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熵在棒束通道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周云龙 尹洪梅 丁会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25-3632,共8页
棒束通道气液两相流的压差信号是非线性的,多尺度熵法在分析非线性信号方面效果较好。运用多尺度熵对压差信号进行分析,在7×7棒束通道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台上采集压差信号,针对104种流动条件4种流型的压差时间序列分析其多尺度熵特... 棒束通道气液两相流的压差信号是非线性的,多尺度熵法在分析非线性信号方面效果较好。运用多尺度熵对压差信号进行分析,在7×7棒束通道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台上采集压差信号,针对104种流动条件4种流型的压差时间序列分析其多尺度熵特征。研究发现:小尺度(前8个)下的多尺度熵率可以准确区分棒束通道4种流型;大尺度下的样本熵变化趋势可以揭示4种流型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多尺度 样本熵 流型识别 棒束通道 算法
下载PDF
压水堆燃料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蕊 干富军 +3 位作者 左巧林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9-1585,共7页
使用Fluent14.5两流体模型中的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壁面沸腾模型,对堆芯燃料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道内的流场、温度场以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分析了定位格架和搅混翼的存在对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 使用Fluent14.5两流体模型中的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壁面沸腾模型,对堆芯燃料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道内的流场、温度场以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分析了定位格架和搅混翼的存在对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格架的存在会造成很大的压降,而搅混翼会对流场、温度场和空泡份额分布产生显著影响;RPI壁面沸腾模型的模拟结果与Bartolemei试验数据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沸腾 燃料棒束 定位格架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鑫 王爽 +3 位作者 谭思超 乔守旭 田瑞峰 程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2-1749,共8页
棒束燃料组件是浮动堆的燃料形式之一,浮动堆在运行期间受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导致系统流量、压降等热工参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棒束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棒束通道传热问题,开展了摇摆运动工... 棒束燃料组件是浮动堆的燃料形式之一,浮动堆在运行期间受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导致系统流量、压降等热工参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棒束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棒束通道传热问题,开展了摇摆运动工况下棒束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会增强系统平均换热性能,使得平均换热系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功率越高,相对波动幅度越小;对于子通道局部换热特性,其受二次流影响较大,以通道中央为轴,摇摆运动会增强靠近摇摆轴一侧子通道内局部换热性能,降低远离摇摆轴一侧;功率越大,子通道局部换热系数波动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棒束通道 自然循环 子通道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的低雷诺数下棒束通道流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祁沛垚 邓坚 +2 位作者 谭思超 秋枫 于晓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开展了低雷诺数(Re)条件下5×5棒束通道内充分发展段的流场可视化研究,试验Re从310~12296内选择了22组工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低Re下,棒束通道内部的相对速度梯度较大,随着Re的上升,棒束通道内速...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开展了低雷诺数(Re)条件下5×5棒束通道内充分发展段的流场可视化研究,试验Re从310~12296内选择了22组工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低Re下,棒束通道内部的相对速度梯度较大,随着Re的上升,棒束通道内速度趋向于均匀化分布;通过阻力特性观察到的棒束通道中转捩相对于圆管较为模糊,转捩Re为900左右;在低Re效应的影响下,无量纲速度均方根随Re的增大而减小,而在转捩Re附近出现了无量纲速度均方根随Re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此外该试验可以用于验证湍流模型对于不同Re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粒子图像测速 流动阻力 湍流特性 转捩
原文传递
带格架四棒束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数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斯琪 顾汉洋 +1 位作者 李虹波 杨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棒束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是超临界水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针对四棒束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传热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特别分析了定位格架对棒束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计算所得到... 棒束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是超临界水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针对四棒束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传热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特别分析了定位格架对棒束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棒束壁面温度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定位格架的存在影响下游流体的速度分布,显著提高格架下游的传热特性,交混系数有大幅上升,使得加热棒周向壁面温度分布更加平均,最高温度出现位置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棒束 数值模拟 定位格架
