为密云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将可表征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响应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应用于密云水库流域,并采用1986—1991年下会和张家坟两个水文站点数据对径流量和泥沙负荷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应用GIS技术,对密云水库流域20世纪90年代初、中、末三期土地利用图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分别输入到率定好的SWAT模型中计算潮河和白河流入密云水库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90年代中期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90年代初期土地利用相比,在90年代中期土地利用条件下,潮河流域从1986年到1991年这6a间年平均径流量将削减3.5%,泥沙量削减13.3%;白河流域6a内年平均径流量削减4.0%,泥沙量削减53.0%.因此,加强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管理,对改善密云水库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径流量 泥沙量 SWAT模型 密云水库
下载PDF
反坡水平阶对坡耕地径流和泥沙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萍 王克勤 +1 位作者 李太兴 李云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1267,共7页
基于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动态监测了澄江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降雨-径流过程及水土流失量,研究了反坡水平阶对云南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反坡水平阶对研究区地表径流调控率在49.5%~87.7%,产沙调控率在56.7%... 基于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动态监测了澄江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降雨-径流过程及水土流失量,研究了反坡水平阶对云南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反坡水平阶对研究区地表径流调控率在49.5%~87.7%,产沙调控率在56.7%~96.1%,平均可削减地表径流65.3%、减少泥沙流失80.7%,产流产沙调控作用显著,且产沙调控作用更明显;原状坡面和反坡水平阶处理中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依次为:泥沙流失量>径流量>产径流降雨量.与原状坡面相比,反坡水平阶处理下径流量、泥沙量的相对偏离程度较小,说明反坡水平阶对研究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坡水平阶 坡耕地 径流 产沙
原文传递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1997-2007年的水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被引量:33
16
作者 许炯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近期水文泥沙和降水资料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水沙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产沙量变化趋势发生了改变,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1986-1996年间,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平均产沙量为... 基于近期水文泥沙和降水资料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水沙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产沙量变化趋势发生了改变,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1986-1996年间,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平均产沙量为5.08亿t/a;1997-2007年间,减小为2.33亿t/a,减小幅度达54.1%。在总体上来看,从1970年开始,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产沙量具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在总体下降的趋势中,表现出次一级的变化趋势,即产沙量先下降,在1986年达到最低值后再增大,在1996年达到最大值后再减小。1998-2006年,产沙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决定系数仅为0.017,二者不相关,产沙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不大。这说明,人类活动已经完全改变了产沙量与降水量关系,成为支配产沙过程的主导因素。1997年以后,水沙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0年以来,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表现出复杂的变化,减沙效益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减小,减小到最小值后再增大。人类活动对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呈增大趋势,1998-2006年间人类活动对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达到65%,年降水量变化对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减小为35%。1997年以来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产沙量的大幅度减少,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加强、大面积退耕还林草的实施、淤地坝建设力度的大大加强、大面积封禁治理的实施和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侵蚀产沙 人类活动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下载PDF
坡面产流过程及产沙临界对立地条件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33
17
作者 姚文艺 肖培青 +1 位作者 申震洲 杨春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8-1444,共7页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黄土为模拟对象,依据45、90和130mm/h降雨强度下共计18个试验组次观测资料,定量研究了裸地、草地和灌木地3种立地条件20°陡坡产流过程及其产沙临界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高...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黄土为模拟对象,依据45、90和130mm/h降雨强度下共计18个试验组次观测资料,定量研究了裸地、草地和灌木地3种立地条件20°陡坡产流过程及其产沙临界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降雨条件下,草地和灌木地的减流作用会降低;裸地径流过程具有明显的起涨阶段,而草地和灌木地的起涨阶段不明显,对径流过程具有消波调控作用,同时草地产流量受下渗率的影响比灌木地的大;裸地下渗率比草地和灌木地的明显为小,且其过程波动性强;3种立地条件的初渗率与稳渗率之差以裸地的最大,草地的最小,而且,产流与入渗的关系对降雨的响应是非线性的;断面比能参数可表征为产沙的主导因子,裸地、草地和灌木地的临界断面比能分别为0.074、0.11和0.13cm。该研究对于揭示植被调控坡面产流产沙机理,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条件 产流产沙 水动力学参数 模拟降雨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翼夫 李洪文 +4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李问盈 陈婉芝 张欣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8-124,共7页
