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2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赵锦铭 程红 +6 位作者 严岚 王秀亭 邓洁 陈燕 宋燕燕 赵同兴 屈建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了解我国广大地区小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从我国有代表性地区收集到 196 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48例无腹泻儿、135例正常新生儿的同样标本 ,以及 36例成年腹泻患者和 37例无腹泻成人粪便标本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 目的 了解我国广大地区小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从我国有代表性地区收集到 196 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48例无腹泻儿、135例正常新生儿的同样标本 ,以及 36例成年腹泻患者和 37例无腹泻成人粪便标本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查标本中轮状病毒RNA ,部分标本同时用ELISA法查轮状病毒抗原 ,以及电镜检查病毒 ,部分标本还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所有腹泻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结果 从 196 8例腹泻患儿标本中 80 4例查出轮状病毒RNA ,病毒RNA阳性率为 40 9%。 36例成年腹泻患者中 1例轮状病毒RNA阳性 ,其余无腹泻者均未查出轮状病毒RNA阳性。在 196 8例患儿便标本中 ,1493例用ELISA法查出 33 5 %轮状病毒阳性。在 80 4例轮状病毒RNA阳性中 ,A组轮状病毒阳性占 99 6 % ,C组占 0 4%。A组轮状病毒中RNA长型占 6 5 8% ,RNA短型占 33 3% ,其他占 0 8%。轮状病毒RNA长、短型中又可各分为 4个主要电泳型 (4 2 32、42 2 2、32 32、32 2 2 ) ,病毒基因变化集中在第 2、3及 7~ 9片段上。病毒感染有明显季节性 ,秋冬季感染多 ,春夏季感染少。从患儿中检出病毒以~ 1岁、~ 2岁为高 ,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 2岁以内 ,尤其是 6个月至 2岁。在不同地区、城市、年份 ,轮状病毒感染率不一 ,可能与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儿童 轮状病毒 病原学
原文传递
卢龙县1998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血清型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景裕 方肇寅 +10 位作者 郝玉军 杨辉 宁剑 齐锦 赵振梅 章菁 胡海宽 谢华萍 高凤洁 林思恩 王秀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对河北省卢龙县农村人口中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病毒核酸电泳和酶免疫方法对卢龙县 1998年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季节采集的非菌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免疫和RT PCR方法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 目的 对河北省卢龙县农村人口中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病毒核酸电泳和酶免疫方法对卢龙县 1998年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季节采集的非菌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免疫和RT PCR方法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血清型调查。结果  12 0份婴幼儿腹泻样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 39 2 % ,病毒电泳型全为长型 ,血清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 ,占 61 7% ,其次为G1型占 36 2 % ,G4型占 6 4% ,轮状病毒腹泻病人最小年龄为 2月龄 ,最大为 2岁 ,男女之比为 1∶1 47。结论 卢龙县 1998年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规律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 ,但流行毒株以G3型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儿 轮状病毒 血清分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番石榴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练波 陈宝田 +3 位作者 李智军 高云飞 栾图 罗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番石榴叶治疗轮状病毒 (HRV)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 HRV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用番石榴叶 ,对照组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观察止泻时间、血 Na+、粪 Na+、糖和 HRV抗原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 3d治愈率... 目的 :观察番石榴叶治疗轮状病毒 (HRV)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 HRV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用番石榴叶 ,对照组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观察止泻时间、血 Na+、粪 Na+、糖和 HRV抗原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 3d治愈率为 80 % ,对照组为 5 0 %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4)。治疗组止泻时间为 (2 7.6± 15 .6 ) h,对照组为 (43.9± 2 0 .4) h,治疗组止泻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 (P =0 .0 0 2 )。治疗组粪 Na+、糖较治疗前明显回降 ,对照组回降不明显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粪 HRV转阴率为 80 % ,对照组为 5 0 %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4)。结论 :番石榴叶治疗 HRV肠炎有比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轮状病毒 肠炎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rota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13
4
作者 Carlos A Guerrero Orlando Acosta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6年第2期38-62,共25页
Rotaviruses are the single leading cause of life-threatening diarrhea affecti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Rotavirus entry into the host cell seems to occur by sequ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virion proteins and v... Rotaviruses are the single leading cause of life-threatening diarrhea affecti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Rotavirus entry into the host cell seems to occur by sequ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virion proteins and various cell surface molecules. The entry mechanisms seem to involve the contribution of cellular molecules having binding, chaperoning and oxido-reducing activities. It appears to be that the receptor usage and tropism of rotaviruses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cies, cell line and rotavirus strain. Rotaviruses have evolved functions which can antagonize th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 whereas are able to induce endoplasmic reticulum(ER) stres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A networking between ER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s suggested, in which release of calcium from the ER increases the generation of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leading to toxic accumulation of ROS within ER and mitochondria. Sustained ER stress potentially stimul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rough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pathways. However, the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these rotavirus-induced stressful conditions is still lacking. The signaling events triggered by host recognition of virus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imed at interfering with rotavirus infection. The use of N-acetylcystein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PPARγ agonists to inhibit rotavirus infection opens a new way for treating the rotavirus-induced diarrhea and complementing vac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viruses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ORY signaling Antioxidant TREATMENT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下载PDF
