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部生态防制鼠害的巩固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年宏 张信忠 +3 位作者 俞汉忠 黄华东 贾德胜 谭伟龙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6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观察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密度后的巩固效果。方法 继续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鼠害巩固措施,每季度用粉迹法检测室内鼠密度,观察室内鼠迹、防鼠设施及外环境鼠迹三项灭鼠考核指标变化。结... 目的 观察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密度后的巩固效果。方法 继续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鼠害巩固措施,每季度用粉迹法检测室内鼠密度,观察室内鼠迹、防鼠设施及外环境鼠迹三项灭鼠考核指标变化。结果在2004-2005年继续观察中,室内鼠密度持续控制在3%以下,三项灭鼠考核指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用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害效果持久、经济,是灭鼠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防制 鼠密度 巩固效果
下载PDF
凤城市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及带毒情况调查研究
2
作者 高煜 杨淑华 +2 位作者 张平 陈君 洪江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目的查清疫区鼠种组成,为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夹夜法,诱饵为花生米。结果共捕获鼠种8种,分布于居民庭院、库房及野外农田、草地、灌木丛等。村内平均鼠密度为10.80%,优势种为褐家鼠。村外平均鼠密度为6.30%,优... 目的查清疫区鼠种组成,为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夹夜法,诱饵为花生米。结果共捕获鼠种8种,分布于居民庭院、库房及野外农田、草地、灌木丛等。村内平均鼠密度为10.80%,优势种为褐家鼠。村外平均鼠密度为6.30%,优势种为黑线姬鼠。结论凤城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和春秋季节鼠密度较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鼠种 鼠密度
原文传递
食品行业防鼠设施质量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仁权 唐杏琴 +2 位作者 蔡恩茂 叶苗凉 楼菊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防鼠设施好坏与鼠密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查一定数量食品行业整体和单位内部各重点防鼠设施的质量 ,用粉块法和鼠迹法测定鼠密度 ,并设组实验观察。结果 :防鼠设施完全合格的单位与内部重点房间 ,密度远低于防鼠设施不合格... 目的 :评价防鼠设施好坏与鼠密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查一定数量食品行业整体和单位内部各重点防鼠设施的质量 ,用粉块法和鼠迹法测定鼠密度 ,并设组实验观察。结果 :防鼠设施完全合格的单位与内部重点房间 ,密度远低于防鼠设施不合格者 (P <0 .0 1)。结论 :有完善的防鼠设施能有效抑制鼠情 ,阻隔外鼠入侵 ,利于巩固灭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鼠设施 鼠情 食品行业
下载PDF
湖北省连续8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谷生 石韦民 +1 位作者 余运来 岳木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24-428,共5页
湖北省鼠情8年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城乡家鼠组成均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和黄毛鼠;城镇褐家鼠构成比高于农村,黄胸鼠所占比重逐年缩小,小家鼠比重增大。农村户外野栖鼠组成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各县、市... 湖北省鼠情8年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城乡家鼠组成均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和黄毛鼠;城镇褐家鼠构成比高于农村,黄胸鼠所占比重逐年缩小,小家鼠比重增大。农村户外野栖鼠组成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各县、市家野鼠密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农村鼠密度明显高于城镇;8年来全省城乡鼠密度总趋势是家鼠密度明显下降,野栖鼠密度1990~1994年比1987~1989年有所上升。城乡家鼠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波形基本相似,每年有两个数量高峰(3~5月和8~10月),表明家鼠数量在时间分布上基本一致。结果还表明,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的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既有相似性,又有相抗性。农村野栖鼠的季节性数量高峰期年度间不稳定,农村野栖鼠优势种黑线姬鼠的数量变动,与野栖鼠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鼠情监测 种群组成 鼠密度
全文增补中
拉萨半干旱河谷新植林鼠(兔)害调查及防治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晓琴 秦元丽 +1 位作者 卢杰 臧建成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4,共4页
2009—2010年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新植林采用堵洞与夹日法进行了鼠(兔)种类和密度调查,结果表明鼠(兔)种类有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白尾松田鼠Pitymys leucurusBlyth,在新植林地洞口密度为905.07洞/hm2,有效洞口率是31.... 2009—2010年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新植林采用堵洞与夹日法进行了鼠(兔)种类和密度调查,结果表明鼠(兔)种类有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白尾松田鼠Pitymys leucurusBlyth,在新植林地洞口密度为905.07洞/hm2,有效洞口率是31.66%,有效洞口系数为0.18,鼠(兔)密度为50.64只/hm2。饲养和实地监测发现,两种鼠(兔)对新植林地的金丝垂柳、白榆、藏青杨、北京杨4种树的危害株率均在25%以上。选用P-1拒避剂、0.2%莪术醇抗生育剂和克鼠星1号杀鼠剂单独、交叉施药进行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克鼠星杀鼠剂的效果是暂时的,单独施用拒避剂和莪术醇抗生育剂的效果是缓慢的,同时混合施用3种药剂18个月后捕鼠(免)率、有效洞数、植株受害率分别下降了90%,81.23%,85%,效果较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植林 鼠(兔)密度 洞口系数 防治
下载PDF
