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推进压差和回转压力变化的钻孔参数自动匹配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在政 廖金军 胡骞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9-1383,共5页
为解决凿岩台车钻孔参数自动匹配的问题,对冲击回转凿岩形式的钻进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不同推进压力、冲击压力和回转压力等凿岩参数对钻进效率的影响,获取最佳钻进状态下凿岩参数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推进压差和回转压力... 为解决凿岩台车钻孔参数自动匹配的问题,对冲击回转凿岩形式的钻进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不同推进压力、冲击压力和回转压力等凿岩参数对钻进效率的影响,获取最佳钻进状态下凿岩参数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推进压差和回转压力的钻孔参数自动匹配液压控制系统,并用于某型凿岩台车进行实测,验证以下结论:1)冲击压力能够随推进压差变化自动调整;2)随着回转压力变化,系统能够判别卡钎状态,并准确做出减缓钻孔速度、停止推进、开始回退等响应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岩台车 推进压差 回转压力 钻孔参数 自动匹配 液压控制系统
下载PDF
视频监测系统在DM系列钻机上的应用
2
作者 魏建雄 董新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56-58,共3页
黑岱沟露天煤矿所用的DM系列钻机在使用过程中,其接卸钻杆操作及孔口操作存在视觉死角,造成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无法顺利进行设备操作及检修工作,提出安装视频监测系统的方案,并对应用效果进行针对性的阐述。为类似设备故障检修提供了技... 黑岱沟露天煤矿所用的DM系列钻机在使用过程中,其接卸钻杆操作及孔口操作存在视觉死角,造成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无法顺利进行设备操作及检修工作,提出安装视频监测系统的方案,并对应用效果进行针对性的阐述。为类似设备故障检修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监测系统 钻杆 摩擦 回转压力 捕尘罩
下载PDF
井下旋转压力信号发生器的仿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荣喜 房军 《石油矿场机械》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介绍了压力信号发生器在无线随钻测量系统中的作用,以旋转压力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基础,设计了系统的结构模型,根据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了各个过程中的阀口动态方程;以转速和开度为控制输入,进行了实例仿真。
关键词 无线随钻测量 旋转压力信号发生器 动态方程
下载PDF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密封端面液膜压力和泄漏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周一卉 丁信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4,共4页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进行流体压力能利用的装置。为全面了解其端面密封特性,基于N-S方程和SIMPLEC算法,在不同端面间隙和流量下,对密封端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密封压力和端面泄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转子转速...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进行流体压力能利用的装置。为全面了解其端面密封特性,基于N-S方程和SIMPLEC算法,在不同端面间隙和流量下,对密封端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密封压力和端面泄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转子转速对端面泄漏量没有影响,端面间隙内的流动为层流时,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液膜压力;端面密封性能随着间隙的增加迅速恶化,当间隙超过0.03mm后,即丧失密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 端面密封 液膜压力
下载PDF
反渗透海水淡化旋转式压力能回收装置中液柱活塞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海峰 周一卉 张立冬 《能源工程》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旋转式压力能回收装置通过高低压流体直接接触实现能量的交换,而海水浓度变化甚微,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在转子孔道内形成液柱活塞。建立了带有转动影响的二维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软件对液柱活塞进行模拟,从而分析了液柱活塞的形成过... 旋转式压力能回收装置通过高低压流体直接接触实现能量的交换,而海水浓度变化甚微,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在转子孔道内形成液柱活塞。建立了带有转动影响的二维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软件对液柱活塞进行模拟,从而分析了液柱活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最后,通过线形回归的方法得到关于容积效率的经验公式,探索对装置设计起指导意义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海水淡化 旋转式压力交换器 液柱活塞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能量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一卉 丁信伟 +1 位作者 姜海峰 张立冬 《能源工程》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旋转式压力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工作的流体能量回收装置。介绍了设计的流体自驱型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应用在SWRO系统中,进行了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能量回收试验、端面密封性能试验和流体掺混试验。除流体掺混试验用1.8%和3.5%浓度的Na... 旋转式压力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工作的流体能量回收装置。介绍了设计的流体自驱型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应用在SWRO系统中,进行了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能量回收试验、端面密封性能试验和流体掺混试验。除流体掺混试验用1.8%和3.5%浓度的NaC l溶液做试验介质外,其余试验均用自来水做试验介质。试验结果表明,压力能交换器内部端面密封性能对压力水平有关键影响,在现有装置条件下,转子转速超过1000r/min,高压端进流压力1.25 MPa,能量回收效率达到76%,流体掺混率低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RPE) 能量回收 正位移 SWRO
