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露阳 王鹏琴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眼针组针刺双侧上焦区与心区,常规针刺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等穴位,每次20min,均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眼针组针刺双侧上焦区与心区,常规针刺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等穴位,每次20min,均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眼针组在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均有效,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障碍与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眼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卒中后失眠 常规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头穴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3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红芳 张海峰 陈小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评价头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采用头部穴位埋线治疗,选取百会、神庭、风池(双),每周施术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取百会... 目的:评价头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采用头部穴位埋线治疗,选取百会、神庭、风池(双),每周施术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穴,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治疗后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及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埋线组在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的改善上优于针刺组(P<0.05),在入睡时间和PSQI评分方面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埋线疗法较传统针刺疗法能更好地改善失眠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头穴埋线 常规针刺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原文传递
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俊喜 杨瑞芳 王海东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8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穴位注射组(治疗组184例)和普通针疗组(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按4级评分法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统计。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8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穴位注射组(治疗组184例)和普通针疗组(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按4级评分法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统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3%,对照组64.7%,2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普通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督脉穴位注射 常规针刺
下载PDF
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桑鹏 王俊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眼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能力,日... 目的:观察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眼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R)评定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为83.33%,常规针刺组为66.67%,眼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ADL-R、NIHSS评分降低;血清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和IL-6、TNF-α水平降低;且眼针组上述变化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眼区电针治疗能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调节SOD、MD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眼区电针 常规针刺 血脂 炎性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熏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子衣 聂巧峰 +3 位作者 张继成 王兰兰 杨万芳 谭顺娥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3057-3060,共4页
目的:评估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熏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60例PHN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行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熏药治疗),评价组间疼... 目的:评估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熏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60例PHN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行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熏药治疗),评价组间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镇痛维持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①治疗前,组间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观察组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DLQI评分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较之对照组,观察组镇痛维持时间更长、疼痛消失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HN患者行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熏药治疗,能够尽快缓解症状,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针刺 中药熏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精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脑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卢莎 黄伟 +1 位作者 汤园园 李佳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精灸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各脑肠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受诊疗的IBS-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匹维溴铵+常规针刺疗法)和观察组(匹维溴铵+精灸疗法)各46例。运用自制... 目的:观察精灸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各脑肠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受诊疗的IBS-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匹维溴铵+常规针刺疗法)和观察组(匹维溴铵+精灸疗法)各46例。运用自制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肠肽5-羟色胺(5-HT)、P物质(P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与神经肽Y(NPY)指标水平;比较两组直肠敏感性指标,包括排便阈值、腹痛阈值、直肠感知阈值及肛肠静息压;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第6周、第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性状、大便频次、排便不尽感、有无黏液便、腹部不适评分及各症候积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5-HT、SP及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阈值、腹痛阈值、直肠感知阈值及肛肠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维溴铵联合精灸疗法可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脑肠肽指标水平及直肠敏感性指标,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精灸 常规针刺 匹维溴铵 脑肠肽
下载PDF
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钰婉 郭新娥 +4 位作者 韩凝 徐子璨 于东梅 侯佳楠 陈青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138例老年CIS并发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138例老年CIS并发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9例(深刺纳阳针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69例(常规针刺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排尿日记指标、尿流动力学、尿失禁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单次尿量、排尿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48 h排尿次数、48 h漏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高于对照组,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纳阳针法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IS并发尿失禁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排尿症状、尿流动力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深刺纳阳针法 常规针刺疗法 生物反馈电刺激 尿失禁
下载PDF
筋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辉 黄雪辉 +2 位作者 黄印亮 邹和鲜 严才英 《河南中医》 2023年第2期294-298,共5页
目的:观察筋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筋针疗法。比较两... 目的:观察筋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筋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SA)、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常规针刺 筋针疗法 塞来昔布胶囊
下载PDF
火针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酸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钟润芬 肖晓玲 +1 位作者 尹旭辉 张亚男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酸症状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腰肌劳损腰酸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脱落1例,34例进入统计分析,观察组脱落2例,33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酸症状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腰肌劳损腰酸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脱落1例,34例进入统计分析,观察组脱落2例,33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火针治疗,选取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命门等穴,每次治疗2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3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酸程度缓解情况、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腰酸程度分级与评分、腰酸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火针配合毫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酸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火针 常规针刺 腰酸程度分级与评分 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腰酸视觉模拟评分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ing cutaneous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acupoints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gjia Lu Junxian Wu +4 位作者 Yanqi Zou Junqi Chen Baoci Shan Jiarong Chen Yo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5期1169-1174,共6页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imuli at a single acupoint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he present study applied acupuncture at the Neiguan(PC 6),Waiguan(SJ 5),Zhigou(SJ 6) a...