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私人财产权的双重保障——兼论税法与私法的承接与调整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剑文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0,共5页
财产权是公民维持其物质生活的基本权之一,对公民生存权等诸项权利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财产权的实现过程中,不仅将面临来自平等主体的权利侵害,更将无法避免以参与财产收益分配为目的的征税权的侵害。为此,必须通过私法与税法的双... 财产权是公民维持其物质生活的基本权之一,对公民生存权等诸项权利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财产权的实现过程中,不仅将面临来自平等主体的权利侵害,更将无法避免以参与财产收益分配为目的的征税权的侵害。为此,必须通过私法与税法的双重制度构建,为私人财产权的实现提供全面的保障。私法通过财产权行使规则的确立,为财产权提供积极的制度保障,而税法则必须通过对国家征税权的自觉约束与规范,防止征税权对财产权造成过度的侵害,为私人财产权提供消极的保障。着重研究私人财产权双重制度保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如何实现两者的相互协调,避免规则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财产权 法律保障 规则协调
下载PDF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绍松 黄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共4页
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较为落后。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法治落后现状进行分析其现状成因,分析其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之上探寻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路径和思路上提出几点建议,以此期待能够为我国... 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较为落后。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法治落后现状进行分析其现状成因,分析其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之上探寻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路径和思路上提出几点建议,以此期待能够为我国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增加一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法治 少数民族 民族和谐
原文传递
论契约的人性基础及和谐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爱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5-119,共5页
性恶论认为,人不是完美的,即人性是存在缺陷的,有不足之处。广义而言,契约属于社会历史文化范畴,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对特权现象以及权力或者权利滥用的一种规制。人性恶虽然是对人性的一种形而上思考,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法治理念... 性恶论认为,人不是完美的,即人性是存在缺陷的,有不足之处。广义而言,契约属于社会历史文化范畴,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对特权现象以及权力或者权利滥用的一种规制。人性恶虽然是对人性的一种形而上思考,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法治理念和契约制度的发展与人性恶的价值判断存在着逻辑上的关系。契约蕴含着自由、平等、合作、协调、诚信等和谐理念,契约及其内含的契约精神,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契约 人性 和谐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从柏拉图的国家学说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光 《政法学刊》 2002年第2期14-18,共5页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的共同追求都是社会的和谐。前者揭示了全人类和谐的一些基础条件,后者则是国家和谐的设想,两者在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上是共同的,并不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因是人民当家做主、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也必定...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的共同追求都是社会的和谐。前者揭示了全人类和谐的一些基础条件,后者则是国家和谐的设想,两者在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上是共同的,并不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因是人民当家做主、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也必定走向和谐。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要把和谐的理念纳入法治之中,逐步克服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法治 和谐 法治
原文传递
道德接受的内在心理规律及其科学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凤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道德接受心理是由动力系统、认知系统、调节系统、保障系统、制导系统等多种子系统构成动态综合体系。这些子系统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对道德接受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规律具体表现为协同律、优势律... 道德接受心理是由动力系统、认知系统、调节系统、保障系统、制导系统等多种子系统构成动态综合体系。这些子系统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对道德接受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规律具体表现为协同律、优势律以及和谐律。科学地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把握好心理切入点,全面激活各种心理要素,并促进各种心理要素的协调一致,形成与道德教育目标相吻合的合力,成为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接受 心理规律 协同律 优势律 和谐律
下载PDF
考问价值:礼治何以可能?——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的三重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少莲 黎红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在于儒家礼治思想本质上内蕴着"让"、"名"、"和"三重价值特质,它使得儒家的礼治大厦得以建构于... 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在于儒家礼治思想本质上内蕴着"让"、"名"、"和"三重价值特质,它使得儒家的礼治大厦得以建构于坚实的价值土壤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价值合理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德治政治传统与“和”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文霞 《铜仁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18,共5页
"德治"与"和"文化同为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颇具中国特色,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携手,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德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 "德治"与"和"文化同为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颇具中国特色,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携手,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德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人对"和"的重视与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德治"的思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政治传统 “和”文化