下载PDF
脉动流下棒束通道内相位差及瞬态流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兴 祁沛垚 +2 位作者 谭思超 郝思佳 米争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2-1409,共8页
事故条件及海洋条件下反应堆处于非稳态工况,堆芯燃料组件内热工水力行为具有瞬变及多因素耦合特性,对反应堆的安全提出更高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燃料组件内瞬态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测量棒状燃料组件内压降和流量之间延迟时间开展棒束... 事故条件及海洋条件下反应堆处于非稳态工况,堆芯燃料组件内热工水力行为具有瞬变及多因素耦合特性,对反应堆的安全提出更高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燃料组件内瞬态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测量棒状燃料组件内压降和流量之间延迟时间开展棒束通道脉动流条件下相位差研究,对比了相位差在不同振幅、不同流动状态下的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定位格架对脉动流相位差的作用特点。另外,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开展了脉动流条件下棒束通道内流场分布特性研究,对比了相同流量条件下稳态工况与瞬态工况下流场分布差异,分析了主流具备不同加速度时棒束通道内流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定位格架可减小脉动流下棒束通道内相位差;棒束通道内流场演化滞后于主流量变化。实验结果有助于揭示燃料组件在非稳态条件下瞬态特性,并为燃料组件的设计和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脉动流 相位差 PIV技术 流场
下载PDF
有界域轴向流动中棒束流致振动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莉 王建立 沈孟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4,共6页
基于Chen有界域静止流体中棒束流致振动数学模型,给出了棒束稳定分析的数值方法。作为应用研究,分析了有界域轴向流动中棒束(4根)流致振动的特性及稳定性。
关键词 棒束 有界轴向流动 流致振动 稳定性 反应堆
下载PDF
棒束通道温度场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米争鹏 谭思超 +2 位作者 李兴 黄云龙 王啸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7-854,共8页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带定位格架棒束通道的温度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折射率匹配技术,搭建可视化实验系统,提出适用于棒束通道温度场点对点标定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对定位格架下游温度场进行了重构。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激...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带定位格架棒束通道的温度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折射率匹配技术,搭建可视化实验系统,提出适用于棒束通道温度场点对点标定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对定位格架下游温度场进行了重构。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获得定位格架下游全场温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加热形式、流量和热流密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轴向流体温差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定量评价了定位格架下游的搅混能力。在定位格架下游0~4 Dh范围内,搅混性能逐渐增大,在4 Dh后会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结果表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适用于棒束通道温度场的非介入式、全场测量,有助于对相应程序的验证和定位格架搅混性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温度分布 可视化 搅混性能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with Mixing Vane Spacers Using the Field Synergy Principle 被引量:3
9
作者 YANG Lixin ZHOU Mengjun TIAN Zih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27-134,共8页
The single-phas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PWR fuel assembly are important. Many investigations attempt to obtai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by studying the flow features in a 5 x 5 rod bundle with a s... The single-phas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PWR fuel assembly are important. Many investigations attempt to obtai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by studying the flow features in a 5 x 5 rod bundle with a spacer grid. The field synergy principle is use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using mixing vanes according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results, including a spacer grid without mixing vanes, one with a split mixing vane, and one with a