2019年全国鼠类监测报告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贵昌 王玉姣 +7 位作者 鲁亮 吴海霞 郭玉红 刘小波 孟凤霞 任东升 岳玉娟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9年全国鼠类监测数据,为提高全国鼠类监测工作质量和制定科学的鼠类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设置89个地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笼夜法和粘鼠板法,选择3种生境,每2个月... 目的分析我国2019年全国鼠类监测数据,为提高全国鼠类监测工作质量和制定科学的鼠类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设置89个地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笼夜法和粘鼠板法,选择3种生境,每2个月1次连续监测鼠类。收集和整理监测数据,分析鼠种构成、分布和密度季节消长。结果 2019年共捕获鼠类4 317只,总鼠密度为0.78只/100夹(笼/板)。笼夜法捕获鼠密度最高,其次是粘鼠板法。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7.30%、27.89%和12.55%。3种监测生境以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全年各月份鼠密度呈先升后降,5月密度最高。结论 2019年全国监测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季节消长与2005-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均差别不大。各地应根据本地历年监测结果评估风险,制定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监测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浙江省鼠密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金娜 凌锋 +6 位作者 孙继民 张蓉 郭颂 吴瑜燕 侯娟 傅桂明 龚震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1-243,247,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鼠密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的影响,为疾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鼠密度监测资料及HFRS发病率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以及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江省近10... 目的分析浙江省鼠密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的影响,为疾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鼠密度监测资料及HFRS发病率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以及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江省近10年年平均鼠密度为0.88%,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鼠数的51.16%;鼠密度与滞后1-4个月的HFRS发病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369、0.328和0.213(P〈0.05),回归系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106、0.167、0.134和0.067,P〈0.05)。鼠密度每增加1%,滞后1-4个月的HFRS发病率分别增加0.326/10万、0.409/10万、0.367/10万和0.258/10万。结论浙江省鼠密度影响HFRS发病率,主要体现为滞后效应,应长期开展鼠密度监测,科学实施灭鼠防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关 回归
原文传递
气象因素对鼠密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金娜 劳家辉 +5 位作者 侯娟 郭颂 吴瑜燕 马晓 徐荣 龚震宇 《预防医学》 2018年第9期870-873,878,共5页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对宁波市鼠密度的影响,为鼠情及鼠传播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4—2016年鼠密度监测资料和月度气象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对鼠密度有影响的气象变量,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鼠...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对宁波市鼠密度的影响,为鼠情及鼠传播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4—2016年鼠密度监测资料和月度气象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对鼠密度有影响的气象变量,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鼠密度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结果宁波市2004—2016年平均鼠密度为0.59%,鼠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褐家鼠为宁波市的优势鼠种。月平均气温和月日照时数对当月鼠密度有影响,当月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月日照时数的升高而降低(P<0.05)。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分析发现,月平均水汽压和月平均气温对鼠密度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P<0.05),滞后效应期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滞后1个月的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水汽压的升高而升高,滞后3个月的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月平均气温与月日照时数对当月鼠密度有一定影响,且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水汽压对鼠密度的影响还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气象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广州市鼠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成玲 胡志刚 +3 位作者 江毅民 伍浩颖 麦伟麟 严子锵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3期259-260,2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2006-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广州市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餐饮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2006-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广州市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餐饮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果广州市2006-2012年平均鼠密度为3.43%,主要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黄胸鼠,构成比分别为69.55%、12.46%、11.26%。冬季鼠密度相对较低,其他月份鼠密度均值为3.66%,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农村最高,达4.54%;黄胸鼠的比例高于小家鼠,在9-10月份有一个密度高峰。结论近年来广州市的鼠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鼠传疾病增加可能与此有关,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鼠密度,以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监测
下载PDF
