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的薄壁管冷弯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思漪 夏琴香 +1 位作者 盛湘飞 廖友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7,共5页
薄壁管冷弯成形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有管坯内侧失稳起皱、外侧减薄破裂,为获得质量良好的某车用水冷管接头冷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芯棒伸出量e、防皱块与管坯间隙c以及芯棒直径d等工艺参数对冷弯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薄壁管冷弯成形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有管坯内侧失稳起皱、外侧减薄破裂,为获得质量良好的某车用水冷管接头冷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芯棒伸出量e、防皱块与管坯间隙c以及芯棒直径d等工艺参数对冷弯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芯棒伸出量e增大,管坯外侧壁厚减薄率γ增大,管坯内侧起皱趋势先减小再增大;随着管坯与防皱块的间隙c增大,管坯内侧起皱趋势增大,当间隙较小时外侧减薄率γ变化不大,而当间隙增加到一定数值,外侧减薄率γ明显增加;随着芯棒直径d增加,管坯内侧起皱趋势减弱,外侧减薄率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管 冷弯成形 起皱 减薄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模具间隙对薄壁管绕弯成形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海燕 艾晨辰 孙喆 《精密成形工程》 2012年第2期15-18,31,共5页
详细分析了薄壁管绕弯成形过程及其变形特点,基于有限元法对绕弯成形模具芯棒与管坯间隙,压块与管坯间隙,防皱块与管坯间隙以及弯曲凹模与管坯间隙等4个因素与薄壁管成形质量、回弹量的影响显著程度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 详细分析了薄壁管绕弯成形过程及其变形特点,基于有限元法对绕弯成形模具芯棒与管坯间隙,压块与管坯间隙,防皱块与管坯间隙以及弯曲凹模与管坯间隙等4个因素与薄壁管成形质量、回弹量的影响显著程度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芯棒与管坯的间隙对成形后薄壁管壁厚及回弹的影响最显著,弯曲凹模与管坯间隙对回弹影响也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弯成形 薄壁管 模具间隙 回弹
下载PDF
一种旋转折弯成形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志超 王云超 +2 位作者 林荣川 陈亚洲 郑添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4,共5页
旋转折弯成形是板料的一种特殊的自由折弯成形方法,准确预测其回弹误差是控制旋转折弯角精度的前提。鉴于Dynaform软件无法直接实现旋转折弯成形的模拟,在分析Dynaform前处理器所生成的DYN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定义旋转动模的惯性张量参考... 旋转折弯成形是板料的一种特殊的自由折弯成形方法,准确预测其回弹误差是控制旋转折弯角精度的前提。鉴于Dynaform软件无法直接实现旋转折弯成形的模拟,在分析Dynaform前处理器所生成的DYN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定义旋转动模的惯性张量参考坐标系、惯性张量、旋转坐标轴、自由度和旋转运动曲线等参数值,提出了一种旋转折弯成形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模拟方法为旋转折弯成形的回弹误差预测及回弹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对其他类似旋转成形的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折弯成形 惯性张量 回弹 DYNAFORM DYN文件
原文传递
可变管径绕弯模具弯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彤 陈霞 裴春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9-1122,共4页
针对传统的一副绕弯模具只能弯制一种外径管材的限制,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弯曲型槽的形状而实现在一副绕弯模具上弯制多种外径管材的思路。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了不同外径管材在该可变管径绕弯模具上进行弯制时的变形特点,以及不同型... 针对传统的一副绕弯模具只能弯制一种外径管材的限制,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弯曲型槽的形状而实现在一副绕弯模具上弯制多种外径管材的思路。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了不同外径管材在该可变管径绕弯模具上进行弯制时的变形特点,以及不同型槽和弯曲角度对管材弯曲截面形状和壁厚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调节绕弯模具的型槽形状,完全能够在同一副模具上弯制具有不同外径且满足质量要求的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 绕弯 数值模拟 型槽
下载PDF
喷丸对DZ4合金旋转弯曲疲劳断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涛 刘建平 +2 位作者 于洋 高玉魁 张兵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5,共6页
