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思想引领法治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74
1
作者 张文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0,共1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八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八个"明确"精辟概括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八个"明确"的每一项都与法治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都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和十八大以来系列讲话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就八个"明确"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现实性、前瞻性指导意义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个“明确” 依法治国 法治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65
2
作者 李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2,共20页
习近平同志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理论依据和实践遵... 习近平同志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法治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可总结概括为治国方略论、人民主体论、宪法权威论、良法善治论、依法治权论、保障人权论、公平正义论、法治系统论、党法关系论等"九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政 依法治国 宪法权威 良法善治 法治系统 党法关系
原文传递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8
3
作者 靳玉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0,共4页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法律、人权、民主等主题,而法律、人权、民主等观念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价值观,法治教育包含法律教育,但更加重视蕴含在法律体系中的价值的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思想认识不到位、教...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法律、人权、民主等主题,而法律、人权、民主等观念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价值观,法治教育包含法律教育,但更加重视蕴含在法律体系中的价值的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不系统、保障条件不充分等问题。开展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高法治教育的成效,可以从设置系统的法治课程、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全方位教育、加强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法治课程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刑事公诉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谦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共21页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正朝着法治化、民主化、信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刑事公诉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其职能强化、制度完善和理念更新的要求更加紧迫。刑事公诉的实践样态正在发生变化:由注重追诉向追求...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正朝着法治化、民主化、信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刑事公诉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其职能强化、制度完善和理念更新的要求更加紧迫。刑事公诉的实践样态正在发生变化:由注重追诉向追求客观公正转变,由起诉法定向起诉法定兼起诉裁量转变,由关注实体正义向同时关注程序正义与诉讼效益转变,由定罪请求向定罪请求与量刑建议同步转变。刑事公诉必须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彰显司法人文关怀、提升诉讼效率、强化公诉监督职能,持续、稳妥地推进改革。刑事公诉应当牢固树立崇尚维护法治、尊重保障人权、理性平和司法、加强监督制约的理念,把握刑事公诉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迎接改革中的各种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刑事公诉 司法改革 公诉理念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六个向度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共18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法理学和法治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新时代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应当关注和把握六个重要向度,即法治中国的法理向度、政治中国...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法理学和法治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新时代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应当关注和把握六个重要向度,即法治中国的法理向度、政治中国的政理向度、法治体系的时代向度、法治效能的实证向度、法治世界的国际向度、系统法治的综合向度,由此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 法治实效 国际法治
原文传递
党政关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的视野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0,155,共8页
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全覆盖为特点的总体性理论。在这个总体性的治理框架中,只有当治理主体各安其位并建立起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它们充分释放治理能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国... 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全覆盖为特点的总体性理论。在这个总体性的治理框架中,只有当治理主体各安其位并建立起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它们充分释放治理能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法治的方式明确执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共治"边界,尤其是以法治的方式规范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配置关系(党政关系现代化),便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 依法治国
下载PDF
论修改《体育法》的现实紧迫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善旭 李先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7-55,共9页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体的进程中,对颁行于1995年的《体育法》进行修改已提出多年。然而,是不是需要尽快修改和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条件,是在分析《体育法》自身不足而应当修改的必要性的同时,还需要从修法的现实紧迫性与可行性方...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体的进程中,对颁行于1995年的《体育法》进行修改已提出多年。然而,是不是需要尽快修改和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条件,是在分析《体育法》自身不足而应当修改的必要性的同时,还需要从修法的现实紧迫性与可行性方面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为此,该文基于当下中国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全面深化改革、迈向体育强国、发展人权事业、建设健康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多个维度,探讨了修改《体育法》面临的迫切需求;并从我国已进入普遍修法时代以及修改《体育法》的社会共识、学术研究和工作基础方面,指出了《体育法》修改所处的良好时机和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法律修改 依法治国 体育法治 修改体育法
下载PDF
依宪治国:法治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茂林 杨春磊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共9页
法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依宪治国就是将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范畴,围绕宪法的基本价值构建国家体制,通过实施宪法为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依宪治国作为法治中国崛起的必... 法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依宪治国就是将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范畴,围绕宪法的基本价值构建国家体制,通过实施宪法为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依宪治国作为法治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还可以从依宪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五个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法治
原文传递
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钱水祥 閤晓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1,160,共5页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举措,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最佳切入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探索...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举措,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最佳切入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创新平等互动的审计模式和加强责任政府文化的培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国家治理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在新发展理念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被引量:11
10
作者 虎有泽 程荣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共8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内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发展、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基本理念,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法律手段、途径和形式,运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内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发展、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基本理念,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法律手段、途径和形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关系公共事务问题,逐步实现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以及民族关系科学发展的创造性活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重点是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进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难点是厘清民族事务与依法治理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关系;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根本是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做好民族工作,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来促进民族关系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发展理念 依法治理 民族事务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农民征地价值补偿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郝晓薇 兰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土地问题的解决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有效解决农民征地价值补偿问题是顺利推进土地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为了找出征地补偿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通过将土地价值补偿分解的方式,利用详尽...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土地问题的解决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有效解决农民征地价值补偿问题是顺利推进土地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为了找出征地补偿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通过将土地价值补偿分解的方式,利用详尽的数据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在制定征地补偿时应该将土地发展权价值在国家、农民集体和失地农民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法律上清晰界定土地发展权,适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修改征地补偿的制定方法,同时地方政府要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补偿 土地发展权 价值补偿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习近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淑湘 王立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多次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多次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在顶层设计上指明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践道路。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载PDF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法治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雷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49,共5页