2017-2021年青岛市国家级鼠类监测点监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富成 修璟威 +6 位作者 王伟 马小芳 李炳辉 孙庚晓 孙钦同 姜洪荣 刘砚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国家级监测点鼠种构成、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指导鼠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1年单月中旬采用夹夜法在青岛市国家级鼠类监测点的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村居民区3种生境进行监测,各生境布放有... 目的了解青岛市国家级监测点鼠种构成、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指导鼠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1年单月中旬采用夹夜法在青岛市国家级鼠类监测点的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村居民区3种生境进行监测,各生境布放有效夹≥200夹。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鼠密度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7-2021年共捕获鼠形动物(以下统称鼠)382只,总体鼠密度为1.07%,除2020年略有上升外,总体鼠密度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1,P=0.004)。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的构成比分别为43.45%、40.58%和11.78%。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村居民区的鼠密度分别为0.87%、0.45%和1.81%,城镇居民区小家鼠密度最高(0.48%),农村居民区褐家鼠密度最高(0.79%);农村居民区鼠密度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008,P<0.001)。5年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高峰月分布略有不同,但均在5月出现最高峰。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密度高峰期在5月,褐家鼠在9月。城镇居民区鼠密度高峰在5月,重点行业鼠密度高峰在7月,农村居民区鼠密度高峰在5和9月。结论2017-2021年青岛市国家级鼠类监测点人居及周边环境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小家鼠;5月为鼠密度高峰期,农村居民区鼠密度高于其他2种生境。建议根据鼠类季节消长规律加大对重点区域的防鼠灭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鼠种构成 季节消长 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在农区鼠害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娟 韩立亮 +1 位作者 郭永旺 赵心蕊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5,共8页
为切实解决农区鼠害监测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区害鼠智能监测网络建设。2018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监测点开展首批试点。结果... 为切实解决农区鼠害监测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区害鼠智能监测网络建设。2018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监测点开展首批试点。结果显示,2018年21个全国农区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站共监测到害鼠474只,隶属3科5属14种,总鼠密度为3.92%;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大仓鼠、黑线姬鼠为主要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77.43%;优势鼠种在农田和农舍中均有分布,且随作物种植季节呈现出双峰波动节律。多点试验表明,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准确诊断害鼠种类、精确计算鼠种构成,密切跟踪其数量和密度动态,并能实时监测其昼夜节律,替代人工作业,对阐明农区鼠害群落演替规律和活动节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科学指导精准防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鼠害 智能监测 捕获率 鼠密度 优势鼠种 活动节律
原文传递
玛曲县高寒草甸鼠害地治理措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富斐 王宏 +4 位作者 张飞宇 周睿 华铣泽 叶国辉 花立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0-87,共8页
对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甸区轻度和中度鼠害地分别采取控鼠+封育1年+适度放牧1年,控鼠+封育补播一年生黑麦草+适度放牧1年的治理措施,调查了不同治理措施下鼠害地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以及... 对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甸区轻度和中度鼠害地分别采取控鼠+封育1年+适度放牧1年,控鼠+封育补播一年生黑麦草+适度放牧1年的治理措施,调查了不同治理措施下鼠害地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以及有效鼠洞数目等指标。结果表明:1)轻度鼠害地经过灭鼠封育后,植物群落Menhinick指数、Evenness_e^H/S指数和Simpson_1-D指数分别增加154.9%、41.1%、52.8%,植物群落总地上生物量和有效洞口数均显著增加,干草产量可达3758.19 kg/hm^2;适度放牧1年后植物群落总地上生物量和有效洞口数均显著降低(P<0.05);2)中度鼠害地采取封育1年后植物群落Menhinick指数、Evenness_e^H/S指数和Simpson_1-D指数分别增加了71%、31%、18%(P<0.05),而Dominance_D指数显著降低(P<0.05)。植物群落总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有效洞口显著降低(P<0.05)。适度放牧1年后,植物种类增加了47.75%,Evenness_e^H/S降低了24.2%,有效洞口数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鼠害地 封育 补播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鼠密度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2017-2019年鼠类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司晓艳 白国辉 +7 位作者 宋利桃 师婷 南晓伟 陈继来 张忠兵 高雨龙 贺蕊霞 郭惠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2017-2019年人居环境鼠类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居环境鼠的种类构成、分布、季节消长和在不同环境的鼠密度等规律,为制定该地区鼠类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进行...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2017-2019年人居环境鼠类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居环境鼠的种类构成、分布、季节消长和在不同环境的鼠密度等规律,为制定该地区鼠类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2个月(单月监测)监测1次,每监测月中旬开展监测,2次监测时间间隔≥30 d,监测点包括城市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种环境类型,单月监测时每个监测点布放有效夹>200夹。所得数据使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整理,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7-2019年内蒙古地区鼠平均密度为0.53%,小家鼠为该地区的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构成比分别为67.57%和25.94%,其他鼠种占6.49%;鼠密度出现了2个高峰,即2018年春季和2019年冬季,夏、秋季密度一般较低;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为1.10%,不同环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88,P<0.001)。结论内蒙古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生境的鼠密度与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均有差异,故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该地区人居环境鼠密度,从根本上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监测
原文传递