下载PDF
压力交换器压力脉动频域与转子转速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飞 冯忠明 +4 位作者 焦磊 吴淳杰 张志雄 赵才甫 姚松宝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压力交换器的转子和端盖的相对运动,使流体在端盖和转子内的流动相互干涉,从而引起周期性压力脉动.本文利用RNGκ-ε湍流模型,在转动与静止部件之间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建立交互界面,对压力交换器内动静干扰引起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进行了计... 压力交换器的转子和端盖的相对运动,使流体在端盖和转子内的流动相互干涉,从而引起周期性压力脉动.本文利用RNGκ-ε湍流模型,在转动与静止部件之间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建立交互界面,对压力交换器内动静干扰引起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端盖内压力脉动的监测发现,其压力呈周期性波动,通过对压力的频谱进行分析发现,各点的压力脉动的主频就是孔道通过频率.这说明利用分析压力脉动的方法提取转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压力交换器 动静干涉 压力脉动 转速 滑移网格
原文传递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颖 张妍 +1 位作者 伍联营 胡仰栋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降低能耗及系统运行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具有双环、类扇形转子结构的旋转式压力交换器,运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质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转子孔道盐水...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降低能耗及系统运行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具有双环、类扇形转子结构的旋转式压力交换器,运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质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转子孔道盐水浓度分布,及进口流速、转速和孔道长度对孔道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转子旋转的一个周期内,海水与盐水的混合区域在转子孔道内做一次上下往复运动,海水的品质受转子孔道中混合区域溢出程度的影响;进口流速越大、转子转速越小,混合区域流体溢出程度增大,出口海水品质降低;孔道长度越长,混合区域流体溢出程度及高压出口盐水浓度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海水淡化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孔道内液柱活塞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一卉 丁信伟 +1 位作者 姜海峰 张立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3-887,共5页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工作的流体能量回收装置,核心部件是沿周向开有轴向贯通孔道的转子,其通过转子孔道内形成的液柱活塞传递能量并控制掺混率.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孔道内流体质量传递模型,说明了...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工作的流体能量回收装置,核心部件是沿周向开有轴向贯通孔道的转子,其通过转子孔道内形成的液柱活塞传递能量并控制掺混率.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孔道内流体质量传递模型,说明了液柱活塞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影响液柱活塞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系统流量和转子转速对液柱活塞形成和运动规律有较大影响,液柱活塞能够根据流量变化和转子转速进行自适应调节,因此能够稳定地在孔道内往复移动以保证获得最大的容积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柱活塞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 掺混 能量回收
下载PDF
自驱型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的结构优化与动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志华 邓建强 +1 位作者 梅玫 曹峥 《化工机械》 CAS 2017年第4期419-425,共7页
通过建立不同结构与动态操作参数下的自驱动压力交换器数值模型,分析了转子长度、端盖通道覆盖孔道个数及螺旋升角等结构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操作参数下设备动态运行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子长度为影响体积混... 通过建立不同结构与动态操作参数下的自驱动压力交换器数值模型,分析了转子长度、端盖通道覆盖孔道个数及螺旋升角等结构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操作参数下设备动态运行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子长度为影响体积混合度的主要结构参数,增大转子长度可有效控制流体混合程度;随着进流速度增大,转子转速线性增大,流体混合加剧,压力交换效率显著减小;孔道与端盖存在动静干涉,使得高压出口处产生压力脉动,导致流体压力出现损耗,且随着进流速度增大,压力损耗增大,有效压力交换减小;而进流压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驱型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 结构参数 动态操作参数 运行特性