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imuli at a single acupoint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he present study applied acupuncture at the Neiguan(PC 6),Waiguan(SJ 5),Zhigou(SJ 6) and Yanglingquan(GB 34) acupoints in healthy volunteers.fMRI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ctivation of brain area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ypes of acupuncture(cutaneous or routine acupuncture) at each acupoi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ation in the regions of interest between cutaneous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at the Neiguan,Waiguan,and Zhigou acupoints,but som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t the Yanglingquan acupoi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sity of induced activation between cutaneous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at the Neiguan,Zhigou and Yanglingquan acupoints,but the activation intensity in the right cerebellum induced by routine acupuncture at the Waiguan acupoint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duced by cutaneous acupuncture.Results confirmed that cutaneous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at the Neiguan,Waiguan,Zhigou and Yanglingquan acupoints activated different functional brain areas,and caused activation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som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utaneous acupuncture routine acupuncture Neiguan (P C6) Waiguan (SJ 5) Zhigou (SJ 6) Yanglingquan (GB 34)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特定取穴使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华薇 朱丹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特定取穴使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治疗、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50例。在特定取穴上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采用抑制Ⅱ型针法进行... 目的:比较特定取穴使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治疗、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50例。在特定取穴上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采用抑制Ⅱ型针法进行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取穴同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康复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Brunnstrom评定、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各组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Brunnstrom评定、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的评分、BBS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总有效率为82%(41/50),高于常规针刺组20%(10/50,P〈0.05)。结论:特定取穴使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对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治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特定取穴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 常规针刺
下载PDF
合谷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云峰 彭楚湘 朱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0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合谷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合谷刺组总有效率96.67%,常规针刺组为80%,经秩和检验表明,其差...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合谷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合谷刺组总有效率96.67%,常规针刺组为80%,经秩和检验表明,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合谷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2)两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但合谷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结论: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普通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刺 常规针刺 肩周炎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浅刺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龙飞 张凡凡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7期133-134,共2页
目的比较浅刺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针刺)和观察组(53例,浅刺针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部症状、ROM、MPQ、NPQ及PSQI... 目的比较浅刺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针刺)和观察组(53例,浅刺针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部症状、ROM、MPQ、NPQ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及伴随症状,提高其颈部活动度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浅刺针法 常规针刺
下载PDF
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国田 杨帆 韦业权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项排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20分... 目的观察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项排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20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20分量表评分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排针法 常规针刺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邦博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冲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钊刺旗础上.加用腹针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冲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钊刺旗础上.加用腹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引刺加腹钶。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较单独使用引灸更好,并且安全性可以保证,足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针刺 腹针 周围性胤神经麻痹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圆利针聚刺法治疗顽固性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海峰 《社区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圆利针聚刺筋结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用圆利针治疗1周1次,共治疗6次。对照组用毫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6~7 d时依据个人情况不休息或... 目的探讨圆利针聚刺筋结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用圆利针治疗1周1次,共治疗6次。对照组用毫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6~7 d时依据个人情况不休息或仅休息1~2 d日继续治疗,治疗1个半月而止。比较两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4.933,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麻木、眩晕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u=7.021、7.624、3.108、2.398,均P<0.05)。结论圆利针聚刺筋结治疗颈椎病具有"自然疗法"的特点,治疗过程安全,针后无不良反应;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医疗工作者易学易会,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聚刺 圆利针 普通针刺
原文传递
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景福权 牛相来 +1 位作者 周钰 王增亮 《河南中医》 2017年第8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观察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平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 目的:观察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平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P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PPI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针法治疗神经型根颈病椎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平针法 常规针刺法
下载PDF
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18
作者 康朝宾 眭兰 卢延荣 《现代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组、常规针刺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36例,治疗组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1组为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2组...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组、常规针刺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36例,治疗组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1组为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2组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通过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偏头痛患者失能评价量表(MIDAS)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AS、MID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1月,治疗组的VAS、MIDAS评分均低于对照1、2组,且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通过通调心神、脑神,在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的同时,能够镇静安神,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安全有效,且疗效均优于常规针刺法及盐酸氟桂利嗪,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调神针刺 常规针刺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活血祛瘀合泻子法治疗Bell面瘫实证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杨晴 张学玲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比较活血祛瘀合泻子法与常规针刺治疗Bell面瘫实证恢复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活血祛瘀合泻子法,即常规针刺加血海、三阴交、二间、厉兑、束骨,对照组... 目的:比较活血祛瘀合泻子法与常规针刺治疗Bell面瘫实证恢复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活血祛瘀合泻子法,即常规针刺加血海、三阴交、二间、厉兑、束骨,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两组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选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及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定系统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Ⅰ级、Ⅱ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祛瘀合泻子法在改善Bell面瘫实证恢复期的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面瘫 活血祛瘀法 泻子法 常规针刺 实证恢复期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王曙辉 许明珠 +1 位作者 崔韶阳 郭元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针刺阿是穴,患侧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针刺阿是穴,患侧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配合腘窝部浅表静脉刺络放血,每周治疗1次,治疗4周)和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以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及临床疗效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的疗效差异及各项指标的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差值和总疗程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差值及生理功能分差值均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感觉,尤其对疼痛早期缓解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 随机对照试验 常规针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