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证实巴尔通体在我国云南鼠群中流行 被引量:82
1
作者 白瑛 M.Y Kosoy +3 位作者 G.O Maupin K.L Gage 董兴齐 马永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 了解巴尔通体 (Bartonella)在云南鼠群中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被检鼠血为 1999年 10月收集自云南省的 3个调查地区 ,采用兔血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进行巴尔通体分离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枸橼酸合酶基因 (gltA)的379bp片段进... 目的 了解巴尔通体 (Bartonella)在云南鼠群中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被检鼠血为 1999年 10月收集自云南省的 3个调查地区 ,采用兔血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进行巴尔通体分离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枸橼酸合酶基因 (gltA)的379bp片段进行扩增以证实是否巴尔通体 ,阳性者行以序列测定并与已知菌株加以比较。 结果与结论 从 131份鼠血分离到5 8株巴尔通体 (44 3% )。菌株分布于各调查点 ,感染鼠分属 3个属 6个种 ,以姬鼠属 (Apodemus)的带菌率最高 (6 2 2 % ,2 8/4 5 ) ,家鼠属 (Rattus)次之 (41 5 % ,2 7/ 6 5 ) ,绒鼠属 (Eothenomys)居第三位 (18 8% ,3/ 16 ) ,表明巴尔通体在云南常见鼠种中广泛分布及高度流行。所有菌株按其分离鼠属可分为 3群 ,具有以属为水平的宿主特异性。依基因结构可将它们分为 2 0个变异体 (家鼠属 8个 ;姬鼠属 12个 ;绒鼠属 2个 ) ,其中 17个为新发现变异体 ,表明云南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 7个家鼠巴尔通体变异体可分为B elizabethae、B tribocorum和新种B yunnannensis 3个基因型。由于云南巴尔通体的高度流行及基因型别的多样性 ,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可能与巴尔通体的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群 巴尔通体 基因变异体 云南 流行特征
下载PDF
人为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变动趋势与敏感性反应 被引量:27
2
作者 武晓东 付和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9-861,共13页
2002~2004年,在阿拉善荒漠区的典型地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样地,分别为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在两种尺度上研究啮齿动物群落的变动趋势及其种群的敏感性反应,在每种干扰条件的地段设计了标志流放区,面积为0.95hm2,采... 2002~2004年,在阿拉善荒漠区的典型地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样地,分别为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在两种尺度上研究啮齿动物群落的变动趋势及其种群的敏感性反应,在每种干扰条件的地段设计了标志流放区,面积为0.95hm2,采用标志重捕法,每月连捕4d,同时在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地区选择了4条线路取样,每条线路面积约10 km2,采用铗日法调查,分别在4、7、10月份取样.用不同干扰条件下每个群落组成种的捕获量构成变量矩阵,应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群落中种群对不同干扰条件的敏感性反应.结果表明,3个年度中在两个观察尺度上,啮齿动物群落的格局在4种不同的干扰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征,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主要种类的数量均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开垦区和过牧区两种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及主要种类的数量均有较大的改变.同时PCA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年度的两种观察尺度上,啮齿动物群落中的主要种群在4种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敏感性反应具有明显的差别.在开垦区黑线仓鼠的敏感性反应最强,在禁牧区的反应也较明显;在轮牧区各鼠种的敏感性反应差别不明显,而在过牧区三趾跳鼠和小毛足鼠的反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 人为干扰 种群 敏感性 荒漠
下载PDF
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鼠类群落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武晓东 施大钊 +1 位作者 刘勇 高继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50,共8页
根据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生境和鼠类分布的差异,应用系统聚类法,将该地区的鼠类划分为5个群落:(1)沙漠鼠类群落;(2)半荒漠区沙地鼠类群落;(3)荒漠鼠类群落;(4)荒漠化草原鼠类群落;(5)干草原鼠类群落。5个群... 根据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生境和鼠类分布的差异,应用系统聚类法,将该地区的鼠类划分为5个群落:(1)沙漠鼠类群落;(2)半荒漠区沙地鼠类群落;(3)荒漠鼠类群落;(4)荒漠化草原鼠类群落;(5)干草原鼠类群落。5个群落可聚为3个群落组。(1)沙地群落组;(2)半荒漠和荒漠群落组;(3)干草原群落组。同时对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鼠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质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在短命植物存在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德夫 盛和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从空间、食物和时间三维生态位途径,研究了荒漠啮齿动物群落4种鼠类于4~6月短命植物存在时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在空间利用上,虽然4种鼠存在一定的觅食和活动空间方面的差异,但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两种两足型鼠种(空间维... 