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在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的特异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沈文涛 周鹏 +1 位作者 郭安平 王健伟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将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到含有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TFP的植物表达载体pTF ,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EHA10 5中 ,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栽培品种TX0 0 14 ,获得了转... 将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到含有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TFP的植物表达载体pTF ,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EHA10 5中 ,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栽培品种TX0 0 14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PCR Southernblot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VP7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核基因组中 ,RT 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外壳蛋白VP7 转基因番茄 果实 特异表达 根癌农杆菌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及其在轮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云瑾 周旭 余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1期43-49,共7页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qPCR)就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监测。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和快速等优点...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qPCR)就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监测。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和快速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和类型,实时定量PCR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在轮状病毒诊断、检测及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探针 轮状病毒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PCR检测G1、G2和G4型轮状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云瑾 王名强 +7 位作者 傅生芳 周旭 白慕群 胡广宏 寇桂英 包红 陈玥如 马超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5期14-20,共7页
目的建立3种用于检测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一步法实时逆转录PCR,用于本实验室G1、G2和G4型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设计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G1、G2和G4型轮状病毒特异性体外转... 目的建立3种用于检测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一步法实时逆转录PCR,用于本实验室G1、G2和G4型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设计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G1、G2和G4型轮状病毒特异性体外转录RNAs,建立实时逆转录PCR,特异性检测G1、G2和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方法。结果 3种实时逆转录PCR标准曲线R^2均大于0.99,扩增效率均在90%~110%之间。不同浓度体外转录RNAs重复性检测结果 CV均<5%,且可以对单拷贝RNAs样本进行检测。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灵敏且重复性好,可以对轮状病毒VP7基因进行特异而有效的检测,为实验室轮状病毒毒株的分型和定量检测提供了特异而有效的检测方法,也为今后多重实时逆转录PCR的建立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实时逆转录PCR 体外转录
下载PDF
2008年深圳市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海龙 何雅青 +4 位作者 杨洪 阳帆 冼慧霞 姚相杰 杨冬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408-410,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感染性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2008年深圳市606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率为15.18%(92/60... 目的:了解深圳市感染性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2008年深圳市606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率为15.18%(92/60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6.41%(54/329),女性感染率为13.72%(38/277)。0~2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8.21%(22/78),3~4岁年龄组感染率为0%(0/5),5~14岁年龄组感染率为18.75%(3/16),15—19岁年龄组感染率为5.71%(2/35),2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13.77%(65/472)。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冬季尤有较高感染率。基本上各年龄组男女人群都可感染,其中0~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应加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监测,尤其是对婴幼儿感染的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原文传递
组织血型抗原:轮状病毒可能的潜在受体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妮君 孙晓曼 +1 位作者 曹友德 段招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9-424,共6页
轮状病毒(RVs)是引起婴幼儿及动物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研究发现,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可能是RVs的结合受体.HBGAs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包含ABO、分泌型及Lewis抗原.研究表明,不同P型的RVs与HBGAs的结合具有型特异性,而且不同人... 轮状病毒(RVs)是引起婴幼儿及动物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研究发现,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可能是RVs的结合受体.HBGAs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包含ABO、分泌型及Lewis抗原.研究表明,不同P型的RVs与HBGAs的结合具有型特异性,而且不同人群对各型RVs易感性存在差异.因此,研究RVs与HBGAs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RV感染的致病机理及RV疫苗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组织血型抗原 VP8*蛋白
原文传递