山东省聊城市国家级监测点2018-2020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闫青芳 赵洪林 +5 位作者 姜健康 杜桂英 刘淑霞 宁吉沪 陈立勇 王光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国家级监测点2018-2020年人居及周边环境鼠种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变化情况,为鼠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每2个月(单月监测)监...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国家级监测点2018-2020年人居及周边环境鼠种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变化情况,为鼠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每2个月(单月监测)监测1次,每监测月中旬开展监测,2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小于30 d,设置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类生境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布放有效夹≥200夹。监测数据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度和不同生境鼠密度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2020年总体鼠密度为0.83%,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构成比分别为55.38%、42.31%和2.31%,小家鼠密度最高。3年平均鼠密度分别为0.42%、0.70%和1.4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03,P<0.001)。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鼠密度分别为0.50%、0.39%和1.56%,农村自然村高于城镇居民区和特殊行业,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4,P<0.001;χ^(2)=36.680,P<0.001)。3年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不同,2018年鼠密度出现2个高峰,峰值在5和11月;2019年鼠密度出现1个高峰,峰值在7月;2020年鼠密度出现1个高峰,峰值在3月。城镇居民区鼠密度高峰出现在7和11月,特殊行业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和9月,农村自然村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小家鼠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褐家鼠密度基本呈现逐月上升趋势,黑线姬鼠密度高峰出现在11月。结论山东省聊城市鼠类国家级监测点2018-2020年优势鼠种主要是小家鼠,其次是褐家鼠。农村自然村是鼠类防控重点地区,建议根据鼠类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长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分类 监测
原文传递
镇江市2007-2011年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姜洪方 徐薇 +1 位作者 刘玉红 王翔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3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通过鼠密度监测,掌握镇江市鼠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防治鼠的危害和灭鼠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采用中号钢板鼠夹,以生花... 目的通过鼠密度监测,掌握镇江市鼠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防治鼠的危害和灭鼠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采用中号钢板鼠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每次布放200有效夹夜,晚放晨收。结果 5年平均鼠密度为0.56%,捕鼠6种,褐家鼠为镇江市优势鼠种,2007年鼠密度最高1.26%;2008年最低0.28%。结论镇江市口岸每年停泊上万艘船舶,监测到新的鼠种-黄毛鼠;农村因没有开展灭鼠活动,造成鼠密度很高,容易引发鼠类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发生;5年一次的"灭鼠先进城市"的复查,能控制鼠密度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种群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河北省2001—2013年长爪沙鼠疫源地长爪沙鼠密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牛艳芬 康晓平 +6 位作者 闫东 张懿晖 刘广 康东梅 刘合智 史献明 李玉贵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 探讨2001-2013年河北省长爪沙鼠疫源地长爪沙鼠密度在不同年份、月份和生境上的分布及其相互间关系。方法 对2001-2013年河北省国家级和省级两个长爪沙鼠疫源地相关长爪沙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年为观察单位,定义鼠密度≥1.00只... 目的 探讨2001-2013年河北省长爪沙鼠疫源地长爪沙鼠密度在不同年份、月份和生境上的分布及其相互间关系。方法 对2001-2013年河北省国家级和省级两个长爪沙鼠疫源地相关长爪沙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年为观察单位,定义鼠密度≥1.00只/公顷时为高危年组、0.20~1.00只/公顷时为预警年组、≤0.20只/公顷时为标准年组,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按年份组比较长爪沙鼠生境、月份分布的差异,并对这些变量进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 2001-2005年河北省长爪沙鼠疫源地连续5年长爪沙鼠密度〉1.00只/公顷,2005年之后长爪沙鼠密度呈下降趋势,但2008和2013两年长爪沙鼠密度在0.20~1.00只/公顷之间。生境分布分析显示,3个年份组的不同生境长爪沙鼠密度分布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鼠密度M均为耕地最高,而高危年的荒地极大值最高,为20.50只/公顷。月份分布显示,高危年和标准年的不同月份鼠密度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警年鼠密度月份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对应分析可见动物鼠疫高危年与荒地、4月份和6月份有较强聚集;预警年与耕地、7月份有关联。结论 河北省长爪沙鼠疫源地长爪沙鼠鼠密度〉1.00只/公顷时提示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性增加。应根据长爪沙鼠的分布特点,对耕地和荒地以及4和6月份加强监测,防止动物鼠疫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鼠密度 生境分布 季节分布 多重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西安市鼠密度监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欣 庞松涛 +4 位作者 陈保忠 雷晓岗 王飞 刘如如 吴鹏斌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掌握西安市城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类433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4种。鼠类总平均... 目的掌握西安市城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类433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4种。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63%,其中2010年鼠密度最高为0.80%;2012年鼠密度最低为0.51%。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9.05%和26.10%。结论西安市鼠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可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适时加强环境整治,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调查
下载PDF
Dynamics of Rodent and Rodent-borne Diseas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1997 to 2012 被引量:5
18