对喷丸前后DZ4高温合金旋转弯曲高周疲劳断口的断裂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室温和高温(820℃)时,未喷丸的DZ4合金高周疲劳裂纹均萌生于试样表面以及与表面相连的铸造缺陷或碳化物处。Kt=1时,疲劳断口为点源,源区存在滑移平面和滑移台... 对喷丸前后DZ4高温合金旋转弯曲高周疲劳断口的断裂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室温和高温(820℃)时,未喷丸的DZ4合金高周疲劳裂纹均萌生于试样表面以及与表面相连的铸造缺陷或碳化物处。Kt=1时,疲劳断口为点源,源区存在滑移平面和滑移台阶;随着应力集中水平的升高(Kt=2,Kt=3),疲劳断口向多源和线源发展,源区滑移面变小甚至消失;随着温度的升高,断口源区滑移特征明显。喷丸后,疲劳裂纹源内移,裂纹萌生于试样次表面的晶体内部或铸造缺陷处。带缺口试样裂纹源减少,起源区域缩小,出现明显的主、次疲劳源。实验证明,喷丸可降低DZ4合金表面和缺口敏感性,对裂纹萌生有抑制作用,可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随着温度升高,喷丸的强化作用逐渐减弱,但在820℃仍有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4高温合金 喷丸 旋转弯曲 高周疲劳 断裂特征
下载PDF
防护梁绕弯成形内支撑模芯与型坯间隙对制件成形质量影响研究
6
作者 胡忠勇 张如军 +1 位作者 王围 梁继才 《工程与试验》 2023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对“日”字形截面型材绕弯成形内支撑模芯与型坯间隙变化对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型坯与模具模芯间隙的增大,制件截面变形程度逐渐增大,型材壁厚变化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型材厚度的增加,制件... 本文对“日”字形截面型材绕弯成形内支撑模芯与型坯间隙变化对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型坯与模具模芯间隙的增大,制件截面变形程度逐渐增大,型材壁厚变化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型材厚度的增加,制件截面变形程度逐渐减小,但型材壁厚变化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防护梁 绕弯成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薄壁U形圆管多道次绕弯成形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海燕 艾晨辰 杨兵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详细分析了薄壁管的绕弯成形过程及其变形特点,采用LS-DYNA软件对U形薄壁圆管的2道弯曲工序的绕弯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重点对从预成形仿真、回弹仿真到考虑回弹量的过弯成形仿真的仿真方法进行探讨。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该文... 详细分析了薄壁管的绕弯成形过程及其变形特点,采用LS-DYNA软件对U形薄壁圆管的2道弯曲工序的绕弯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重点对从预成形仿真、回弹仿真到考虑回弹量的过弯成形仿真的仿真方法进行探讨。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薄壁圆管绕弯成形方法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圆管弯曲角外侧厚度过量减薄和内侧材料堆积引起的起皱以及弯曲角回弹,是薄壁管类零件绕弯成形的主要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圆管 绕弯成形 回弹补偿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功率输出轴断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志坤 韩振宇 +2 位作者 佟文伟 胡霖 卜嘉利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5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在附件机匣进行持久寿命试验过程中,功率输出轴组件发生了断裂故障。通过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检查、成分分析、组织检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对断裂性质进行判定,并分析了故障原因。结果表明:功率输出轴为疲劳断裂,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 在附件机匣进行持久寿命试验过程中,功率输出轴组件发生了断裂故障。通过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检查、成分分析、组织检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对断裂性质进行判定,并分析了故障原因。结果表明:功率输出轴为疲劳断裂,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与其相连接的联轴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工作中联轴器对功率输出轴产生了附加弯矩,导致功率输出轴发生旋转弯曲疲劳断裂;疲劳源处为结构应力集中部位,降低了轴的抗疲劳强度,进一步促进了疲劳裂纹过早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输出轴 旋转弯曲 疲劳断裂 应力集中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商用车防护梁绕弯成形内支撑模具型芯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乔国章 张如军 +2 位作者 王围 胡忠勇 梁继才 《工程与试验》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基于“日”字形截面型材绕弯成形原理,利用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与实际加工相符合的绕弯成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复杂截面型材绕弯成形制品应力分布和芯模结构对制件厚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自锁型柔性芯模绕弯成形制件质量较好。
关键词 防护梁 绕弯成形 数值仿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低碳钢丝类环形弯曲件螺旋式弯曲模设计
10
作者 肖茂华 《模具制造》 2010年第8期10-13,共4页