separate mixing va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eld synergy principle is feasible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fuel assembly. The enhancement in subchannel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n the rod's surface. If the pressure loss is ignor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lit mixing vane is superior to the separate mixing vane based on 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Increasing the blending angle of the split mixing vane improve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he maximum of which is 7.1%. Increasing the blending angle of the separate mixing vane did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 the rod btmdle, and even prevented heat transfer at a blending angle of 50%. This fmding testifies to the feasibility of predicting heat transfer in a rod bundle with a spacer grid by field synergy, and upon comparison with analyzed flow features only, the field synergy method may provide more accurate guidance for optimizing the use of mixing v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 bundle mixing van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ield synergy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流场特性研究
10
作者 齐超 李鑫 +2 位作者 谭思超 程坤 乔守旭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5-39,共5页
由于海洋条件下反应堆处于非稳态工况,会产生倾斜、摇摆、起伏等运动,这些运动将会在棒束通道中引入额外的惯性力场,对棒束通道中的流场会有额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摇摆条件下的棒束通道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开展... 由于海洋条件下反应堆处于非稳态工况,会产生倾斜、摇摆、起伏等运动,这些运动将会在棒束通道中引入额外的惯性力场,对棒束通道中的流场会有额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摇摆条件下的棒束通道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开展了摇摆条件下节径比为1.326的棒束通道内流场分布特性研究。对比了相同流量条件下稳态工况与瞬态工况下流场分布差异,分析了同一加速度时棒束通道内不同位置的流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摇摆运动对棒束通道中部的影响较小,对通道两侧的影响较大。通道两侧的速度场呈现周期性波动,波形为反相。在流量较低的情况下会出现倒流现象,但定位格架此时对上游并未造成横向速度影响。研究表明摇摆运动引起的流场变化与脉动流引起的流场变化有较大差异,其中脉动流造成的速度场变化是均匀脉动的,而摇摆引起的速度场是在通道两侧呈现反相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摇摆条件 粒子图像测速(PIV) 定位格架
原文传递
含绕丝棒束内横向流动的可视化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孙牧川 王汉 陆道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螺旋绕丝是第4代先进核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定位装置之一,冷却剂在绕丝作用下发生定向交混和周期性横流,是影响燃料元件包壳温度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含绕丝7棒束内水的横向流动进行实验测量,得到了横... 螺旋绕丝是第4代先进核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定位装置之一,冷却剂在绕丝作用下发生定向交混和周期性横流,是影响燃料元件包壳温度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含绕丝7棒束内水的横向流动进行实验测量,得到了横截面整体速度分布和局部流动特性,并利用STAR CCM+软件进行了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无量纲横向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棒束内存在整体环流和若干局部涡流,大尺度涡出现在棒和内壁附近,小尺度涡出现在棒和绕丝附近。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横向流动规律基本一致,但速度大小呈线性增长趋势。湍流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雷诺应力-椭圆混合模型对流场的预测与实验数据最为接近。横向流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于所选定的棒束结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轴向流速的25%,且在绕丝经过棒间隙时出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棒束 螺旋绕丝 横向流动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CFD的光滑棒束通道内超临界水传热特性及网格敏感性分析
12
作者 徐维晖 翟禹鑫 +1 位作者 王为术 王杰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基于CFD对2×2光滑棒束通道网格模型多维度节点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最佳网格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棒束通道内温度、速度场参数分布规律,探究光滑棒束通道内超临界流体的流态特征。结果表明,周向及径向网格节点数目对结果影... 基于CFD对2×2光滑棒束通道网格模型多维度节点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最佳网格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棒束通道内温度、速度场参数分布规律,探究光滑棒束通道内超临界流体的流态特征。结果表明,周向及径向网格节点数目对结果影响较大,r、θ、z三个方向节点数量分别控制在50个、120个、1 200个为最佳,第一层网格高度应控制在1.74μm。工况1条件下流体流速分布较为均匀,进出口流体温差、速度差要小于工况2,单根燃料棒周向温度中心侧要高于棒束外侧,以通道中心与棒束中心为中心面,温度逐级下降且呈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WR 网格敏感性 棒束通道 传热特性