从空间、食物和时间三维生态位途径,研究了荒漠啮齿动物群落4种鼠类于4~6月短命植物存在时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在空间利用上,虽然4种鼠存在一定的觅食和活动空间方面的差异,但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两种两足型鼠种(空间维重叠值:0878~0908)和两种四足型鼠种(空间维重叠值:0708~0863)种间仍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利用趋同;在食物利用上,根据此时期的食物资源谱和食物谱测定,得出各鼠种均倾向于取食此时期丰富的短命植物种类,导致了各鼠种间较为相似的食物选择(选择系数主要在±05范围);结合各鼠种的活动时间观察,得出各成对鼠种间的三维生态位重叠值,其中,超过半数的成对鼠种生态位重叠值(0508~0840)大于有限相似性理论的05值。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时期短命植物类群具有呈脉冲式迅速增长的生物量和越冬成鼠的较低种群密度,致使多数鼠种间未出现显著的资源利用生态分离,因而该时期可称为种间无竞争共存时期。各鼠种在短命植物存在时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资源利用趋异可能是捕食风险压力所致,但未改变该啮齿动物群落在此时期的基本资源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质荒漠 啮齿动物群落 短命植物
下载PDF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韩崇选 吕复扬 +3 位作者 卜书海 王明春 杨学军 张宏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4,共6页
利用调查资料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 7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由南向北依次增加 ,优势度指数南高北低。人为因素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增... 利用调查资料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 7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由南向北依次增加 ,优势度指数南高北低。人为因素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增高 ,优势度指数降低。鼢鼠、达乌尔黄鼠、松鼠、田鼠和草兔等是各群落的共有种。陕南林区主要以地面鼠为主 ,松鼠和田鼠所占比例为 74 .5 % ,鼢鼠主要在人工林中发生 ;关中林区是地面鼠和地下鼠组成的重叠群落 ,鼢鼠占 17.2 %、达乌尔黄鼠 4 7.0 %、松鼠 2 3.7% ;陕北高原黄土区和风沙区以鼢鼠为主 ,延河以北主要是中华鼢鼠 ,南边是甘肃鼢鼠 ,密度 10 .6只 /hm2 ,占群落总量的 2 9.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危害 多样性
下载PDF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3 位作者 王明春 卜书海 张宏利 杨清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61,共6页
以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啮齿动物群落和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工林群落生态阈值概念。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刺槐、油松、侧柏被害模型和飞播造林 30d种子损失模型,并以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最大允许损失指标偶联求得林区啮齿动物... 以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啮齿动物群落和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工林群落生态阈值概念。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刺槐、油松、侧柏被害模型和飞播造林 30d种子损失模型,并以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最大允许损失指标偶联求得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模型。结果表明,群落总密度和地面鼠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刺槐最大,油松次之,侧柏最小;鼢鼠和田鼠在高允许损失率下为刺槐>油松>侧柏,而在低允许损失率下为油松>侧柏>刺槐;草兔为油松最大,侧柏最小;飞播造林中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不仅决定于地面鼠的总密度,而且还决定于群落各组分的构成,尤其是松鼠和田鼠的种群密度。秦巴山地和桥山天然次生林区林木被害死亡率预测值小于常规造林的最大允许损失率,其余林区林木被害死亡率的预测值超过了常规造林的最大允许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群落管理 允许损失率 生态阈值
下载PDF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群落 被引量:20
7
作者 武晓东 付和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1-972,共12页
内蒙古广阔的半荒漠与荒漠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干旱区和极干旱区,东西界线基本与气候湿润系数0.2-0.05相吻合,包括了内蒙古境内的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的各类草地。1988-1993年和1998-2003年,在约380000km2范围内,根据... 内蒙古广阔的半荒漠与荒漠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干旱区和极干旱区,东西界线基本与气候湿润系数0.2-0.05相吻合,包括了内蒙古境内的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的各类草地。1988-1993年和1998-2003年,在约380000km2范围内,根据地带性植被分布及其地形、地貌、土壤的特征,野外设置317个调查样地,采用铗日法调查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共布放有效铗日157702个,捕获啮齿动物37种,选用其中的23种主要啮齿动物构成“样方-种多度(捕获率)”原始数据矩阵(23×317),应用快速聚类方法对该区域内啮齿动物群落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应用ArcView3.2软件,将啮齿动物的捕获量信息在1999-2000年TM卫星影像图上进行叠加,结果表明该地区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可分为9个。GIS技术分析得出的该区域内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分布图,很好地将植被的信息和生境中主要啮齿动物分布的信息同时合成反映出来,明确了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分布的区域和特征,可为区域性啮齿动物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地带性群落 GIS分析 分布图 荒漠与半荒漠区