下载PDF
当代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空白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媛 《科教导刊》 2012年第2期74-75,共2页
近年发生的付成励杀师案、李启铭案、药家鑫案等事件暴露出了当代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的缺失问题,本文拟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学角度、教育学角度和法学角度四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在借鉴发达国家建构青年人法治意识方面的经验提出... 近年发生的付成励杀师案、李启铭案、药家鑫案等事件暴露出了当代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的缺失问题,本文拟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学角度、教育学角度和法学角度四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在借鉴发达国家建构青年人法治意识方面的经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校园
下载PDF
简论中华“礼治”的六大核心理念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4,共7页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制相克,就是所谓"礼治"。三种"治道"之循环,由六大核心理念支撑:天下主义、和而不同、广土众民、兴灭断绝、执两用中、返本开新。其中"天下主义"与"和而不同"偏向"天治"一方面;"广土众民"与"兴灭断绝"偏向"君治"一方面;"执两用中"与"返本开新"偏向"民治"一方面。"天下主义"对治"民族-国家主义","和而不同"对治"同而不和","广土众民"对治"小国寡民","兴灭继绝"对治"殖民主义","执两用中"对治"单边主义","返本开新"对治"弱肉强食"。前六大理念,共同指向"王道";后六大理念,共同指向"霸道"。"民族文化"之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核心理念"之复兴、古老"王道"之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天下主义 和而不同 广土众民 兴灭继绝 执两用中 返本开新
下载PDF
明德慎罚与刑罚尚中——政治法律和谐的文化源头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桑东辉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孕育产生了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体现在为政治国上主要表现为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为政以德和明慎用刑体现了德政与刑政的动态平衡下的和谐理念。刑罚尚中则主要表现法制和谐的基本内涵。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的政治...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孕育产生了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体现在为政治国上主要表现为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为政以德和明慎用刑体现了德政与刑政的动态平衡下的和谐理念。刑罚尚中则主要表现法制和谐的基本内涵。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的政治法律和谐思想导源于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是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在政治生活和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并对后世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定下了基调,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也多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政 刑罚 和谐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语》对话精神的建立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亮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1-35,124,共6页
"对话"是主、客体间进行平等交流的最简单、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平等是对话展开的先决条件。《论语》以其真实灵动、存同存异、客观辩证的对话特点建立起和而不同的对话精神。倡扬和而不同的对话精神,进而打破盲目坚信抑或全面... "对话"是主、客体间进行平等交流的最简单、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平等是对话展开的先决条件。《论语》以其真实灵动、存同存异、客观辩证的对话特点建立起和而不同的对话精神。倡扬和而不同的对话精神,进而打破盲目坚信抑或全面否定的信仰壁垒,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共进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对话精神 和而不同 信仰壁垒
下载PDF
规则的重要性:逻辑推理主义的视野
12
作者 武庆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4,共6页
逻辑推理主义者认为,逻辑常项的意义是由它们的引入规则和消去规则共同建构的,但为了排除类似tonk这样的不足道的表达式,他们通常也要求建构逻辑常项及其意义的推理规则必须是和谐的。诉诸保守性和唯一性、倒置原则和归约转换以及普遍... 逻辑推理主义者认为,逻辑常项的意义是由它们的引入规则和消去规则共同建构的,但为了排除类似tonk这样的不足道的表达式,他们通常也要求建构逻辑常项及其意义的推理规则必须是和谐的。诉诸保守性和唯一性、倒置原则和归约转换以及普遍消去的和谐概念对“和谐”的分析,既为理解逻辑常项的引入规则和消去规则之间的和谐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也为逻辑推理主义充分严格论证这一性质奠定了基础。由于规则是建构逻辑常项及其意义的关键,是形成“意义空间”的决定性因素,对逻辑推理主义而言,规则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推理主义 逻辑常项 意义 规则 和谐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的构建维度
13
作者 牟宗荣 王卫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因为转型时期的大背景,就需要在宏观上进行先行架构,确定架构的维度。首先,在一般的政治价值观念层面,需要一个思维上的重置,就是要以普适意义作为价值切入维度,从人类的共性和政治演进的一般性原则上考察自...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因为转型时期的大背景,就需要在宏观上进行先行架构,确定架构的维度。首先,在一般的政治价值观念层面,需要一个思维上的重置,就是要以普适意义作为价值切入维度,从人类的共性和政治演进的一般性原则上考察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其次,对于整个政治价值体系的核心来说,应该明确,政治是围绕着真实的个体的人而展开的,国家的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这种个体本位;最后,在政治价值体系的系统内容上,以和谐为价值统筹,具体化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政治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价值体系 维度 普适意义 个体本位 和谐
下载PDF
从法治视角看新加坡的多元种族与宗教治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平 马腾飞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6期65-77,155,共14页