逻辑地看,法治具有外部强制力和约束力,而德治则具有内在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法治与德治应该成为高校师德建设之双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重视法治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既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高校... 逻辑地看,法治具有外部强制力和约束力,而德治则具有内在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法治与德治应该成为高校师德建设之双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重视法治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既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高校师德建设现实困境的客观需要。应充分发挥法治和德治对于高校师德建设的协同作用,通过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提高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构建法治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法治教 师德建设 法治路径
下载PDF
法治思维方式的确立与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森年 张光紫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67-75,99,共10页
确立法治思维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法治思维方式的第一要义是程序思维,其核心是宪法思维。确立法治思维方式,针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则尤为重要和紧迫。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学法动力不足、尊法观... 确立法治思维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法治思维方式的第一要义是程序思维,其核心是宪法思维。确立法治思维方式,针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则尤为重要和紧迫。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学法动力不足、尊法观念不强、守法自觉不够、用法能力不高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法治思维方式的确立,进而影响了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因此,学习法律知识,投身法治实践;注重法治考核,强化社会监督;建设法治文化,营造法治环境,是提高干部法律素养,确立法治思维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方式 依法治国 程序思维 宪法思维 现实途径
下载PDF
浅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凯 翟义敏 李大鹏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9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社会效益,改善中小学生成长环境,同时对新时期依法治国理念下的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行梳理,并针对先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实践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找到现实监督执法工作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社会效益,改善中小学生成长环境,同时对新时期依法治国理念下的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行梳理,并针对先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实践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找到现实监督执法工作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对石景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学校卫生监督科近年来在学校监督执法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利用归纳法分析学校卫生监督执法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及成因。结果从现行法律法规现况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出发,并对执法现况进行分析,指出只有修订和完善现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才是有效提升学校监督执法工作力度的基础和依据。结论只有补充和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细化界定,配以完善的行政处罚规定和因地制宜的可行性实施细则,同时提升国家卫生标准在学校的强制推行力度,建立卫生和教育两行政部门的联合检查工作,才能实现立法初衷,提升学校卫生执法工作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卫生监督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教学环境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铁川 《法学论坛》 2003年第1期5-12,共8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 ,弄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义重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 ,弄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义重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领导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动力与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与所要实现的目标 ,依法治国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党的领导 ,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就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就要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民主协商与民主表决相结合、“多谋”与“善断”相结合、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不断提高我党运用民主的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相结合、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实现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向主要依靠法律办事转变 ,不断提高我党的依法执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中国
下载PDF
法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精神与品格的“自觉性生态”转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长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4,共7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并没有同步跟上,甚至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这就使得社会中涌动并日益高涨的公民诉求,不得不力图通过网络舆论、公共参与、民间自治、申诉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等方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并没有同步跟上,甚至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这就使得社会中涌动并日益高涨的公民诉求,不得不力图通过网络舆论、公共参与、民间自治、申诉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等方式来予以表达。它所反映出来的公民诉求和价值偏好,与国家的主导取向发生某种程度的游离、乃至冲突,并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民间涌动的"自发性生态",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因此,就需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将公民精神与品格塑造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公民精神与品格的"自发性生态"走向"自觉性生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依法治国 公民精神 公民品格 法治文化 法治秩序 自觉性生态
下载PDF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要超越历史的周期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德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9,共11页
德法并举在中国历史上有长久的传统,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一直是德治、法治的更替循环,严重遏制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应该超越德法并治的历史周期律。这就要求在依法治... 德法并举在中国历史上有长久的传统,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一直是德治、法治的更替循环,严重遏制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应该超越德法并治的历史周期律。这就要求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的同时,坚持民主先行。依法治国应该以民主为基础,法治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和发展。以德治国的实现,需要执政党的坚定理念,还必须有民主基础和法治保障。只有社会主义民主得到长足发展,才可超越传统德治和法治之往复循环的周期律,建立起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良性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依法执政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作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9-23,45,共6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的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新的执政方略,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的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新的执政方略,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执政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而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关键则在于依法执政的贯彻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方略 治国方略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共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蒯正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5,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主要有:着眼于推进从严治党,将从严治党贯穿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过程;以法治思维统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统筹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丰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增强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主要有:着眼于推进从严治党,将从严治党贯穿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过程;以法治思维统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统筹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丰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增强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性;完善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机制,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党内法规 制度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