下载PDF
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群落动态: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 被引量:14
8
作者 戴应贵 杨跃敏 +4 位作者 蔡红霞 曾宗永 罗明澍 梁俊书 宋志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34,共12页
为了研究农田啮齿动物群落的动态规律 ,用标志重捕的方法给出了川西平原农田的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等 5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 ,并分析了这些时间序列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 为了研究农田啮齿动物群落的动态规律 ,用标志重捕的方法给出了川西平原农田的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等 5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 ,并分析了这些时间序列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的特点。结果表明 :( 1) 5个变量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特别是年间交替升降十分明显 ;( 2 )群落的全部 8个物种从未同时出现过 ,同一个月最多有 5个物种 ,最少只有 1个物种 ;( 3) 5个变量季节变动的幅度均较大并各具有 1至 3个不等的明显的峰值 ,而年间变动的幅度则相对较小 ;( 4 ) 5个变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 ,最小值则出现在春季、夏季或冬季 ;( 5) 5个变量的季节性均不强 ;( 6)优势种大足鼠 (Rattusnitidus)的种群密度分别与群落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均具有相似的变动规律 ;此外 ,优势种大足鼠的种群密度、生物量分别占群落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的比例均较高 ,而且这两个比例季节变动的幅度都较大而年间变动则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平原 啮齿动物 群落动态 物种数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洞庭丘岗平原区农村鼠类群落演替的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聪 陈安国 +4 位作者 李世斌 王勇 李波 刘辉芬 张美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4-301,共8页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洞庭丘岗平原区鼠类群落的演替趋势及演替原因。80年代以前,该地房舍区鼠类群落组成以黄胸鼠及小家鼠为主,种群数量均较低。80年代初期,种植业、饲养业大发展,农户贮粮及防鼠设施未跟上,致使褐家鼠数量激增。80年代中后...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洞庭丘岗平原区鼠类群落的演替趋势及演替原因。80年代以前,该地房舍区鼠类群落组成以黄胸鼠及小家鼠为主,种群数量均较低。80年代初期,种植业、饲养业大发展,农户贮粮及防鼠设施未跟上,致使褐家鼠数量激增。80年代中后期,贮粮和住房条件改善,并经常使用敌鼠钠盐灭鼠,褐家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室内鼠类组成正向以小家鼠为主的方向演替。80年代初期农田区褐家鼠的比例亦上升,中期回归到以黑线姬鼠为主的状态。预测今后小家鼠和黑线姬鼠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成为今后主要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科 种群结构
下载PDF
人为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动态特征--动物与植物群落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武晓东 阿娟 +1 位作者 付和平 金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99-6017,共19页
群落的格局和动态是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揭示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研究荒漠区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 群落的格局和动态是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揭示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研究荒漠区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是揭示人为干扰下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的基础。2002~200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典型荒漠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生境,分别为禁牧区、过牧区、轮牧区和开垦区,研究了人为不同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应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了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观察尺度域上(标志样地和线路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的相关关系表现为: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中的草本关系最为突出,在分析的两个尺度的8个样地中,除标志样地的过牧区外,其它7个样地均与草本关系密切,且绝大多数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在4种干扰条件下,草本的特性,特别是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其值越大,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丰富度(数量)和生物量就越小。