介绍了钢丝类环状制件一般弯曲方法。着重分析了一种简单、高效、适用的弯曲方法——螺旋式弯曲。论述了其模具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参数确定、设计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 旋弯 螺旋面 凸、凹模参数 螺旋升角
下载PDF
Ω形薄壁圆管多次绕弯成形回弹行为研究
11
作者 余海燕 沈嘉怡 艾晨辰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44,共6页
采用LS-DYNA软件对Ω形薄壁圆管的四道弯曲工序的绕弯成形及回弹进行了仿真。测量分析了实验得到的各弯曲角壁厚变化规律及最终回弹,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塑性成形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回弹的影响。结果表明,Ω形薄壁管多次... 采用LS-DYNA软件对Ω形薄壁圆管的四道弯曲工序的绕弯成形及回弹进行了仿真。测量分析了实验得到的各弯曲角壁厚变化规律及最终回弹,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塑性成形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回弹的影响。结果表明,Ω形薄壁管多次绕弯成形过程中后续弯曲角成形可影响前道已成形弯曲角的回弹,造成零件最终几何不对称;由于弹性模量随塑性应变发生变化,弯管卸载后的应变回复包括弹性部分和非弹性部分,非弹性回复增加了整体的回弹,变形较大的弯曲角非弹性回复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弯成形 回弹 弹性模量 薄壁圆管
原文传递
包胶辊开裂原因分析
12
作者 王荣 陈华锋 +1 位作者 陆频 史建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8年第10期585-587,共3页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和微观组织检验以及力学性能测定等方法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的包胶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错误地将平衡重焊在了辊筒内壁,由此造成辊筒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受力状况发生了变化。在承受频繁的弯曲应...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和微观组织检验以及力学性能测定等方法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的包胶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错误地将平衡重焊在了辊筒内壁,由此造成辊筒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受力状况发生了变化。在承受频繁的弯曲应力作用后,在其焊接热影响区萌生了裂纹源进而发生疲劳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胶辊 开裂 平衡重 焊接热影响区 旋转弯曲 疲劳开裂
下载PDF
采用ASPEX和旋弯疲劳法表征GCr15轴承钢夹杂物 被引量:18
13
作者 史智越 徐海峰 +3 位作者 许达 俞峰 王昌 曹文全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了探索ASPEX检测法与旋弯疲劳试验法的最佳适用条件,全面了解轴承钢中夹杂物的信息,对真空脱气冶金工艺制备的GCr15轴承钢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试验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类型、形状、尺寸、分布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在夹杂物类型检测方... 为了探索ASPEX检测法与旋弯疲劳试验法的最佳适用条件,全面了解轴承钢中夹杂物的信息,对真空脱气冶金工艺制备的GCr15轴承钢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试验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类型、形状、尺寸、分布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在夹杂物类型检测方面,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该轴承钢中富含钙、铝、硫等元素的球型复合夹杂物,同时也存在少部分边缘锋利的TiN型夹杂物;利用ASPEX进行多面多次扫描,发现检测出的最大球型B类氧化铝夹杂物大小分布结果基本与旋弯疲劳法符合。根据试验结果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得出,ASPEX法对钢中夹杂物的尺寸、形状、类型、分布等信息的整体分析更为有效,而应用疲劳法对大尺寸刚性夹杂物的检测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表征 ASPEX扫描电镜 旋弯疲劳
原文传递
不同加载方式下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卫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4-77,共4页
依据应力场强度法分析了同种材料在不同加载方式下各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弯扭、拉扭疲劳极限图,分析了一些疲劳实验数据,表明本文的分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疲劳极限 应力场强法 旋弯疲劳 扭转疲劳
下载PDF
冶金工艺对GCr15高周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史智越 徐海峰 +2 位作者 许达 俞峰 曹文全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92,共8页