下载PDF
FWX20封头旋压机构运动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桂荣 邹本有 仇平 《机械传动》 CSCD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概述了新型FWX2 0容器封头旋压机的运动及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性能。并在该机上完成了设计参数的工艺测试实验 。
关键词 封头 旋压机构 运动分析 测试
下载PDF
加压转鼓过滤机的密封及转鼓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辉 李栋 范德顺 《过滤与分离》 CAS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提出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的设计方案。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及特点;对内外转鼓间的填料密封进行理论分析;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复杂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外转鼓进行强度和密封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外转鼓的设计方案满... 提出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的设计方案。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及特点;对内外转鼓间的填料密封进行理论分析;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复杂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外转鼓进行强度和密封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外转鼓的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在没有成熟设计理论的背景下,为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转鼓过滤机 密封 有限元 结构分析
下载PDF
旋转式压力交换器中液柱活塞的形成与运动规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一卉 丁信伟 +1 位作者 姜海峰 张立冬 《能源工程》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叙述了旋转式压力交换器的结构及其利用正位移原理回收利用流体压力能的过程,建立了孔道内流体质量传递过程的理论模型,完成了最大进流长度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流体液柱活塞能够在转子孔道内往复移动,并具有根据流量和转子转速的变化进... 叙述了旋转式压力交换器的结构及其利用正位移原理回收利用流体压力能的过程,建立了孔道内流体质量传递过程的理论模型,完成了最大进流长度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流体液柱活塞能够在转子孔道内往复移动,并具有根据流量和转子转速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被加压流体的纯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压力交换器 液柱活塞 掺混 质量传递
下载PDF
基于波系分析的自增压旋转压力能交换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峥 邓建强 +1 位作者 刘芹 袁文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4-318,共5页
本文针对具有自增压特性的旋转压力能交换器进行研究,通过求解非定常一维流动模型,获得了液体压力波在转子孔道内的传播特性,基于压力能交换过程的最优波系分析,探讨了不同波系结构的交换器性能随工况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工况下... 本文针对具有自增压特性的旋转压力能交换器进行研究,通过求解非定常一维流动模型,获得了液体压力波在转子孔道内的传播特性,基于压力能交换过程的最优波系分析,探讨了不同波系结构的交换器性能随工况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工况下的压力能交换率存在最优值,增压比、增压流量随低压连通区压差降低而减小,多次波系反射结构的压力能交换率和增压流量总体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压力能交换器 波系分析 性能研究 自增压
原文传递
2205双相不锈钢在旋转压力过滤机中的应用
15
作者 翟向楠 谢晓玲 +2 位作者 段俊耀 郭雨 胡一文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文章针对PTA氧化单元物料特性,选用2205双相不锈钢作为CTA旋转压力过滤机的主体材料,通过2205双相不锈钢材料的特性、焊接接头热处理以及残余应力测试研究,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旋转压力过滤机中应用可靠性进行分析,确保旋转压力过滤机安... 文章针对PTA氧化单元物料特性,选用2205双相不锈钢作为CTA旋转压力过滤机的主体材料,通过2205双相不锈钢材料的特性、焊接接头热处理以及残余应力测试研究,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旋转压力过滤机中应用可靠性进行分析,确保旋转压力过滤机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压力过滤机 2205双相不锈钢 腐蚀 热处理 残余应力
下载PDF
考虑端盖间隙的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水动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永生 易文彬 刘洋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9,共6页
以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在考虑端盖间隙的情况下对压力能交换器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能量回收效率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在流量相近的工况下,高压出口处压强值越高,回收效率越高... 以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在考虑端盖间隙的情况下对压力能交换器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能量回收效率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在流量相近的工况下,高压出口处压强值越高,回收效率越高;在压强相近的工况下,流量较大时,回收效率较高。通过增加过流管道的直径和数目,可以降低该工况下压力能交换器的流体掺混率且基本不影响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 流体掺混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水动力性能