TaqMan~实时定量RT-PCR检测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云瑾 余黎 +2 位作者 胡广宏 陈继军 周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方法:设计轮状病毒VP7基因型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体外转录RNA为标准品,建立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结果与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灵敏且重复性好,可以对10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方法:设计轮状病毒VP7基因型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体外转录RNA为标准品,建立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结果与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灵敏且重复性好,可以对107~101copies.μL-1轮状病毒VP7基因进行有效检测,为G3型轮状病毒的检测和定量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实时定量PCR TaqMan探针 体外转录 RNA标准品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he infectivity,gene and antigenicity persistence of rotaviruses by free chlorine disinfec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Dan Li April Z. Gu +3 位作者 Siyu Zeng Wan Yang Miao He Hanchang Sh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691-1698,共8页
The effects of free chlorine disinfection of tap water and wastewater effluents on the infectivity, gene integrity and surface antigens of rotaviruses were evaluated by a bench-scale chlorine disinfection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free chlorine disinfection of tap water and wastewater effluents on the infectivity, gene integrity and surface antigens of rotaviruses were evaluated by a bench-scale chlorine disinfection experiments. Plaque assays, integrated cell culture-quantitative RT- PCR (ICC-RT-qPCR), RT-qPCR,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respectivel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infectant on virus infectivity as well as genetic and antigenic integrity of simian rotavirus SA11 as a surrogate for human rotaviruses. The ICC-RT-qPCR was able to detect rotaviruses survival from chlorine disinfection at chlorine dose up to 20 mg/L (60 min contact), which suggested a required chlorine dose of 5 folds (from 1 to 5 mg/L) higher than that indicated by the plaque assay to achieve 1.8 log10 reductions in tap water with 60 rain exposing. The VP7 gene was more resistant than the infectivity and existed at chlorine dose up to 20 mg/L (60 min contact), while the antigencity was undetectable with chlorine dose more than 5 mg/L (60 min contact). The water quality also impacted the inactivation efficiencies, and rotaviruses have a relatively higher resistant in secondary effluents than in the tap water under the same chlorine disinfection treatment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rotaviruses have a higher infectivity, gene and antigencity resistance to chlorine than that previously indicated by plaque assay only, which seemed to underestimate the resistance of rotaviruses to chlorine and the risk of rotaviruses in environments. Present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re-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of other waterborne viruses after disinfections by more sensitive infectivity detection method (such as ICC-RT-qPCR) may b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adequate disinfectant doses required for the inactivation of waterborne vir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viruses free chlorine disinfection infectivity genes ANTIGENICITY ICC-RT-qPCR
原文传递
婴幼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作义 赵长安 程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1069-1070,共2页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感染轮状病毒,但有症状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3岁以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研究表明,到5岁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感染过轮状病毒,而实际上婴幼儿期并非1...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感染轮状病毒,但有症状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3岁以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研究表明,到5岁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感染过轮状病毒,而实际上婴幼儿期并非100%患过轮状病毒肠炎.据此推测有相当数量的婴幼儿呈无症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腹泻 发病率 聚丙烯酰氨凝胶
下载PDF
2008-2009年天津市5岁以上人群病毒性腹泻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璐 张颖 +4 位作者 李佳萌 刘辉 苏旭 田宏 张之伦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12期931-934,共4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8-2009年病毒性腹泻流行概况和病原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旨在为制定控制病毒性腹泻疫情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5岁以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抗原检测及分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8-2009年病毒性腹泻流行概况和病原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旨在为制定控制病毒性腹泻疫情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5岁以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抗原检测及分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天津市2008-2009年5岁以上人群腹泻病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4.18%,以G3型为主;诺如病毒检出率为7.72%,以GⅡ为主。检出阳性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10月至翌年3月,干部职员、离退休人员及家务待业人员病毒检出率高于工人、农民、公共服务人群(χ2=29.341,P<0.001),以农村人口为主的远郊区(县)病毒抗原检出率低于市区人群(P=0.008,OR=0.420)。白细胞≤10/HPF(400倍)的病例中使用抗生素的仅占6.6%。结论天津市5岁以上人群病毒性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积极研发成年人轮状病毒疫苗用于重点人群接种,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流行学特征 病原学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质粒的轮状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夏飞 段招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9-560,共12页