就同一种干扰条件下的两种尺度域上的情况看,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较突出的特点是:在禁牧区和开垦区,喜湿的种类(黑线仓鼠和草原黄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在轮牧区和过牧区,喜旱的种类(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且均与草本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格局 群落 啮齿动物 典型相关 荒漠
下载PDF
豫西黄土高原农作区鼠类群落动态:时空尺度格局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亚军 王廷正 +3 位作者 李金钢 张越 邰发道 张菊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本文分析了豫西农业生态系统中鼠类群落局部空间尺度的短期动态格局。在区域尺度上,该群落为棕色田鼠+大仓鼠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的作用大于均匀度的作用。由于资源分布的斑块性,群落优势种和次... 本文分析了豫西农业生态系统中鼠类群落局部空间尺度的短期动态格局。在区域尺度上,该群落为棕色田鼠+大仓鼠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的作用大于均匀度的作用。由于资源分布的斑块性,群落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对环境变异的季节性反应不同,故群落的时空格局具有明显的变化。在农田中,群落在秋季分化为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型和大仓鼠+棕色田鼠型,后者的生境斑块为单一的玉米田和油葵田;在作物轮作的格局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果园中,无论果树树龄和季节的变化,棕色田鼠的多度总是大于大仓鼠,即群落格局是不变的,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多度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然而,灌溉可使大仓鼠与棕色田鼠的数量关系发生逆转,因此灌溉不仅影响果园中鼠类群落格局的分化,而且也将影响到农田中的这种分化。在一年弃耕地中,群落格局从夏季开始由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型转化为大仓鼠+棕色田鼠亚群落型;在第3年末演替结束时,多年生植物取代一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大仓鼠+棕色田鼠群落格局则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均匀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还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尺度 鼠类 群落 农作区 豫西黄土高原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武晓东 阿娟 付和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依据样地种多度(捕获率)聚类方法,并结合生境中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综合特征,该荒漠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6个地带性群落。Ⅰ.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sagitt...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依据样地种多度(捕获率)聚类方法,并结合生境中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综合特征,该荒漠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6个地带性群落。Ⅰ.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群落。Ⅱ.长尾仓鼠(Cricetuluslongicau datus)+大林姬鼠(Apodemusspeciosus)群落。Ⅲ.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sagitta)群落。Ⅳ.三趾跳鼠(Dipussagitta)+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群落。Ⅴ.长耳跳鼠(Euchoreutesnaso)+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群落。Ⅵ.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群落。其中群落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557;群落I与群落IV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5147;群落Ⅲ具有代表性。该荒漠区啮齿类数量与生境中的土壤水分、土壤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建群植物种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生境的海拔高度相关性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阿拉善荒漠区 样地种多度聚类方法
下载PDF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时间动态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旭东 张永军 +1 位作者 黄健 张大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1,共4页