下载PDF
H65黄铜厚板旋转压力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分析
17
作者 杜善豪 刘嘉靖 +5 位作者 钱高祥 赖士浩 郑弋明 吴青华 刘德华 张宇博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62-69,共8页
对H65黄铜厚板材旋转压力焊过程中搅拌头旋转速度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所选用的旋转速度分别为600,800,1000r/min。研究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H65黄铜合金旋转压力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并检测... 对H65黄铜厚板材旋转压力焊过程中搅拌头旋转速度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所选用的旋转速度分别为600,800,1000r/min。研究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H65黄铜合金旋转压力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并检测接头区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旋转压力焊工艺能够有效连接H65黄铜大尺寸厚板材,接头区无明显裂纹,但其微观组织中存在少量气孔,且随旋转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少;接头区域的H65黄铜晶粒明显细化,随旋转速度的增加β相占比减少,有效提升了接头区域的塑性;当搅拌头旋转速度为1000r/min时,H65黄铜连接效果最好,接头的拉伸强度为348MPa,延伸率为48.4%,断口呈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厚板 旋转压力焊 机械性能 微观组织 塑性
下载PDF
转子流道倾斜式的外驱旋转压能交换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慕杰 别海燕 +1 位作者 林子昕 安维中 《山东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提高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性能,设计了转子流道倾斜式的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以能量回收效率和体积混合率为性能指标,利用商业CFD软件Fluent对模型求解计算,并与直流道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模拟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量相等的... 为提高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性能,设计了转子流道倾斜式的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以能量回收效率和体积混合率为性能指标,利用商业CFD软件Fluent对模型求解计算,并与直流道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模拟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量相等的情况下,能量回收效率和体积混合率均随转子转速的升高而降低;同一转速下,转子倾斜角度改变,能量回收效率变化不超过0.04%,而对体积混合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外驱式旋转压能交换器设备性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压能交换器 转子倾斜角度 数值模拟 能量回收效率 体积混合率
下载PDF
动态长度下压力交换器内脉动掺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文君 邓建强 曹峥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6-769,共4页
建立压力能交换器的二维非稳态数值模型,研究了进流速度v、斯特劳哈尔数St以及脉动幅度A等对孔道内旋涡运动和掺混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涡周期性脱落是掺混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涡强越大掺混越严重;St数的增大以及A的减小将使孔道内... 建立压力能交换器的二维非稳态数值模型,研究了进流速度v、斯特劳哈尔数St以及脉动幅度A等对孔道内旋涡运动和掺混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涡周期性脱落是掺混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涡强越大掺混越严重;St数的增大以及A的减小将使孔道内旋涡强度增强;St数的增大将使尺寸效应明显,掺混受涡强影响小,因而对于一定孔道存在最优的运行St数。并且随着A的增大,掺混区的稳定性变强,孔道的最优运行St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容积式压力能交换器 掺混 脉动流动 旋涡脱落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氧化过滤系统浅析
20
作者 张聪 《合成纤维》 CAS 2021年第8期31-34,共4页
以年产120万t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氧化粗对苯二甲酸(CTA)过滤系统为基础,探讨了旋转真空过滤(RVF)系统及旋转压力过滤(RPF)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配置,比较了RVF系统与RPF系统的一次性设备投资及操作运行费用。结果显示:RVF系统的一次... 以年产120万t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氧化粗对苯二甲酸(CTA)过滤系统为基础,探讨了旋转真空过滤(RVF)系统及旋转压力过滤(RPF)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配置,比较了RVF系统与RPF系统的一次性设备投资及操作运行费用。结果显示:RVF系统的一次性投资比RPF系统节省1700万元,但其操作费用却高于RPF系统约1000万元/a;综合设备投资、操作费用等情况,RPF系统在PTA装置氧化CTA过滤系统的应用相比RVF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对苯二甲酸 旋转真空过滤 旋转压力过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