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2016年导致的儿童死亡病例为228047例,每年导致的住院病例则高达200万例。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基因组由11条分节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被三层衣壳包裹。病毒反向遗传... 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2016年导致的儿童死亡病例为228047例,每年导致的住院病例则高达200万例。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基因组由11条分节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被三层衣壳包裹。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建立加快了病毒学的研究。2017年,完全依赖质粒的轮状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获得突破,随后在轮状病毒致病机制、疫苗研发、载体构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将就此技术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进行综述,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以期加快我国轮状病毒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我国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依赖质粒 反向遗传学
原文传递
利用番茄为受体表达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文涛 周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将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EHA105中,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栽培品种TX0014,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blot和So... 将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EHA105中,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栽培品种TX0014,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blot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VP7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核基因组中.RT-PCR、Westernblot分析表明:VP7蛋白在叶片和果实中均获得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7 番茄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基于虚拟筛选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轮状病毒抑制剂研发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中 曾理 余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人优势轮状病毒毒株(Rotaviruses,RVs)VP8;是否存在与脂肪酸保守性结合的位点,从中筛选出与VP8;靶点特异性结合的分子。方法:应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搜寻VP8;与脂肪酸分子结合的可能位点,并利用虚拟筛选从包含7655个化合物的数据... 目的:探究人优势轮状病毒毒株(Rotaviruses,RVs)VP8;是否存在与脂肪酸保守性结合的位点,从中筛选出与VP8;靶点特异性结合的分子。方法:应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搜寻VP8;与脂肪酸分子结合的可能位点,并利用虚拟筛选从包含7655个化合物的数据库中针对潜在位点进行对接,然后对得分高的蛋白配体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分子对接发现脂肪酸酸结合于VP8表面的似峡谷的口袋,脂肪酸与预测的口袋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相互作用;虚拟筛选打分与MD模拟的参数证实了Doxorubicin-Semiquinone、 ZINC000004216238VP8结合的稳定性。结论:人优势流行株轮状病毒蛋白VP8;与脂肪酸分子结合具有保守性,Doxorubicin-Semiquinone、ZINC000004216238可以作为人轮状病毒的潜在抑制剂的分子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8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原文传递
SA11轮状病毒反向遗传学方法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夏飞 李慧莹 +3 位作者 杜文静 柴萨萨 朱武洋 段招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0-857,共8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分十一节段的dsRNA病毒。直到2017年,轮状病毒才建立起完全基于质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本文采用美国John T.Patton教授实验室报道的11+1质粒方法,尝试了基于SA11骨架质粒和我国流行株Hu05(G... 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分十一节段的dsRNA病毒。直到2017年,轮状病毒才建立起完全基于质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本文采用美国John T.Patton教授实验室报道的11+1质粒方法,尝试了基于SA11骨架质粒和我国流行株Hu05(G9P[8])VP4和VP7基因的重配。通过结合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和RT⁃PCR结果验证,证明我们分别成功拯救出rSA11和重配Hu05 VP7的单基因重配毒株(rSA11⁃VP7Hu05)。进一步通过蚀斑试验和qRT⁃PCR方法,我们又比较了rSA11⁃VP7Hu05与亲本株rSA11和Hu05的滴度和基因组复制动力曲线。本文通过对SA11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方法应用于重配病毒拯救的初步探索,为我国开展下一代轮状病毒疫苗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反向遗传学 重配
原文传递
检测猪轮状病毒的一种新方法——夹心PPA-ELISA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继波 何家惠 +1 位作者 丁再棣 林继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7-50,共4页
本研究将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PPA)这一通用试剂引入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建立于夹心PPA—ELISA,用于检测猪轮状病毒时显示出优越性,比夹心ELISA敏感,背景染色极低,健猪粪便的背景光密度与PBS相同。
关键词 猪病 轮状病毒 PPA-ELISA 检测
下载PDF
双重实时逆转录PCR检测G2、G3型轮状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云瑾 李雄雄 +10 位作者 王革 王名强 宋宪铭 白慕群 傅生芳 胡广宏 陈汉泉 韩平 余黎 周旭 马超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双重实时逆转录PCR,用于G2、G3型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G2、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探针和体外转录RNAs,建立双重实时逆转录PCR,在同一反应管中同时检测G2、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并对该方法的灵... 目的建立一种双重实时逆转录PCR,用于G2、G3型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G2、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探针和体外转录RNAs,建立双重实时逆转录PCR,在同一反应管中同时检测G2、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双重实时逆转录PCR标准曲线R^2>0.99,扩增效率在90%~110%之间。灵敏度可达10~1拷贝,不同浓度体外转录RNAs重复性检测CV均≤4.18%。单重和双重实时逆转录PCR均可以对G2、G3型单价样本和混合样本进行有效检测,试验内CV均≤2.08%,试验间CV均≤2.52%。单重和双重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同一样本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好(R^2>0.95)。结论本方法特异、快速、灵敏且重复性好,可以在同一反应管中同时检测两种目的基因,缩短了检测周期,降低了检测成本和污染风险,为轮状病毒的分型和定量提供了更为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实时逆转录PCR 体外转录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重组株的空斑纯化和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永芳 王玉坤 顾葆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29,共3页
通过对一株人轮状病毒FH4232株与猴轮状病毒SA11株的混合感染物的体外培养和空斑纯化,发现在子代克隆中有2株是FH4232和SA11株生成的重组子代。重组子代病毒株的第5、11条电泳带来自亲代FH4232株,其余多条则来自亲代SA11株。体外轮状病... 通过对一株人轮状病毒FH4232株与猴轮状病毒SA11株的混合感染物的体外培养和空斑纯化,发现在子代克隆中有2株是FH4232和SA11株生成的重组子代。重组子代病毒株的第5、11条电泳带来自亲代FH4232株,其余多条则来自亲代SA11株。体外轮状病毒重组子代的发现对研究其基因重组和变异乃至进化均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人轮状病毒疫苗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细胞培养 空斑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