2002年4月~2003年10月对精河甘家湖荒漠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采用铗捕法,设置30个样地,共布铗30hm2,捕获啮齿动物579只,分属3科5属6种。用种类(S)、相对密度、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优势度(D)5个指... 2002年4月~2003年10月对精河甘家湖荒漠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采用铗捕法,设置30个样地,共布铗30hm2,捕获啮齿动物579只,分属3科5属6种。用种类(S)、相对密度、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优势度(D)5个指标对年间、季节间的鼠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3年鼠总密度上升,子午沙鼠的优势更加突出;群落由传统的以大沙鼠为优势种变为以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落结构也由大沙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向子午沙鼠大沙鼠三趾跳鼠演替;2002~2003年群落多样性、均匀性降低,优势度增加;从春至秋鼠总密度呈上升趋势,多样性增加;均匀性以夏季最高,优势度则春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时间动态 甘家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黄泥河林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春文 陈荣海 +1 位作者 董志刚 赵日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5-210,共6页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黄泥河林区5个次生植被类型的鼠类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原始针阔混交林采伐后,大林姬鼠数量减少,棕背(鼠平)数量增加,黑线姬鼠侵入。形成次生阔叶林和人工落叶松林后,鼠类群落仍为原始针阔混交林中的大林姬鼠+棕背...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黄泥河林区5个次生植被类型的鼠类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原始针阔混交林采伐后,大林姬鼠数量减少,棕背(鼠平)数量增加,黑线姬鼠侵入。形成次生阔叶林和人工落叶松林后,鼠类群落仍为原始针阔混交林中的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群落类型。人工红松林的形成使棕背(鼠平)数最明显减少,成为大林姬鼠群落。森林开垦成农田,相应形成黑线姬鼠+大林姬鼠群落。草甸发展成草甸森林,鼠类群落由东方田鼠+棕背(鼠平)演变成棕背(鼠平)群落。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鼠类演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群落结构 鼠类 群落
下载PDF
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3 位作者 王明春 卜书海 张宏利 杨清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77-183,共7页
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将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分为 3种类型 .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初期保持了原农田群落的特点 ,1a后种群密度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群落密度增高 ,并逐渐向周围林地扩散 .从灌木疏林 农林交错分布的荒坡林... 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将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分为 3种类型 .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初期保持了原农田群落的特点 ,1a后种群密度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群落密度增高 ,并逐渐向周围林地扩散 .从灌木疏林 农林交错分布的荒坡林地 农田 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呈现规律演替 ,表现为密度依次增加 ,危害逐渐加重 .灌木疏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与荒坡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相似度较高 ,与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相似度麟游群落的相似度低 ,而永寿的相似度高 ;荒坡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与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相似度较高 .农林交错分布的荒坡林地啮齿动物群落是退耕林地向灌木疏林地群落的过渡群落 ,种类相对较少 ,密度相对较大 ,属灌木疏林地的次生啮齿动物群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演替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3 位作者 王明春 卜书海 张宏利 杨清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84-190,共7页
在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群落优势种的概念和判别方法 ,认为林地群落优势种是在群落中数量大、密度相对稳定、分布比较均匀的广布种 ,并提出优势种指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别方法 .同时 ,以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 在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群落优势种的概念和判别方法 ,认为林地群落优势种是在群落中数量大、密度相对稳定、分布比较均匀的广布种 ,并提出优势种指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别方法 .同时 ,以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与林木危害程度相关的群落关键种的概念以及关键种指数的计算公式和判别标准 .指出群落关键种的实质是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群 ,其密度和组成比与林木的被害程度呈正相关 .用林木受害程度与各种群密度或组成比的相关系数作为关键种指数 .