对真空脱气与电渣重熔两种冶金工艺制备的GCr15轴承钢进行了高周机械疲劳试验研究,发现在107次疲劳寿命条件下,电渣重熔轴承钢具有1 085 MPa的旋弯疲劳强度,高于真空脱气轴承钢的1 000 MPa。利用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 对真空脱气与电渣重熔两种冶金工艺制备的GCr15轴承钢进行了高周机械疲劳试验研究,发现在107次疲劳寿命条件下,电渣重熔轴承钢具有1 085 MPa的旋弯疲劳强度,高于真空脱气轴承钢的1 000 MPa。利用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电渣重熔轴承钢起裂的夹杂物尺寸分布在3.4~25.6μm,而导致真空脱气轴承钢裂纹起裂的夹杂物尺寸为13.3~71.9μm。通过对旋弯疲劳断口的起裂核心夹杂物、裂纹扩展的鱼眼以及瞬间断裂区等疲劳全过程特征参数与旋弯疲劳强度以及旋弯疲劳寿命间关系研究,发现了大颗粒夹杂物尺寸(DS)及分布是影响轴承钢旋弯疲劳强度与寿命的关键因素,指出降低轴承钢中大颗粒夹杂物尺寸、控制其分布以及提高裂纹容忍度依然是未来高端轴承钢冶金控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旋转弯曲疲劳 夹杂物 断口特征 疲劳机理
原文传递
Prediction of Maximum Section Flattening of Thin-walled Circular Steel Tube in Continuous Rotary Straightening Process 被引量:7
16
作者 Zi-qian ZH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745-755,共11页
Cross-sectional ovalization of thin-walled circular steel tube because of large plastic bending,also known as the Brazier effect,usually occurs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ube′s continuous rotary straightening proce... Cross-sectional ovalization of thin-walled circular steel tube because of large plastic bending,also known as the Brazier effect,usually occurs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ube′s continuous rotary straightening process.The amount of ovalization,defined as maximal cross section flattening,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parameter in tube′s straightening process to control tube′s bending deformation and prevent buckling.However,for the lack of special analytical model,the maximal section flattening was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ed charts developed by experienced operators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thus,it was inevitable that the localized buckling might occur during some actual straightening operations.New normal strain component formulas were derived based on the thin shell theory.Then,strain energy of thin-walled tube(per unit length)was obtained using the elastic-plastic theory.A ration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maximal section flattening of the thin-walled circular steel tube under its straightening process was presented by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The new model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s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error of less than 10%.This new model was expected to fi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in-walled steel tube straightening machin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ed rotary bending buckling length maximal radius localized Prediction rotary
原文传递
6061铝合金薄壁管绕弯成形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刘安 王颖 +2 位作者 刘忠利 马福业 郭训忠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共7页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6061-T6铝合金管(Φ50.8 mm×1 mm)的基本力学性能数据,拟合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对异型弯管的数控绕弯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芯棒与管材间间隙值、芯棒伸出量、芯头个数对弯管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分析...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6061-T6铝合金管(Φ50.8 mm×1 mm)的基本力学性能数据,拟合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对异型弯管的数控绕弯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芯棒与管材间间隙值、芯棒伸出量、芯头个数对弯管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最优间隙值为1.05 mm,并获得了90°-100°弯管时两个弯曲段的回弹角和弯曲角关系曲线。模拟结果表明,第1次弯曲角为96°、第2次弯曲角为94.5°时可得到平行度较好的异型弯管。最后通过绕弯实验,将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进行对比,验证了模拟所得规律和材料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异型弯管 有限元模拟 数控绕弯