新加坡多元种族与宗教共存,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成功实现了种族与宗教和谐的目标,其中符合国情的法治建设至关重要。新加坡促进种族与宗教和谐的法治二元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实现了威权与法治的自洽融合,经贸持续发展同... 新加坡多元种族与宗教共存,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成功实现了种族与宗教和谐的目标,其中符合国情的法治建设至关重要。新加坡促进种族与宗教和谐的法治二元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实现了威权与法治的自洽融合,经贸持续发展同时保持了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的长期稳定;第二,面对族群和宗教多元,一方面坚持尊重多元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自由,一方面严厉打击煽动族群与宗教敌意与仇恨的言行,保障平等、宽容和反歧视;第三,将亚洲价值观与来自英国的殖民遗产相结合,倡导国民建立共同价值观,既重视维系家庭和社群纽带,也在各个领域贯彻理性法治。在政府主导立法与解释的宪法框架下,新加坡以现实主义为导向综合多重特质的法治道路能够博采众长,促进和维护了国内多元族群和宗教间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新加坡 多元族群 宗教和谐 二元性
下载PDF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俊明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和谐的政党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力量支持。促进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要在"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和实践中,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为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奠... 和谐的政党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力量支持。促进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要在"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和实践中,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为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奠定稳固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建设,为党际和谐提供制度性支撑;要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互相监督尤其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作用,为党际和谐提供坚强的制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设 法治化 政党和谐 监督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下载PDF
新时期中共法治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16
作者 张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尽管时过境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依然"藕断丝连"。从崇尚法治到依法治国,德治传统到以德治国,民本思想到以人为本,和谐思想到和谐法治,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尽管时过境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依然"藕断丝连"。从崇尚法治到依法治国,德治传统到以德治国,民本思想到以人为本,和谐思想到和谐法治,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德治、民本、和谐等思想中的优秀成分,是党领导人民推进法治建设的宝贵资源。党提出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和谐法治的思想,就是在全面审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以人为本 和谐
下载PDF
枫桥经验与法治化和谐新农村创建——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村社会考察为例证
17
作者 康民德 《河套学院论坛》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城市,近年来,接受国家农牧业产业政策的扶持,地区经济稳健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一定成绩。在农村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同时,农村社会治理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农村...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城市,近年来,接受国家农牧业产业政策的扶持,地区经济稳健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一定成绩。在农村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同时,农村社会治理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建设与和谐稳定。现借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契机,以该地农村社会考察情况为例证,对照发掘化解矛盾纠纷、构建法治化和谐新农村的措施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法治 和谐 新农村
原文传递
论法治的和谐功能
18
作者 陈仲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根本属性的法治,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与"人治"相对,以法制为前提,内涵"良法",其含义表现为"八个统一"...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根本属性的法治,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与"人治"相对,以法制为前提,内涵"良法",其含义表现为"八个统一"。法治的和谐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正向层面的"确立"功能和"整合"功能以导引和谐;反向层面的"预防"功能、"控制"功能和"恢复"功能以消除不和谐。两个层面五种功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和谐 和谐功能
下载PDF
明德慎罚与刑罚尚中——政治法律和谐的文化源头解读
19
作者 桑东辉 《平原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52-54,共3页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孕育产生了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体现在为政治国上主要表现为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为政以德和明慎用刑体现了德政与刑政的动态平衡下的和谐理念,刑罚尚中则主要表现法制和谐的基本内涵。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的政治...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孕育产生了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体现在为政治国上主要表现为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为政以德和明慎用刑体现了德政与刑政的动态平衡下的和谐理念,刑罚尚中则主要表现法制和谐的基本内涵。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的政治法律和谐思想导源于天人合一的原始思雏,是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在政治生活和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并对后世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定下了基调,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也多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政 刑罚 和谐
下载PDF
论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法治基础
20
作者 彭波 鲁寒寒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20-22,共3页
法治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实现方式,"良法"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善治"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途径。
关键词 个人 社会 法律 法治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