下载PDF
带7道格架的5×5棒束两相性能CFD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松蔚 李仲春 +3 位作者 杜思佳 张虹 刘卢果 沈才芬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90,共6页
采用两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带7道格架的5×5棒束两相性能研究,其中结构搅混格架(MG)和跨间搅混格架(MSMG)交替布置,计算考虑汽泡合并与破裂、热量传递,但不考虑相间的质量传递。为选择合理的两相模型参数,首先以带2道格架... 采用两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带7道格架的5×5棒束两相性能研究,其中结构搅混格架(MG)和跨间搅混格架(MSMG)交替布置,计算考虑汽泡合并与破裂、热量传递,但不考虑相间的质量传递。为选择合理的两相模型参数,首先以带2道格架(MG、MSMG)的AFA3G燃料组件5×5棒束架为研究对象,对最大气泡直径、汽泡合并破裂系数、非曳力模型及曳力模型、入口气泡直径、入口空泡份额分布等进行了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此后采用该两相模型设置,针对带7道格架的AFA3G燃料组件进行了两相性能研究,计算结果显示格架间的各项参数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周期性,但同种格架上游的空泡份额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用于两相性能评价可计算带2~3道格架的棒束,该研究可用于带格架棒束两相计算的模型设置与几何规模选择,为下一步采用两相CFD计算建立燃料组件热工水力性能评价准则奠定了基础。最后比较了AFA3G燃料组件及改进型燃料组件两种格架的空泡分布特性,并从提高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CHF)特性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获得与实验一致的结论,证明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 数值模拟 两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原文传递
脉动流条件下棒束通道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沛垚 李兴 +2 位作者 邓坚 于晓勇 谭思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0-848,共9页
受海洋条件影响,浮动核反应堆(FNR)回路冷却剂会发生周期性流量波动现象,影响系统热工水力特性。为研究这一现象,对脉动流条件下5×5燃料棒束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的周期平均雷诺数Re_(ta)=0.8×10^3^9×10^3,脉... 受海洋条件影响,浮动核反应堆(FNR)回路冷却剂会发生周期性流量波动现象,影响系统热工水力特性。为研究这一现象,对脉动流条件下5×5燃料棒束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的周期平均雷诺数Re_(ta)=0.8×10^3^9×10^3,脉动幅值A_u=0.2^0.8,无量纲频率ω′^(1/2)=1.26~2.81。试验结果表明:脉动流条件下流体加速会导致瞬时阻力系数大于对应雷诺数的稳态值,减速会使瞬时阻力系数小于稳态值,且这一偏离值随流体流速的减小而增大。此外,在脉动流过程中,周期平均摩擦阻力系数λ_(ta)和局部阻力系数k_(ta)都大于对应平均雷诺数下的稳态值。通过提出无量纲参数C_f=λ_(ta)/λ_(st)和C_(sg)=k_(ta)/k_(st)来评价脉动流对周期平均阻力系数的影响。C_(f)和C_(sg)随A_u和ω′^(1/2)的增加而增加,随Re_(ta)的增加而减少。且在相同的脉动流参数下,C_(sg)小于C_f,说明流体波动对定位格架局部阻力的影响较小。最后,通过量纲分析,根据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预测λ_(ta)和k_(ta)的计算关系式,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 棒束通道 定位格架 流动阻力
下载PDF
棒束通道内定位格架的两相流动局部阻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超星 阎昌琪 +1 位作者 孙立成 田齐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竖直3×3棒束通道内定位格架的单相及两相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单相流动实验时,水雷诺数的变化范围为290-18 007;两相实验时,气相、液相表观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13-3.763m/s和0.076-1.792m/s。利用...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竖直3×3棒束通道内定位格架的单相及两相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单相流动实验时,水雷诺数的变化范围为290-18 007;两相实验时,气相、液相表观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13-3.763m/s和0.076-1.792m/s。利用单相实验数据得到的定位格架局部阻力系数计算关系式,用两相实验数据对均相流模型中8种不同的两相等效黏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Re1〈9000时,Dukler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Re1≥9000时,McAdams计算方法预测效果最好;基于所有数据,Dukler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9.03%。考虑了质量含气率、两相雷诺数及气液相密度的影响,对Re1〈9000时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的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定位格架 单相流 两相流 局部阻力特性
下载PDF
超临界水四棒束传热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多挺 李虹波 +1 位作者 杨珏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2-296,共5页