原文传递
管材数控绕弯回弹实验研究及BP网络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婧瑶 唐承统 宁汝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0,共6页
回弹是影响管材数控绕弯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EATON VB100弯管机上对直径φ6mm~φ15mm之间的3种管材进行弯曲成形实验后,利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回弹角度,整理得到准确、可靠的回弹实验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 回弹是影响管材数控绕弯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EATON VB100弯管机上对直径φ6mm~φ15mm之间的3种管材进行弯曲成形实验后,利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回弹角度,整理得到准确、可靠的回弹实验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关于弯曲角度和回弹角度的函数方程,同时分析了相对弯曲半径、相对管径和管材性能对管材弯曲回弹的影响规律,根据实验,确定了影响管材弯曲回弹主要工艺参数。综合主要工艺参数对管材弯曲回弹的交叉影响,以实验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建立和优化了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弯曲角度和相对管径对回弹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证明预测BP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弯曲 数控绕弯实验 数据分析 BP神经网络 学习算法
下载PDF
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与断口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凌云 周帅 +2 位作者 赵天章 李东辉 范作鹏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8-262,268,共6页
针对飞机无扩口导管接头旋转弯曲疲劳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Ti-3Al-2.5V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进行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编号为30822国产钛合金和20824进口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分别在1 785 980和7 900... 针对飞机无扩口导管接头旋转弯曲疲劳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Ti-3Al-2.5V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进行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编号为30822国产钛合金和20824进口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分别在1 785 980和7 900 800次发生断裂,其他无扩口航空导管均经受107次循环应力疲劳后无任何破坏和泄漏.试验结束后,对断口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以及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Ti-3Al-2.5V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高周疲劳断口破坏是由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3部分组成,断裂机理为表面滑移机制引起的,疲劳源区由导管外壁与管套连接处产生,并沿导管周向扩展,裂纹的扩展也受显微组织的影响,断口表现为明显的疲劳辉纹以及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2.5V钛合金 旋转弯曲疲劳 高周疲劳 断口分析 滑移机制
下载PDF
高温渗碳轴承钢旋弯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行为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天祥 杨卯生 李绍宏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6-143,150,共9页
为了提高航空轴承的服役寿命,借助QBWP-10000X型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了高温渗碳轴承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扩展行为。结果表明,钢的中值疲劳强度达到913.3 MPa。有效渗层中大量M_(23)C_(6)和少量M6C碳化物显著提高了试验... 为了提高航空轴承的服役寿命,借助QBWP-10000X型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了高温渗碳轴承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扩展行为。结果表明,钢的中值疲劳强度达到913.3 MPa。有效渗层中大量M_(23)C_(6)和少量M6C碳化物显著提高了试验钢的表面硬度,渗层不同碳浓度导致马氏体先后发生相变而形成408 MPa表面压应力,进而提高了钢的疲劳性能。疲劳裂纹主要萌生在表面缺陷和次表面碳化物,分别占比71.4%和28.6%。萌生裂纹缺陷特征尺寸及承载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和循环次数影响显著,深犁沟形状由于涉及应力集中而直接影响疲劳循环次数,承受相同加载应力碳化物特征尺寸越大,循环次数越低。裂纹萌生后沿渗碳层碳化物边界快速扩展同时向芯部缓慢扩展,最后在试样疲劳源对侧近边缘区域发生准解理和韧性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渗碳轴承钢 旋转弯曲疲劳 碳化物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