通过室内土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秸秆覆盖对沙坡地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处理分为8种降雨强度和5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度:0、15%、30%、60%和90%。40组模拟降雨结果表明:华北保护性耕作研究区域沙壤土条件下的产流时... 通过室内土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秸秆覆盖对沙坡地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处理分为8种降雨强度和5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度:0、15%、30%、60%和90%。40组模拟降雨结果表明:华北保护性耕作研究区域沙壤土条件下的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符合幂函数关系;秸秆覆盖能延缓地表径流的产生,自然降雨(雨强10~80 mm/h)过程中,15%、30%、60%和90%秸秆覆盖较无覆盖分别推迟产流时间1.0~15.4、2.1~22.1、3.4~48.2和5.9~73.6 min;秸秆覆盖对地表径流和产沙影响显著,降雨历时1 h,30%秸秆覆盖减少径流总量17.9~/o^38.7%,减少产沙总量34.1%~48.0%0 30%秸秆覆盖水土保持效果显著,考虑到过多的秸秆覆盖(>80%)会造成播种机堵塞,所以在保护性耕作研究实践中,建议保持30%~60%(1 400~3 100 kg/hm^2)的玉米秸秆覆盖,以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播种质量,该研究可为保护性耕作研究区域适宜的玉米秸秆覆盖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径流 降雨 保护性耕作 产沙速率
下载PDF
砾石覆盖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梁洪儒 余新晓 +3 位作者 樊登星 孙佳美 常玉 李瀚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试验中设置降雨强度为30mm/h和60mm/h,坡度为10°和20°,地表砾石覆盖度为0,10%,20%,30%,40%和50%,对北京山区褐土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时间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大而延...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试验中设置降雨强度为30mm/h和60mm/h,坡度为10°和20°,地表砾石覆盖度为0,10%,20%,30%,40%和50%,对北京山区褐土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时间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大而延迟,且两者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2)坡面总产流量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在雨强为30mm/h,坡度为10°和20°条件下,砾石覆盖度为50%的坡面总产流量比砾石覆盖度为0时的坡面产流总量减少45.19%和49.87%;在雨强为60mm/h时,坡度为10°和20°条件下,砾石覆盖度为50%的坡面总产流量比砾石覆盖度为0时的坡面产流总量减少24.33%和33.46%。(3)坡面土壤侵蚀量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呈负指数减小,在雨强为30mm/h,坡度为10°和20°条件下,砾石覆盖度为50%的坡面总侵蚀量比砾石覆盖度为0的坡面总侵蚀量减少92.40%和68.21%;在雨强为60mm/h时,坡度为10°和20°条件下,砾石覆盖度为50%的坡面总产流量比砾石覆盖度为0时的坡面总侵蚀量减少69.65%和65.62%。(4)降雨强度和坡度不影响砾石覆盖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覆盖 产流时间 坡面产流量 坡面产沙量 模拟降雨
下载PDF
Effect of Ryegrasses on Soil Runoff and Sediment Control 被引量:31
20
作者 ZHOU Zheng-Chao SHANGGUAN Zhou-P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136,共6页
Living plants and plant roots can redu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Using a rain simulator, a series of soil eros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iving roots and canopies of ryegrasses (Lolium ... Living plants and plant roots can redu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Using a rain simulator, a series of soil eros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iving roots and canopies of ryegrasses (Lolium perenne L.)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n sediment yields and runoff of a silt loam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decrement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s increased with time. Sediment yields (τ^2 = 0.999) and decrements in runoff (τ2 = 0.946)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oot surface area density. The contributions of roots and canopies of ryegrasses to the reduction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s were different. Canopies usually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runoff decrement than the roots, whereas roots contributed up to 96% of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yields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growing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PY ROOT runoff RYEGRASS sediment yie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