作者 CHANG Zhao Rui LU Liang +7 位作者 MAO De Qiang PAN Hui Ming FENG Lian Gui YANG Xiao Bing LIU Feng Feng HE Yuan Yuan ZHANG Jing YANG Wei Zho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97-204,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mpoundment and activ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on rodent populations and rodent-borne diseas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from 1997 to 2012. Methods Surveillance d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mpoundment and activ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on rodent populations and rodent-borne diseas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from 1997 to 2012. Methods Surveillance data from 1997 to 2012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of The Three Gorges established in 1997.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incidence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and leptospirosis, rodent density, pathogen-carrying rat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indoor and outdoor rodent densities decreased overall from 1997 to 2012. The average densities decreased by 47.72% (from 4.38% to 2.29%) and 39.68% (from 4.41% to 2.66%), respectively, after impoundment (2003-2012) compared with before impoundment (1997-2002).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s of HFRS and leptospirosis were 0.29/100,000 and 0.52/100,000, respectively, and decreased by 85.74% (from 0.68/100,000 to 0.10/100,000) and 95.73% (from 1.47/100,000 to 0.06S/100,000), respectively, after impound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impoundment. Incidences of HFRS and leptospirosis appear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dent density in the reservoir area.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odent density and incidences of rodent-borne diseases decreased and were maintained at low levels du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Measures that reduce rod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could b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rodent-borne diseases during large-scale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odent density rodent-borne diseases
下载PDF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预测山东省鼠密度趋势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钦同 韩英男 +3 位作者 刘言 赖世宏 王学军 康殿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4-748,共5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国家级监测点(济南、青岛和聊城市)的鼠密度,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鼠密度预测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夹(笼)夜法监测各年鼠密度,应用R 3.6.2软件对2010-2018年各监测月份的鼠密度数据建立ARIMA模型,比较2019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国家级监测点(济南、青岛和聊城市)的鼠密度,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鼠密度预测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夹(笼)夜法监测各年鼠密度,应用R 3.6.2软件对2010-2018年各监测月份的鼠密度数据建立ARIMA模型,比较2019年各监测月份的预测鼠密度和实测鼠密度,评估预测效果。结果 2010-2018年山东省国家级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0.80%,应用ARIMA模型对山东省国家级监测点2010-2018年鼠密度进行拟合,选取ARIMA(0,1,1)×(0,1,1)6作为最佳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χ^(2)=0.035,P=0.832),用此模型预测2019年的各监测月份鼠密度,实际监测值均落入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且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可用于中短期内鼠类监测密度的预测。结论 ARIMA(0,1,1)×(0,1,1)6模型对山东省国家级监测点鼠类监测密度的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鼠密度的监测预警,为预防控制鼠传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鼠密度 监测 预测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湖北荆州市鼠密度监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郝海波 夏世国 吴克利 《医学动物防制》 2017年第9期995-996,1000,共3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6年荆州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鼠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居民社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3种生境开展鼠密度监测,每月一次。结果 2014-2016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为1.28%,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6年荆州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鼠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居民社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3种生境开展鼠密度监测,每月一次。结果 2014-2016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为1.28%,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黄胸鼠,构成比分别为43.44%和36.07%;鼠密度季节消长均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春季和秋季各有一个密度高峰,其中4月最高。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农村最高,达2.35%。结论 2014-2016年荆州市鼠密度较高,建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鼠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