相关系数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化学灭鼠对长江流域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美文 王勇 +2 位作者 李波 郭聪 陈安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 ,农田的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东方田鼠等 ,各地的鼠种组成有所不同 ,优势鼠种也因地而异。农房区的害鼠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3种 ,优势鼠种各地亦有区别。但经化学灭...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 ,农田的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东方田鼠等 ,各地的鼠种组成有所不同 ,优势鼠种也因地而异。农房区的害鼠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3种 ,优势鼠种各地亦有区别。但经化学灭鼠后的残留鼠种却有一共同的特点 :灭鼠活动对褐家鼠种群的打击最大 ,灭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幅度最大 ;相对而言 ,小型鼠黑线姬鼠 (农田区 )与小家鼠 (农舍区 )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 ,常成为灭鼠活动后的主要残留鼠种。化学灭鼠后鼠类群落结构比灭前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种差别可维持 3a左右 ,但经过 3~ 4a左右的恢复后 ,灭鼠区的鼠类群落组成与相似环境内自然演变区的已达基本一致。可见 ,化学灭鼠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害鼠群落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 ,从长期看 ,害鼠群落的演变有着自身的规律 ,灭鼠后一定时期 ,鼠类群落结构将恢复到环境所决定的水平 ,灭鼠区的长期演替结果仍与相似环境内未灭鼠区的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灭鼠 长江流域农区 鼠类 群落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云南省西部地区鼠群中巴尔通体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鹤鸣 杨发莲 +1 位作者 杨慧 张青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8-870,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鼠类中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ecies)的感染情况。方法2004年在景东、南华、盈江、龙陵等县捕捉活鼠,采集捕获鼠全血标本,用含5%兔心血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分离巴尔通体,可疑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枸橼酸合酶基...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鼠类中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ecies)的感染情况。方法2004年在景东、南华、盈江、龙陵等县捕捉活鼠,采集捕获鼠全血标本,用含5%兔心血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分离巴尔通体,可疑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枸橼酸合酶基因(gltA)的特异片段(379 bp) 加以证实。结果4个县共捕获鼠类397只,为1个属4个种,分属大足鼠、黄胸鼠、褐家鼠以及斑胸鼠。从397份标本中分离到巴尔通体54株,分离率为13.6%(54/397)。菌株分布于各调查点的鼠种中,大足鼠的分离率为22.0%(22/100)、黄胸鼠14.8%、(31/210)、褐家鼠为1.2%(1/87)、斑胸鼠阴性。结论云南省西部地区的鼠类中存在着较为广泛的巴尔通体的感染,还需要对相关疾病传播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群 巴尔通体属 调查
原文传递
洞庭湖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组成及其演替趋势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勇 张美文 +1 位作者 李波 王凯荣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20 0 1年对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 ,黑线姬鼠和社鼠是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的主要优势鼠种。黑线姬鼠以农田为主要栖息地 ,在不同作物地间进行季节性迁移 ,并侵入到丘陵山林之中 ;社鼠是林地内的... 20 0 1年对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 ,黑线姬鼠和社鼠是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的主要优势鼠种。黑线姬鼠以农田为主要栖息地 ,在不同作物地间进行季节性迁移 ,并侵入到丘陵山林之中 ;社鼠是林地内的优势种 ;山区和丘陵的林缘农田生境则以这 2种鼠为优势种。从洞庭湖区鼠类群落的历史资料看 ,曾经为农田生态系统优势鼠种之一的褐家鼠的比例已大大降低 ,形成了以黑线姬鼠占绝对地位的格局。在房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群落结构 演替 生态类型区 洞庭湖
下载PDF
豫西黄土高原农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模糊聚类分析及三种相似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亚军 王廷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75,共9页
运用模糊聚类方法,探讨豫西农作区鼠类群落分类及其与农田斑块生境的关系,比较百分率相似系数(PS)、相关系数(r)和夹角余弦(Cos)3种相似指标。发现r的聚类结果与农田斑块生境具显著的相依性(P<0.025)。故将该... 运用模糊聚类方法,探讨豫西农作区鼠类群落分类及其与农田斑块生境的关系,比较百分率相似系数(PS)、相关系数(r)和夹角余弦(Cos)3种相似指标。发现r的聚类结果与农田斑块生境具显著的相依性(P<0.025)。故将该地鼠类群落划分为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及大仓鼠+棕色田鼠亚群落。同时,比较2个亚群落的物种数、多度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群落 模糊聚类分析 农作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