超临界水冷堆(SCWR)开发的关键是棒束内超临界水(SCW)的热工水力特性。本文针对超临界水四棒束流动传热实验进行CFD数值模拟,SSG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方向对棒束截面内流量分布有显著影响。与下降... 超临界水冷堆(SCWR)开发的关键是棒束内超临界水(SCW)的热工水力特性。本文针对超临界水四棒束流动传热实验进行CFD数值模拟,SSG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方向对棒束截面内流量分布有显著影响。与下降流相比,尽管上升流时棒束间流动搅混较弱,但上升流时棒束截面流量及壁面周向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加热棒壁面温度更低。可见,棒束横截面上的流量分布是影响加热棒壁面流动传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棒束 传热 流动方向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欠热沸腾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郜冶 李小畅 刘平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7-263,共7页
为了提高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欠热沸腾模型在棒束通道数值计算中的准确性并对模型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本文基于FT-6a实验详细分析了RPI模型中3个重要子模型(气泡脱离壁面直径、气泡成核面密度及气泡脱离频率)及两个... 为了提高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欠热沸腾模型在棒束通道数值计算中的准确性并对模型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本文基于FT-6a实验详细分析了RPI模型中3个重要子模型(气泡脱离壁面直径、气泡成核面密度及气泡脱离频率)及两个重要相间非曳力模型(升力及湍流耗散力)对气泡轴向与径向分布及壁面过热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RPI子模型对气泡份额及壁面过热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较为复杂,不能通过对比单个参数的实验测量值来验证计算的可靠性,应综合对比多个实验值,以确定各子模型的最佳模型参数;非曳力对棒束通道中气泡的径向分布计算结果有明显影响,升力有抑制气泡离开加热壁面的作用,湍流耗散力则有促进气泡向主流区运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欠热沸腾 数值模拟 子模型 升力 湍流耗散力
下载PDF
基于分相流模型的棒束通道内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光远 韩月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8-424,共7页
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对常温常压下3×3棒束通道中的两相流阻力特性进行研究,选取5种常见分相流模型对棒束通道中两相流摩擦压降进行预测,并基于Lee-Lee模型,以分相流模型中的参数C为核心参数,提出适用于棒束通道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 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对常温常压下3×3棒束通道中的两相流阻力特性进行研究,选取5种常见分相流模型对棒束通道中两相流摩擦压降进行预测,并基于Lee-Lee模型,以分相流模型中的参数C为核心参数,提出适用于棒束通道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Chisholm模型预测分散度较大,但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可用于棒束通道内两相流摩擦压降的粗略估计;Mishima-Hibiki模型和Zhang-Mishima模型都基于小通道或者窄通道,在不同流型中误差也均在30%以上;Sun-Mishima模型的经验关系式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棒束通道的适用性较差;修正后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阻力特性 分相模型 经验公式
下载PDF
棒束内湍流流动特性的PIV与CFD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汉 王舜琦 陆道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8-1575,共8页
在压水堆燃料组件的定位格架下游,局部扰动沿流动方向逐渐衰减,流场最终趋于稳定。光滑棒束区冷却剂的湍流流动和交混特性是影响反应堆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数值模拟(CFD)相结合... 在压水堆燃料组件的定位格架下游,局部扰动沿流动方向逐渐衰减,流场最终趋于稳定。光滑棒束区冷却剂的湍流流动和交混特性是影响反应堆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数值模拟(CFD)相结合的方法,对3×3小规模棒束内水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一阶平均流速以及二阶湍流统计信息。结果表明,中心子通道的速度明显高于棒间隙区,但轴向均方根速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相邻子通道横向速度梯度的作用下,棒束内出现了大尺度的流量脉动现象,且脉动波长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实验得到的湍流交混系数较压水堆采用的Castellana公式预测值偏高10%左右,这一偏差随雷诺数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大涡模拟 棒束 湍流流动 大尺度脉动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棒束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蕊 田文喜 +1 位作者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2-787,共6页
为研究棒束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现象,采用基于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基本守恒方程的欧拉两流体六方程模型和改进的壁面热流密度分配模型,利用CFD商用软件FLUENT 14.5对捷克大型水介质实验回路上开展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进行数值模拟... 为研究棒束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现象,采用基于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基本守恒方程的欧拉两流体六方程模型和改进的壁面热流密度分配模型,利用CFD商用软件FLUENT 14.5对捷克大型水介质实验回路上开展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获得CHF发生前、后计算域内重要热工水力参数的分布及CHF发生值,将CFD计算获得的CHF与实验测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多数工况的偏差在±30%以内,证明了欧拉两流体模型结合改进的壁面热流密度分配模型对CHF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为复杂结构的CHF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临界热流密度 棒束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